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文物彩墨80幅《尋源覓真——蔡昌林文集》彩版

蔡昌林

<p class="ql-block">重編說明: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尋源覓真——蔡昌林文集》里,文物彩墨篇是放在文論篇、唐凌煙閣功臣篇之后,用黑白圖下加文字形式,而將80幅圖又用50個頁面作為彩頁版放在目錄之前,以適應(yīng)文物社及文庫書的統(tǒng)一規(guī)定。</p><p class="ql-block">由于十年期滿,按美篇編發(fā)需要,特調(diào)整到文論篇前邊,權(quán)當(dāng)辦一次《周秦漢唐夢——蔡昌林畫展》的美篇網(wǎng)上展。</p> <h1><b><font color="#ed2308">文</font><font color="#ff8a00">物</font><font color="#39b54a">彩</font><font color="#167efb">墨</font><font color="#333333">篇</font></b></h1> <p class="ql-block">分為:<b>史前猜想、商周印象、秦風(fēng)濡染、漢魏透視、唐韻追夢</b>五個單元。由于和說明合并,編號與正文一致。</p><p class="ql-block">將文集中本篇的《癡人說夢一一“周秦漢唐夢一一蔡昌林畫展”后記》文圖,由篇首改放到篇后。</p> <h1><b><font color="#333333">史前猜想</font></b></h1> <p class="ql-block">1、尋源(四尺斗方)——來自馬家窯文化的彩陶蛙紋,從那雙眼睛里,我仿佛看到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源頭,試圖用自己的語言給予再表現(xiàn),于是就有了這第一張文物系列彩墨畫,從此開始了用彩墨尋源覓真的歷程。(此畫系根據(jù)1981年去敦煌途經(jīng)甘肅省博物館參觀時的速寫,創(chuàng)作于1990年)</p> <p class="ql-block">2.魚源(四尺斗方)——陜西歷史博物館門口水池文物石魚的聯(lián)想。</p><p class="ql-block">3.反思(三尺斗方)——甲骨文字組合表現(xiàn)。</p> 4、生命禮贊(四尺斗方)——姜寨出土的彩陶人面紋葫蘆瓶紋飾猜想。 5、案板陶塑(四尺豎幅)——史前扶風(fēng)案板遺址出土母系軀干寫生。 6、半坡時代(四尺斗方)——半坡陶盆上的人面魚紋寫意。 7、半坡暢想曲 (四尺斗方)——半坡彩陶人面魚紋抒情。<div>8、明天的太陽(四尺三裁)——半坡史前文化符號寫意。<br>  將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符號和銅器銘中人形等圖像組合,表現(xiàn)作者對生命、基因密碼的思考。</div> <p class="ql-block">9、崇拜(四尺斗方)——彩陶殘片上的人面紋尋源 。</p><p class="ql-block">10、黃土地的詩(四尺斗方)——彩陶紋樣寫意。</p> <h1><b><font color="#333333">商周印象</font></b><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r> </h1> <h3><b>感悟青銅系列</b></h3> <p class="ql-block">1、鼎盛 (1.2X2m)鏡片——最大的西周銅鼎出土于1979年。</p><p class="ql-block">《西周巨鼎出土暨改革開放二十周年銘》</p><p class="ql-block"> 饕餮紋鼎,一九七九年出土于陜西淳化,為西周銅器體量之最。商周以降,鼎為佑社稷昌國運(yùn)之重器,漢武帝時視周鼎出土為國運(yùn)盛昌之兆,曾改年號以志。聯(lián)合國五十周年,我國政府尚以世紀(jì)寶鼎賀贈,以昭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祈福。又識饕餮紋鼎出土之時適值中國改革開放之始,鼎出盛世天時人合,吉哉幸哉,此乃趣話也。</p> <p class="ql-block">2、毛氏三千年祭 (四尺立幅)掛軸</p><p class="ql-block">——毛公鼎與毛氏族譜研究。</p><h5> 給古文物以新話題,將中國出土銅器銘文字?jǐn)?shù)之最的毛公鼎與韶山毛氏族譜對照研讀,提出將毛澤東現(xiàn)象放到中國三千年歷史文化長河去解讀的理性思考。