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延安寶塔(嶺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歷年間(766-779),宋代、明代曾予以修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1937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進駐延安,這座古塔也煥發(fā)了青春,成為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標燈。</p><p class="ql-block"> 自此,寶塔已成為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和象征,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p> <p class="ql-block"> 寶塔高四十四米,塔基周長三十六點八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辟有南北二門,南、北門分別額書“高超碧落”“俯視紅塵”。</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看寶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看寶塔之二。</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看寶塔之三。</p> <p class="ql-block"> 該鐘為明代鐵制洪鐘,高150公分、直徑106公分,鑄造于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四月,原懸掛于清涼山頂?shù)奶偷烙^內(nèi)。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邊區(qū)保安處將其移至寶塔平臺,作為報警計時用。該鐘音質(zhì)清宏,余聲久繞,可傳方圓3至5公里。</p> <p class="ql-block"> 與寶塔相鄰的“烽火臺”。</p> <p class="ql-block"> 山腳碑林中,刻嵌著毛澤東為中央黨校題寫“實事求是”的校訓。</p> <p class="ql-block"> 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極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它深刻總結(jié)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曲折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空前的團結(jié),為黨領導人民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七大以“團結(jié)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史冊。</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七大”選出的五位書記處書記。</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在延安期間,根據(jù)形勢和工作需要,曾分別在鳳凰山、王家坪、棗園居住過。</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12日,為便于指揮作戰(zhàn),毛澤東再次搬到王家坪。16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發(fā)布關于邊區(qū)各部隊保衛(wèi)延安的部署命令。18日晚8時,毛澤東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從這里出發(fā),踏上了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 1942年底,劉少奇由華中回到延安后住在王家坪,1943年3月,中央機構(gòu)調(diào)整后,任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組織委員會書記,兼中央研究局局長,并分工負責華中工作。他在七大會議上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對統(tǒng)一全黨的力量去爭取抗戰(zhàn)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fā)揮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由此移住棗園。</p> <p class="ql-block"> 1944年12月,周恩來由楊家?guī)X遷到棗園。為商談廢除一黨專政,成立聯(lián)合政府等問題,曾九次奔波于延安和國統(tǒng)區(qū)之間。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和王若飛陪同毛澤東赴重主談判,經(jīng)43天的艱苦斗爭,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xié)定》。1946年11月,由于國民黨召開偽國大,一手關閉了談判的大門,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由南京撤回延安。</p> <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朱德由太行抗日前線返回延安后住在這里,協(xié)助毛澤東領導抗戰(zhàn),著重抓了邊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他視察工廠,踏勘荒溝,提出了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寫了《論發(fā)展邊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等文章,指揮359旅開赴南泥灣執(zhí)行“屯田政策”,使其成為“發(fā)展經(jīng)濟的前鋒”。</p> <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16日,任弼時到達延安,洛川會議后,任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出師華北。1940年3月回國后,參加書記處工作,兼任中央秘書長,籌備“七大”,負責陜甘寧邊區(qū)與晉西北的工作。