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奈曼是內蒙古的一個旗,隸屬于內蒙東部的通遼市,居遼寧、吉林與內蒙三省區的結合部,位于東北與華北的交界地域。</p> 這里原先是科爾沁大草原的一部分, 由于幾百年來草地沙化的演變,科爾沁草原一步步退化成科爾沁沙漠。<br> 奈曼就處于這既有沙漠又有草原的過渡地帶。 境內沙漠遼闊,起伏綿延,雄渾浩瀚。 草地一望無際,綠樹蔥蘢,羊群出沒。 還有叫來河、老哈河等七條河流穿越其間,河網交錯水量充沛。 據擔任過旗委副書記的攝影人李玉山介紹,全旗有44萬多人,其中蒙族占1/3強,漢族占約60%,其他的是滿、朝、回等民族,以農牧為業,出產稻米、玉米、瓜果和牛羊等。 到這里采風,最吸引攝影人的是奈曼的沙漠, <p class="ql-block"> 和沙漠里成群結隊的駱駝。</p> <p class="ql-block"> 奈曼的沙漠里經常起風,</p> 一起風就刮得風沙滿頭滿臉都是,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開口說話,風沙就堵上來,滿嘴都是咯吱咯吱的沙子。(孫德勝 攝影)</p> 就連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也搖頭晃腦躲避沙漠風沙的侵襲。 風沙過后,沉積的沙粒形成條條的沙楞。 在斜陽的照射下,像水面蕩漾的漣漪,一道接著一道伸向遠方。<br> <p class="ql-block"> 駝群就在這沙楞中勇猛沖沙。</p> 駱駝排成隊,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p class="ql-block"> 頂著風沙登上沙丘頂端。</p> 群駝挺胸仰首,神情悠然自得。 隨著一聲令下,眾駝邁開四蹄, 朝著沙坡前的攝影人一踴而下。 只見騎手揮手揚鞭,驅趕著駝群蜂擁向前。<br> 一大群駝蹄在沙地中猛然踐踏狂踢, <p class="ql-block"> 噴起的沙塵滾滾而來,</p> 踢碎了沙上的道道“漣漪”。 <p class="ql-block"> 剎那間就沖下沙丘,</p> <p class="ql-block"> 沖到攝影人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陽光斜射,天色漸漸向晚,</p> <p class="ql-block"> 即將落山的太陽,</p> <p class="ql-block"> 將天空染成桔黃。</p> <p class="ql-block"> 駝群走進落日的輪廓,</p> <p class="ql-block"> 遮擋住四射的金光,將駝群映成剪影。</p> 第二天清晨,黎明的余暉還未褪盡。 <p class="ql-block"> 寶古圖沙漠里紅日初升,朝霞漫天,</p> <p class="ql-block"> 蒙古包冒起了縷縷炊煙。</p> <p class="ql-block"> 早起的牧民牽著駝隊,</p> <p class="ql-block"> 迎著冉冉升起紅日,</p> <p class="ql-block"> 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為攝影人提供日?;顒拥母鞣N場景。</p> <p class="ql-block"> 寶古圖沙漠位于科爾沁沙漠的腹地,離旗駐地大沁他拉鎮45公里, 面積約一千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是最具有奈曼風光的沙漠。</p> <p class="ql-block"> 據奈曼攝協的梁主席介紹,現在蒙族牧民大都已經定居。</p> <p class="ql-block"> 駱駝、蒙古包,還有駿馬等等,</p> <p class="ql-block"> 這些傳統的民族風情,</p> <p class="ql-block"> 慢慢地漸漸地淡出平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們看到的、拍攝的種種場景,都是作為文化遺產刻意保留的。</p> <p class="ql-block"> 在奈曼旗的廟屯民俗村,展示著蒙族由游牧向定居過渡的簡易房屋。</p> <p class="ql-block"> 圓頂房屋是其過渡到定居后的第一代房屋,稱“窩棚”,其結構與蒙古包相似,只是墻體材料由原先的毛氈變為黃泥。</p> 方形房屋蒙語稱“布日格”,是介于窩棚與平房之間的過渡。 簡單便利搭拆都很方便的“馬架子”,也逐漸在民間普及。<br> 李玉山書記說,從明朝后期開始,奈曼的蒙族開始由游牧過渡到農耕建房定居,蒙古包如今基本沒人住了,留下的少數幾頂多為旅游或其它用途。 <p class="ql-block"> 騎著駿馬揮斥天下,</p> <p class="ql-block"> 這是印象中蒙古勇士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現如今奔馳的駿馬也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 在奈曼采風的那幾天,</p> <p class="ql-block"> 無論是在沙漠,還是在草地,</p> <p class="ql-block"> 拍來拍去,鏡頭里出現的,總是那匹馬,那個騎手。