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7日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李佩玲站在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表彰大會的領獎臺上,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下午座談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等國家領導人參加座談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0月1日李佩玲載譽歸來,互助縣人民政府縣長王國棟、縣委副書記石建軍、縣統戰部長李生軍參加歡迎儀式。</p> <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初的一天,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走進縣中醫院治未病科對李佩玲主任專題采訪,與她進行了近三個小時的長談。</p> <p class="ql-block"> 向陽而生,自強不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7年李佩玲出生在青海省樂都縣馬營鄉上朗卡村的一個土族人家,2004年考入湖北省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大二時母親因病離世,當時哥哥在上大學,父親在家務農,還有一個年小的弟弟,本應供兩個大學生經濟很拮據的家庭一下陷入困境之中。對于李佩玲來說痛苦和磨難成為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她無法將它拒之于門外,唯一能做的是給自己點燃一盞希望的燈火,喚醒勇氣和快樂。17歲的李佩玲在學校開始勤工儉學掙學費和生活費。2008年大學畢業她聽說廣東哪里工資高,便只身前往廣東打工,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連續幾天找不到工作,失望和無助是常人無法承受的,最終在廣州珠海區康民綜合醫院做護理,每月定時給弟弟上大學的生活費和一學年的學費,還要給父親寄錢。</p><p class="ql-block"> 2010年弟弟大學畢業,李佩玲結束了在外打工生涯,和弟弟一起回到青海,她參加事業單位帶編考試,分配到互助縣中醫院。2011年將在外地打工的哥哥叫回來參加公務員考試考入青海省統計局工作。弟弟在西寧一家企業上班,考慮到父親孤苦一人,兄妹三人讓父母再婚過好自己的日子,她們也少了一份擔憂。平時弟弟休假日來中醫院姐姐單身宿舍,姐弟共擠一張床,弟弟談戀愛了,姐姐張羅著貸款買房,布置婚房,長姐如母,讓弟弟邁入婚姻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李佩玲總算松了口氣,開始考慮個人問題,經同學介紹與玉樹武警部隊的李正文認識結婚。丈夫轉業后在青稞酒廠工作,生有一兒一女,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苦難并沒有打夸這個文文靜靜的女孩,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憑自己的努力讓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深耕自己,潛修中醫</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稻盛和夫說:</span>將平凡變成非凡就是這個持續。不選擇捷徑,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認真、踏實地工作,積以時日,夢想變為現實,事業獲得成功,這就是非凡的凡人,李佩玲就是這樣的人。</p><p class="ql-block"> 自參加工作以來,李佩玲深入鉆研中醫經典,將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實踐相結合,不斷創新治療方法,為患者提供了個性化的調理方案。特別是在慢性病管理和亞健康調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治未病”和“養生康復”為抓手,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創新治療方法和養生保健方式,協作創新研發出包括中藥茶飲、中藥香囊、中藥頸枕、養生藥膳等8大類16個品種的中藥養生保健產品,并通過進校園、進社區等中醫藥文化“六進”活動,進而達到中醫藥文化宣傳推廣的目的。2018年李佩玲作為全國第三批中醫護理骨干人才赴廣東、安徽、浙江、山東、南京、福建、湖南等省級中醫院進行輪訓。她學以致用,通過培訓學習,在醫院先后開展平衡火罐、火龍罐、銅砭刮痧、中藥蠟療等中醫特色技術,使全院護士都熟練掌握了各項中醫特色技術操作,在全院適宜技術培訓及推廣中起到了帶頭作用。</p><p class="ql-block"> 李佩玲剛工作時手上的濕珍很嚴重,潰爛了,但她依然在科室的各項工作中親力親為。堅持以中醫治療濕疹,不斷試藥,吃蜈蚣、蝎子等藥,以毒攻毒,加上敷藥膏,最終痊愈了,研究出治療濕疹的藥膏并在病人中廣泛推廣,療效顯著。</p><p class="ql-block"> 李佩玲的工作能力深受領導和同事們的欣賞,中醫院王曉林院長這樣評價她:“優秀的人走到哪兒都優秀。”</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互助縣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成立,李佩玲從針灸科護士長調任治未病中心主任。從針炙科到治未病中心臨床,從護士長到中心主任,業務的轉變、身份的轉變讓她感到壓力很大,但她義無反顧地承擔起責仼,帶領科室人員投入工作。</p><p class="ql-block"> 她把從外地進修學習的知識運用到治未病中。 2019年開展平衡火罐技術,應用于肩頸腰背痛、免疫力低下、失眠、感冒患者,2020年治療680人次。2020年開展銅砭刮痧技術,應用于頸椎病、肩周炎、背脊筋膜炎患者,2020年治療人次128人次,現針灸科、內科、康復科、婦科依然在開展。2019年開展火龍罐技術,應用于面癱,肩周炎,腰痛患者。李佩玲苦心思索“為什么不學學外地醫院,將中藥放入香囊、頸枕,大家使用起來更便捷,也更容易接受。”李佩玲想到,之前在安徽省中醫院培訓參觀時,看到過中醫藥創新產品,這讓李佩玲激動萬分,第二天就到院辦提出想法。“這個想法好,我們互助的盤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資源也有優勢,兩者結合起來效果肯定好,我們立馬對接!”