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長陵記

寇建設

位于北京昌平天壽山主峰南麓的長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做為明十三陵中的祖陵,長陵營建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宏偉、工藝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護的最為完好。 2024年5月14日,我和一峰慕名來到長陵。 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始建于明嘉靖21年(1542年)的碑亭。 碑亭重檐歇山頂,亭內有一座石碑叫做“龍趺碑”。剛建成時碑身沒有文字,到了清朝才在碑正面用滿漢兩種文字刻了清世祖順治16年的諭旨,背面刻了清高宗乾隆50年的《謁明陵八韻》詩。<div> 《謁明陵八韻》是乾隆的一首重要詩作,表達了對明朝歷史的思考,展示了清朝對明朝陵墓的尊重和對清朝統治合法性的強調。認為明朝滅亡是因為沒有修德勤民,而清朝則是順應天意得到了天命認可,該詩是研究清朝與明朝關系以及乾隆文化活動的重要文獻。</div> 第二進院落前面設殿門一座,名為祾恩門,始于嘉靖17年(1538年)。為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棱”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極之恩“意。 坐落在第二進院落北面正中的主體建筑祾恩殿,是當年嗣皇帝謁陵祭祀舉行儀式的場所,建成于永樂14年(1416年)。 殿呈長方形,殿墻為紅色,殿頂為古建筑中等級最高的重檐廡殿頂。此殿是國內罕見的大型殿宇之一,也是明代唯一保存至今的陵殿,堪稱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珍貴遺物。 殿內面闊九間(66.56米),進深五間(29.12米),象征著皇帝“九五”之位。殿內共有一米多直徑,十幾米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兩千多平方米的重檐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徑達到1.124米,為世間罕見佳木。<br> 金絲楠木質地堅硬,不易糟朽,且有芳香氣味,可自然防蟲。這座楠木殿規模為全國唯一,展示了明朝初期強盛的國力,也體現了極高的建筑藝術。 大殿正中的這尊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銅像,是遵照文物專家單士元先生生前建議,根據《中國歷代帝后像》中朱棣的畫像為形象設計,于1998年鑄造完成。該銅像由著名雕塑家、工藝美術大師苗新田設計制作,再現了朱棣這位深謀大略,文治武功的皇帝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呈現的剛毅、果決、睿智、酷戾又不失懷柔的復雜特質。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1424年8月),朱元璋四子,年號“永樂”。這個本不應繼大統的人搶了其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在那個講究法統和道統的年代爭議頗多。故其內心充滿自卑,怕死后進不了宗廟,怕無顏面對太祖,更害怕史官筆下那個真正的自己。為堵住天下眾口,他要在政績上超過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工作狂。在位23年,計8千多天,所有證據顯示他從未浪費過一天。<div> 營建北京、編修巨著、七下西洋、五伐蒙古,凡能青史留名的事情他都不放過,為自己掙來了一個“千古一帝”的光環。可連年用兵,導致軍費開支浩繁,太祖時期輕徭薄賦的政策漸漸被廢除,百姓稅負越發繁重。不過這打不倒堅韌的朱棣,他始終不忘其父朱元璋靠驅除韃虜,恢復漢人河山坐上皇位。自己只有繼承衣缽,徹底消滅蒙古,才能九泉之下功過相抵。到64歲第五次征伐蒙古,他終于死在了班師回朝的路上。</div><div><br></div><div> 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極具爭議的永樂大帝朱棣。他在位時征蒙古,收安南,疏運河,派鄭和下西洋,命解縉修大典,維護了版圖,發展了經濟,開創了永樂盛世,堪稱英主。同時,他屠戮侄孫,謀朝篡位,殺忠良,害功臣,沿襲殘忍的殉葬制,手段之殘酷不輸其父朱元璋。</div> 營建北京。朱棣在位期間的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治理方面都有顯著成就,使明朝的綜合國力雄居亞洲乃至世界前列。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北平是朱棣興王之地,處于北方農業區與游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漢蒙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的政治與軍事要地。定都于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由南則可統領中原,有利于維護全國統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就著手遷都于此。