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川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龍鄉魂》美篇第20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翁牛特旗旗委、政府組織編寫的首部報告文學集《脊梁》一書正式出版發行了。我認真拜讀了文集收編的 17 篇人物傳記和一篇草原文藝先進集體——烏蘭牧騎的先進事跡,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肺腑之言,凝于筆端,供述于此,以饗讀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時代英模,催人奮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飽含深情,面向基層,深入實際,身臨其境,對龍鳳之鄉不同歷史時期,各條戰線涌現出的英模人物的光輝形象、先進事跡進行全面整理、深入挖掘,用心血汗水寫成報告文學,匯編成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以事實說服人,以事跡感染人,以形象塑造人,以思想陶冶人。作家筆下,一個個具有突出的時代性、代表性、先進性的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逸倫是從翁旗大地最早走出的革命先驅,早期共產黨員,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半個多世紀的艱苦歲月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登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第一個畜牧業生產合作社的創建者,毛澤東主席曾四次接見他,他是建國初期牧業合作化的代表,是治理荒漠化,改變牧區生態環境,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帶頭人。受到國務院的表彰。唐八十、劉鳳武、張慶軍等治沙英雄、現代農村(業)改革先鋒都是翁旗大地涌現出來的英模人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蘇華是遼寧人,建國前參加革命,畢業于東北師大。1956 年受上級派遣到翁旗,創建烏丹中學,從教導主任到校長在烏丹一中工作28 年,把一所旗縣級中學辦成自治區級首批重點中學,為翁旗、赤峰市、自治區乃至全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有的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教學質量譽響區內外。蘇華是翁旗中等教育的開拓者,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專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翁牛特旗烏蘭牧騎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建立的草原文藝輕騎兵之一,曾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多次接見。這支活躍在廣袤草原、大漠深處的文藝團體是由烏國政、朱紹賢、宋正玉等優秀個體組成的“草原明珠,藝苑輕騎”,堅持“二為”方向,培育了“根植基層、情系群眾、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烏蘭牧騎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安司法戰線、文化旅游戰線、醫療衛生戰線、林業戰線、交通戰線以及民營企業等均有翁旗人的優秀代表在《脊梁》一書中以其感人的事跡激勵各族人民為振興龍鄉偉業而奮發向上,砥礪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脊梁》一書必將在翁旗乃至赤峰市思想文化戰線產生深遠的影響。赤峰市優秀作家群體用勤勞、智慧、心血和汗水褒揚英模、弘揚正氣、謳歌先進、鼓勵創優的精神贊歌和華美樂章一定會在草原上空鏗鏘奏響,聲聲回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不負眾望,鄉情永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翁旗土生土長的鄉下人,1962 年考入烏丹中學,1968 年高中畢業回鄉。從民辦教師起步,投身教育事業。恢復高考后的第二年即 1978 年參加高考,畢業后到烏丹一中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 1995 年調離烏丹一中,2009 年在赤峰二中退休。退休后先后受聘于赤峰市教育局舉辦的“赤峰高中補習學校”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北外附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躬耕教壇五十余載,無驚天動地的偉業,有校園耕耘忙碌的身影;無光輝耀眼的業績,有立身三尺講臺的平凡足跡;無萬貫家財的富有,有萬千學子成材的欣慰。我的從教經歷,從農村到城市,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從普通教師到學校管理者,從公辦教育到民辦教育,從為人所聘到自主創業,從教法改革的探索到強校之路的實踐,一路走來為教育事業傾心獻力,奮斗終生,為黨和人民做了應做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績,受到黨和政府的褒獎。雖調離烏丹一中二十余年,但我深深眷戀著曾經給我知識和力量的母校,也深深懷念這所我曾為之奮斗過的塞外名校。2013 年,我曾受旗政府、旗教育局邀請,重返烏丹一中講壇,同全校教職工一道奉獻綿薄之力,對學校的發展和振興起了一定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非常感謝旗委、政府和全旗的父老鄉親們,沒有忘記我這個離開故鄉熱土二十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脊梁》一書的編者們把我做為入選人之一呈現給讀者,這是對我終身從教的肯定。但我自慚形穢,遠不及其他入選者,更不能與出生入死獻身革命的老前輩相比,頗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之感。權當是對我的一種鼓勵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衷心地希望翁旗人民在旗委、政府的領導下,以英模為榜樣,不辱使命,勇于擔當,為國家、為民族做出更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姚川樹,男,漢族,1949年7月出生,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牌樓溝門村人。大學本科畢業,遼寧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班結業。1998年3月調入赤峰二中任黨委書記。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2005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享受特殊津貼的專家。2009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姚川樹,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高中畢業后,回鄉務農。1968年9月在家鄉參加教育工作,從普通民辦教師起步,繼而代課,1975年轉為正式公辦教師。1977年國家恢復制度,1978年參加全國高校招生統一考試,被錄取到昭烏達蒙族師范專科學校數學系。畢業后到自治區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烏丹一中工作。期間一直擔任高中數學課并積極探索高中數學的教學改革試驗,獲得成功,高考成績突出。教改經驗在全市推廣,被赤峰市教育局、市科協、社科聯、教育學院聯合授予“教改先進個人”稱號。自1984年起,先后擔任烏丹一中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赤峰二中黨委書記(1998年)、赤峰市教育學會副會長等職,為烏丹一中、赤峰二中創建赤峰名校、自治區級示范性高中做出了貢獻。為國家培養數以萬計的棟梁之材,遍布全國各條戰線,有的擔任黨政軍及企事業單位的重要領導職務,有的成為專家、學者、教授、企業家。有的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在赤峰二中任黨委書記期間,在學生中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活動成效顯著,2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光榮入黨,為黨輸送了新鮮血液。這些學子在中學階段就接受黨的基本知識教育,鑄牢愛黨思想根基,再經過大學的培養,走向社會很快就成長為黨和國家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赤峰二中黨建工作經驗得到市委組織部的高度重視,在全市予以推廣。 姚川樹半個世紀身居教壇,辛勤耕耘,得到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并給予一系列崇高榮譽:先后被評為赤峰市首批名教師、優秀教學能手、模范教師、自治區級教學能手、自治區優秀教師,中學特級教師。2005年9月19日,經過逐級嚴格評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姚川樹退休后研習書法,創建英華文化大廈,被授予“自治區老年書法家”稱號。還曾受聘于赤峰市教育局舉辦的赤峰市高中補習學校,擔任校長職務。三年中有千余名學生從這里走進高校大門,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夢想。2009年又受聘于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既從事高中管理,又親臨教學第一線上課,培養了一批“雙復型”(雙語、復合型)人才,分布于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p> <p class="ql-block"><b>《龍鄉魂》編輯部</b></p><p class="ql-block"><b>主編:</b>張仲仁</p><p class="ql-block"><b>編輯:</b>朱治文、國向曦、王德明</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b>滕廣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建德市|
尼玛县|
大姚县|
襄汾县|
凤阳县|
双流县|
威信县|
扶风县|
秦皇岛市|
延津县|
台湾省|
平阴县|
灌阳县|
永德县|
九龙坡区|
陕西省|
五华县|
新田县|
石棉县|
南江县|
洪江市|
肥城市|
五河县|
怀远县|
保亭|
区。|
黄大仙区|
涟源市|
通山县|
宁国市|
大洼县|
南和县|
紫阳县|
乐山市|
胶州市|
资讯
|
兰考县|
济阳县|
南涧|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