</h5><p class="ql-block">《毛氏三千年祭》</p><p class="ql-block"> 毛公鼎,周宣王時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陜西岐山,歷盡滄桑,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器腹內(nèi)有大篆銘文497字,為我國出土西周銅器銘文字?jǐn)?shù)之最,被晚清金石學(xué)家譽(yù)為四大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 銘文內(nèi)容主要記載周王對毛公厝(下為音,讀an)的冊命辭,首先是周王追述文王、武王創(chuàng)業(yè)的功績,接著講到當(dāng)時王朝遇到的禍亂(即厲王晚年國人起義、厲王奔彘以來的史實),然后是對毛公的策命辭,最后祥記國王對毛公厝的各種賞賜以及毛公作器經(jīng)過。據(jù)考證,作器者毛公厝乃宣王叔父,職官卿士。</p><p class="ql-block"> 又據(jù)清乾隆二年修書的韶山《毛氏族譜》記載:“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鄭之后,世為國卿,因國為氏。”考毛伯鄭封邑在今岐山扶風(fēng)交界處之周原,與毛公鼎出土之地相吻,故有毛澤東是陜西人之新說。至于毛澤東二十世祖毛太華是否為《左傳.卷十,昭公二十六年》記:“王子朝及召之旅,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囂奉周之典籍以奔楚。”中所指的毛伯后裔,尚待考證。但鼎由炊具變?yōu)橐环N帶有神圣色彩的祭祀用宗廟重器,卻是始于商周的。 </p><p class="ql-block"> 筆者作毛公鼎圖并題為“毛氏三千年祭”,主要是表達(dá)毛澤東作為一代歷史偉人,他的出現(xiàn),離不開中國文化之沃土這樣一種理性思考,是希望將毛澤東現(xiàn)象放到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文明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去理解、研究和紀(jì)念。</p><h5><i><u> 此文圖始發(fā)于《當(dāng)代陜西》1994年1期封2</u></i></h5><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u>此畫復(fù)制本分別被臺灣宋楚瑜先生、北京毛主席紀(jì)念堂收藏。</u></i></p> 3、回聲 (四尺斗方)——畫青銅器造型時想到了民間藝術(shù)虎頭。<div>4、禮魂<br>——文物圖形與屈原詩意。<br>  屈原禮魂詩曰:“<i>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i>”。<br> 我總覺得,這首送神曲,實際上是對戰(zhàn)爭的一種反思,是對無辜死難的生靈的祭奠。<br><br><br></div> 5、 鄉(xiāng)戚情思 (四尺三裁)<br>——商周兵器上的戰(zhàn)爭與和平。 <br>  這個陜北出土的青銅兵器“戚”,從該器物的大小看,它決不是實際打仗用的,應(yīng)該是儀仗隊用的禮器,而它上面的紋飾和文字清楚的表達(dá)了周人對和平的期盼。你看這個宴饗、故鄉(xiāng)通用的鄉(xiāng)字原型,是兩個人圍在一個鼎旁,主人從中撈出一個羊腿請客人享用,而客人手還沒有伸出,鼻子就先湊了上去,一幅恭敬不如從命的模樣,饗的內(nèi)涵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下面龍的圖案則表明了戚的屬性,作為儀仗隊的禮儀兵器,其圖案蘊(yùn)含的打勝仗、回故鄉(xiāng)、美味佳肴、故道熱腸意義就十分明顯。多年前,當(dāng)我一遍又一遍地的端詳著這耐人尋味的圖案,親手將這件器物擺入陜博基本陳列的展柜之中時,我感慨,<b>它就是中國商周時期的《哥爾尼卡》</b>,是一個謳歌和平的交響樂!這些年,每逢陪客人參觀,我都要向朋友們大談特談這個觀點(diǎn),并且,將這個符號一次次地用到我的創(chuàng)作中去。就象畢加索鐘愛和平鴿那樣。(感覺有點(diǎn)狂,是中國古代文物給壯的膽!) <p class="ql-block">6、豐尊寫意 (四尺斗方)——對西周銅器造型、紋飾、鉻文、色彩之美和“聚寶”內(nèi)涵的解讀。</p><p class="ql-block"> 豐尊出土周原,屬微氏家族器,腹內(nèi)有銘文,記在畫上。</p><p class="ql-block">7、伯庸父盉圖(四尺斗方)——壯美陽剛的西周調(diào)酒器。</p><p class="ql-block"> 表達(dá)的是作者從長安張家坡出土的西周銅器盉(音he,禾,調(diào)酒用)上所感受到的壯美陽剛。因而用揮灑的筆調(diào)給予表現(xiàn)。器主人又和屈原父親“伯庸”同名。</p> 8、青銅圖騰柱(四尺三裁)——對青銅文化的一種仰視。