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的天空飄灑著朦朧的煙雨,如夢般的薄紗,雨飄飄灑灑,似能洗凈一切的喧囂與煩惱。淺踏著濕潤的石板路,賞著朦朧煙雨中的水鄉風情,更多了一份朦朧美。它的美,無需刻意描摹,飄飄灑灑的細雨勾勒,便是一份邂逅的浪漫氣息。 吳江多水多橋,街巷逶迤,河道縱橫,因而也留下了眾多建于各個年代的古橋,這些古橋在歲月的風雨中成為了標志。</p> <p class="ql-block"> 炊煙裊裊的夢里,煙雨江南,煙雨吳江。</p> <p class="ql-block"> 垂虹橋是松陵鎮的一景,曾是松陵人的驕傲。七十二孔,一千三百余尺長的長橋,比寶帶橋還長,稱為江南第一橋、“吳中之冠”。史料記載,當時垂虹橋三起三伏,環如半月,長若垂虹,故而得名。垂虹石橋的建成,消除了蘇杭驛道的最后一個險要大渡口,自此這里商賈云集、墨客匯聚,帶動了吳江的繁榮,“垂虹夜月”也成為吳江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號稱“江南第一長橋”的垂虹橋位于吳江松陵鎮東門,跨古松江而建。垂虹橋歷經宋、元、明、清,至1967年塌廢,前后存在了920年。論其結構與今蘇州寶帶橋相似,然而橋身之長,孔數之多,修葺之頻繁,在中外建橋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正如當代橋梁設計大師茅以升所言:“吳江垂虹橋與河北趙州橋、福建泉州洛陽橋,同為我國古代有名的橋梁。 垂虹橋臨波濤萬頃的太湖,波光橋影,遠山近蘆,蒼茫如畫,被譽為三吳絕景。“環如半月,長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似龍”,其壯麗秀美,更是獨步江南。</p> <p class="ql-block"> 一座長橋蜿蜒左江右湖間,仿佛長虹臥波,橋中間又有垂虹亭可登高遠望,成了天下絕勝之處,被譽為“吳中絕勝”“人間蓬萊”。橋被譽為天上虹霓,橋上樓閣名“垂虹”。</p> <p class="ql-block"> 由于它是“江南第一長橋”,宛如九天彩虹落吳江,遂名“垂虹橋”。此橋的建成使吳江成為車船之都會,商賈云集,墨客流連,先后有蘇東坡、王安石、蘇舜欽、吳文英、薩都剌、乾隆皇帝等近三百位名人學士在此處留下眾多詩文,尤以宋代米芾的“垂虹秋色滿東南”墨跡,使垂虹橋名震天下。垂虹橋從北宋慶歷八年(1048)始建起,近千年來得到全國各地文人墨客、達官貴人的青睞,數不勝數的名人紛至沓來,或飲酒作歌,或吟詩誦詞,或潑墨作畫,留下了璀璨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歲月流逝,垂虹橋歷經滄桑。由于年久失修,于1967年5月大部分塌毀,所幸的是現尚存東西兩端20余孔。坍塌橋石運走移作他用,垂虹橋在人們視線中消失。時隔多年,在東、西兩端共發掘出埋在土中的18個殘孔,政府投資搶救,“修舊如舊”名“垂虹橋遺跡”。后來修復的時候也找不到足夠的原始石料修復,所以就此變成了真正的“斷橋”。現在的垂虹橋,兩側只剩共計20多孔遺跡,只是平添了幾分殘缺美!</p> <p class="ql-block"> 雖然由于地理及水文環境的變遷,已無可能再現“江南第一長橋”的盛景,但景區的建成也算是為千年吳江及近千年的垂虹橋留下一段留念與感嘆。在吳江歷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與典型形象的垂虹橋,歷經千年風雨滄桑后,只留下一座斷橋供人惦記想念,讓后人唏噓不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卢湾区|
方城县|
阳曲县|
雷波县|
新建县|
元阳县|
方山县|
含山县|
达州市|
大埔区|
芮城县|
六安市|
仁化县|
花莲市|
丹阳市|
修武县|
隆昌县|
八宿县|
达日县|
襄垣县|
七台河市|
济南市|
湖北省|
子长县|
隆德县|
孟连|
文安县|
将乐县|
资溪县|
尖扎县|
志丹县|
柳江县|
蕲春县|
渑池县|
喀喇沁旗|
凤城市|
察哈|
崇左市|
蕉岭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