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十一黃金周的最末一天,陪愛人去舊城轉轉。雖是假期尾聲,舊城景區仍是游人如織,我與愛人向來不喜人多喧鬧,于是決定避開游客高峰,先去昌江河對岸青峰嶺兜一圈。<br><br><div>青峰嶺不高,二十來分鐘就已攀至嶺頭。正是秋高節氣,長空如洗,西北望無高山,如練昌江徐來,頓覺神怡心曠。視線稍收,北來江水斜折東南,至鳳凰咀納東河旋又西向,看江岸汭處高阜,一眼對照正是今日所訪之地——舊城。<br></div> 舊城即浮梁古縣城,自唐元和十一年由昌江對岸南城里遷來,此后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皆為浮梁縣治所在。直至民國,浙人陳安調知浮梁,時值縣轄景德鎮瓷業興盛,鎮區經濟較縣城繁榮甚巨,陶務一事絕占縣府諸多事務頭籌。為免官員縣鎮兩地奔波,更為去除縣小鎮大之勢,遂于民國五年遷浮梁一眾衙府入景德鎮,且以舊城命此間名。<br><br><div>從青峰嶺折返再到景區,城樓前廣場依舊熙熙攘攘,好在外地游客多是直奔城內古縣衙而去,于此處逗留者甚少。而我正好可以放慢腳步,來細細丈量這座以往總是一略而過的舊城廣場。<br></div> 轉過牌坊就是廣場,迎面一尊書卷樣大理石碑刻,碑文漫漶處只是依稀辨出“浮梁歷史文化長廊”“全長238米”“216塊青花瓷板”字樣,索性不去猜度。看前方一條甬路穿廣場中軸直直延向城樓門,三瓣蟬翅造型路心與散水,花石子鋪墁分列兩邊,若不是路牙石拔高變身護欄,倒也算是正宗清代大式甬路營造手法。<br><br><div>緊走幾步靠前,與尋常甬路路心多以石板、磚塊拼成不同,舊城甬路一通到底只用景德鎮手繪青花瓷板鋪作路心,單此一項,就已跳出磚墁、石墁、雕花三大營造法式之外,實可算得世間獨創頭條瓷墁甬路。<br></div> 腳踩花石子凹凸鋪墁,且享受足底按摩邊看邊行。 晉、隋、唐、宋......任瓷上歲月王朝更迭。 李椿年、金達、陶玉、汪澈、佛印......瞻圖中本土賢達平生。<br> 南城柳色、雙溪夜月、北沼荷香......昌江八景寫盡江南意。 白居易、柳宗元、楊萬里、湯顯祖......名人雅士提點憶浮梁。 拉坯、施釉、滿窯、燒窯......萎凋、發酵、揉捻、干燥......工序流程述說瓷茶源遠流長。<br><br><div>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浮梁歙州,萬國來求。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名篇佳句道不盡浮梁故事。</div> “眼珠都要掉到瓷板上了,多拍幾張回去慢慢看不就是了。”愛人的催促聲倒是提醒了我,一路走來只顧低頭,壓根沒想到拍照。看看已經走到甬路盡頭,索性繞過去另走西側,就從1960年這塊瓷板開始,讓腳步跟隨鏡頭去穿越那一千六百年歲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新河县|
盈江县|
黄浦区|
寿宁县|
陕西省|
孟津县|
益阳市|
高唐县|
蒙山县|
临沭县|
光泽县|
万州区|
建瓯市|
正安县|
鄂托克前旗|
自贡市|
西城区|
高青县|
上思县|
尉氏县|
天津市|
泰州市|
察哈|
河津市|
南江县|
泰来县|
武鸣县|
鹿泉市|
昔阳县|
白山市|
汉源县|
光泽县|
成武县|
阿图什市|
鹿邑县|
新营市|
宁安市|
金山区|
温泉县|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