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又名禾山,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坐落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西北邊陲。它距離縣城二十五公里,以其雄偉的身姿成為永新境內首屈一指的高峰,海拔高達一千三百九十一米。其山形錯綜復雜,連綿不絕,頂端七十一峰,仿若釜底朝天,匯聚成群。秋山自然景觀獨特非凡,鷹嘴巖、倚天湖、玉女亭、雙童石、玉兔望月、神龜及曲徑通幽的羅漢洞等景點美不勝收。更有落差高達五百二十米的瀑布,氣勢磅礴,極為壯觀。此外,秋山四季景色各異,春至草木蔥蘢,夏臨繁花似錦,秋來碩果累累,冬則白雪皚皚。<br><br>秋山不僅自然景觀壯麗,人文底蘊也極為深厚。在歷史的長河中,秋山與匡廬、青原齊名,聲名遠揚。唐代宰相姚崇年少時曾隱居于此,因而筑有姚相臺,臺下還有白石室,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古老的歷史。秋山的瀑布懸流而下,積成深不可測的潭水,名為龍門溪。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任吉州司馬巡視永新時,在石崖上題下 “龍溪” 二字,寓意著這里曾有龍象之才孕育,是鐘靈毓秀之所。秋山之麓的禾山寺,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相傳初唐姚崇、中唐牛僧孺、北宋劉沆三位宰相年少時曾在此攻讀,后人立 “三相堂” 以祭拜,表達對他們的敬仰之情。<br> 打卡秋山,遍訪古跡,瞻仰盛景,一直是我心中的夙愿。我向來對山水風光懷有深厚的情愫,永新縣內諸多具有歷史底蘊的山水勝地,如七溪嶺、尚山、摩溪嶺、南華山、碧波崖等,我都曾涉足探究,用心感受它們的獨特魅力。我也游覽過域外的一些名山大川,領略過不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然而,秋山之巔我卻從未親臨觀瞻,這份遺憾與牽掛時常縈繞在我的心間,如影隨形。<br><br>據秋山周邊的村民介紹,攀登秋山有三條路徑。一條是從龍田沐江村上山,經半云庵登頂;另一條從龍門禾山寺上去,但無法抵達最高的赤面峰;第三條則是從臺嶺?淌村入山,可以直達最高處。這三條山道中,唯獨?淌之道我未曾走過。<br> 我曾兩次從禾山之道登上山頂,親眼目睹了七十一峰如釜覆地的壯觀景象,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滿了震撼與感慨。我也深切地體會到了宋代縣令彭老 “頗愛似南岳,但恨一峰虧” 的心境。然而,此處與赤面峰屬于不同山體,互不相通,因此我也無法到達赤面峰。而沐江之道,至今仍讓我深感遺憾。有一次,我本想驅車至半云庵再步行,奈何我的車子并非四輪驅動的越野車,只得從山腳的沐江村開始登山。一路上,我盡情欣賞著沿途的美景,走走停停,花費了三個多小時才到達半云庵。此時的我,人已疲憊不堪。小歇之后,我繼續上行,距離赤面峰僅一步之遙,卻因小腿痙攣而不得不折返,留下了一大遺憾。總之,兩次登山都未能讓我領略到赤面峰 “一覽眾山小” 的勝景。<br><br>近聞,?淌之道已修筑游步道。我心中暗暗思忖,今年國慶假期,無論如何我都要去秋山的赤面峰看看。我擔心再過幾年,自己可能就爬不動了。于是,我相邀幾個朋友,決定取道?淌而行。 從縣城驅車西行二十五公里,一路通暢,我們順利抵達?淌登山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尹揮如先生書寫的 “永新第一高峰” 石刻,下方鐫刻著曾緋龍先生的《秋山賦》雄文。無論是墨寶的筆力,還是文字的氣勢,皆堪稱大作,與秋山的雄偉相得益彰。那巨大的文墨巨石矗立在山口,吸引著眾多游客圍觀、拍照或直播,為秋山盛景增添了璀璨奪目的色彩。<br><br>說實話,?淌秋山游步道的建成,得感謝時任臺嶺鄉領導曾建華先生。我曾與他交流,詢問他修筑游步道的初衷。他說了兩條理由,一是聽聞不少登山愛好者因山路崎嶇而受傷,深感不安;二是為永新的名山進行文旅推介,打響秋山的品牌。在他的倡議下,各路鄉紳賢士紛紛響應,民間捐款三百多萬元,用兩年時間開辟出一條五千九百二十米的石徑游步道。他還說,為保護原生態景觀,修筑這條便道未使用任何機械,全用騾馬馱料,人工修筑而成,完整地保存了山體的原汁原味。自游步道建成之后,縣內縣外的戶外群、休閑群慕名而來,每天都有人前來登山,節假日更是人流如織。 今年國慶假期,秋山每天都迎來了眾多登山者,他們蜂擁而至。有陪朋友觀光的,有父母刻意歷練孩子傾家出動的,有情侶尋求浪漫的,人數多達上千人。只能容納百來輛車的山下停車場,迎來了二、三百多輛車子,擠不下的車子不得不排滿公路兩旁,形成了一條浩蕩的車龍。在這偏僻的山坳里,凝成了一道充滿時代氣息的獨特景觀。<br><br>我們拾級而上,臺階較為平整,多為塊石拼湊,步道一直向上延伸,通向密林深處。由于登山的人員眾多,顯得有些擁擠,大家一個挨著一個,猶如下雨前螞蟻遷徙的隊形。兩旁的樹木郁郁蔥蔥,青翠欲滴,陽光透過縫隙灑落到石徑上,形成絢麗的彩斑。山里的空氣格外清新,豐富的氧離子令人神清氣爽,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洗滌心靈。抬頭遠望,起伏的山體一片墨綠,像大海的波浪般漫溢開來,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剛開始進山時,幾個朋友都比較興奮,邊走邊聊,也不覺疲累。然而,一段路程之后,特別是上了幾段陡坡,相互間便沒了過多語言交流,只顧自地往前挪動,呼吸急促,如同拉風箱一般。這樣的坡道不斷重復,大家的體力已經明顯不支,便停下休息。想想路程還遠著呢,稍作停留又繼續前行。