變換一個視點(diǎn)去看古代文物,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 <p class="ql-block">9、少昊之尊 (四尺斗方)——青銅器造型中的太陽神。</p><p class="ql-block"> 寶雞出土的青銅酒器三足鳥形尊,此鳥又名太陽鳥,是少昊文化的典型器物。故以冷暖對比表現(xiàn)其太陽崇拜的屬性。</p> 10、墻盤銘(四尺斗方)——對西周微氏家族青銅重器國寶史墻盤上285個文字及紋飾的組合摹繪。<div>11、奴隸時代(四尺斗方)——對一種青銅造型的感悟,龍圖騰的黃帝族戰(zhàn)勝牛圖騰的蚩尤族后,戰(zhàn)俘自然淪為奴隸。</div> 12、西周巫師(四尺斗方)——寶雞出土青銅器件造型的聯(lián)想。<br><br> <p class="ql-block">13、巴人印象(四尺斗方)——青銅器件上的巴蜀紋寫意。</p><p class="ql-block"><i><b style="">天帝的使者</b></i></p><p class="ql-block"> 《左傳》有:“<i>國之大事,在祀與戌</i>“句,可見祭祀在周人生活中的份量,而主持祭祀的巫師則擔(dān)負(fù)著人間與天地勾通的使命。在周原和寶雞魚(弓魚)國墓、還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都有類似造型。周人認(rèn)為這些巫師是天帝派來的使者,記得多年前何炳棣教授講座時談到,有一種觀點(diǎn)認(rèn)為,<b>周人是宇宙人派到地球上的實驗物,</b>要不然他們怎么會創(chuàng)造如此輝煌的文明和禮儀呢?</p><p class="ql-block"> 14、玉魚(四尺斗方)——西周玉器造型組合寫意。將商周玉器上的魚紋重組構(gòu)成,用翠色調(diào)(玉中的極品),表達(dá)的是商周人尚玉(玉德)崇魚的文化心理。</p> <b>解讀金文系列 </b> <p class="ql-block">15、天黿 (三尺斗方)——周人心目中的黃帝族圖騰。</p><p class="ql-block">16、尋源之旅(四尺斗方)——西周金文“旅”字寫意。</p> <p class="ql-block">17、華夏之子(四尺三裁) ——金文“子”字的文化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 西周金文“子”的字型,象一個長了翅膀的天使,又好象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這個黃帝的兒子,將人類的文明進(jìn)程從漁獵帶進(jìn)了農(nóng)耕,面對這個“子”字,我浮想聯(lián)翩……</p> <p class="ql-block">18、釋旗(三尺斗方)——金文“旗”字寫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家和萬事興(四尺斗方)——-對金文“和”之原形的戲說。</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和色彩表現(xiàn)中國人對小康的企盼,從中滲透出中國文化的和合之美。是一種將大俗和大雅結(jié)合的嘗試。</p><h5>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華文化源遠(yuǎn)流長,而漢字便是源中之泉,當(dāng)你拂去數(shù)千年一切說教、理念的蒙塵之后,發(fā)現(xiàn)原來答案竟是那樣簡單:“小屋里面一張床,男歡女愛上面躺,中間有個小兒郎,屋外有田禾苗壯”。這便是和的全部含義!家和萬事興,已為世人之共識。余近年研讀金文每遇困惑便試圖將其當(dāng)成畫讀則屢得要領(lǐng)。故涂鴉之。</span></h5><p class="ql-block">(此畫復(fù)制本于2007年被英國牛津大學(xué)莫頓學(xué)院時任院長羅森夫人購買收藏)</p> <p class="ql-block">20、兔年說既(四尺斗方)——試解金文之“既”。</p><p class="ql-block">  “既”字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頻頻出現(xiàn),多與生霸連用,如周原出土微氏家族器“豐尊”銘文“唯六日既生霸”;“嬹盨”銘文“唯四年二月既生霸”;岐山董家村出土的西周厲王時器“此簋”銘文“唯十又七年又二月既生霸乙卯”等等。閱讀金文時,對這個“既生霸”做了一番考證,知道它是“古代以月的圓、缺、晦、明記日歷的一種名稱。霸,指月未盛明時所發(fā)的光。月既生而未大明稱之為“既生霸”,指從上弦至望的一段時間。盡管學(xué)術(shù)界對這個說法的解讀不一,爭論不休,但王國維《觀堂集林·生霸死霸考》中有言:“余覽古器物銘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既生霸,謂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 似乎是較正統(tǒng)的說法。