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肅青海位于祖國西北部地區,屬于那種黃沙滾滾,水源缺乏的貧瘠地帶,千百年來更是與外敵兵戎相見的古戰場。唐朝詩人柳中庸的《涼州曲二首》,形象地描述了中國古代西北部的荒涼景象。</p><p class="ql-block">關山萬里遠征人,一望關山淚滿巾。</p><p class="ql-block">青海戍頭空有月,黃沙磧里本無春。</p><p class="ql-block">高檻連天望武威,窮陰拂地戍金微。</p><p class="ql-block">九城弦管聲遙發,一夜關山雪滿飛。</p> <p class="ql-block">甘肅青海過去對于我們南方人是非常神秘和畏懼的。改革開放后,知道那邊的經濟已經發生翻天復地的變化,而且也重視環境治理和發展旅游經濟。2016年7月,我們跟隨旅行團去甘肅青海進行為期9天的訪問。</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許多牛羊和蒙古包,還有五彩繽紛的經幡和彩旗在飄揚,藍天白云下的草原是那么遼闊壯麗,景象萬千,令人眩目到睜不開眼睛。</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地處青海省西寧市,創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對寺內上層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號,清康熙帝賜有“凈上津梁”匾額,乾隆帝賜“梵宗寺”稱號,并為大金瓦寺賜有“梵教法幢”匾額。三世達賴、四世達賴、五世達賴、七世達賴、十三世達賴、十四世達賴及六世班禪、九世班禪和十世班禪,都曾在塔爾寺進行過宗教活動。</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本名羅桑扎巴,1357-1419)的誕生地。傳說他誕生以后,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十萬片葉子,每片上自然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墻金瓦,金碧輝煌。現存塔爾寺總建筑9300余間,占地600余畝,殿堂25座,主要為大金瓦殿、大經堂、九間殿、小金瓦殿、花寺、大拉讓、彌勒佛殿、釋迦佛殿、依怙殿等。最盛時有僧侶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另外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由于歷史積累,該寺文物極為豐富,建筑、法器、佛像和文獻藏書,使寺院成為一座藝術的寶庫。該寺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和欠巴扎倉,研習佛學和藏族語言、文字、天文、歷算、醫藥、舞蹈、雕塑、繪畫、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識。</p> <p class="ql-block">小僧侶長得天真又可愛,小小年紀就遠離家庭和父母,為傳承宗教作貢獻了。????</p> <p class="ql-block">敦煌鳴沙山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東西綿延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達數十米。鳴沙山的沙子,看起來都是金黃的,但實際上卻是由紅、黃、綠、黑、白五色細沙堆積而成,粒粗勻稱,干爽無塵。月牙泉有三寶,五色沙即是三寶之一。其沙鳴之聲,別具神韻。據說,盛夏時節,如果從沙山滑下,鳴沙山能發出絲竹管弦般的聲音,遠傳數十里,敦煌城中都可以聽到,真正的“鳴”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在嗚沙山上滑沙,是我這次甘肅之行的一次難忘記憶。當我置身在藍色蒼穹和茫茫黃沙之間,我仿佛變成了一只小小的精靈,從高處向下迅速滑落,此時耳邊聽到像風吹,又像沙響的合奏,身體離心地往下墜落,我恍惚走到另一個與世無爭的世界中自由地飛翔。</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滑沙十分刺激,由于山勢陡峭,攀登只能緩緩而上。下山時,沙粒會隨人流動,發出管弦鼓樂般的隆隆聲響,真是扣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 鳴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龍蜿蜒”,金光燦燦,宛如一座座金山。</p> <p class="ql-block">關于鳴沙山,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唐代女將軍?樊梨花西征時,與敵軍在此激戰,一營女兵集體遇難。戰后,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七天七夜后,平地出現了這座沙山。每當夜深人靜時,沙山深處會傳出戰場撕殺聲,同時伴有戰鼓擂動、刀槍碰擊的聲音,這些傳說為鳴沙山增添了古老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嗚沙山上騎駱駝也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它既可以坐在上面觀賞沙漠景色,又可嘗試坐駱駝的感受。