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5日,行程的第九天。早餐后我們離開波黑涅姆海濱小鎮,前往黑山共和國海濱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山它是位于巴爾干半島西南的一個多山小國,2006年才從南聯盟獨立出來,加入了北約,是歐洲最年輕也算最貧窮的國家。黑山有多小?它甚至還沒有北京大,但卻擁有豐富的自然美景和獨特的人文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黑山共和國,我們游覽了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均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科托爾老城;布德瓦老城;佩拉斯特天堂小鎮;杜米托爾國家公園;塔拉大橋等。</span></p> 佩拉斯特小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佩拉斯特距科托爾古城大約15公里,不到20分鐘的車程。小鎮不算大,據說常住居民不到300人,背山面海,正對著科托爾灣的維里格(Verige)海峽,風光絕美,被人們稱為黑山的最美小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被稱為天堂小鎮的佩拉斯特,湖中央的兩座小島(圣喬治島和圣母巖島)風景如畫,仿佛漂浮在水面,兩座島就像兩個雙子星,佇立在平靜的海面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喬治島上的植被茂盛,是科托爾灣所有島嶼中最為蒼翠的一座。在12世紀甚至更早時候,建立了一座本篤會修道院。一座墓地占據了這片地區大部分土地;百年古柏樹的樹冠之下,成為很多佩拉斯特居民和船長最后的安息之地。這也是為什么人們非正式地稱圣喬治島為“死亡島”。 如今島嶼不對外開放,只能遠遠觀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母礁島則是一座人工島,島上的教堂已有400年歷史。傳說1452年7月22日,兩個威尼斯水手在露出海面2平方米左右的巖石隱約看到了圣母像,于是萌生了在此建修道院的想法。他們開著滿載巖石的船到附近把巖石扔下,把巖石砌成堡壘,把廢舊的船填塞巖石沉入海水堆成陸地,經歷多年后最終修好了教堂。也有傳說是那時的水手們每次安全航海歸來,就往海里扔一塊巖石,久而久之就成了島嶼。2平方米的島嶼在經年累月的堆積下,面積也擴大到了3000平方米左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教堂是威尼斯人在1630年建造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乘小艇登上圣母礁島,只有半個足球場大小的小島游覽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島上拍照的最佳機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圍著小島和教堂繞一圈</span></p> <p class="ql-block">返程</p> 科托爾古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托爾是黑山最著名的峽灣古城,是亞得里亞海沿岸保存中世紀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山頂上五公里長的城墻延綿起伏。 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過護城河、城墻、城門,穿梭于古城內錯綜復雜的小巷中,廣場,鐘樓、基督教堂、東正教堂、博物館、市政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托爾古城的臨海門(正門),始建于1555年。墻上有個獅雕石標牌,這是當年威尼斯帝國的標志。門楣上"1944.11.21"的字樣,是鐵托的軍隊打敗法西斯解放古城的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仔細放大照片看我標記的白框內:城門的門楣上方有一行黑色筆跡的銘刻,那是當年鐵托奪下城池后揚長而去留下的一句話: “我的東西你別想,你的東西我不要”,“TUDE NEEMO SVOJE NE DAMO TITO”既瀟灑又鏗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602年建的鐘樓是古城里的地標式建筑;鐘樓下有一個錐形的石柱,導游介紹:又稱羞恥之柱,是古代處罰犯人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為名勝古跡。在1677、1979年科托爾兩次大地震中未遭受到大的劫難,現在是老城區最古老、最宏偉、也是最漂亮的宗教建筑。它的塔尖同時兼有航標的作用,是行駛在亞得里亞海海灣的水手們最先看到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的小廣場、海軍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的一個水井,修建于17世紀,是當時城內居民唯一的取水地。現在作為文物供游人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建于1195年的圣盧克教堂,是老城內最古老的基督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庫爾達河,是威尼斯人規劃修建的防御工事,從老城的西北角一直延伸到了險峻的山腳下,如今是科托爾古城的護城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遠遠望去,從山腳蜿蜒至山頂的科托爾城墻,長度4.5公里。城墻從9世紀動工,到18世紀形成現在的規模。它是整個歐洲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也是這座旅游城市的一大看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南部的古蒂茨門,可見古城外有一段古城墻和護城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科托爾在歷史上長期被威尼斯統治,所以城市格局和建筑風格與威尼斯非常相似,行走于窄小幽長的街道,讓人感受到了中世紀古城的韻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于1909年的圣尼古拉斯塞爾維亞東正教堂,教堂里有對新人結婚,親朋好友都在門口等待送上祝福。</span></p> 布德瓦老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德瓦老城位于亞得里亞海畔,被一座中世紀城墻環繞。這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為亞得里亞海邊最古老的定居點。