永樂元年(1403年),詔以北平為北京,北京由此得名。永樂4年(1406年),開始征調工匠、民夫上百萬人營建北京宮殿。今天的故宮、天壇、太廟等規模宏大的建筑,就是那時建造的,為后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永樂18年(1420年)11月,朱棣遷都北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百余年的首都地位。<br> 編修書籍。永樂年間朱棣組織了系列大型編修書籍活動,永樂13年(1415年),理學書籍《四書五經大全》和《性理大全》編成。黃淮、楊士奇等主持編纂《歷代名臣奏議》,于永樂14年(1416年)完成。全書350卷,搜羅歷代典制沿革、政治得失,此書至今仍是歷史工作者的參考書。永樂元年(1403年),命翰林侍讀學士解縉等人,廣采天下書籍,分類編輯成書,不厭浩繁。第二年冬便編成了一部大型類書,朱棣命名為《文獻大成》。但朱棣仍嫌此書簡略,又命姚廣孝等人重修,自有書契以來,凡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各書無不包羅。永樂五年(1407年),書成,朱棣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一部規模空前的大型類書。全書22937卷,其中僅目錄就有16卷,共11095冊,總計約3億7千萬字。自先秦至明初,所引書七八千種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極為珍貴。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比十八世紀中葉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百科全書》還要早3百多年。<br> 七下西洋。明朝的外交政策是以“宗主”自居的朝貢外交,當時的明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吸引了眾多海外國家,出現了各國爭相來朝的盛況。與明朝有外交關系的國家多至近百個,永樂3年(1405年),由于貢使日多,朱棣下令重置洪武中廢罷的市舶司。為了與各國來人交流,同時還設置了四夷館,專掌翻譯各國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同時設會同館,接待外國使臣。永樂3年(1405年)至宣德8年(1433年),鄭和受朝廷派遣,率領規模巨大的船隊七次出海遠航。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圣地麥加,是世界航海史上時間早、規模大、活動范圍廣的洲際航海活動。船隊恪遵明成祖嚴守道德、正義的原則和民胞物與,泛愛萬物的任務,鞏固和發展了與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雙邊貿易,把對外交流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br> 五征蒙古。這是朱棣后期念茲在茲的一件大事,但歷史證明這個決策有誤。農耕文明對戰游牧文明,如果游牧民族依靠機動性強避而不戰那是沒什么辦法的。盡管親征陣容龐大,氣勢恢宏。過程卻多是追不上、打不著,未取得多少實質性戰果。只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造成了國力衰退。他自己也在無功而返的征戰歸途中,走完了其人生的最后一步。 步入祾恩殿后的內紅門,即進入長陵的第三個院落。透過欞星門首先看到的是石五供,須彌座臺基上中間的是香爐,兩側分別為燭臺和花瓶。這是從佛教中借用的供養祭器,象征皇陵香火永旺,長眠于地宮里的帝后一年四季都在享受后代子孫的供養。石五供是長陵首創,且為后世陵寢所繼承。<br> 石五供后是方城,方城上方是明樓。樓呈方形,四面辟券門,中貫十字形穹窿式天花。頂為黃筒瓦重檐歇山式,檐下榜額書“長陵”二字。 方城平面呈正方形,下開券門,城臺內為“T”字形甕道。 明樓之內是圣號碑,朱棣最早的廟號和謚號是“太宗文皇帝”,至嘉靖年間被朱厚熜改為“成祖文皇帝”。當時出于恭敬,沒有將原碑進行涂抹更改,而是在碑的外面加了一層木套,在木套上書寫新的廟號和謚號。<div> 其形制:碑首呈方形,篆書“大明”二字,兩側為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身上楷書書寫“成祖文皇帝之陵”,碑座為須彌座式。舊時碑身的文字均填金,碑身整體用朱砂涂紅,周邊的云紋則以石綠色填涂,如今這些色彩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剝落。</div> 明樓后為墓冢,即由城墻圍合起來的近乎圓形的寶城。據《大明會典》記載:“寶城,唯長陵最大,徑一百一丈八尺。” 寶城磚砌,內為高大的封土。 寶城正中為圓形的寶頂,即俗稱“墳頭”。寶頂下面就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明開國元勛徐達的嫡長女徐妙云),以及被殉葬的妃嬪長眠的地宮。<div><br></div><div> 鏈接:朱元璋能力最強的兒子朱棣,為什么要靠起兵造反稱帝?</div> 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在朱元璋的兒子之中無疑是最優秀的。