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慕名人祖山,背起行囊尋訪。霜降時節,相伴34名驢友,沿古代呂梁山嵐隰大通道,今日之呼北高速一路南下,經中陽、交口、隰縣、大寧,來到吉縣·人祖山。觀山體雄偉,廟宇嵯峨,賞秋、賞葉、賞人祖山</p> <p class="ql-block">雨后天晴,中陽一帶云霧繚繞</p> <p class="ql-block">交口森林茂盛</p> <p class="ql-block"> 隰縣·午城服務區,近距離的觀摩風力發電機葉片,好奇的隊友步量估算90多米</p> <p class="ql-block">吉縣煤層氣開采</p> <p class="ql-block"> 呂梁山南段,晉陜峽谷·壺口瀑布以東,吉縣、大寧間一座大山,海拔1742.42米,高于四周,山勢雄偉,植物群落豐富,以“人祖”冠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祭祀女媧、伏羲的場所,加之披上伏羲與女媧延續香火的神話故事,為人祖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祖山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是史記,說它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晉文公避驪姬之難時曾在這里住過五六年,但沒有講這座山叫什么名字。</p><p class="ql-block"> 北魏·酈道元寫《水經注》時,說它叫風山,因為傳說中的女媧氏是風姓人。宋朝前后為了塑造這個山與風姓人的關系,說:"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將它改稱人祖山。</p><p class="ql-block"> 清《吉縣志》載:庖山,州北三十里。迤北而上,義三十里至絕頂。上建伏羲廟,塑伏羲、女媧二像。相傳為庖羲氏故宮。又傳伏羲始制婚姻之禮,名為人祖,一名人祖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媧皇宮遭人破壞,考古工作者在女媧塑像下發現遺骨,包以黃綾,盛于木函。"木函"墨書寫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天火燒了金山寺,皇帝遺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实圻z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書記載把該人骨稱為"皇帝遺骨"。</p><p class="ql-block"> 2011年8月,考古工作者對人祖廟進行了"搶救性"整理,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并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跡。</p> <p class="ql-block"> 人祖廟外墻由條石所筑。1938年日軍占領太原,山西王閻錫山流亡河東,率晉綏軍堅持抗戰,在人祖山峰巔改建抗戰防御工事,上下三層是碉堡,頂部為交通戰壕的壯觀工程。就擊退了日本鬼子的猖狂進攻。當時的晉綏軍司令閻錫山,曾把人祖廟的偏殿--地藏殿作為臨時指揮部??吹竭@樣堅固的碉堡工事,令人震驚!</p> <p class="ql-block">頂部為交通壕</p> <p class="ql-block"> 人祖廟,建在海拔1742.42米的人祖山主峰之巔,東、南兩面是絕壁深淵,頂部寬展平坦,占地約4畝。有伏羲殿、媧皇宮、地藏殿,鐘鼓樓、唐代石碑等。媧皇宮大門前有塊天然巨石,有臥云石、女媧石之稱,上下兩層,均有方圓石窩一組。相傳是女媧和伏羲休憩的地方。有學者認為是伏羲仰觀于天,俯察于地,產生天圓地方觀念的地方。這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祭祀女媧、伏羲的場所。媧皇宮懸崖下之峭壁稱伏義巖,建有羅漢廊,山壁嵌入十八羅漢浮雕,依山壁刻題。廊內有小廟,內奉玄武,觀音。</p> <p class="ql-block">碉堡樓交通壕遠看伏羲殿</p> <p class="ql-block"> 內塑有女媧和伏羲比肩而坐的神像,當地人尊稱為“女媧娘娘”和“伏羲爺”。女媧殿與伏羲殿,屬明代遭火災后重建。與一般廟宇不同的是:女媧殿坐北朝南,而伏羲殿則緊靠女媧殿的西山墻,坐東而朝西,兩殿成九十度角相依。