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題記:</p><p class="ql-block"> 我家老爺子是1929年11月生人,1945年10月參加八路軍,離退休前任中鐵五局紀委書記。老人家已是九十六歲高齡,這是他1987年9月寫的采訪包白鐵路建設的一段回憶錄,講述的是建國初期鐵路人在白云鄂博極端困苦條件下修建包白鐵路的故事。在慶祝建國七十五周年的日子里,編輯整理并發表老人家的回憶錄,是通過文章表達一位老革命老共產黨員對共和國深情的回眸和致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憶訪白云鄂博</p><p class="ql-block"> 陳丕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夢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近老年,越容易回憶往事。從輕工廳調回鐵五局工作,鐵五局正在修建衡陽至廣州鐵路復線。調回鐵五局工作后,我就到鐵路工地第一線展開調研。我也曾是鐵路人,這回到鐵路,親眼目睹五局廣大職工大戰衡廣,鐵路工地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情景,見證祖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來的蓬勃發展,勾起了我三十年前采訪包白鐵路白云鄂博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這次采訪之所以難忘,是因為這次采訪是我記者生涯的第一次采訪。</p><p class="ql-block"> 1956年初秋,我從鐵二局五段奉命調京,到《人民鐵道》報社做編輯。一個高小尚未畢業,雖說在部隊宣傳隊工作多年,也曾寫寫小報編編故事宣傳演講,在鐵路基層單位搞搞宣傳,做做文秘工作的我,咋也沒想到會到京城大機關舞文弄墨,心中惶惑,忐忑不安地進入新聞機關大門時,那感覺咋都不真實,總覺云里霧里,好像腳踩不到地,心里總是不踏實。</p><p class="ql-block"> 到《人民鐵道》報社上班后,每日對稿酌句,伏案揮筆。新鮮感過去后,一種空虛感時時襲來,覺著自已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確實有待提高,就到人民大學新聞系當了旁聽生。每天的業余時間就是苦讀書,勤練筆,向周圍同事虛心請教。到新的工作環境不能完全勝任工作,那著急上火,如同戰士上戰場拿了根燒火棍,恨不能一天當成兩天用,每天熬更守夜學習,以至半年的時間竟忘了給家里寫封家書告訴自已的工作和生活情況。</p><p class="ql-block"> 為了開發以包頭鋼鐵基地為中心的西部地區,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里就批準修建包頭至白云鄂博的鐵路。我是從鐵路工地調入報社的,就主動申請去包白鐵路新線白云鄂博采訪。</p><p class="ql-block"> 白云鄂博就是我職業記者生活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還在解放戰爭時期,那時我在二野警衛團宣傳隊做宣傳員,也曾下過連隊去采訪活捉大特務康澤的故事,收集素材編寫了活捉康澤的快板書演出。那時就萌生過當一名記者的想法,如今夢想成真,實在是開心極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白云鄂博一一富饒的神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云鄂博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富饒的神山。</p><p class="ql-block"> 1927年,經我國地質學家丁道衡發現這里具有極大礦儲藏量后,白云鄂博就名揚世界。這里的地貌特征和山體顏色,經后來進一步勘查后證實,它的地質構造,礦區生成、鐵礦儲量、礦石成份等,都具有極大開采價值。還有瑩石和極為珍貴的稀土。這座上天賜予我國的神山,它沉睡了億萬年后,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p><p class="ql-block"> 它豐富的鐵礦資源,巨大的天然礦床,祖國的建設急需從包頭至白云鄂博修建一條鐵路,以滿足包鋼鋼鐵生產的需求,滿足新中國各項建設的巨大需求。它的重要作用和歷史意義都是我們新聞人所迫切捕捉和深度挖掘的。</p><p class="ql-block"> 這條鐵路由包頭沿昆侖河西岸北行,先后穿達青山、包爾膳山等五道山嶺,進入白云鄂博礦區,由當時鐵道部第三工程局在這里緊張施工。我乘車前往目的地白云鄂博。</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內蒙古草原,已是由綠漸黃。天空是湛藍湛藍的,天上飄浮的白云和草原上白云般的羊群,都是飄浮流動的,讓人分不清天上人間。那拋灑在草原上的一個個蒙古包也是白色的,遠看像一朵朵白色的大蘑菇,還有金頂的寺廟,讓人覺著天蒼蒼,野茫茫,還有一絲絲神秘感。草原到處都有奔馳的馬群,棕色的,黑色的,白色的,聚散都如風一般。散開在草原上不知名的鮮花,把草原裝扮得五彩繽紛,美麗極了。"我們象雙翼的神馬,飛馳在草原上…………"這首《草原晨曲》在50年代,從白云鄂博唱響神卅大地,引起無數青年人對這片神奇土地的心馳神往,也是此時我的心境寫照。我在顛簸的汽車里不由得放聲高唱,那心情激動的頻率隨同汽車顛簸起起伏伏,和汽車馬達轟鳴聲共振。對于軍隊宣傳隊員出身的我,唱歌是我的拿手好戲,遇到好心情好景色就自然而然的歌唱,是我的職業夲能。