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記憶里曾經熟悉的老街道上,每一個角落都似乎鐫刻著陳年舊事,仿佛每一陣風吹過都能喚醒那些沉睡已久的故事,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往昔的溫馨與滄桑之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很久以前,南寧市有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被命名為博愛街。街道的西頭與永寧街相接,東頭與水街相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博愛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當時這條街道分為三段命名:近水街段因有一間三界廟,所以叫三界坊;中段因有粵東會館,所以叫會館街;近永寧街段因舊時有不少豆豉攤,所以叫豆豉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博愛街及周邊一帶的居民住宅房屋大多數是老式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外觀古老,內部結構復雜,整體風格樸素而堅固。也有少數房屋全部是采用木質結構的,外觀上具有濃厚的傳統和歷史感。當時許多每一個門牌號的房屋里住有好幾戶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們家也曾經在位于博愛街中段的永寧公安分局院子里居住過。</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永寧公安分局院子曾經是古代教育機構的一座書院,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創辦成專門服務于廣東順德籍人士及當地學子求學的場所,因此叫順德書院。??</p><p class="ql-block"> 還有人說:解放后,在市人民政府經過接管、評估、修繕、重新安置等多個環節之后,這里便成為了永寧公安分局和永寧派出所合署辦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記里,當時,永寧公安分局和永寧派出所合署辦公的院子為兩層磚墻木制的樓房,墻體的磚塊經過歲月的洗禮,顯得古樸而堅實,而木制的樓梯、樓板、門窗則透露出溫馨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分為三個部分。前面部分兩邊的廂房是永寧派出所值班室、戶籍資料室、干警辦公室及檔案室等工作場所。在院子門口的過道上,首先是一塊比較大的老式木制屏風,正面上邊有好多排小釘子,每個釘子掛有一本紙質的小本子,后來我才知道,這是轄區內每個“監管對象”的每月思想認識和勞動改造及活動記錄的匯報本子。當時“監管對象”主要是所謂的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以及人民法院判處的五類監外執行的罪犯。每當月初的時候,每一個“監管對象”必須來派出所報到,向管轄區民警匯報自己在上個月里學習和改造情況以及活動情況,并遞交上個月所寫的每一天活動情況記錄本,民警審閱后交由“監管對象”自己掛到屏風上,并將當月的本子取下帶回去。</p><p class="ql-block"> 院子中間部分是一個天井,右手墻邊有一個木制樓梯,樓上均為木質樓板,是永寧分局辦公場所。上了樓梯右手邊為后樓,先經過一個套間的分局領導辦公室門口,再過去是分局會議室,我們家就在會議室旁邊。其實當時我們家是由一間會客室和一間辦公室改成的臨時住房。</p><p class="ql-block"> 上了樓梯左手邊為前樓,一邊是分局干警辦公室和宿舍,一邊是另一個分局領導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永寧公安分局領導班子成員:有南下工作隊的干部,也有解放初期培養起來的地方干部,還有像父親一樣當過兵、扛過槍、打過仗的轉業軍人。</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后面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兩邊廂房均為分局和派出所的干警住房,過道中間擺放一張乒乓球桌,再往里面中間是露天空地,左邊是公共廚房,右邊是兩間廁所和三間洗澡房,旁邊有一個小門,出了小門那邊就是博愛街小學校園,這個小門主要是方便干警們在休閑時到學校籃球場打球,當然也方便了院子里的孩子們去學校上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公共廚房往里面走,在一塊不大的空地上建有一棟小小的兩層樓房,上下共有四個房間,為干警和炊事員的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時候派出所的公安干警與老百姓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干警們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踏踏實實的為群眾做事,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span></p> <p