</p> <p class="ql-block"> 揚鞭策馬奮勇馳騁的騎士英姿,</p> <p class="ql-block"> 除了給攝影人表演、拍照,</p> <p class="ql-block"> 在別處已是難以見到了。</p> <p class="ql-block"> 蒙古式摔跤有悠久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在奈曼的叫來河攝影基地,</p> <p class="ql-block"> 剽悍雄壯的蒙古漢子,赤裸著上身,</p> <p class="ql-block"> 披甲戴彩,駕輕就熟地演示了摔跤場面,</p> <p class="ql-block"> 就像是村里的打谷場上,</p> <p class="ql-block"> 小伙子們在嬉鬧一般。</p> <p class="ql-block"> 奈曼還有一處長在河道里的柳林,</p> <p class="ql-block"> 樹干下部全是樹疤長的瘤子,</p> <p class="ql-block"> 枝條也不像別處柳樹那樣飄蕩,</p> <p class="ql-block"> 這是因為每年長出的嫩葉被羊群啃嚙,</p> <p class="ql-block"> 年積月累就成了這般模樣,</p> <p class="ql-block"> 老百姓稱之為怪柳。</p> <p class="ql-block"> 奈曼旗郡王府是建于清代晚期同治二年(1863)的古建筑,距今有15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的王爺,既是盟長、親王,又是駙馬、皇親,既統治一方臣民,又在京城給皇上當差,為清朝建立穩固的北部邊疆出過大力,是清代漠南的重鎮之一。</p> <p class="ql-block"> 作為全旗的政治中心,給王爺建的府邸先后五次遷移重建,最終在奈曼建成現在的樣子,是蒙古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清代王府建筑,現在已成為了解王府生活的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 版畫和攝影是奈曼旗文化事業的兩大亮點。</p> <p class="ql-block"> 嶄新的創作培訓基地大樓里,分別展出近年來版畫和攝影的豐碩成果。</p> <p class="ql-block"> 同時也是奈曼100多位攝影人的活動場所。</p> <p class="ql-block"> 這次采風,就是兩地攝影家協會組織的創作交流活動。</p> <p class="ql-block"> 主人熱情好客,用蒙族的烤全羊款待來自海邊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敬酒時,不分男女老少,不管你酒量如何,每人都奉上一大牛角的烈酒,在一旁“監督”著你喝下,然后給你獻上藍色的哈達。</p> <p class="ql-block"> 當然,不勝酒力的少喝點,寬宏大量的主人也不跟你計較(笑)。</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的時候,正逢奈曼旗舉辦2024年的農民豐收節。</p> <p class="ql-block"> 九月金秋,正是收獲的季節。</p> <p class="ql-block"> 奈曼人紛紛曬出豐碩的勞動成果。</p> <p class="ql-block"> 無籽西瓜是這里的特產,又大又甜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 西瓜攤位上的瓜農夫婦,忙不迭地切瓜給大家品嘗。</p> <p class="ql-block"> 自媒體、多媒體、主流媒體,還有我們這些拿相機的客人,都在采訪過節的奈曼人,讓歡樂的豐收喜悅四面傳播八方共享。</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烏蘭牧騎”也來獻上精彩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 馬頭琴聲悠揚綿長,</p> <p class="ql-block"> 蒙古族歌舞長袖飄逸。</p> <p class="ql-block"> 赴奈曼的采風,收獲滿滿令人難忘。</p> <p class="ql-block">(采風是2024年9月20號至25號,本文寫于10月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西畴县|
罗平县|
乃东县|
烟台市|
紫阳县|
徐汇区|
阜阳市|
枣阳市|
金平|
平潭县|
盐源县|
太原市|
肥城市|
南华县|
克山县|
柘荣县|
合山市|
龙门县|
宣威市|
花垣县|
黄平县|
陆川县|
麻江县|
凤庆县|
罗山县|
临邑县|
遂川县|
登封市|
长岛县|
白山市|
南皮县|
榆社县|
天峻县|
惠水县|
靖安县|
霍林郭勒市|
古丈县|
芮城县|
英吉沙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