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適逢中大百年華誕,走進名校,感慨萬千。憶往昔,薪火相傳;看今朝,風華正茂;展未來,山高水長。</p> <p class="ql-block"> 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親手創辦“文武”兩所學校,一所是黃埔軍校,另一所就是今天的中山大學,百年間中大為國家輸送各種人才800多萬。</p><p class="ql-block"> 中大南校園里,中山先生的銅像位于中軸線中心,他的右手斜指地面,一生念念不忘并為此奮斗終生的“大事”,就是“振興中華,永志勿忘”。</p><p class="ql-block"> 游走中大校園,兩百多年的老香樟樹,見證滄桑,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百年校園的故事。親歷其中,感受其偉大,贊嘆其豐功。</p> <p class="ql-block">惺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大學南校園中軸線,因由嶺南大學“惺社”同學為紀念史堅如、區勵周、許耀章三位烈士于1928年籌資捐建,故以“惺社”社名命名。</p><p class="ql-block"> 惺亭不僅是紀念烈士的建筑,也是校園文化的象征。亭內懸掛一口清代鐵鐘,鐘身刻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銘文,象征著社會和諧與安寧。盡管如今鐵鐘已銹跡斑駁,鐘聲不再響起,但惺亭依然深深銘刻在中大人的心中,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學懷士堂</p><p class="ql-block"> 以前叫小禮堂。?懷士堂位于中山大學南校區,是由美國克里夫蘭州的華納和史懷士公司總裁安布史懷士出資為嶺南學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會館,1915年動工,1916年建成,為紀念捐贈者,命名為懷士堂,又稱“小禮堂”。?</p><p class="ql-block"> 懷士堂見證了中山大學的歷史變遷,孫中山先生曾在此演講,勉勵青年學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這句話嵌刻在懷士堂墻壁上,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學子。</p><p class="ql-block"> 懷士堂南面的草坪上,孫中山先生手書的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儼然矗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參觀格蘭堂(校史館)感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水韻/花好月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逸仙帥令創名校,薪火相傳恰百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勇立潮頭擘新畫,南天一柱世爭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格蘭堂/大鐘樓</p><p class="ql-block">1916年6月落成。捐資者為紀念新澤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嶺南學堂前身的格致書院紐約董事局書記兼司庫的格蘭先生,將該樓命名為“格蘭堂”。</p><p class="ql-block"> 該樓一直是原嶺南大學的行政辦公大樓。1952年10月中山大學遷進康樂園后,也一直是中山大學的行政辦公大樓,直至2001年新的辦公大樓(中山樓)建成投入使用。由于樓頂設有報時大鐘,故也稱該樓為大鐘樓。</p><p class="ql-block"> 格蘭堂如今被重新裝修,一至四層全部改為中大校史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松濤園</p><p class="ql-block">位于南校園東北區</p><p class="ql-block">背靠圖書館、教學樓,面向體育館</p><p class="ql-block">共有五層( 中餐、西餐、深夜加餐應有盡有)</p><p class="ql-block">每一層都是不同的味覺體驗</p><p class="ql-block">是中大現有規模、供餐量最大、綜合性服務最強的食堂,松濤園食堂也曾被評為:</p><p class="ql-block">“廣東十大人氣大學食堂”。</p> <p class="ql-block">中大百年華誕,</p><p class="ql-block">滿堂名師學霸,相映生輝,歡聲笑語頻傳。</p><p class="ql-block">超級大生日蛋糕,免費品嘗。</p> <p class="ql-block">中大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學博物館是一個集展覽、學術交流、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它位于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總建筑面積達3.3萬平方米,包含地上三層和地下二層。