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河南太行山下,有一個小縣城叫林縣。為解決世代吃水難,林縣縣委于上世紀(jì)五十年代末組織了十萬開山者,自力更生,歷時十年,絕壁穿石,劈山引水,挖渠千里。在太行山懸崖陡壁上修建了一條天河,冠名:紅旗渠。紅旗渠像一條綠色的絲帶,環(huán)繞在崇山峻嶺中。國際友人見后,驚嘆地稱紅旗渠為世界八大奇跡。周恩來總理曾激動的說:“新中國有兩個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p><p class="ql-block"> 紅旗渠啊!你感動世人無數(shù)。有生之年,我能不去嗎?</p> 嘆息!紅旗渠被一些年輕人遺忘!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我們下決心要到紅旗渠走一趟,一來為親眼見證這人間奇跡。二來是為了圓年輕時的那個夢。</p><p class="ql-block"> 在網(wǎng)上我查到了從鄭州有一趟開往紅旗渠的專列,心里很是高興,于是就在鄭州火車站附近訂了一家快捷酒店,慎重起見我打了一個電話到酒店,尋問紅旗渠專列的情況。令我吃驚的事發(fā)生了,服務(wù)臺的小姑娘說,她不知紅旗渠在哪里。我說這趟專列就是為前往紅旗渠參觀旅游方便而開通的,如今還正常開嗎?她說沒聽過說河南有個地方叫紅旗渠,并問我紅旗渠在那個縣?她還說,到河南旅游,你應(yīng)該去開封、洛陽、少林寺呀……我郁悶的放下了手機,心中莫名其妙地涌上了一絲悲涼與失落。不應(yīng)該呀,難道今天的年輕人不知道紅旗渠了?大約十分鐘后,就在我猶豫著如何進一步到網(wǎng)上查實這趟列車時,我的手機響了,一看是快捷酒店小姑娘來電。原來,這位很有責(zé)任心的小姑娘,放下我的電話后,馬上向火車站尋問。得知具體訊息后立刻給我回話。她說,每周周末的兩天是有一趟從鄭州開往紅旗渠的專列,早上7點發(fā)車,2個小時后到達紅旗渠站,當(dāng)天晚上6點返回鄭州。我急忙道謝,并如期住進了這家快捷酒店。</p><p class="ql-block"> 住進快捷酒店的第二天一早,我與夫人登上了鄭州開往紅旗渠的專列。在車上又發(fā)生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我先后尋問了兩位年輕的列車員、一位乘警:火車站離紅旗渠還有多遠?下了火車后如何去紅旗渠?居然沒有一人回答的出來,都說他們沒有去過紅旗渠,不知道怎么走。我非常不解地對一位列車員說,紅旗渠專列上的工作人員,沒有見過紅旗渠,不知道如何引導(dǎo)旅客下火車去紅旗渠,這好像有點“搞笑”吧,這不是空有其表嗎?真是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了。時過境遷,當(dāng)?shù)夭块T對紅旗渠的宣傳工作做的如何?是不是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b>(鄭州市開往紅旗渠專列,每逢周末朝發(fā)夕回)</b></p> <p class="ql-block"> 我們帶著疑慮下了火車,尋問紅旗渠站臺里的工作人員,這回得到了滿意的回答。他們告訴我,火車站外有一趟中巴,專門開往紅旗渠風(fēng)景區(qū),行程約半小時,票價5元錢。</p> <p class="ql-block"><b>(端莊整潔的紅旗渠火車站,看了就舒心)</b></p> <p class="ql-block"><b>(紅旗渠火車站開往紅旗渠景區(qū)的中巴)</b></p> 欣慰! 紅旗渠人聲鼎沸 <p class="ql-block"> 秋風(fēng)蕭瑟,十月的太行山?jīng)鲆庖焉睢.?dāng)我們乘著小中巴,順利來到紅旗渠景區(qū)門口時,我看到的則是另一種光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一掃我心中的陰影。真沒想到,景區(qū)的停車場,停有全國各地來的私家車、大巴、中巴近百輛。前來參觀人潮更是絡(luò)繹不絕,人聲鼎沸。讓人欣喜!欣慰!完全消除了我原先的疑慮。我激動萬分,對著崇山峻嶺大吼了一聲:紅旗渠,祖國人民沒有忘記你,我們看你來了。</p> 淚奔!紅旗渠流傳著辛酸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面對紅旗渠,望著嘩啦啦流淌的清水碧波,咱們怎能忘記林縣人民昔日的苦難歷史。“滴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一曲舊民謠,勾勒出林縣歷史上干旱缺水的悲慘圖景。受氣候、地理、地形和地質(zhì)條件影響,林縣素有“十年九旱”之稱。 至今流傳著一個催人淚下的悲慘故事。生活在桑耳莊村的有300多戶人家,常年要到4公里外的黃崖泉擔(dān)水吃。1920年大旱,黃崖泉的泉水小得只有香火頭那么丁點。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漢起五更爬上黃崖泉,想趁早挑擔(dān)水回家過年。挑水的人多,一直挨到天黑他才接滿一擔(dān)水回村。新過門的兒媳婦王水娥惦念公爹去擔(dān)水一天還未回來,就出村去接。天黑路滑,新媳婦又是小腳,接過擔(dān)子剛走幾步,被石頭絆倒,一擔(dān)水灑了個凈光。