歷史上曾被羅馬、奧地利、法蘭西等帝國占領并統治過,留下不同風格的建筑痕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德瓦老城是典型的地中海風格,美麗怡人的海濱浴場、充滿藝術氣息的小城生活、獨具特色的建筑,讓這里成為黑山海岸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德瓦老城在威尼斯王國期間修筑起城墻抵御土耳其人的入侵,但古城在1979年黑山6.9級大地震中被破壞,大部分建筑倒塌,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古城是按照原貌重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老城里,高大的城墻,狹窄的巷子,石頭壘砌的建筑,寥寥無幾的游人,讓人即刻感覺到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老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城里的圣伊凡天主教堂,建于17世紀,高聳的塔樓為布德瓦古城的地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堡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德瓦老城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古城,它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筑、美麗的海灘和豐富的文化氛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到布德瓦老城西邊的海邊,這里碧藍的海水,美麗的沙灘,陡峭的堤岸,嶙峋的礁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城外海灘礁石上的芭蕾舞少女銅像是布德瓦最著名的標志性景點。導游講了銅像的創作來自于一個當地的美麗愛情傳說:一對年青情侶,男孩去當兵,女孩每天都在礁石上跳舞,等待心愛的人歸來,男孩因戰爭已死于戰場,幾年過去了人們發現女孩也死在礁石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德瓦海邊,沙灘上都是嗮太陽休閑度假的游人;沿岸停靠著都是各式各樣的小游艇,可以租船出海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布德瓦老城,途徑圣施特凡島,站在觀景臺上俯瞰,打卡拍照。這是一座風景優美的陸連小島,面積僅0.015平方公里,通過約100米的狹長淺灘與陸地相連,又是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島嶼,被稱為亞得里亞海上最燦爛的一顆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說原是鐵托的行宮,現是一家酒店,除了當地的商人和政治家外,還有大量的名流頻繁地光顧這里。</span></p> 行駛在中國修建的高速公路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山共和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其主要地形為丘陵、山地、峽谷,從首都波德戈里察在去往杜米托爾國家公園;塔拉大橋的旅途中,當我們的大巴行駛在一段我國為黑山修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上,看著兩旁高山險壑的峽谷山路,穿行在一座連一座的隧道中……,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與激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建成后將并入國際公路交通網絡,連接歐洲中部的多個國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個項目全長約180公里,其中中國路橋負責實施的從首都波德戈里察市北郊斯莫科瓦茨至科拉欽市馬泰舍沃段,是技術難度和施工難度最大的優先段,也是被歐洲人認為不可能的工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于2015年5月11日開工;在這長約41公里的優先段,在喀什地貌、崇山峻嶺、深山峽谷中打通和建筑了16座隧道、20座橋梁、3座互通立交。至2022年7月13日,通車儀式在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舉行,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中國不愧為“基建狂魔”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旅途中的小插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本大巴一路順暢行駛,前方去塔拉河谷大橋游覽的路上居然堵車了,只見有的車排隊等待,也有的車掉頭折返。司機和導游下車詢問,前方百米處傳來的消息:道路修建而暫時封閉, 12:00時放行通車。此時看看表是11:00時,既來之則安之,團友們都保持著好心態等待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封路口來張照片,團友們自我調侃說,中國不愧是“基建狂魔”,中國大媽們也不愧是“照相狂魔”,每一處景點都不放過。</span></p> 塔拉河谷大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們的旅程又進入了一個高潮,這份期待和快樂源自于我們對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的情結,對電影《橋》塔拉河谷大橋的向往,只因為了看它一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拉河谷大橋位于黑山北部塔拉河谷地區,橫跨歐洲最深的峽谷——塔拉河大峽谷。該橋是一座長達365米的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建于1937年至1940年間,橋距河面172米,有5個拱。在其完工之時,為歐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橋。這里有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1942年,為阻擊德軍步伐,這座橋被游擊隊炸毀,1946年修復。如今,略顯滄桑的橋,既是旅游勝地,也依舊是繁忙的交通大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視頻)12點前方的道路施工準時放行,大巴繼續馳騁,一路行走在群山環抱之中,高大茂密的松林郁郁蔥蔥,飄渺云霧在車窗外飄浮,導游播放著前南斯拉夫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 再見》,這首把游擊隊員的英雄氣概,和浪漫情懷表現的淋漓盡致的歌曲,當它優美的旋律響起,團友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心心念念的塔拉河谷大橋,我們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不同的角度,遠觀或是從高處觀看或是從橋下向上看,就會深切的體會到塔拉河谷大橋其宏偉之勢。