駱駝是沙漠中傳統的交通工具,沙漠中的駝隊猶如一條長龍,緩緩地在廣袤的沙海中蜿蜒前行,我坐在駱駝上面,想起它為人類所作的貢獻是如此之大,從古到今,無論是古代的絲綢之路,還是今天發展旅游事業,它都默默地任勞任怨,吃的是草,干的是勞累重活…。在動物世界里,像駱駝這樣吃苦耐勞的物種可謂鳳毛麟角。</p> <p class="ql-block">這些駱駝伏在這里,聽主人命令等候游客的選擇。我覺得它們太可憐了,沒有自由,吃得也差,累得皮包骨似的,有的還又老又瘦。</p> <p class="ql-block">鳴沙山在漢代的時候被稱為神沙山、沙角山,魏晉時始稱鳴沙山,因沙動成響而其鳴聲可分為兩種,一種為自鳴于天,另一種為和聲于人。除東漢辛氏《三秦記》外,唐《元和郡縣志》《新唐書·地理志》等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獻當中都有關于鳴沙山可以發出鳴響的記載。2005年,鳴沙山榮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榮譽稱號。2015年,獲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敦煌世界地質公園。</p> <p class="ql-block">哇,在茫茫沙漠中,竟然看到一塊綠洲,這塊綠洲就是月牙泉,這真是一個大自然的奇跡,泉水清澈見底,形同一輪彎彎的月亮,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鳴沙山月牙泉地處鳴沙山的環抱之中,因形狀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泉內產有鐵背魚和中藥材七星草。歷史上,月牙泉南岸從東到西曾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樓、藥王洞、玉泉閣、雷神臺及經堂共百余間,后來被毀。在民間,自漢唐以來,當地百姓就有在月牙泉“龍舟競渡”的風俗習慣,清代后又有農歷四月二十八舉行“藥王”廟會和六月六在泉邊采集艾草、煎湯沐浴和月牙瑤池蟠桃會等民俗活動。</p> <p class="ql-block">胡楊又稱胡桐,是楊柳科落葉喬木,生長在沙漠,可與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銀杏樹相媲美,具有驚人的耐寒、耐旱、耐鹽堿、抗風沙能力,被人們稱作"沙漠的脊梁"。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頑強鑄就了它的胡楊精神。月牙泉胡楊1900年種植,距今有1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月泉閣是月牙泉邊的仿漢唐建筑群中的一座四層六方的木結構建筑,每一層都有回廊、翹檐斗拱和青瓦覆蓋。建筑內部有樓梯通往第四層,登上閣樓可以遠眺月牙泉,欣賞月牙泉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月泉閣不僅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展示了佛家與道家文化的交匯。月牙泉古建筑主要以道家殿宇為主,包括?娘娘殿、?七真殿、?玉皇樓、?菩薩殿、?龍王殿、?天神殿、?藥王洞、?祖師殿、?雷聲臺和官廳等。自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宗教活動場所,每逢端午當地百姓就有到鳴沙山滑沙聽雷,在月牙泉龍舟競渡,六月六曬腰腿,在泉邊采集艾草、煎湯沐浴和舉行月牙瑤池蟠桃會等民俗活動。</p> <p class="ql-block">月泉閣始建于清乾隆時期,歷經二百多年。早期的月泉閣規模宏大,有200多間亭臺樓閣,官廳廡廊,鄰水而設,別有天地。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壁畫數百幅,重要殿堂均懸掛匾額或配有碑刻。然而,這些古建筑在“文革”中遭到破壞,蕩然無存。現有的月泉閣是1991年到1999年間陸續修建的仿漢唐建筑群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月牙閣第一泉牌匾是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沙山的懷抱中,神秘的月牙泉碧波蕩漾,經千年而不被黃沙掩埋,造就一方生命與奇跡。月牙泉的外延部分緊挨沙山,內延部分環抱古建筑,東西坐落著兩處廟院,就是月牙泉廟宇群。這種沙水共生的奇景,不愧是塞外風光一絕。</p> <p class="ql-block">泉邊長滿茂盛的蘆葦,形成一道天然綠色的屏障護佑著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一行行大雁在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上空飛過。</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過橋參觀保存有1000年歷史的敦煌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創建于公元366年的十六國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與擴建,形成了如今龐大的規模。莫高窟南北全長1680米,現存洞窟735個,壁畫約4.5萬平方米,彩塑造像2415尊。這些藝術珍品分布在高1530多米的斷崖上,上下分為1至4層不等,分為南、北兩個區域。