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歷史最為悠久、戰爭最為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面最廣的古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p><p class="ql-block"> 在3000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雁門關始終和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作為古代中國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門關見證和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作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交匯點,雁門關親歷了民族融合的艱辛歷程,積淀了色彩斑斕的多民族文化精華;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千古商道,雁門關折射了古代邊貿的興衰,成就了晉商的輝煌。</p><p class="ql-block">雁門關景區是以雁門關軍事防御體系歷史遺存、遺址為主要景觀資源的邊塞文化、長城文化、關隘文化旅游區,景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關城、長城、隘城、兵堡、烽火臺等不同等級、不同用途、不同形制的歷史建筑遺存,形成了景區蒼涼、凝重、雄渾、大氣的邊關特色旅游風情,展現了這座歷史名關的功能作用和興衰歷程,也講述著3000多年來見證的滄桑歷史和風云際會。隨著近年來的大規模修復開發,古老的雁門關已經成為集“吃、住、行、游、購、娛”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邊塞文化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雁門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時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內部的渠道,所以,自古為邊防戍守要地。雁門山是山西呂梁山脈北支云中山向晉東北延伸的部分,東與恒山相接,略呈東西走向橫亙于晉北大同盆地與晉中忻代盆地之間,海拔15O0米以上,構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斷塊山,峭拔險峻,難以攀越,這更增強了山北山南的隔離性,以致山北地區在歷史上長期為漢族統治勢力所不及,而為北方諸民族所占據。雁門關北通晉北重鎮大同,遠至蒙古高原,南通晉中重鎮太原,可轉達古代政治中心區中原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借關城之險,慎重防守,擊敗匈奴十萬人馬;漢朝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曾經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戰,大獲全勝,威震塞外;隋揚帝楊廣曾經率兵在此與突厥作戰;唐將薛仁貴曾經在此追趕突厥兵馬捷報頻傳;北宋楊業也曾幾出雁門大破遼兵,使其聞風喪膽,博得“楊無敵”稱號。英雄業績,不勝枚舉;生動故事,廣為人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清徐县|
浏阳市|
德庆县|
苍梧县|
五寨县|
延庆县|
广州市|
新民市|
象州县|
攀枝花市|
谷城县|
彰化市|
平顶山市|
峨山|
济源市|
洪江市|
门头沟区|
溧水县|
隆子县|
张北县|
南昌县|
万宁市|
南澳县|
宁乡县|
岳阳市|
阜阳市|
日照市|
新安县|
云阳县|
龙海市|
平湖市|
青岛市|
泰安市|
盘锦市|
磴口县|
凤城市|
临夏县|
元江|
大邑县|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