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昵 稱: 東籬聽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號:2055179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潼關作為“天下九塞”之首,被歷代文人感慨抒懷,寫下了無數千古絕唱。但最令我心動的還是元代詞人張養浩的《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他用簡潔的筆法寫出了潼關在作者心中的雄、險、絕、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大早起來,我們便登上了潼關古城的東山之巔。這里被潼關縣政府建成了一個景區,其主要建筑為潼關博物館和女媧大型雕像。博物館的建筑風貌復原了明清時期潼關古城的“山河一覽樓”。整棟城樓總共有四層,站在三四層觀光平臺不僅能夠一覽整個景區的全貌,還可以領略三省交界、三河交匯的壯美景象,極目遠眺也可看到黃河濕地的美麗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潼關博物館展陳分為四個部分,依次為一層的“千古潼關 地靈人杰——歷史文明廳”,二層的“氣吞山河 鐵馬雄關——關隘文化廳”,三層的“漕運商貿 民俗工藝——水運民俗廳”和四層的“華夏金城 富美潼關——美好金城廳”。分別從歷史人文、自然地理、社情民俗、經濟發展等全方位展示了潼關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當我走進二層,眼前一幅幅“氣吞山河,鐵馬雄關”的歷史畫面把我帶到了九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乃至長而久遠的歷代王朝更迭變遷之中,讓我一次次怦然心動,扼腕嘆息,熱血沸騰,思緒萬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的大炮一直轟了八年之久,他們也未曾踏進潼關一步,沒有占領陜西的一寸土地。在潼關古城事關國運興衰的重大戰役就有六次之多,每一次潼關一旦失手,就意味著要改朝換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座號稱天下雄關的陜西潼關雄在何處?潼關雄踞晉豫陜三省交匯之處,自古就有“雞鳴聞三省,關門扼九州”,北臨黃河,南依秦嶺,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必然是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潼關四鎮要塞咽喉,而它的締造者就是三國時期得亂世梟雄曹操。公元196年,曹操為了防止兵亂,舍棄函谷關而設潼關大隘。東漢的建安十六年,曹操領軍西征,被馬超打得是丟盔棄甲,割須棄袍,最后利用這潼關之險和離間之計才大獲全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潼關到底險在什么地方呢?險到什么程度呢?什么叫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潼關是關中平原最重要的防守要塞。隋朝的時候,就因為雨水在潼關不遠的地方沖出了一條溝道,所以隋文帝下令在溝道里再修一座潼關,便跟漢朝的潼關一起稱之為“南北雙潼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是沒想到在唐代,黃河的水位持續下降,裸露出一片一片陸地,形成了大面積的河灘。于是潼關逐漸失去了控制這一片區域的功能。后來武則天下令把潼關直接建造到河床之上。潼關前面就是黃河,黃河的對面就是山西。而潼關就是位于黃河南下東折的拐角處。中條山跟秦嶺在這里相互對峙,形成了一條狹窄的通道,黃河就是從這一條通道上洶涌經過。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如果要打潼關必須先要渡過黃河,黃河本來就是天塹,要想在渡過黃河天塹沒有落腳的同時,再攻打城高墻厚的潼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朝“安史之亂”之際,安祿山攻占洛陽后,直逼關中。臨危受命的哥舒翰依靠潼關之險堅守不出,等待安祿山氣焰消退,疲憊不堪之機,再將其一舉殲滅。可惜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聽信讒言,幾道令牌連續崔促哥舒翰出城迎敵,哥舒翰失聲痛哭,被逼無奈只能夠出關迎敵。結果哥舒翰中計,潼關失守,一代名將就此折戟沉沙,長安城再也無險可守,唐玄宗只好夠倉皇西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底,侵華日軍先是攻占了太原,后兵抵黃河,再兵臨潼關城下,打算進軍陜西。日寇對潼關發起了幾十次的進攻,用重炮對潼關狂轟濫炸。但八年里都沒有能夠越過潼關半步,沒有占領陜西一寸土地。潼關縱然是千瘡百孔,但仍然像中國人的精神一樣堅強挺立。有道是:“河聲岳色無驚句,寫出秦人血戰功”。潼關軍民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犧牲,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后人也會永遠銘記他們。最可惜的是屹立千年的潼關古城卻毀在了蘇聯專家的口中。1959年,為了興建三門峽水庫。由于蘇聯專家的計算失誤,保護八百里秦川之久的古潼關被拆掉了。林徽因曾經說過,真古董拆了,即使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個假古董。現在這座重新修建,重振雄風的古潼關,雖然沒有了往日的滄桑和斑駁,也失去了從前的戰略意義,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威武不屈和堅固不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眼看下山的時間到了,我卻站在潼關的東山頂上久久不愿離去。收回奔騰的思緒,下山途中心中默默地哼唱起了《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灵寿县|
高密市|
饶阳县|
彭州市|
灌阳县|
台东县|
原阳县|
镇巴县|
馆陶县|
浦江县|
津市市|
柳州市|
华蓥市|
威信县|
台中市|
澳门|
长治市|
黑河市|
桓台县|
霞浦县|
南靖县|
长岭县|
晋中市|
麦盖提县|
秦安县|
金川县|
英山县|
惠来县|
连江县|
抚宁县|
双牌县|
洛阳市|
吉林市|
正宁县|
马鞍山市|
湾仔区|
南岸区|
兰西县|
渭源县|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