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正統儒家經典教育,早早磨煉出優秀的軍事才能,且全面繼承了朱元璋深沉、隱忍、工于心計等優點。洪武23年(1390年),燕王朱棣奉命率軍掃平漠北的殘元勢力。星月行軍突遇草原大雪,冒雪行軍為兵家大忌,可朱棣認為論機動能力明軍不如元軍,如不趁夜突襲,敵兵又會遁走。結果在大兵壓境之下,朱棣恩威并施,硬是招降了殘元大將,兵不血刃完成任務,其智勇雙全顯露無疑。朱元璋曾說這些孩子里,只有四子像我,對其喜愛之心溢于言表。但朱元璋始終沒有將朱棣列為皇位繼承人,這里面有封建王朝皇位繼承人選定制度規定的因素。<br> 首先是嫡長子繼承制,即正室妻子所生的長子為繼承人。故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就將13歲的長子朱標立為太子,并加以良師輔導。朱標不負眾望,自幼熟讀經典,造詣頗深。之后朱元璋征戰期間,多次讓朱標監國理政,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可惜朱標洪武25年(1392年)38歲時病故,使朱元璋受到了沉重打擊,繼承人的問題再次擺在了他的面前。<br> 其次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如果皇后沒有子嗣,那么就從側室妃子中選擇年長的兒子作為繼承人。朱標死后朱元璋還有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和四子燕王朱棣,朱樉生性跋扈,曾被朱元璋怒斥“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朱棡雖多有戰功,但性格殘暴,經常打罵下人,甚至車裂。這樣的性格自然不宜列為繼承人。至于沒考慮朱棣,是因其前有兄長,立朱棣也不符合禮法。最終朱元璋接受學士劉三吾建議,立自己喜愛的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準備再用十幾年時間培養出一個像朱標一樣的優秀接班人。<br> 朱允炆雖然不是最理想的繼承人,但飽讀詩書、性寬仁厚,只要擇忠厚之臣用心輔佐,各路藩王勠力拱衛,作一個守成之君也沒有大的問題。雖然如此,朱元璋還是對朱允炆能否順利登基、坐穩皇位有著深深的擔憂。畢竟他過于年輕、柔軟,沒有任何依靠的力量。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障礙,他不惜大開殺戒,對以涼國公藍玉為首的一批開國武勛集團進行清洗,因此案牽連受死者達數萬之眾,把可能對朱允炆構成威脅的勢力清洗得一干二凈。如果不出意外,朱允炆的小朝廷在幾年后就會形成內部有李景隆、耿炳文督軍,外部有各地藩王相互制衡的平穩局面。<br> 然而朱標去世后,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又相繼離世,四子朱棣一躍成為朱元璋在世諸子中年紀最大的親王,并且也是軍事實力最為強勁的藩王。這讓朱元璋不得不加快了為孫子朱允炆鋪路的步伐。他給燕王朱棣下了一道圣諭:“朕諸子獨汝才智,秦、晉已薨,系汝為長,攘外安內,非汝其誰……爾其統率諸王,相機度勢,防邊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明史紀事本末·卷十》)。”意思是為父這些兒子中,唯獨你的才智和能力堪當重任。你的三位兄長都已經去世了,你是我最大的兒子了。為父能夠依靠的,除了你還能有誰呢……。希望他帶領弟弟們駐守要塞,守護好大明江山,不要辜負自己的殷切希望。 <div> 朱元璋這些話也就是將朱允炆和大明江山托付給了朱棣。可謂情深意切,語重心長。然而朱元璋畢竟精明過人,他也慮及燕王及諸王權勢過大,對繼任皇帝構成威脅。直到臨終前他還在為朱允炆順利登基操心,留下的遺詔是:“諸王臨國,毋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意思是不讓兒子們前來奔喪,所有藩王的官屬都要聽從朝廷節制。目的就是防止藩王們借機生事,確保朱允炆坐穩皇位。<br> 朱元璋為朱家王朝可謂是嘔心瀝血,把能想的、還想的,都想了、都做了。看起來萬無一失,但他一死這一切都立即土崩瓦解。洪武31年閏5月初10(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離世,朱允炆登基。面對擁有強大勢力的藩王,讓朱允炆充滿了危機感。他雖以仁厚著稱,但依然對“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擁重兵,多不法”的現實十分敏銳。再加上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慫恿鼓動,上位不到兩個月的即決定削藩。首先從朱棣的臂膀,其同母弟周王朱橚開始。他派李景隆以備邊為名前往開封,逮捕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并廢為庶人。緊接著又以各種罪名廢掉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的王爵,湘王朱柏不堪其辱自焚身亡。一年之內輕松解決了五個藩王,讓其信心大增,下一步削藩的目標即定為對自己威脅最大的燕王朱棣。<br> 這番操作完全是一副不給活路的節奏,為了自保,像朱棣這樣有實力、有能力的藩王只有拼死一搏,方能有活下去的可能。但起兵造反是天大的事,歷史上藩王起兵也從來沒有成功過,朱棣對此猶豫不決。