我們在大橋旁的西餐廳用午餐,站在高處拍橋是最佳的機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拉大橋橋頭有一座電影《橋》中游擊隊長老虎的半身雕像,碑文上寫著:“這座紀念碑是博日達爾.祖季奇的母親瑪麗亞為其所建。博日達爾·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犧牲于1941年”。二戰中,他為保衛家園抵抗侵略者勇敢炸掉大橋光榮犧牲,勝利后人們修復大橋,橋頭樹立起他的塑像作為永久的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橋頭的另一邊立著一塊黑色石碑,1946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塔拉河谷大橋被重新修復,這是紀念設計塔拉河谷大橋的工程師拉扎萊·亞烏克維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2年,為阻止德意法西斯軍隊的進攻,游擊隊在工程師拉扎萊.亞烏克維奇的參與和幫助下炸毀了這座橋。可遺憾的是,在炸毀橋后的兩個星期,工程師被蓋世太保在這座橋上槍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間過去近八十年了,每天來到這里,崇尚英雄的人們仍然絡繹不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橋中間的欄桿上可見兩處扎著鮮花,是后人標記當年安防炸藥,炸橋的位置和游擊隊員犧牲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橋上眺望遠處風光,向下可以看見流勢兇猛的塔拉河,向上看是白云悠悠,向四周環望,可以看見青山和躲在青山下的小小村莊。青山、綠水、白云、大橋組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團友們唱著電影《橋》中那首著名的插曲,從大橋上往返走過,感受當年彌漫的硝煙,化作眼前飄浮的輕云,和平多么美好而可貴。</span></p> 杜米托爾國家公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杜米托爾國家公園位于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西北部。它是一個被冰川和河流切割出來的非常美麗的自然公園,有歐洲最著名的塔拉河峽谷,古老的松木林,大片茂密的土生植物群以及珍貴的動物品種。1980年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放眼望去這座冰川湖叫黑湖,被稱為“歐洲的眼淚”。黑湖長1.2公里,面積0.5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16米,最深處49.1米,其四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及群山圍繞,使這里成為天然的氧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尚奔放的吉普賽女孩,主動擺莆士讓你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走在童話般的森林公園里</span></p> 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山共和國首都—波德戈里察,記不住,念起來也拗口。 二戰期間該城市被轟炸超過70次,幾乎夷為平地。這是一個廢墟上重建的新城,這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于2006年?與?塞爾維亞?分家?獨立?,黑山總人口62萬。首都生活人數只有16萬,全城面積 1/5被辟為公園和游樂設施 ,基本上可稱為一座游樂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對波德戈里察首都的印象:城市中的鄉村,鄉村中的城市,一個最不像首都的首都。我們在首都市區中心酒店住了兩晚,市區內沒有更多的景點,只是走馬觀花地游覽了獨立廣場、基督復活救世主主教座堂,途徑千禧橋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6年5月,黑山就國家獨立舉行公民投票并獲通過。同年6月3日,黑山宣布獨立。</span></p> <p class="ql-block"> 獨立廣場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手機翻譯紀念碑的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市中心的廣場噴泉</span></p> 基督復活救世主主教座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基督復活救世主主教座堂,這是一座塞爾維亞正教會的教堂。也是整個黑山共和國最大、最漂亮的教堂,教堂始建于1993年,竣工于2014年10月,因紀念米蘭赦令頒布1700周年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外墻采用白色巖石鋪貼,洋蔥頭式的穹頂、正面三個鐘樓和前后七個金光閃閃的十字架顯得格外莊嚴;教堂內部裝飾十分華麗,可謂富麗堂皇、金碧輝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教堂,富麗堂皇的裝飾令人眼前一亮, 教堂的墻面、地面用各色大理石拼鋪成巨型圖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穹頂中央雕飾繁復的鍍金球下面懸吊著4米高的金色十字架,精美無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碧輝煌的四壁和穹頂被精美的圣經故事、傳記及宗教象征等畫作所覆蓋,在燈光的照耀下,泛出一道道耀眼的金光。壁畫大概述說基督誕生的整個經歷過程及圣經的故事栩栩如生,沒解說我們只能看圖猜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面三張借用團友王老吉大師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黑山共和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4年9月5日—9月6日</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待續:開啟巴爾干十國之旅【六】—阿爾巴尼亞????</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宁南县|
辰溪县|
和静县|
翁牛特旗|
从江县|
饶河县|
库伦旗|
河池市|
河西区|
石门县|
榆社县|
漳州市|
三亚市|
新营市|
虹口区|
漳平市|
那坡县|
米脂县|
玉龙|
安徽省|
晴隆县|
武山县|
唐山市|
宁海县|
金乡县|
雷州市|
红河县|
普格县|
德庆县|
婺源县|
杭锦旗|
平罗县|
泾阳县|
日喀则市|
绥江县|
盐池县|
来宾市|
临邑县|
张家口市|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