兒媳婦又羞又愧,就在萬家團圓的除夕夜,上吊自盡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漢埋葬了新婚兒媳的尸體,帶著全家踏上了逃荒路。從此,這一家人再無音信。一擔(dān)水的傾覆,足以剝奪一個人生命的尊嚴,足以給一個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災(zāi)難,這就是千百年來舊林縣缺水的寫照。</p> 盼水!紅旗渠夢想成真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在缺水環(huán)境中苦苦掙扎的林縣人民,祖祖輩輩想水、盼水,始終懷有一個“水”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夢想鑄鐵骨,壯志撼山岳。一代又一代的林縣人民,不甘屈服地與干渴的舊山川進行著持續(xù)的抗?fàn)帯S惺酚涊d從元朝到民國,他們曾自發(fā)地修過18條引水渠。但是一遇大旱,水源枯竭,渠道無水可引,便顆粒無收,無水可飲,只能逃荒要飯。</p><p class="ql-block">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開山炮聲,拉開了“十萬大軍戰(zhàn)太行”的序幕。那時正值“三年自然災(zāi)害”,是共和國最困難的時期。全國各地都在勒緊褲腰帶度災(zāi)荒,林縣人民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迎難而上,向大自然開戰(zhàn)了!</p> <p class="ql-block"><b>(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b></p> <p class="ql-block"><b>(一錘一釬一雙手開鑿隧洞211個)</b></p> <p class="ql-block"> 胸懷夢想的人,總是充滿了激情和力量。這一戰(zhàn),就是十年。十年的功力與汗水、十年的艱辛與智慧、十年的心血與砥礪、十年的追夢與收獲,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深刻詮釋了“實干興邦〞的箴言。</p><p class="ql-block"> 千年期盼,一朝夢圓。1969年7月,紅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太行山的地圖上,從此有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林縣人民把愚公移山的神話永遠定格在太行山上,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永久地插在太行之巔。</p> <p class="ql-block"><b>(紅旗渠竣工典禮的那一天,場面空前,男女老少,上萬人一早就到現(xiàn)場。太行山上紅旗招展,披上了節(jié)日的盛裝)</b></p> <p class="ql-block"><b>(祖祖輩輩缺水盼水,千年的期盼如今實現(xiàn)了,老少爺們喜笑顏開)</b></p> 壯舉!紅旗渠人間奇跡 <p class="ql-block"> “跨省調(diào)水、引漳入林”。這一想法和決策本就是解放思想的輝煌典范,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創(chuàng)舉。與“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一樣豪邁。這種前人從未想過、干過的創(chuàng)舉,會遭遇多少荊棘與坎坷?又是怎樣攻克、取得成功的呢?今天看來,有多少驚嘆,就有多大膽略;有多少榮譽,就有多少擔(dān)當(dāng);有多少收獲,就有多少犧牲。</p> <p class="ql-block"><b>(凌空除險)</b></p> <p class="ql-block"><b>(懸崖點炮)</b></p> <p class="ql-block"><b>(鐵姑娘大顯身手)</b></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從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zhèn)起步,蜿蜒1500公里,削平山頭1250座,開鑿隧洞211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筑了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這條“人工天河”將漳河水引進了林縣,讓60多萬人吃上了水,54萬畝良田澆上了地。</p> <p class="ql-block"><b>(“紅旗渠”三字系郭沫若先生墨寶)</b></p> <p class="ql-block">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是一條刻在太行山懸崖絕壁上英雄詩。千里長渠是林縣兒女,一錘一釬鑿出來的,逶迤渠岸是他們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壘起來的。修渠的10年里,有81名優(yōu)秀兒女為實現(xiàn)夢想,血灑山崖,長眠太行。在紅旗渠建設(shè)者的身后,矗立起了一座卓然不群的豐碑。