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篇呢稱:李朗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篇號:3265353</span></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是道教真武大帝修煉飛升之地,享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盛譽。</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麓從漢代起就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經過元、明、清等多個時期。其規模、布局、設計構思、技藝水平實屬世之罕見,堪稱“曠世之極盛,萬古之奇觀”。</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古建筑群采用中國傳統空間組織方式,建筑以木構架為主,以磚、瓦為墻壁或屋面材料形成各種單體或組合建筑。</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建筑屋頂樣式主要采用歇山式和硬山式,材料主要采用琉璃瓦和青瓦。</p> <p class="ql-block">這里硬山式屋頂主要用在武當山道教配殿建筑中,等級比較低出現的不多。屋面采用灰瓦,坡面只有前后兩面,左右兩邊為垂直的山墻,只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屋脊上基本沒有裝飾,整體古樸。</p> <p class="ql-block">這里采用了中國古建筑傳統的建造手法,在布局方式、屋頂樣式、裝飾形式等方面都要嚴格的要求,使武當山道教建筑群產生了非凡的藝術效果,體現了皇家建筑的風范。</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道教建筑群由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皇室派員管理,現存建筑其規模之大,規劃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國現存道教建筑中是絕無僅有的。</p> <p class="ql-block">相傳道教所尊奉的玄武神,即真武大帝,曾在此修煉42年而得道飛升,故后世易名武當山,意謂“非真武不足當之”。周朝尹喜、明朝張三豐等也都在此修煉過。</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貞觀年,一年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均州吏姚簡赴武當山禱雨,姚簡在武當山建立五龍祠,推行道教。這堪稱是武當山道教的開山道觀。</p> <p class="ql-block">宋、元以后,不斷增修擴建,明代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在武當山興建了大批建筑,到公元1552年 “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當山建筑群終于形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以八宮兩觀為主體的龐大規模。</p> <p class="ql-block">在明朝早期就有“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的說法,武當山古建筑群與北京故宮由同一批人員修建,具有600年悠久歷史,紅墻綠瓦,蔚為壯觀,也是皇家廟宇。</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古建筑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學和藝術成就。主要宮觀建筑在內聚型盆地或山區臺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宮觀附近地帶,自成體系,巖廟則占峰踞險,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宮,丹墻翠瓦望玲瓏”的壯闊景觀。</p> <p class="ql-block">除了古建筑,武當武術也很出名,尤其是金庸筆下的武當派和張三豐,更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當山的故事非常的多,有關于道教的,有關于古建筑的,有關于明朝多位皇帝的,有關于太極的,有關于養生的,真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p> <p class="ql-block">在道教名山中,武當山雖然不是歷史最悠久的,但卻是道教遺跡保存最完整、道教宮觀建筑工藝最高的一座道教名山。來到這里,你一定會被古人高超的建筑工藝所折服,不論是太子坡的一柱十二梁,還是南巖的懸空石殿,亦或是天柱峰絕頂的銅鑄鎏金寶殿,都能深深地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南巖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明永樂十年對其進行擴建。現存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南巖宮玄帝殿大殿正面的五開間,中間三間大,兩邊兩間小。正中的三開間都懸掛著橫匾。正中的橫匾寫著:“曲成萬物”、左邊的橫匾寫著“道通天地”、右邊的橫匾寫著:“北極樞庭”。</p> <p class="ql-block">穿過玄帝殿出玄帝殿后門,視野豁然開朗,終于來到了南巖宮最驚心動魄的地方。但見萬山拱翠,憑欄下望,巖下深險莫測,碧波滾滾,令人驚心動魄。</p> <p class="ql-block">在武當山南巖“天乙真慶萬壽宮石殿”外絕崖旁的一座雕龍石梁。石梁懸空伸出2.9米,寬約30厘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一香爐,因此號稱 “天下第一香-龍頭香”。</p> <p class="ql-block">龍頭香是古代工匠采用圓雕、鏤雕、影雕等多種手法鑿刻的合并為一體的兩條龍,造型渾然,兩條龍仰視吞噬著一團火球,躍躍欲飛,讓人嘆為觀止。在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兩條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們到處巡視。龍頭香又名龍首石,建于公元1314年(元朝延祐元年)。在過去,有些香客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墜巖殉命者不計其數。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下令禁燒龍頭香,并設欄門加鎖。