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長街迢迢,小橋水聲涓涓”。一座座石板小橋、一棟棟明清古建、一條條深巷幽弄、一段段名人逸事??都像是鐫刻在千年古鎮時光里的故事,耐人尋味。<div> “吳江三十里,地號梨花村。</div><div> 我似捕魚翁,來問桃源津。”</div><div> 200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梨花開滿了江南,清朝詩人袁枚來到小鎮,吟出了這首《黎里行》。詩人的雅興,雖沒能讓黎里與相距不遠的同里、周莊一樣聲名四起,卻給小鎮留下了難得的寧靜。千百年來,猶如避世桃源,安然如鎮中的太浦河水,波瀾不驚。</div><div> 黎里,地處江蘇蘇州吳江東南,距蘇州市區40公里。被稱為“江南四里”之一,“全國歷史文化名鎮”。</div><div> 唐初,因梨花遍地,故得名梨花里。后因一黎姓小吏在梨花里整河開道,造福于民,百姓為感其恩德,將梨花里改名黎里。</div><div> “君到姑蘇,人家盡枕河”。</div><div> 江南的小鎮,幾乎無一例外地離不開河。與多數小鎮蜿蜒的水系不同,黎里鎮中的太浦河,直溜溜將小鎮由西向東分為兩半。十余座石橋橫跨兩岸,站在任何一處,似乎都看不到河的盡頭。</div><div>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除去其特有的自然景觀、人文風情,有一眾名門望族、達官圣賢、文人雅士,成為一個古鎮流芳于世、引后人云集的標配。</div><div> 人文薈萃,也是黎里一大特色。這里出過的狀元、進士、舉人、貢生和秀才,都一一淹沒在歷史的歲月中。留下的聲名出眾者,到是近現代的政治家、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舊居。更為名聲大噪、成為熱議和趨之的,是2024央視年度大戲《繁花》的原著、“魯獎、茅獎”作者金宇澄將其祖居改建的“繁花書屋”。</div><div> 吳儂軟語、白墻黛瓦、弄堂幽巷、小橋廊檐,藍天秋水,......。因為淡季,加之非節假日,游客廖若。古鎮安安靜靜,任由你踏著百年的青石板,遙望斑駁的飛檐翹角,發思古之幽情。</div> 太平橋(三孔石梁橋)<div> 初建不祥,清嘉靖年間道士楊浩然重建,清康熙年間鄉里人再建。與青龍橋相鄰,是古鎮東西南北的通行要道。</div> 青龍橋(單孔石拱橋) <div> 此橋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兩次重建。橋上有青龍浮雕,橋體由武康石、青石、花崗巖三種石材建成。</div><div> 1982年,電影《一盤沒下完的棋》主要街景在此拍攝。</div> 青龍橋上的青龍浮雕,據說是明代所刻。 江南古鎮的橋,每一座都有冠名。主橋孔,無論圓方,都刻有描繪自然風光或人文情懷的對聯。橋,不光在其實用,更有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深厚的文化內涵。<br><div> 青龍橋上對聯:長虹高掛千門月,巨鎖遙連萬頃云。”(東側)“物華天寶日,人杰地靈時。”(西側)</div> 廊檐,沿河而建,青瓦蓋頂,連成一體。既遮陽避雨,又可小憩觀景。 弄堂,古鎮至今尚完好保存有85條弄堂。最寬的是達2米的廟橋弄,最窄是0.7米的范家弄,最長的是135米的李廳弄。 幽巷 逛累了,可以在這里歇息片刻,品一壺茗茶,看你來他往。 道南橋(單孔石拱橋)<div>清康熙五十一年建,光緒二十三年重建。</div> 墻壁上的民俗畫在古鎮上,時不時就躍然眼簾,生動而形象,充滿了煙火氣息。 <div> 端本園清乾隆期間建成,同治年間重建。本是吳江名園,原有曲廊、荷池、回廊、假山、亭、榭、樓、軒等建筑。因年久失修,現僅存六角亭一座、雙桂樓一幢以及部分假山、回廊。</div><div> 端本園是蘇州園林中的一處重要實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現為市級文保單位。</div> 柳亞子,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詩人。<div> 青年時代知道柳亞子,并非讀史書而知,而是那個特殊年代,從“紅寶書-毛主席詩詞選”中認知。(毛主席詩詞中履見“和柳亞子”詩。)</div> 廖承志副委員長題寫的匾額 屈武題寫的館名<div>(屈武,近現代政治人物,曾在國民政府任要職,1949年參加新疆和平起義,后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民黨革委主席。)</div> “人中麟鳳”,毛澤東對柳亞子的尊稱。 毛澤東與柳亞子最早相識于1926年4月。<div> 1945年8月,毛澤東應蔣介石三次電邀赴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正在重慶的柳亞子得知后異常高興,他深為毛澤東的為人氣魄所折服。8月30日,柳亞子應毛澤東的邀請,前往曾家巖周公館,二人久別重逢。<br> 當時柳亞子正在著手編纂《民國詩選》,試圖將毛澤東的七律《長征》選編入冊,但此詩并未公開發表,柳亞子根據傳抄本抄錄一份,請毛澤東親筆書錄,以便校正傳抄中的錯誤。毛澤東沒有抄錄《長征》,卻將一首《沁園春·雪》贈給了柳亞子。<br> 柳亞子讀完《沁園春.