</p><p class="ql-block">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這些記錄提供了研究紀(jì)年的最直接的證據(jù)。我非考古學(xué)家,更不是研究歷史的,但我看到這個“既”字時,產(chǎn)生了一系列聯(lián)想,那是在一次去天水的西行列車上,夜色中從窗口看到特別大的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在山巒中隨著火車跑動,才明白周人鑄鼎為什么多選在月之上弦,推測這是取其進(jìn)取上升之意,在這里生活的秦人之所以是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他們從這上升的圓月中悟出了強(qiáng)大的真諦,想那鑄鼎的工匠在造型和銘文時的虔誠,再看這個金文“既”字時,突然發(fā)現(xiàn)組成它字形的兩個偏旁結(jié)構(gòu),竟然就如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蟾蜍和玉兔!就是人們觀察月亮?xí)r看到其中陰影形成的圖形。那么,這個“既”,就應(yīng)該還有一個代表月的名詞的含義。</p><p class="ql-block">  這個蟾蜍和玉兔所表達(dá)的就是這樣一個陰柔、和諧并充滿詩意的美!</p><p class="ql-block">  這個蟾蜍和玉兔就是“人精”的化身,月亮雖然不發(fā)光,但卻將那耀眼的光借來變成溫柔、平靜并且能產(chǎn)生夢的光。炎帝族、蚩尤族還有楚人的后裔之所以崇拜月亮文化,不就是以這種平靜的從容去面對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嗎?這不就是月亮文化的實質(zhì)內(nèi)涵嗎?!</p> <p class="ql-block">21、醇謝神朋(扇面)——為答謝朋友作扇面小品,取周原出土微氏家族青銅器興簋銘文之“醇”字原形,其銘有“醇祀大神”句,此字形似一盛了酒壺、犧牲羔羊和舀酒器“斗”的盤子。酒肉都有,味自然醇,濃濃情意,全在盤中。表達(dá)的是周人對神的感激之情。丙戌仲春余之畫展,系三十年積一夢,竟似有神助,眾多朋友來幫,使之圓滿功成。余不是達(dá)官顯貴,亦非大款,朋友皆為友情,全系上帝所遣的各路神仙。今畫周醴之醇,是幅秀才人情,謝你即是敬神,尚饗!斯朋!</p> 22、兵人(四尺斗方)——寫意金文之“兵”<br> <b>辨析紋飾系列 </b> <p class="ql-block">23、鳳鳴岐山(四尺斗方)——西周銅器圖案鳳鳥紋寫意。</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對這個紋飾如此偏愛,因為我的故鄉(xiāng),就是這個神話發(fā)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4、鳳鳥印象(四尺斗方)——西周銅器圖案鳳鳥紋寫意。</p><p class="ql-block">《史記·周本紀(jì)》中有“鳳鳥救棄”的故事。作者給鳳鳥圖案賦以的激情色彩,以反映周人對那個救其祖先的神鳥的敬畏和“鳳鳴岐山”這個周人興盛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25、東周虎 (四尺斗方)——源于東周銅器臂甲上的線刻畫。</p><p class="ql-block"> 從一塊臂甲殘片上的線刻動物的紋飾風(fēng)格,感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信息及自由奔放、百家爭鳴的時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26、周原尋夢(四尺斗方)——西周文字與圖形組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7、車馬出行圖(四尺斗方)——對銅器紋飾的另一種解讀。</p> 28、狩獵圖(四尺斗方)——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走過來的。<div>29、大河尋源(四尺三裁)——“子漁”紋青銅器銘聯(lián)想。</div> <p class="ql-block">30、狩獵圖 (8尺豎幅)——銅器上的狩獵場面,反映了農(nóng)耕文明之前漁獵時代人與動物的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31、鳳鳴扶桑佑中華(四尺豎幅)——扶桑樹是傳說中太陽鳥居住的地方, 鳳鳥又是由太陽鳥演化而來,當(dāng)它出現(xiàn)在商周的銅器上時,就有了“中國”的字樣。