游客依欄俯視,大有“身居瑤臺”之感。</p> <p class="ql-block">龍頭香對面為禮斗臺和風月雙清亭遺址。龍頭香四面崛起一峰,懸巖萬仞,直刺中天,大有欲飛之勢,自然景色絕佳,其上建有梳妝臺和飛升臺。飛升臺前豁出一石,名叫試心石,石下懸巖千丈。相傳真武大帝居住武當修煉42年,得道升天,曾在此梳妝更衣,故亦名“更衣臺”。</p> <p class="ql-block">正因為龍頭香的神秘和地位,信士弟子們為表虔誠,每次來朝拜武當,都要燒“龍頭香”而走上那陰陽生死的邊界。由于下臨萬丈深淵,燒龍頭香的人要跪著從窄窄的龍身上爬到龍頭點燃香火,然后再跪著退回來,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毫無疑問,龍頭香自打建成以來,從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計其數,其情形目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沿著石階從兩儀門進入是“兩儀殿”,面闊3間,歇山頂式,磚木結構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巖為神龕,正面為棱花格扇門,安在前金柱上,與檐柱形成內廊,直通石殿。</p> <p class="ql-block">“兩儀”意思是指“父母”,武當道教一個鮮明的特征是要求出家人忠孝信誠。在武當各宮觀主殿的后面都建有父母殿,孝敬父母是武當道教最基本的信仰和行為準則。</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又名復真觀,是武當山現存古建筑群中比較大的一處建筑。復真觀始建于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現存建筑20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6萬平方米。整組建筑未采用傳統的中軸線布局,而是隨自然山勢而建。</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最著名的是五云樓,由于空間有限,不能采用傳統的梁柱模式,于是在立柱上架設12根梁枋,猶如一把大傘,為木結構建筑中少見的結構,有一柱十二梁之稱。</p> <p class="ql-block">靈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鎮守山門、監壇護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間糾察之職。設置在登臨金殿之前的靈官殿,對朝拜者進行最后的精神洗禮,具有特殊意義。</p> <p class="ql-block">金頂指太和宮,始于永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其用巨型條石砌筑的城墻周長344米,環繞天柱峰,并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征天門。其設計之巧妙,施工難度之大,讓人難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金頂之上最耀眼的莫過于金殿了,金殿是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位于天柱峰頂端的石筑平臺之上,面積約160 平方米。殿內后壁屏風前設有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p> <p class="ql-block">圣境臺,是武當山道教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體現。佇立此地,極目遠眺,蜿蜒起伏的城墻、堅韌挺拔的古松、肅穆莊嚴的太和宮、丹墻翠瓦的轉運殿、巍峨雋秀的獅子峰、綿延干里的云海,形成了一幅氣勢磅礴、動靜交互的天然畫卷。此時此地,取景留念,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意境便永遠定格了。</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武當山的主要建筑遺存,那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惑,我國道教仙山何其多,為什么唯獨武當山有如此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呢?</p> <p class="ql-block">雖然武當山的建筑始于唐貞觀年間,不過大興還是在明永樂年間。當時,明成祖朱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大修武當,從永樂十年(1412年)開始設計動工,直至永樂二十一年完成。共建9宮9觀33處建筑群,規模何其之大。</p> <p class="ql-block">可惜清乾隆后,大部分建筑毀于兵火。到了清末,武當山僅剩廟房三千多間,及至1949年,武當山余廟房兩千多間1958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庫,凈樂宮、迎恩宮被淹。盡管損毀了大半,可遺留的古建筑群和其他道教名山比起來,還是穩居第一的。</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之所以能遺存如此規模的建筑群,主要是因為它曾經是明王朝的皇家道場。武當山古建筑群在設計上是按照真武修真的神話來布局,并配以皇家建筑規制,不僅體現了皇家道場的莊重大氣,同時也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的建筑或建于高山險峰之巔,或隱于懸崖絕壁之內,深山叢林之中,使建筑與自然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營造出了“仙山瓊閣”的意境,被譽為“我國古建筑成就的展覽”,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其的評價是:“武當山古建筑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筑的最高水平。”,這個評價真的是非常的高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万全县|
历史|
那坡县|
务川|
日土县|
阜南县|
博湖县|
揭阳市|
出国|
哈密市|
阳城县|
宁安市|
嘉祥县|
伽师县|
河北区|
邓州市|
庆云县|
岚皋县|
广河县|
永靖县|
老河口市|
凯里市|
玉田县|
吕梁市|
肃宁县|
比如县|
山西省|
九龙坡区|
贵阳市|
旌德县|
姜堰市|
垣曲县|
南溪县|
衡南县|
大化|
广河县|
长兴县|
清苑县|
伽师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