傳說,當年人祖山屬女媧領地,而伏羲是專門投奔女媧而來,因洪災荒無人煙,兄妹兩遂通過占卜天意,結為夫妻,延續了香火。傳說他們就是人類的祖先,故當地老百姓稱之“人祖廟”,人祖山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唐代石碑</p> <p class="ql-block"> 女媧石,俗名臥云石,上下二層,均有方圓石窩一組,有“元豐八年”字樣</p> <p class="ql-block"> 主峰東南有一片峭壁,上刻“伏羲巖”三個字,為“大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刻。另一片陡峭之石壁上刻有“舍身崖”三個字,為“大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所刻??梢娫诿髑鍟r代,人祖山就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伏羲巖下建羅漢廊</p> <p class="ql-block"> “伏羲巖”三個字是清代同治年間黃寶麟所書?!胺藥r”的名稱,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人祖山與女媧、伏羲的關系。清康熙42年,由坐山居士盧光全出資修建了臥云洞,“塑觀音、玄帝諸像。雖廟貌不甚壯麗,而殿宇聳峙,金碧輝煌,誠可謂宇內奇觀、人世仙境”。</p> <p class="ql-block"> 觀賞中品讀,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領悟。因為“開心”二字,拍下這幅雕塑: 只要心中有佛,就能化解人世間的煩擾,即是開心</p> <p class="ql-block"> 從人祖廟西行,山勢稍低,是白皮松樹林海。二公里處,有一處山梁為“葦子梁”,建有一座可容納數百人的石寨,二面為陡峭山崖,只有一面有臺階可攀,石壁上刻有“天福二年(公元917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戶在此避難”等文字。</p> <p class="ql-block">雨后天清,輪胎小憩,盡情領略人祖山云海美景</p> <p class="ql-block"> 從“伏羲巖”到“高廟”是數千米的山脊路,沿著漸行漸低的山路行走,東西山谷是茫茫原始森林,以白皮松為主,古樹參天,林濤起伏,景色宜人,是黃土高原的一片“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 行走人祖山,這里的古廟、古樹、古石,以及漫山遍野的人文古跡,看似無序之排列,實則充滿有序之內涵。這里的綠意蔥蘢,蒼莽綿延,層層疊疊的山巒,宛若一排排無字之書,寫滿了華夏人文始祖的詩篇。漫步人祖山,沿著一個民族文明之脈絡,從終點再回到起點之思索</p> <p class="ql-block">云霧繚繞的云海之下,是晉陜黃河峽谷</p> <p class="ql-block"> 有突兀的山巖,高約百米,三面臨深淵,一面陡坡建185級臺階可直達廟門,俗稱“高廟”。峰頂的高廟,看著近,走起來遠。</p> <p class="ql-block"> 片石砌筑的古道,一利流水暢通,二免濕滑傷人,體現古人智慧</p> <p class="ql-block"> 高廟的石拱圓頂山門,古老的石階、石欄桿</p> <p class="ql-block"> 高廟,從下往上,有185級陡峭的人工臺階,又稱“登天梯”。從洞門墻壁上所嵌石碣銘文,高廟的始建年代為明代洪武年間,廟內供奉玄武大帝。廟后的天然平臺上有七個石窩,呈北斗七星之形。在七星“魁”的末兩星連線上恰巧是北極星的位置。說明高廟與北極崇拜、觀察天象有著密切的關系。</p> <p class="ql-block">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p><p class="ql-block">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临澧县|
林州市|
应用必备|
奎屯市|
泸溪县|
都兰县|
厦门市|
兴文县|
平乐县|
碌曲县|
泾阳县|
视频|
集贤县|
宁晋县|
乡城县|
阳泉市|
昌江|
合阳县|
姜堰市|
大余县|
屯门区|
西林县|
九龙城区|
青岛市|
清徐县|
遂昌县|
新宾|
大厂|
延安市|
乌什县|
珲春市|
青川县|
定陶县|
始兴县|
临潭县|
甘洛县|
奉化市|
柳林县|
米脂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