其實,經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如果休息時間過長,人便會失去意志和耐力,往往更累,甚至會半途而廢。我們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拐了幾道彎,翻過兩座山嶺,終于來到一段稍微平緩的地帶,也就是說穿出了茂密的森林。<br><br>根據地理常識,因海拔高度的變化,氣候條件會呈現出明顯的垂直差異,從而導致植被的垂直分布。一般來說,從山腳到山頂可以分為幾個植被帶。在山麓,通常為常綠闊葉林或落葉闊葉林。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濕度也有所變化,植被類型就轉變為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在高海拔地區,氣候寒冷,風力強勁,植被變得稀疏矮小,就會出現高山草甸、灌叢或苔蘚地衣等植被。 很明顯,這里應該是植被的分水嶺,眼前呈現的是稀疏低矮的灌木。我仔細打量了一下,以杜鵑、繡線菊、蒿草、羊茅居多。我想象著,如若恰逢仲夏,那便是滿山杜鵑的火紅花海,肯定非常絢爛壯觀,如詩如畫。<br><br>一路跋涉,歷經四個多小時,我們如同灌了鉛似的兩腿終于站在了赤面峰上。山峰的小平地擠滿了不斷涌來的人群,嘈雜聲一如菜市場似的,彌漫在毫無遮擋的碧藍天宇間。游客興奮地擺著各種姿勢照相留影,以此證明自己艱辛付出而得到的成果。而我,也如同他們一樣,用手機拍照來打卡我的成就。 我站在赤面峰之上,抬眼望去,天空呈現出一種令人驚嘆的蔚藍之色,純粹得不帶一絲云彩,就仿佛剛剛用水清洗沖刷過一般,澄澈而純凈。就在這一刻,一種奇妙無比的感覺瞬間涌上我的心頭。我忽然覺得自己漸漸變得高大起來,宛如一座巍峨雄偉的山峰,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間,散發出一種強大的氣勢。連綿不絕的群山就像是忠誠的臣民一般,紛紛跪拜在我的腳下,完完全全臣服于我的意志和威風。那層層疊疊、起伏不定的山巒,一直是我仰望的存在,然而在此刻,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威嚴。<br><br>整個天宇在我的面前變得無比寬闊,只要我的視線足夠延伸,無論看向哪里,都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擋我的意象。在平日里,那些讓我覺得高大偉岸的物體,在這一刻卻變得那么的卑微和渺小。那些曾經讓我心生敬畏的高大建筑,那些一直以來看似不可逾越的重重障礙,都如同精心制作的微縮模型一般,在我的廣闊視野中變得微不足道。 一路攀登而來的勞累和疲憊,隨著此刻心情的愉悅一掃而光。我頓感神情氣爽,光彩十足。那 “一覽眾山小” 的心境,猶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間,足以慰藉我那容易滿足的心態。我深知,這不僅僅是一次登高臨遠的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這高處,我心態雖然有些膨脹,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然而,回想登臨的無比艱辛,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正是這種渺小與偉大的對比,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恩大自然的恩賜。我在赤面峰徘徊著,久久不愿離去,盡情享受著這難得的壯美。<br><br>秋山,這座永新的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向往它的人。攀登秋山的過程,雖充滿艱辛,但每一次的攀登,都是一次與自然的對話,與歷史的重逢。秋山,它不僅僅是一座山,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附詩一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山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永新秋岳韻無窮,</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禾嶺巍峨映碧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十一峰如畫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千丈瀑似霓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相臺畔思賢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龍溪崖邊憶墨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面登臨心浩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川勝景意交融。</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合阳县|
西昌市|
杨浦区|
闸北区|
顺平县|
同德县|
武乡县|
长宁县|
榆中县|
绵阳市|
习水县|
利辛县|
通辽市|
阿图什市|
德令哈市|
日照市|
咸阳市|
泰顺县|
普安县|
湟源县|
文水县|
瑞昌市|
吐鲁番市|
大连市|
东方市|
永泰县|
惠水县|
高碑店市|
双鸭山市|
吉隆县|
大兴区|
育儿|
阿勒泰市|
隆林|
湘阴县|
雅安市|
东明县|
如东县|
丰镇市|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