而他的心腹謀士姚廣孝卻立勸起兵,據《明史·姚廣孝傳》記載:“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于是,朱棣終于下定了起兵造反的決心。<div> 這時的朱允炆和朱棣彼此心照不宣,各自都在緊鑼密鼓的做著準備。燕王朱棣一直躲在王府中裝病賣傻,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私底下動作不斷,都想一舉置對方于死地。只是暫時處于大戰前的死亡寧靜,就等著誰先出手點燃導火索。還是朱允炆定力不夠,首先出手向朱棣發難。洪武31年(1398年)臘月,他派北平都司張信秘捕朱棣,欲再復制一次逮捕周王朱橚的戲碼。卻不料張信暗中反水,與朱棣聯手襲殺了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控制了北平城。拿出太祖《皇明祖訓》,以其中“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為借口,正式起兵拉開了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的序幕。<br> 這一場戰爭雙方打得都不輕松,朱棣起兵的時候身邊只有8百人的護衛,即便最后發展到了10萬人,但和朝廷先后派出的總數63萬兵力相比,差距實在太大。而朱允炆由于削藩太急,讓自己陷入了空前的孤立,沒有一個藩王支持他。這場戰爭實際上是朱棣、朱允炆叔侄倆的單打獨斗,其它手握重兵的親王都在觀望。另外朱元璋當初為保朱允炆順利上位,幾乎把開國功臣做為隱患屠殺殆盡,以至朝內已沒有堪當大任的社稷之臣和將帥之才。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輔政大臣主要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三個人都勇敢、正直、充滿理想,但都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的經驗,對于問題的分析往往只限于紙上談兵。唯一受重用的將領是官二代且毫無帶兵經驗的李景隆,最后成了打開城門迎接朱棣攻入南京的第一人。<br> 建文4年6月13日(1402年7月13日),南京城陷,宮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失蹤。建文4年6月17日(1402年7月17日),朱棣拜謁孝陵,后在南京奉天殿即位。打破了歷史上藩王起兵必敗的魔咒,成為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個通過起兵造反奪得皇位的藩王。</div><div> 朱棣登基后不承認繼承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于建文4年7月初一(應為1402年7月31日)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號,改1402年為洪武35年,次年1403年為永樂元年。</div></div><div><br></div><div> 后記:</div><div><br></div><div> 初中同學克治看完這篇《長陵記》,在留言處賦詩:長陵肅穆立京郊,歲月滄桑古韻昭。 石獸無言銘舊事,碑亭有記訴前朝。 皇陵偉構驚天地,翠柏青松伴寂寥。 漫步其間思過往,興衰榮辱史韻留。<br> 我們應如何看待和評價長陵的墓主人朱棣?他無疑是個人才,打造了“遠邁漢唐”的永樂盛世,實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鼎盛。勝者為王敗者寇,這時再討論朱棣是處心積慮的篡位者,還是走投無路的造反者,應是沒有什么實質意義。<br> 歷來用人都主張德才兼備,但縱觀歷史,德厚者多半才弱,才高者多半德薄。德才兼備的人才猶如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古今中外,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公司之間的比拼,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如果在用人上過于苛求或拘泥于德才兼優,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最終會因人才的不足難以勝出。<br> 客觀地評價杰出的歷史人物,既要肯定他們對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又要實事求是地指出他們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問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杰出的歷史人物也會有缺點和不足。不能因其貢獻卓著,就忽略和粉飾其存在的問題。<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梓潼县| 宿迁市| 清原| 泸西县| 雅江县| 两当县| 东城区| 都安| 蓝山县| 博罗县| 东乌珠穆沁旗| 舒城县| 兰州市| 宁明县| 百色市| 洪泽县| 车致| 巴中市| 云和县| 和林格尔县| 应城市| 黄浦区| 湖南省| 璧山县| 营山县| 周宁县| 银川市| 安多县| 南丰县| 离岛区| 威宁| 运城市| 大足县| 德令哈市| 伊吾县| 磐石市| 丽水市| 介休市| 重庆市|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