雪》后,詩興大發,思緒滔滔,欣然作和詞《沁園春·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br> 10月下旬,柳亞子將毛澤東的贈詞《沁園春·雪》和自己的和詞在中蘇文化協會舉辦的“柳詩尹畫聯展”上展出,并將兩詞送交《新華日報》,希望能同時發表。報社的負責同志認為,發表毛澤東著作要向延安請示,并征得毛澤東本人同意。經過商議,只同意將柳亞子的詞刊出。<br> 柳亞子的和詞一經發表,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人們期盼能早日拜讀毛澤東的原詞。當時,“詠雪詞”在報社的一部分人中已經傳開,重慶《新民報·晚刊》編輯吳祖光輾轉抄得,在副刊《西方夜譚》上刊出。隨后,《大公報》轉載毛、柳詞作,頓時轟動山城,一時間爭相傳誦。甚至連蔣介石的高級幕僚、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布雷都直言評價:“氣勢磅礴,氣吞山河,實乃蓋世之精品”。</div> 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雪》<div>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r>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br>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br>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br>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r>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br>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br><div> (紀念館收藏了毛澤東主席書贈柳亞子手跡照片原件,是柳亞子長女柳無非1982年捐贈的。)</div><div> </div></div> 柳亞子作和詞《沁園春·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div>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云飄。</div><div>嘆青梅酒滯,余意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div><div>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div><div>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div><div>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div><div>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div><div>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秾情著意雕。</div><div>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br></div> 柳亞子(1887年5月28日—1958年6月21日),蘇州吳江黎里鎮人。1903年參加中國教育會,后入同盟會和光復會。1909年創辦南社。追隨孫中山,民國時期,曾在國民政府任職。新中國后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 柳亞子書齋“磨劍室” 油墩,是黎里古鎮的最著名小吃,色澤金黃,質地外酥內軟,通常有豆沙和肉餡兩種,香醇爽口。?<div> 江南的小吃名點,但凡與乾隆爺有丁點關聯,便名聲鶴起,傳遍四里八鄉。</div><div> 相傳乾隆下江南時,途經黎里,夜宿唐家湖中寺,饑腸轆轆。豈知這寺廟冷落多時,方丈只得叫和尚用糯米粉包上豆沙餡, 揉成球, 放入油鍋氽制成點心, 端了上去。乾隆饑不擇食, 吃后大為贊賞, 問侍臣:“此物何名? ”侍臣不知, 忙問方丈, 方丈只得實說:“此點心是第一次做, 尚無名。”乾隆見所食之物, 圓溜溜, 黃澄澄, 扁塌塌, 活象大殿中菩薩香案前的蒲墩, 便笑而說:“此物真象油氽的蒲墩, 就叫油墩吧。”</div><div> 滿漢全席吃多的皇上,到民間,吃什么都贊不絕口。何曾想到,當年的金口御筆,到成了幾百年后的地方名點、旅游的推薦大使、代言人。</div><div> “馮記油墩,源自正宗,口味醇正。酥脆而不梗,軟糯而不僵。扁圓為素,橢圓為葷。為古鎮最有名、人氣最旺的小吃。(想吃要排隊等出鍋奧)</div> 曬秋 又見壁畫 竹編、木器 蘇繡 織機 由徐悲鴻之子徐慶平相助的“蘇州徐悲鴻藝術館”,2019年4月在黎里古鎮揭牌開館。<div>徐慶平,著名畫家,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中央美術學院教授。</div> 黎里區公所,當年擊退土匪胡伯龍的戰斗舊址。<div>1949年4月,土匪胡伯龍企圖“接收”黎里。中共黎里黨支部緊急部署,在夏家橋區署、鎮西砲樓、南港油車等地擊潰胡匪的進攻。