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教 <p class="ql-block"> 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風尚和作風,它象一股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家庭成員的品格和行為。良好家風是家庭和睦相處、氣氛融合、品徳高尚、人才輩出的基礎和核心。家風家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寓意在感情、品性、道德、行為、成就上的具體表現。</p> 寶貴財富 <p class="ql-block"> 家風家教事關家庭和睦美滿,事關子孫后代健康成長,事關家族興旺發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的寶貴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的最好遺產,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p> 文化自信 <p class="ql-block">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三蘇祠時指出:“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寬以待人,嚴于律己”是眉山蘇氏傳承百年的家風。</b></p><p class="ql-block"> 蘇洵父親在別人質疑兒子能力和前途時,他毅然相信并支持兒子游覽山川和歷史遺跡,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培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氣質。程夫人變賣嫁妝創業,支撐家庭,承托丈夫和兒子學業,表現出極大的襟懷。蘇洵帶領兒子共學共勉共進,三人是父是子,亦師亦友。蘇轍視哥哥為榜樣,一生跟隨、效仿哥哥學習、奮斗、心系百姓的理念。蘇氏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兄弟情,演繹出曠世罕見的家風家教崇高典范。</p> 崇高品質 <p class="ql-block"> 蘇軾少小求學,勤奮學習、孜孜不倦,他經常登山入寺,踏青交友,田間騎牛,山頭種松,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知識。</p><p class="ql-block"> 蘇洵常帶兩個兒子拜訪名人志士,增長遠見卓識。程夫人向兒子親授杰出人才的傳奇故事和優秀品質。父母言傳身教為蘇軾、蘇轍兩兄弟從小樹立愛國愛民、求真務實、為民辦事、探索創新、堅守貞操的優秀政治品質打下堅實基礎。</p> <p class="ql-block"> 蘇軾一生先后到14個地方任職,多次含冤被貶,但不恢心不氣餒,滿懷激情,一身正氣,心系百姓。深入民間、體察民情,滅蝗抗旱、防災減災,興修水利、造福一方,開育嬰堂、收養孤兒,創辦學堂、培養人才,加強軍備、鞏固邊防。</p> 智慧助長器 <p class="ql-block">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代表著宋代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在農業、水利、醫學、經學、軍事、音樂、烹飪、養生等方面頗有建樹,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是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蘇軾的巨大成就與蘇氏優秀家風家教密不可分。</p> 忘我境界 <p class="ql-block"> 蘇轍才智不遜哥哥蘇軾,但他謙虛大度,終身以哥哥為榜樣,自幼和哥哥一起接受父母教育培養,19歲陪伴哥哥進京趕考,同時中舉。學哥哥為官理念,每到一處都體恤民情,造福百姓。學哥哥風格,連書法筆峰也與哥哥酷似。哥哥“烏臺詩案”被貶時,他上書朝廷愿以自己的功名為代價減輕對哥哥的責罰,因此受株連被貶。在哥哥去逝后,他不僅撰寫很多祭奠哥哥的文章,還把哥哥的家眷接到自己府上贍養,足見對哥哥的深情厚誼。</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宜兴市|
丘北县|
赤峰市|
黎城县|
青州市|
莎车县|
平顺县|
金门县|
乌拉特中旗|
泾源县|
额济纳旗|
沅陵县|
长武县|
平乡县|
体育|
闻喜县|
霍林郭勒市|
康保县|
兰州市|
孟村|
连山|
子长县|
保山市|
江津市|
苍山县|
禹州市|
云和县|
故城县|
玉龙|
华坪县|
云安县|
宜春市|
安达市|
巴林左旗|
伽师县|
南漳县|
巴彦淖尔市|
江阴市|
昭通市|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