class="ql-block">當年父親與公安同事在工人文化宮開會期間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永新派出所干警開會學習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八、九十年代,永新分局和派出所干警在轄區內的老街道平整路面和打掃衛生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在永寧公安分局門前的臺階兩側,巍然屹立著兩尊大石鼓,形狀為圓形,表面光滑,反射出淡淡的青灰色光澤,看起來渾厚古樸,透著歲月的沉淀?,它們靜靜地佇立在那里,就像忠誠的衛士,默默無言,卻威嚴十足。現在回想起來,確切地說大石鼓應該是原書院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著書院的莊重以及學問的圓滿……</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時候,每當一放學,我就馬上跑回家里放下書包,然后爬上院子門口的大石鼓上坐著等待媽媽下班回家。特別是黃昏的時候,我坐在大石鼓上靜靜的看著遠處天空上的晚霞,夕陽下的云彩如同燃燒的火焰,熱烈而奔放,映紅了天邊,也映紅了我的臉頰,那份美麗與溫暖成為了我永恒的記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粵東會館</p> <p class="ql-block"> 那時候,面對永寧公安分局右邊是始建于乾隆年間的粵東會館,博愛街小學校的正門口是粵東會館的出入口,據說博愛街小學所在位置以前是廣東旅邕商人在粵東會館創辦的私立粵華小學……</p><p class="ql-block"> 在粵東會館旁邊還有一家叫永寧初中的半工半讀學校。這種半工半讀學校的辦學形式多樣,學生可以半日學習、半日勞動,或者隔日學習、隔日勞動。修業年限和課程安排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學生待遇也視具體情況而定?。這種教育形式在當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在永寧公安分局左邊有一家理發店和一家飲食店,都是國營的。在我的記憶里,那家飲食店每天早上吃粉的顧客很多,常常是座無虛席。我也是這家飲食店的常客,每次父母給錢讓我早上吃粉時,我總是早早起床走去飲食店,服務員按桌上的順序號逐桌對每個顧客賣粉牌,一會兒由服務員用托盤端上熱氣騰騰的每一碗粉。師傅煮的湯粉非常好吃,豬骨熬制數小時的湯頭,每一滴都散發著匠心的味道。特別是那獨特配料豐富的雜繪粉,更能讓每一碗粉飄香四溢,每吃一口都能感受到它的醇香,令人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的那家國營理發店店面不大,主要提供剪發、剃須、掏耳等服務。店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設施雖然老舊卻很干凈,</span>靠著墻邊放置有若干把可放平的老式鑄鐵理發椅,每把理發椅對面墻上掛有一面大鏡子。店內中間放置兩排帶靠背的長板凳供顧客休息等待,理發師傅們態度親切,仿佛是在為家人服務一樣。在理發洗頭時都會將手放在顧客頭上的穴位處按摩,力道適中?,非常舒服。每當完成一個顧客的理發后,馬上及時進行清掃工作,體現了理發師傅對環境的尊重與對顧客的關懷。這家理發店里有一個理發師傅就是我一個同學的父親,他的手法嫻熟,每一剪都透露出深厚的功底,深得鄰里街坊的贊譽。我父親每次到理發店總是請他幫理發。那時候,理發店不僅是理發的地方,更是鄰里間交流情感、傳遞溫暖的場所。</p><p class="ql-block"> 在博愛街與永寧街中間還有一條小街,叫中興街。這條街道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清時期,當時街道兩側曾是商鋪和手工作坊的聚集地,商貿活動頻繁,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氛圍。歷經數百年,中興街一直是當地的商業與文化交流中心。中興街的故事與傳說,至今仍為南寧人所津津樂道,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記憶里的博愛街還有一家充滿歲月痕跡的公共食堂。那時候,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促進集體生活和資源共享,城市許多街道都設立了公共食堂。這些食堂通常位于街道的中心位置,方便附近的居民前來就餐。博愛街公共食堂的管理員是我一個同學的母親。走進食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排整齊劃一的餐桌和凳子,墻壁上貼著宣傳畫和標語,顯示出一種樸素而溫馨的氛圍。