沒想到,她的想法和院長王曉林一拍即合,沒過多久,以互助土族盤繡為基礎的香囊、掛件就送到了治未病中心。李佩玲說:“這讓我們治未病中心真正將中醫理念帶到了群眾身邊。”不僅如此,步入正軌的治未病中心門診人次及非藥物療法比例持續上升,治未病中心門診人次從2021年的8.04%提高到了如今的2.68%,非藥物療法人次從2021年的902人次提高到了如今的7767人次。</p><p class="ql-block"> 膏方作為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承載著千年的智慧與經驗。民間有言道“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秋冬時節,以膏方調治為佳,膏方在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適應性,補虛扶弱;抗衰老以助延年益壽;糾正亞健康狀態;改善內分泌紊亂,調理更年期綜合征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李佩玲帶領科室同事們將中藥中藥紫草潤唇膏、生發皂、固元膏、阿膠膏;配制熬成特色中藥茶、中藥奶茶、養生藥膳參加互助縣膏方養生節,免費讓群眾品嘗。特色虎符銅砭刮痧、熱敏灸、小兒推拿等獨具特色的中醫理療,中華傳統文化“非遺技藝+中醫藥傳承”的博大與融合,讓各民族人民了解并體驗中醫的博大精深,感受膏方帶來的文化情趣。</p><p class="ql-block"> 2019年底李佩玲參加了全國中醫護理技術創新大賽獲全國第三名;2024年7月在青海省中醫適宜技術操作比賽獲優秀獎;其次獲優秀護士、優秀管理獎、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獎。面對榮譽李佩玲說:“榮譽是一份責任和鼓勵,更是一份前進的動力和鞭策,我會繼續努力的!”</p> <p class="ql-block"> 民族團結 心手相連</p><p class="ql-block"> 李佩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孩子都上小學。她的丈夫是個標準的蒙古漢子。李佩玲經常笑著說,她的家庭是“民族團結的大家庭”,2個土族,2個蒙古族。同事們更是對李佩玲這個光榮之家稱贊不已,說她就像是土族盤繡中盛開的一朵太陽花,熱烈而美麗。</p><p class="ql-block"> 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成立后,科室共9人,其中3人為土族,1人為回族。每當節假日,遠在大通的馬貴海(回族)和新疆哈蜜的陳芳昌回家,她都替他們值班看守。少數民族節日到來,她都會送上祝福并備好小禮物。李佩玲的同事汪玉芬說,節假日她們要值班,李主任將她的孩子們帶到家中準備好禮物,與孩子們一起過節,科室里的小孩子們到喜歡李阿姨。</p><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名多民族地區的醫務工作者,李佩玲始終將民族團結放在心中。她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傳統,與各民族同事和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中醫院少數民族占15%,有土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撒拉族。各民族習俗相染、情感相連。在她工作的科室,民族團結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各民族醫務人員像兄弟姐妹一樣的團結友愛,深厚的情誼像清泉澆開了一簇簇民族團結之花。</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佩玲曾幫扶的貧困對象是塘川鎮大通苑村的一戶土族人家。老奶奶70多歲了,聾啞人,還有一個兒子,50多歲了,未婚。老奶奶有心臟病,李佩玲每次到訪必帶藥品和生活用品,時不時把老奶奶接到中醫院檢查,住院了她就去照顧,用自己的飯卡送去暖心的一日三餐。</span></p><p class="ql-block"> 為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深化開展民族團結“十進”活動,積極打造“石榴籽家園”服務平臺,不斷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深走實。11月7日,共建中醫藥文化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在互助縣民族中學舉行,治未病中心主任李佩玲出席活動。她結合地域特征以及中醫藥典故,向在場師生宣傳普及冬季養生,穴位按摩操等保健知識,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了中醫藥健康氛圍,增進大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她強調繼續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推動民族團結事業發展,在“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方面持續發力,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努力營造“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共同發展中醫藥的良好格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互助縣第四屆膏方養生節上我有幸遇到無錫新吳區中醫專家賀成路,他對互助中醫院的工作給了高度評價,治未病科室中醫研究提升很快,中醫氛圍非常濃,深受老百姓喜愛,他說將互助中醫院看到的學到的創新理念和產品帶到無錫去,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揚廣大,讓土族之鄉的民族團結之花從青藏高原傳到江南水鄉,兩地友誼長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夹江县|
岳西县|
石狮市|
新沂市|
紫金县|
红河县|
板桥市|
衡阳县|
凤冈县|
连南|
乌海市|
九江县|
沂水县|
汝城县|
旺苍县|
青神县|
桐梓县|
宝鸡市|
青海省|
丁青县|
永新县|
舞钢市|
连州市|
诏安县|
蕲春县|
新营市|
连平县|
金川县|
莎车县|
萨嘎县|
广汉市|
清远市|
淮安市|
汝阳县|
富平县|
曲阳县|
凤山市|
临高县|
铜陵市|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