</p><p class="ql-block">32、玉人(四尺斗方)——玉器上的巫師圖案再表現(xiàn)。</p> <h1><b>秦風(fēng)濡染</b></h1> 1.、祝福 (四尺斗方)——陜西民間裝飾虎頭寫意。 2、吳牛(四尺斗方)——對一個成語的聯(lián)想。<div>3、吉羊(三尺斗方)——十二生肖賀歲系列畫之一。</div> 4、虎頭 (三尺斗方)——陜西民間裝飾虎頭寫生。<div>5、虎符(四尺斗方)——秦始皇調(diào)兵信物《杜虎符》寫意。</div> 6、巖畫寫意(四尺斗方)——內(nèi)蒙陰山巖畫印象。<div>7、秦公狩獵圖(四尺對開)——用戰(zhàn)國青銅紋飾表現(xiàn)秦石鼓詩中描寫的狩獵場面。</div> 8、狗咬趙盾(四尺三裁)——文物圖形中的戰(zhàn)國故事。<div>9、母親的藝術(shù)(四尺斗方)——陜西刺繡圖形寫生。</div><div> 習(xí)俗的布條纏小了母親的雙腳,歲月的磨練卻聰慧了她的手腦,幾塊碎布、一包針線、巧加剪裁,一個裹肚就遮住了我的裸體,于是所有的幸運(yùn)和善良,便刺繡在我的身上。</div><div><br></div> <h1><b>漢魏透視</b></h1> 1、 青龍 (四尺斗方)——中國古代東方方位吉祥保護(hù)神。<br>2、 白虎 (四尺斗方)——中國古代西方方位吉祥保護(hù)神。 <p class="ql-block">3、 朱雀 (四尺斗方)——中國古代南方方位吉祥保護(hù)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畫被英國某大學(xué)教授(同學(xué)靳保平的老師購買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4、 玄武 (四尺斗方)——中國古代北方方位吉祥保護(hù)神。</p> 5、蚩尤造五兵 (四尺斗方)——關(guān)于蚩尤的追思。<div>  畫中文字如下:<br>一、 世本·作篇云:“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獸首人語、銅頭鐵額、耳鬢有角,與軒轅氏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考蚩尤系原始社會末期苗蠻集團(tuán)氏族首領(lǐng),當(dāng)屬紅土文化,活躍在西南云貴一帶,后為炎黃集團(tuán)戰(zhàn)敗。有資料表明,當(dāng)時蚩尤族的兵器優(yōu)于炎黃集團(tuán),他不僅發(fā)明了進(jìn)攻性武器如矛劍戟弩等,也發(fā)明了防御性兵器頭盔盾牌,因此被稱為“兵器之祖”。<br>  二、 對蚩尤我一直沒有好感,因為他好戰(zhàn),總愛挑起事端。突然有一天,我感到這也可能是個冤案!因為在勝利者口中(筆下),歷史往往可能會被改變,所有的過失、惡名只能由失敗者承擔(dān)。你看他也曾吒咤風(fēng)云,氣蓋河山。看到他,我想到唱“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荊軻,想到被迫哼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的曹植,想到別姬的霸王,想到了……,我想,要不是蚩尤發(fā)明了那么多兵器,人類怎能汰劣存優(yōu)(此觀點(diǎn)不一定正確),要不是古代兵器的發(fā)明和發(fā)展,那能有現(xiàn)代的人造衛(wèi)星、洲際導(dǎo)彈。也許,他就是上古時代的愛因斯坦!<br>  三、 置身于博物館里,面對著偉大的傳統(tǒng),我不能不思考,常常既為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如此輝煌的文明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深深為其某些丑陋而感悲哀!排遣的方式,就是將這并不完善的閃念,凝聚在筆端,以彩墨傾瀉在宣紙之上!</div> 6、漢兵彌火(三尺斗方)——在漢陶井紋飾上發(fā)現(xiàn)消防兵的起源。 7 、漢馬圖(四尺斗方)——安得伯樂出。<div>8、漢并天下(四尺斗方)——漢銅矛寫意。</div> <h5>9、奔騰圖(三尺斗方)——用唐三彩寫漢畫馬。(此圖已成為我畫展、網(wǎng)站首頁及抖音的LOGO。)</h5>10、創(chuàng)世紀(jì)(四尺斗方)——漢畫磚中伏羲女媧神, 就是中國的亞當(dāng)與夏娃。 11、龍馬精神(四尺鏡片)——漢銅鏡紋飾寫意。(左) 11、龍馬精神(四尺鏡片)——漢銅鏡紋飾寫意。(右)<div>(此畫被美國TOMMY MINE KATHY ROSE 夫婦于2006年購買收藏)</div> <p class="ql-block">12、漢磚印象(四尺斗方)——漢畫像磚上的大鳥紋。從中感受那種拙樸、大氣、厚重的秦漢之風(fēng)。</p><p class="ql-block">13、人精 (四尺斗方)——對漢蟾蜍兔紋瓦當(dāng)?shù)穆?lián)想。