每到飯點,炊煙裊裊升起,食堂里飄散出一陣陣誘人的飯菜香味,許多居民們紛紛端著飯碗排隊等候打飯菜。在那艱苦的歲月中物資相對匱乏,食堂的菜肴雖然簡單,但大家仍然吃得津津有味,也能感受到一絲溫暖和滿足。</p><p class="ql-block"> 不久之后,我們家搬去了母親單位分配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特殊時期的前夕,父親也調離了公安機關……</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那段時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對那段純真歲月的一種深深懷念……</p> <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歲月如流。1979年,父親重新回到了公安機關工作。同年底,我也光榮地跨入了人民公安隊伍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博愛街早已改為壯志路,當年的永寧分局、永寧派出所也改為永新分局和永新派出所。更令我沒想到的是,我竟然也被分配到永新派出所。</p><p class="ql-block"> 當我去永新派出所報到時,看到原博愛街一帶的居民老式房屋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三層樓的簡易紅磚樓房,永寧初中沒有了,公共食堂沒有了,理發店和飲食店沒有了,原永寧分局和永寧派出所合署辦公的地方也沒有了。永新派出所在原來永寧初中的位置前面部分蓋了二層簡易樓房作為辦公場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永新分局在后面原永寧初中的教室辦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來,當我在管轄區域走街串巷入戶走訪時,在原永寧分局院子舊址不遠的地方,看到有一塊不大的大石鼓殘塊還靜靜的躺在路邊,好像在等著向我訴說它的委屈和痛苦,也仿佛是在任由歲月的無情雨水沖刷著它的凄涼。我蹲下來不斷的撫摸著大石鼓殘塊,心中不免泛起一絲淡淡的憂傷,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復雜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些原先認識我的老街干高興地拉著我的手上下久久地端詳著,熱情的問候中帶著幾分驚喜與感慨,歲月雖然在她們臉上留下了痕跡,但那份親切與溫暖卻絲毫未減。她們還心情沉重地向我講述了在那個特殊年代中發生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時候,“砸爛公檢法”口號的實施導致了司法系統的嚴重破壞。永寧公安分局和永寧派出所合署辦公的地方也遭到了一大群不法之徒的惡意圍攻沖擊,辦公場所設施被嚴重損壞,許多檔案和戶籍資料以及院子里的房間被焚燒,一些干警為保護國家財產和機密文件而被歹徒惡毒毆打致死致傷,一些受傷的干警被手持木棒歹徒追打時,由于得到了轄區老百姓的及時幫助和保護而幸免于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說著,聽著,不知道什么時候淚水已溢滿了我們的眼眶……</span></p> <p class="ql-block"> 我退休之后,在前兩年曾回到了壯志路、水街、永寧街、中興街等街巷走一走,看一看。壯志路靠近河堤那一片區域已經開發新建了許多高層建筑,永新公安分局和永新派出所早已經搬遷別處了,粵東會館作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而得以保留下來,壯志小學的門口也早已改了在中興街那邊……</p><p class="ql-block"> 看著曾經熟悉的老街道,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磚一瓦,都讓我感到親切和溫暖,我心中涌動的情感是復雜的,因為那是一種混合了懷舊、感慨、平靜與喜悅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一樁往事,一個故事,一段回憶,一種情感。回憶往事,不僅是我對過去記憶在腦海里的再現,更是我心里情感的一種表達和寄托。在回憶的角落,重溫那些青澀的年華,我感受到了那份無盡的溫暖,找到了歲月的痕跡和生命的印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华池县|
东丽区|
秭归县|
嘉定区|
巴彦县|
涪陵区|
弋阳县|
遵化市|
朝阳市|
夏津县|
纳雍县|
松桃|
常熟市|
东乡族自治县|
沂南县|
阳山县|
日土县|
察哈|
青海省|
玉门市|
昌江|
根河市|
乡宁县|
延吉市|
新郑市|
济宁市|
阳谷县|
嘉荫县|
于都县|
赣州市|
高碑店市|
阿拉善右旗|
徐州市|
伊宁县|
新和县|
正安县|
宁陵县|
安义县|
三门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