</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與西域相鄰,是中西交通的重要樞紐。佛教傳入中國后,敦煌成為了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公元366年,一位名叫樂尊的僧人來到敦煌,看到鳴沙山東麓的懸崖上金光閃耀,認為是佛祖顯靈,于是決定在此開鑿石窟,供奉佛像,莫高窟由此誕生。</p> <p class="ql-block">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位于石窟群中段的第96窟。九層樓始建于695年,早期為四級窟前殿堂建筑,后經歷代重修和增建。現存九層樓窟檐建筑建于1935年。樓高45米,內部供奉著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造像,高35.5米。九層樓不僅在莫高窟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偉大創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為參觀莫高窟館內展品是不準拍照的,以下雕塑和壁畫圖片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窟頂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和四壁上部多繪天宮伎樂,四壁下部為藥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面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本生和因緣故事,位置適中,醒目突出。這類故事畫的構圖,除單幅的外,多為橫卷連環畫形式。例如,莫高窟285窟的《五百強盜成佛》故事畫,表現了作戰、被俘、審訊、受刑等場面。</p> <p class="ql-block">敦煌飛天的形象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和飄曳的衣裙在空中飛翔。她們的姿態千變萬化,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敦煌飛天的形象經歷了從男性到女性、從裸體到穿著華麗服飾的演變過程。早期的飛天多為男性,后來逐漸演變為女性,</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壁畫主要采用植物類顏料、動物類顏料和礦物類顏料。繪制者在繪制時采用三種顏料,將顏料準確合理地搭配,采用以混合或單獨使用方法,以此產生不同的效果,從而描繪出敦煌莫高窟壁畫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各種各樣動作形象,呈現具有立體效果的繪畫風格。</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莫高窟,我們來到敦煌市訪問。敦煌,這座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是甘肅省?酒泉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被譽為“?敦煌盆地”。其總面積達2.67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為18.24萬人。</p> <p class="ql-block">敦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延續近兩千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除了莫高窟,敦煌市還有沙漠奇觀鳴沙山月牙泉、古代絲路上的兩大邊關陽關、玉門關等名勝古跡。</p> <p class="ql-block">敦煌南大步行街位于敦煌市的南部,建筑風格以傳統中式風格為主。這里匯聚了各種特色小商家,可以購買到許多別處無法找到的手工藝品和老字號小吃。</p> <p class="ql-block">敦煌烤全羊是一道傳統的名菜,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制作工藝而聞名。我們廣州烹調羊肉一般是紅燒或火鍋,或者燉湯,烤全羊則不敢恭維。</p> <p class="ql-block">這家人要了只烤全羊,開心的是孩子們。</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霞光平鋪在地平線上,敦煌的天空在夕陽映照下五彩斑斕,紫藍加橘紅的夢幻色彩,讓人看得如癡如醉。</p><p class="ql-block">明天,我們將告別甘肅敦煌,繼續前往參觀游覽青海茶卡鹽湖和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嘉峪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七台河市|
惠来县|
新巴尔虎左旗|
庄河市|
商丘市|
区。|
湘潭市|
尼勒克县|
会理县|
大同市|
新泰市|
台南县|
邯郸县|
鹤岗市|
新建县|
五指山市|
阜阳市|
丹江口市|
长顺县|
丁青县|
云南省|
新乡县|
临邑县|
嘉鱼县|
莱阳市|
濉溪县|
博爱县|
木兰县|
偏关县|
承德县|
台南县|
邵阳县|
珲春市|
呼伦贝尔市|
三原县|
筠连县|
西平县|
临西县|
丁青县|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