</p><p class="ql-block"> 漢代瓦當(dāng)玉兔和蟾蜍表現(xiàn)的是月象和月令,而此畫取名人精,是暗喻嫦娥耐不住人間清貧,偷吃仙藥升天成精。</p> 14、魚戲鷹(三尺斗方)—— 一幅耐人尋味的漢畫紋飾。<div>15、鄂爾多斯風(fēng)暴(三尺斗方)——漢匈奴文物金怪獸寫意。</div> <p class="ql-block">16、魚戲蓮(四尺斗方)——漢樂府江南詩意的文物圖形表達(dá)。</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西方文化對性描寫的直白,含蓄的美是中國文化中其最大特點(diǎn),漢樂府詩“江南”就是以隱喻的手法表現(xiàn)男歡女愛的。筆者用文物中的圖像組合這個詩意。</p> 17、虎伏羲與龍女媧(四尺鏡片)——漢鏡紋飾的色彩表現(xiàn)。漢銅鏡紋飾中的虎伏羲與龍女媧系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類始祖神,有如西方的亞當(dāng)夏娃。自然要用激情奔放的色彩來表現(xiàn)。 <p class="ql-block">18、我本天馬(四尺斗方) ——漢馬精神抒情。</p><p class="ql-block"> 吸收漢代藝術(shù)最傳神,簡潔大氣的美學(xué)風(fēng)格,將中國神話中承載光明(太陽鳥)的神馬,與漢血寶馬造型特點(diǎn)與內(nèi)涵結(jié)合,試圖反映一種知識分子頑強(qiáng)的精神訴求和抗?fàn)帯?lt;/p><p class="ql-block">19、門吏與守侯(四尺斗方)——漢畫人物寫意。守住我們精神的侯。</p> <h1><b>唐韻追夢</b></h1> <p class="ql-block">1、人面桃花 (四尺斗方)——唐粉彩俑仕女頭像寫意。</p><p class="ql-block">2、夢回大唐(四尺斗方)——唐粉彩俑寫意。畫唐仕女俑時感覺她成了觀音,這不是夢鏡中才有的感覺嗎? </p> 3、貴妃醉酒(四尺斗方)——看新出土唐仕女俑有感。<br>4、唐仕女印象(四尺斗方)——觀看仕女俑彩墨筆記。 5、大勢至菩薩(四尺立幅)——敦煌196窟唐代壁畫臨摹。<br><br> 6、執(zhí)扇宮女圖(100x120) ——唐李賢墓壁畫臨摹。<br><br> <div>7、觀鳥宮女(四尺三裁) ——唐李賢墓壁畫摹本。</div>8、打馬球圖(三尺斗方)——唐李賢墓壁畫臨摹。 9、翔鶴(四尺三裁)——唐李重俊墓壁畫摹本。<div>10、宮女(四尺三裁)——臨摹唐壁畫時的變異。</div> <h1>癡人說夢</h1><p class="ql-block">《周秦漢唐夢一一蔡昌林畫展》后記</p> <h1><br></h1><p class="ql-block"> 我愛做夢,是因為小時候多病,發(fā)燒時,睡夢中常常出現(xiàn)越變越大的混沌,恐怖到從夢中驚醒。那陣我父親雖是中醫(yī),但我卻很少近水樓臺。倒是母親總要剪上一串手拉手的七個小紙人壓我枕下,再用幾根筷子蘸上放在炕邊碗里的清水,來回向我身上灑,嘴里還念念有詞。然后-邊把手中的筷子立在碗中,一邊問著是哪一個先人的鬼魂。如筷子立住,便一把打出,并厲聲責(zé)怪,將小人焚燒在水中,將水端到屋外潑掉,再喊著我的名字回來。這樣一來,癥狀果然就會減輕。</p><p class="ql-block"> 后來讀唐詩,杜甫詩中有“剪紙招我魂”句。大概就是指這個民俗,而青海出土的史前彩陶盆上手拉手的舞蹈人圖案,和我母親的剪紙竟如此相似,使我有理由相信,這大概也是周禮的一部分。實際上是演繹了一個“招魂”的全過程。</p> <h5>(青海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h5><h5>(母親為我招魂的剪紙手拉手小人。)</h5> <p class="ql-block">  剛上學(xué)就趕上學(xué)雷鋒,老夢想當(dāng)英雄,當(dāng)了大隊委,管校圖書館,意外發(fā)現(xiàn)鑰匙可開工會供教師借閱的書柜,就偷看了許多長篇小說,知道了白洋淀、呂梁山、夾皮溝和延河畔。還有牛氓和保爾·柯察金。理想的火焰越燒越旺。</p><p class="ql-block"> 文革剛開始時,村上來了軍宣隊,一位空軍政委諄諄告誡我,好好聽毛主席的話,長大當(dāng)貧宣隊,去臺灣解放水深火熱的同胞,去世界解放三分之二的受苦大眾。于是我又夢到阿里山、夢見毛澤東。</p><p class="ql-block"> 1966年,我才12歲,看到老三屆的哥哥姐姐們神氣地周游全國,便與伙伴蔡志敏扒貨車從蔡家坡到三橋,沿鐵路步行經(jīng)北門、鐘樓到興慶公園,再去大雁塔。第一次來西安的印象,到現(xiàn)在留下最深刻的只是城墻、鐘樓、大雁塔以及雁塔路兩旁那高高的長滿荊棘的墻。對于成為這座古城里居民,只是個夢。 </p><p class="ql-block"> 走上繪畫道路,最初是受兄長蔡科昌影響,他畫毛主席巨幅油畫,我就在一邊看,也學(xué)著用方格放大畫英雄人物,后來又去附近工廠美術(shù)組跟李金和學(xué)素描。其目的是為學(xué)校辦墻報,沒有做畫家的夢。</p><p class="ql-block"> </p> (1984年在劉文西老師家的合影,陳光健老師攝影) <p class="ql-block">  幾年后,由于李習(xí)勤老師的慧眼,一份藝術(shù)院校的錄取通知書,使剛要高中畢業(yè)的我來到西安。在小寨住了不到一學(xué)期,學(xué)校就搬回原址長安縣東南的興國寺,雖然隨著美院一大批著名教授、講師重新回到教學(xué)崗位,使我能夠在當(dāng)時政治氣候的干擾下奠定了扎實的專業(yè)基礎(chǔ),但對西安的了解,還只是有限的幾處文物古跡。 </p><p class="ql-block"> 畢業(yè)時,帶著那個時代青年特有的幼稚和激情,丟棄了做城里人的夢,自愿到了商洛山,分在最窮的柞水縣,只有在每年出差回家和參加省上美展時才有機(jī)會來到西安。學(xué)會了吃苦,看到最貧困地區(qū)的生活現(xiàn)狀和和最下層人民的純樸,就是那三年的最大收獲。</p><p class="ql-block"> 有了這一點(diǎn),當(dāng)1978年重新回到美院上學(xué),并在四年后工作、成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西安人之后,才體會到作為西安市民的不易。也就是在這時,面對著這積淀了幾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都市里每一處古跡,每一件文物,都產(chǎn)生了一種探求究竟的欲望。住到西安后,也曾去青島寫生,去敦煌探幽,去北京覓故,去江南尋芳。但回過頭來,覺得最古老、最偉大、最悠久的藝術(shù)傳統(tǒng)還是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p> (2006年4月28日-5月10日,在陜歷博展出的主標(biāo)。) <p class="ql-block">  上學(xué)時最崇拜的莫過于現(xiàn)代藝術(shù),最敬仰的莫過于畢加索、梵高和米勒。然而快畢業(yè)時卻發(fā)現(xiàn)我那沒有讀過幾天書,卻又熟知?dú)v史典故的母親用她那靈巧雙手制作的民間工藝品,竟同馬蒂斯的剪紙、畢加索的造型、米羅的色彩有著驚人的相似。而這些又與我從小挖過野菜流過汗水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周原有著某種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和那些地下出土的甲骨、金文、畫像磚相互映照超越時空地進(jìn)行著對話時,當(dāng)我意識到這一點(diǎn)時,當(dāng)我終于成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一名陳列設(shè)計師,親手將從數(shù)十萬計的館藏文物珍品中選擇出來的幾千件精品陳列在這座藝術(shù)殿堂的展柜時,我才真正感到作為西安人的驕傲,才真正有了西安就是我的家的感覺。 </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漫步在展室時,那原始彩陶的熱烈奔放,商周青銅的凝厲神秘,秦磚漢瓦的凝重浪漫、還有那陶俑、壁畫透射出來的唐華風(fēng)尚,無不在撞擊著我的心扉。我恍若夢中,常常感受到一種創(chuàng)作的沖動,覺得有責(zé)任將我對它們的感受,通過我的畫表現(xiàn)出來。惟愿我的畫和我的陳列設(shè)計一樣,成為溝通博物館文物與觀眾的一座橋梁。十多年了,這個夢越來越圓,竟積了一百多幅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2006年西安畫展開幕式) <p class="ql-block">說起辦個展,1992年文化藝術(shù)報發(fā)了我的一版作品和同學(xué)延鴻飛的文章后,就有朋友勸。但在我看簡直是天方夜譚。幾年后到日本訪問,到臺灣參展,越來越感到夢的偏頗,看到夢與現(xiàn)實的反差。記得在臺灣時朋友們在車載電視中放了一部臺灣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的老影片,其中也有教育少年兒童要聽總統(tǒng)的話,長大后光復(fù)大陸,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的對白。讓兩岸朋友忍俊不禁。看看人家的收入,再看看我們的工資,對辦個人畫展,仍然也停留在夢中。盡管劉文西老師已給我寫了畫展和畫集的賀詞。第二次去臺灣,朋友本想通過賣些畫,為我籌個展,但開幕第二天,就遇上了九·二一大地震。我們命大,躲過災(zāi)難,但血濃于水,同胞情深。