<br></div> 登瀛橋 登瀛橋上看黎里古鎮標志性Logo 2024年,國內熒屏最火的大戲非《繁花》莫屬。拍了一輩子電影的香港名導、墨鏡先生王家衛,四年磨一劇,著實讓《繁花》紅了個通透,讓一縱演員拿獎拿到手軟,讓上海黃河路人滿為患,讓“汪小姐排骨”一份難求。<div> 截止到2024年10月,第二屆中國電視劇年度盛典、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2024電視劇品質盛典、第四屆新時代國際電視節、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第19屆首爾國際電視節、第3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3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第39屆華鼎獎、第十三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這些重量級的電視大獎,《繁花》及演員無一例外的頻繁現身、榮登榜首。</div> 提及“繁花”,不得不說到原著作者金宇澄。<div> 金宇澄,祖籍蘇州黎里,1952年生于上海,中國當代作家,《上海文學》執行主編。</div><div> 2012年出版長篇小說《繁花》。 </div><div> 2013年,《繁花》獲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第二屆施耐庵文學獎。</div><div> 2015年,《繁花》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div><div> 2019年,《繁花》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div><div> 2023年末,由小說改編、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播出。</div><div> 電視劇火爆熒屏后,蘇州及黎里古鎮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契機,在金宇澄親自設計制作下,將黎里金家祖屋改建為“繁花書房”。</div><div> 2024年5月1日,“繁花書房”面向公眾開放。</div> 祖宅的雕花裝飾<div> 金家祖屋原本是四進老宅,基本為清代建制。金宇澄的太祖母、祖母、父親都曾長住這里。金宇澄把對故鄉的眷戀和個人審美融入細節,將文學、藝術、歷史記憶在這個空間里融為一體。</div> 改建祖屋時的影像 1951年祖母帶到上海的瓷器(實物) (此圖片取自網絡)<div> 2024年4月“繁花書房”對外開放前,竇文濤攜帶《圓桌派》老友、團隊和金宇澄,在“繁花書房”錄制了上下兩集節目,每集時常超過2小時。這也是《圓桌派》第七季開講以來時長最長的一期。<br></div> 竇文濤、馬家輝、許子東和金宇澄,就是在這張桌上,敞開聊了與《繁花》有關的話題,書房改建、《繁花》手稿、寫《繁花》的桌子一一在節目中呈現。 金宇澄寫小說《繁花》的圓桌 (此圖片取自網絡)<div>這是金宇澄寫完《繁花》后,特地拍了一張照片留作紀念。現掛在圓桌上方的墻上。</div> 金宇澄說:父親1948年在蘇州買了這張桌子,本打算在黎里結婚的,所以家具都放在這里。后來,父母在上海結了婚,我祖母把這些家具從黎里搬到了上海。現在是物歸原處。 書房部分空間 金宇澄的畫作<div>金宇澄的繪畫始于他為小說《繁花》創作的插圖,這些插圖從不同視角描繪了上海的風景,展示了上海的城市風貌、文化和社會生活。既有對現實生活的刻畫,也有天馬行空的奇思。曾在上海、北京辦過個展,被畫界認為“完全沒有畫家慣用的套路與俗氣,真摯的把對世界的洞察提煉和概括成圖像。”</div> 品味過“書房”的文風雅致,別忘了捧一杯“繁花”咖啡。 (此圖片取自網絡)<div>黎里古鎮一個特色是河兩岸有很多的纜船石,就是系小船纜繩的石頭。這些石頭有各種花紋,據說多達千種。豐富的圖案,寄托著各種美好愿望,“萬代如意”、“官運亨通”、”金榜題名”、”福祿雙全”等等。</div> 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灑在寂靜的古鎮,太浦河岸的石壁鍍上一抹金色,如鏡的河面倒映著綠樹廊檐。偶遇一兩個游人,沉浸在如畫的景中,流連忘返。 沒有過度商業開發,少有塵世的喧囂,古鎮的居民在外界繁華中,守著一份安寧;游人在“從眾”的景點中,尋得一方清靜。 攝影/編輯:回頭望月<div>文字:部分根據網絡資料整理</div><div>其他:網絡</div><div>2024.11.</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青浦区|
临高县|
洛川县|
巩义市|
沧州市|
广饶县|
宣威市|
漠河县|
弥渡县|
武清区|
德兴市|
龙州县|
福鼎市|
武鸣县|
贡嘎县|
澎湖县|
罗定市|
高州市|
宽城|
嘉义市|
鄂托克旗|
江永县|
堆龙德庆县|
大方县|
工布江达县|
双柏县|
青神县|
彩票|
曲周县|
巴林右旗|
大安市|
扎兰屯市|
和田县|
龙陵县|
呈贡县|
贵阳市|
宁化县|
仙居县|
嘉祥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