</p> <p class="ql-block"><b>(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太行山上譜寫了一曲英雄贊歌)</b></p> 幸福!紅旗渠的兒女們在歌唱 <p class="ql-block">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紅旗渠引來了幸福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這里的一切都活了。是水給林縣兒女帶來了幸福的生活,帶來了歡歌笑語。</p> <p class="ql-block"> 有了水,糧食增長了。有了水,由過去的耐旱的秋作物為主轉(zhuǎn)變?yōu)橐韵募拘←湠橹鳎蓡我坏募Z食作物轉(zhuǎn)變?yōu)槎喾N經(jīng)濟作物同時并舉。有了水,開始種植水稻,林縣人從此吃上了大米飯。有了水,萬年的荒山栽上了樹,生態(tài)林、經(jīng)濟林同步發(fā)展,形成了“松柏林蓋山頂,用材林纏山腰,經(jīng)濟林鋪山底的立體綠色景象”。花椒、核桃、柿子、山楂、板栗等經(jīng)濟林為林縣人民創(chuàng)造著新的財富,被國家林業(yè)部命名為:“全國經(jīng)濟林,商品生產(chǎn)基地”。 有了水,為發(fā)展畜牧養(yǎng)殖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奶牛場、養(yǎng)豬場、養(yǎng)雞場等大型養(yǎng)殖場和養(yǎng)殖基地建了起來,如今已成為全國生豬調(diào)出的大縣。林縣人民充分利用蓄滿紅旗渠水的水庫、池塘養(yǎng)魚、養(yǎng)鴨、鵝,譜寫了一曲曲"太行漁歌"。</p> <p class="ql-block"><b>(“山碑”國家主席李先念題詞)</b></p> 致敬!紅旗渠不朽的豐碑 <p class="ql-block"> 十易春秋寒暑,紅旗渠培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這是共產(chǎn)黨人用使命和擔(dān)當(dāng)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是林縣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寫就的輝煌篇章。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p> <p class="ql-block"><b>(“青年洞”郭沫若先生題詞)</b></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新中國代表團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時,向全世界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紀(jì)錄片《紅旗渠》。紅旗渠走出了國門,感動了世界。影片《紅旗渠》講述了一個個催人淚下故事,是不熄滅的理想、閃光的信念,是足以讓世人贊嘆的林縣人特有的精氣神。今天的太行山依然巍峨,故事依然感動人,紅旗渠精神之旗依然鮮艷。</p> <p class="ql-block"> 紅旗渠紀(jì)念館里,有眾多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留言、題詞,我被一位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留言深深地打動了。這位領(lǐng)導(dǎo)人的講話語重心長,言簡意賅。我就把這段話摘錄下來,作此文的結(jié)束語吧。</p><p class="ql-block"> “紅旗渠就是紀(jì)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今天,物質(zhì)生活大為改善,但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變。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yīng)該來看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部分照片取自紅旗渠紀(jì)念館,作者在此表示感謝!)</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景熟熟</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11月6日于福州家中</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榆树市|
兖州市|
兴城市|
台南县|
大方县|
金华市|
安化县|
常熟市|
从化市|
安多县|
昌吉市|
垦利县|
成武县|
灵川县|
靖边县|
酒泉市|
乌恰县|
阜新|
明星|
道真|
竹北市|
澳门|
武宁县|
漳浦县|
封丘县|
南昌县|
高平市|
乌鲁木齐市|
清丰县|
朔州市|
白玉县|
无棣县|
大化|
新化县|
蓬莱市|
乳源|
赤壁市|
桐庐县|
两当县|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