筆會改成義賣,我們13人20多天100多萬畫款全部賑災(zāi)。只因為我們代表著大陸同胞,我們的形象代表著大陸畫家。那年雖然賈平凹先生也給我寫了畫展前言,但個展再次停留在夢鄉(xiā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陜歷博展出場景之一) <p class="ql-block">到了新世紀(jì),我館為畫家張鴻修等老師免場租費(fèi)辦個展的事實,再一次燃起了我夢想的火焰。前年準(zhǔn)備啟動時,卻又因大唐芙蓉園紫云樓回廊要繪大唐開國二十四功臣圖的策劃和創(chuàng)作,使我又一次將展覽計劃推遲。但這一次我是心甘情愿的。因為這個策劃、創(chuàng)作過程,使我對這個夢幻般的王朝實現(xiàn)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對接。將我面對傳統(tǒng)的夢圓到了周秦漢唐。</p> <h5>(2006年9月21日-10月20日在《東莞展覽館》展出場景)</h5> <p class="ql-block">  這次展出的作品就是我研讀文物的一種賞試,二十多年積累下來,竟成系列,將其命名為周秦漢唐夢,是因為在陜西文物古跡中,滲透著一種充滿上升、積極、進(jìn)取的蓬蓬勃勃的文化精神,而這種精神又是海內(nèi)外華人魂牽夢縈的一個文化情結(jié),我為之深深感動。</p> (2007年在北方民族大學(xué)美術(shù)館的展出開幕式上) <p class="ql-block">  在我兩次美院學(xué)習(xí)生涯中,在我從事博物館工作中,我不屬于聰明層,常常是愚不可及。但我背過老三篇,讀過資本論,相信愚公移山的故事,記住了但丁的話,天天挖山不止。真還感動了上帝,要不,所到之處,似有神助。</p> (2008年在西安半坡博物館展出開幕式上為劉寬忍、李炳武、李廣瑞、趙榮、劉德林等先生講解作品)。 (2009年在成都川音美院舉辦個展時給馬一平院長、 周靖明副院長和劉興華教授講解作品。) <p class="ql-block">楊曉陽院長老同學(xué)立馬題詞,孫達(dá)人、李廣瑞、肖云儒、劉文西、賈平凹、石興邦、韓偉、王崇人、孫建喜、方英文、孫宜生、程征、苗重安、趙振川、肖煥、吳三大、薛鑄、張化州、柏雨果、范炳南、羅西章、胡智生、王蒙等老師熱情鼓勵并祝賀,陳紹華、張立柱、陳云崗、傅強(qiáng)、郭線廬、侯文忠、王家民、王安泉、龐永紅、張佳維、馬驊、張小琴、成文正、張宇聯(lián)、張宏斌、李耀華、李西岐、王志平同學(xué)鼎力相幫,劉寬忍副廳長、劉云輝副局長、馮庚武書記、李炳武、成建正、李杰民館長,馬振智、王彬、程旭副館長、安遠(yuǎn)遠(yuǎn)處長、李從樸主任、趙鋒部長、權(quán)大龍主任、王建玲、周文遠(yuǎn)、楊振友、等同事;</p> <h5>(在陜歷博展廳與恩師李習(xí)勤夫婦、樊文江、楊見喜老師合影。)</h5> <p class="ql-block">好朋友秦宗維、王勇、李建森、劉兵、劉蔚中、田志軍、張俊峰、楊黎旭、牟柏蒼、李志杰、馮積岐、王寶亮、耿強(qiáng)、焦海民、李逸文、劉君、徐作為、王澤林、梁有平、任之恭、張莉、劉靜偉及海外朋友趙善燦、姚柏青、吳敦義、張豫生、歐豪年、李奇茂、林正立、沈智慧、張克晉等大力支持,讓我看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還有曾經(jīng)教過我的老師張醒理、龔繼來、何正鼎、康仲元、徐岳、李習(xí)勤、王國偉、劉騰超、黃申發(fā)、趙建科、樊文江、黃欽康、張維、王貴民、張之武、張雪茵、楊健健、尚昌樂、陳光健、趙步唐、肖煥、羅銘、王履祥、劉保申、張之光、方鄂琴、王子云、徐風(fēng)、王崇人、茹桂、田生富、劉蒙天、汪占菲、馮志宏、李元浩,恩師裘沙等;我的親人尤菊芳、蔡青、張永岐。這些老師、朋友、領(lǐng)導(dǎo)和親人不正是上帝派來幫我的神仙嗎?我衷心地感謝他們,還有我一時忘記而應(yīng)該感謝的人,在他們面前,我來不得虛假和欺騙。唯有以努力和真情來回報。這一切,又使我在知天命后還有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04.13于尋源齋</p><p class="ql-block">原載《周秦漢唐夢》圖冊 香港天馬出版社,2006年4月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遂昌县| 颍上县| 洛阳市| 视频| 营口市| 阳东县| 汽车| 双峰县| 漯河市| 科尔| 潍坊市| 外汇| 垦利县| 疏勒县| 兴国县| 瑞丽市| 寿阳县| 平江县| 澄江县| 昌黎县| 永修县| 成都市| 杨浦区| 博爱县| 古蔺县| 曲松县| 西安市| 吴堡县| 恭城| 繁峙县| 齐齐哈尔市| 鄂州市| 雷山县| 昭觉县| 革吉县| 江陵县| 尉氏县| 尚志市| 牙克石市|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