1943年3月政治局會議后,進入中共核心領導集體,為中央機關正規(guī)化建設和邊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任弼時由這里撤離延安,轉(zhuǎn)戰(zhàn)陜北,擔任中央直屬縱隊司令。</p> <p class="ql-block"> 黨中央進駐延安的十三年,除了召開了“七大”,在軍事上,靠小米加步槍,打垮了日本,消耗了老蔣,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蔣充當“運輸大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備也日新月異,坦克、大炮,輕重機槍不再是罕物。</p> <p class="ql-block"> 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讓敵人的經(jīng)濟、物資封鎖政策失靈。</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2月的一天,毛澤東、周恩來在瓦窯堡會見了出獄后的劉志丹。</p><p class="ql-block"> 西北革命根據(jù)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由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根據(jù)黨的“八七”會議關于“開展土地革命,堅持武裝斗爭”的精神,在陜甘邊和陜北領導創(chuàng)建的,是全國碩果僅存的一塊革命根據(jù)地,是黨中央、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fā)點。</p><p class="ql-block"> 劉志丹出門時,看見毛澤東腳上穿的還是單鞋,回家后叫妻子同桂榮連夜趕做了一雙棉鞋,送給了毛澤東。</p><p class="ql-block"> 革命同志情誼深,可窺一斑。</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區(qū)的派出機構(gòu),是西北地區(qū)黨、政、軍、群的最高領導機關,1941年5月由邊區(qū)中央局與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合并成立,機關駐延安。</p> <p class="ql-block"> 西北局是執(zhí)行黨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的模范,是實現(xiàn)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典范,它對陜甘寧邊區(qū)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使之成為新民主主義的模范試驗區(qū),成為新中國的雛形。圖為——</p><p class="ql-block">第一書記::彭德懷</p><p class="ql-block">第二書記:賀龍</p><p class="ql-block">第三書記:習仲勛</p><p class="ql-block">副書記:馬明方</p><p class="ql-block">常委:</p><p class="ql-block">彭德懷 賀龍 習仲勛 馬明方 王維舟 李井泉 馬文瑞 劉景范 賈拓夫等領導的住處。</p> <p class="ql-block"> 當時西北局的下設機構(gòu)僅有秘書處、宣傳部、組織部、統(tǒng)戰(zhàn)部、監(jiān)委。各內(nèi)設機構(gòu)也非常精簡,如宣傳部的黨內(nèi)教育科、社會教育科;組織部的干部科、組織科。</p> <p class="ql-block"> 院內(nèi)的環(huán)境不錯。</p> <p class="ql-block"> 機關干部餐廳。其不同層級的待遇如下——:</p><p class="ql-block">1★每人每月豬肉二斤(大秤),調(diào)和洋六元病號每天增發(fā)面半斤。</p><p class="ql-block">2★“三八”、“五一”、“七一”、“七七”、“十一、七”等節(jié)日,每人每次補豬肉六兩(小秤)。</p><p class="ql-block">3★每月吃饅頭九次。蔬菜保證常換花樣和口味(如豆腐、豬血、洋芋片、白菜等)。</p><p class="ql-block">4★每人每天油五錢,鹽四錢。</p><p class="ql-block">5★小灶每人每月增肉七斤。吃小灶者,除部長以上外,其余一概不得領出自辦。</p><p class="ql-block">6★大灶從秋季起要達到每頓四個菜,八人一桌,集體吃飯。</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斯諾。</p> <p class="ql-block"> 欣賞正宗版的“安塞腰鼓”。</p> <p class="ql-block"> 參觀途中,與延安電視臺的記者不期而遇,坦然接受采訪。</p> <p class="ql-block"> 兩天來,我們學習參觀了被延安市辟為“延安革命紀念地旅游景區(qū)”的寶塔山、棗園革命舊址、楊家?guī)X革命舊址、、王家坪舊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延</span>安革命紀念館等場所 ,這些是革命遺存中的經(jīng)典代表,承載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時期保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深受感染和教育,</p><p class="ql-block">緬懷先烈,戒律自己,不忘初心,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舊址</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p><p class="ql-block">楊家?guī)X革命舊址</p><p class="ql-block">棗園革命舊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石泉县|
托克托县|
织金县|
永仁县|
鲜城|
克东县|
灵山县|
突泉县|
阿拉善左旗|
新津县|
灌南县|
昌邑市|
隆回县|
东安县|
隆德县|
于都县|
渑池县|
衡阳市|
江口县|
潢川县|
弋阳县|
城固县|
正安县|
临清市|
郴州市|
宁都县|
石家庄市|
台中县|
科技|
昭通市|
佛山市|
桐乡市|
沙洋县|
嘉兴市|
大宁县|
明星|
黔西县|
伊春市|
东辽县|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