博物館的設計延續了嶺南文化特征,通過傳統建筑語言與百年校園相融合,表達了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博物館內設有教學展廳、庫房修復室和文保用房等功能空間,致力于服務人才培養和學校文化建設。</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學博物館在2024年11月9日正式開館,展示了中山大學近百年來豐富的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館內設有中山大學文物專題展,從中國古代文明、嶺南歷史文化、西南民族民俗三大主題展現中山大學在中國民俗學、民族考古學、古文字研究和歷史人類學等領域的貢獻。博物館打破傳統展陳與課堂界限,將教學知識體系化呈現、展品教具化開放,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空間。</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學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天09:00至17:00。</p> <p class="ql-block">中大禮堂</p> <p class="ql-block">陳寅恪故居</p><p class="ql-block"> 一條白色的小路直伸到故居門前。護欄旁立有茶褐色花崗巖石碑,上面刻著“陳寅恪教授故居”以及其生平簡介。陳寅恪晚年雙目失明,只能略辨光影,陶鑄探望他時問他有什么需要,大師說:“我的眼睛不好使,出入不方便,幫我把門前的小路涂成白色的吧。”于是學校為他鋪設了這樣一條白色的小路,還在故居旁的路邊加木欄以策安全。</p><p class="ql-block">沿著筆直的白色小路便可來到故居正門前,幾扇百葉小窗緊閉著。正門前有三級臺階,拾級而上,拱型的門有三步來寬,紅色的木門向兩邊半開著,透過內門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右側有上二樓的樓梯。這里也是陳寅恪講學的地方。據說陳寅恪講課時總是端坐而講,態度嚴肅。大師曾言:“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大師上課時教室總是坐得滿滿的:一半是學生,一半是慕名而來的老師,人稱他是“教授中的教授”。大師的成就早就蜚聲海內外,牛津大學一直想聘請他為客座教授,虛位等待多年才另請他人。季羨林說:陳寅恪為一代史學大師,“一代史學大師必須能上承前代之余緒,下開一世之新風,踵事增華,獨辟蹊徑”。</p><p class="ql-block"> 繞著故居靜靜漫步,經過西側可看到這里的植物長勢都很好:高大的假檳榔,墨綠的蒲葵、青翠挺拔的竹子……多少年了,它們依然忠實地守護著這座小樓。凝視著西側這叢節節高的翠竹,讓人想起大師的“貶斥勢利,尊崇氣節”,這是大師在自編文集時總結平生為人治學道路,這也正是大師一生凜然大節的寫照。</p> <p class="ql-block">格蘭堂頂樓,有個逸仙郵政:</p><p class="ql-block"> 用手機掃碼,選喜歡的照片,附上要表達的心聲,自動生成明信片,發往世界各地。收件人再用手機掃明信片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聽到發件人說的話。</p><p class="ql-block"> 聲音與圖像一并寄到,好神奇啊!</p> <p class="ql-block"> 乙丑進士牌樓乙丑進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禎八年(1635),為表彰天啟年間廣東梁士濟、李斯覺、羅亦儒、吳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進士所建。</p><p class="ql-block"> 該牌坊原立于廣州四牌樓。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廣州市政府要拓寬該馬路,欲將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風景區。嶺南大學領遷了這座乙丑進士牌坊。</p> <p class="ql-block">中大人類學系</p> <p class="ql-block">中大北門</p><p class="ql-block">走出中大北門,迎面就是中大碼頭,乘坐游輪,可以一覽兩岸美景。</p> <p class="ql-block">中大松濤園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感謝光臨 </p><p class="ql-block">感謝為我攝影的好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天水市|
德州市|
安顺市|
宣武区|
新河县|
大厂|
从江县|
莆田市|
花莲县|
陆河县|
大港区|
元阳县|
山阴县|
余江县|
垫江县|
津南区|
平顺县|
响水县|
大渡口区|
湘西|
长沙县|
革吉县|
扎赉特旗|
东明县|
西畴县|
略阳县|
阳泉市|
贞丰县|
自治县|
三江|
莎车县|
五台县|
时尚|
三河市|
海林市|
塔河县|
尚志市|
常州市|
拉萨市|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