對于出生在山東平原的我,只在青紗帳里打過仗,在巴山蜀水間修過路,此生從未見過如此優美如畫的風景,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我真想讓司機停停車,讓我也像長著雙翼的神馬一樣狂奔在這遼闊的草原上;讓我在這純靜蔚藍的天空下靜靜地躭在草原上,嗅嗅青草花兒的芬芳,讓白云撫慰我思鄉的憂傷;讓我施展一下剛學會的攝影技術,記錄下這一路所見的美麗風景。可是,社會主義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不允許我下車去耽誤行程,我們要在天黑之前全速趕往采訪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鋼鐵意志的鐵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之時,我們終于抵達了白云鄂博礦山。</p><p class="ql-block"> 鐵三局二處一隊孫指導員緊握我手,熱情的說我是第一個來到這里的記者。接下我的挎包和相機,就把一杯水遞到我的手上。來不及說什么,我一口喝了個底朝天,正想討第二杯,指導員笑了笑讓我先坐下,說拉水車要天黑以后才能回來。這時我才想起,從報社出發之前,宣傳部同志告訴過我,說這里條件艱苦,用水緊張。我不好意思的朝指導員報之一笑。</p><p class="ql-block"> 吃晚飯時,我向指導員介紹,調報社之前我也是鐵道部第二工程局修成渝鐵路的鐵路人,一聽都是修鐵路的人,指導員雙手重重的拍了拍我肩,然后我們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兩顆滾燙的心也緊緊貼在一起。這時,他不再喊我記者同志,而是親切的叫我"小陳",那親如一家的兄弟情,頓時在心里暖暖的升騰。</p><p class="ql-block"> 天黑兩個小時之后,工程隊那輛老黃牛拉水的板車才披星戴月的回到營地。微弱的燈下,隊部門口,工人們自動排隊有秩序地取水。無人分配,也無人爭吵,一人只用洋瓷缸子打一缸水就離去。指導員說,這里十分缺水,每人用水定量為一天一小缸水,全班用一盆水洗臉,還要澄清再用。隊里這頭黃牛拉水車,要到二十公里以外去拉水,每天一趟,勉強夠吃。只有雨天,工人們才能洗個"淋浴",接接雨水洗洗衣服,用盡所有能接水的物器接水來用。</p><p class="ql-block"> 這支工程隊來這里才剛鋪開攤子,三天前才把電接通,水還沒解決,工棚也還沒有搭夠,但工程已經開展,施工進度一天比一天加快,那時機械化施工幾乎沒有,工人們都是徒手掄鎬。工地大都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工作的條件十分的艱苦,工人們干勁很足,沒有人叫苦叫累。指導員很自豪的說:"為了加快祖國的鐵路建設,為了完成新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鐵路人個個都是鋼鐵漢,不怕苦,不畏難,為早日修通包白線,把鐵礦早日運到包鋼,多煉鋼鐵支援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們吃苦受累算得了什么?!" 他還說:"眼下生活艱苦一些,施工環境困難很多,我們都會克服這種種困難,把包白鐵路早日修通的"!他信心滿滿的說:"現在是要先生產后生活,生產上去了,生活會好起來的"。我夲就鐵路人,對施工現場,特別是剛開工的施工現場,各種困難是很多的,我是有深刻體會的。聽他一席話,我對鐵路人的豪情壯志,對鐵路人遇水搭橋,逢山開路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決心回去后,在表現鐵路人不怕苦不怕難,為早日修通包白鐵路線,革命加拼命的方面找到著力點,契合加快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步伐,宏揚鐵路工人為社會主義建設革命加拼命的鋼鐵意志和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白云公主"的傳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指導員談得很晚了,指導員要到工班去查鋪,我要同去他不讓。并風趣地說:"你先睡下,一會回來我們同床共枕,明天還要去拜見‘白云公主‘哩。" 我躺在他的木板床上,久久不見他回來,不知他擠在那位工友床上湊合去了,久等他不回,我迷迷糊糊睡了過去。</p><p class="ql-block"> 白云鄂博自從1927年世界揚名以來,并沒引起國民政府的注意,卻引起了日夲侵略者的高度重視。侵華戰爭中,他們大肆掠奪我國礦產資源,早就把魔爪伸到了這里。為了把大量精礦運回日本,他們抓了大量中國勞工來此修鐵路和開礦。日夲鬼子把中國勞工當牲口一樣驅使,不顧中國人的死活,不知有多少勞工慘死在修鐵路和下礦勞作之中。</p><p class="ql-block"> 隨著抗戰的不斷深入, 這里流傳著一個傳說:</p><p class="ql-block"> 一天,采礦的炮聲震怒了礦山的主人一一白云公主,她將彩袖舞向空中,剎那間,狂風大作,天昏地暗,亂石翻滾,人們睜不開眼睛。狂風將鐵礦石一塊塊砸向日夲鬼子的眼晴,嚇得敵人抱頭鼠竄,而中國勞工們卻無人遭難,趁機逃離礦山。被礦石擊中的日夲鬼子都不治身亡,剛采出來的礦石也變成了一堆堆骷髏。</p><p class="ql-block"> 這個傳說或許是人們的痛恨侵略者,把他們趕出中國的祈愿,也可能是當時抗日力量的一次襲擊,或許當時是一場地質災難?只是中國人都幸免于難,遭報應的都是萬惡的日夲侵略者。冥冥之中,不是不報,只是時候不到,時候一到,老天爺或白云公主也會發難。日夲人也惶惶不可終日,再抓勞工已無力為繼。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日夲人都愴惶地逃之夭夭。</p><p class="ql-block"> 后人們為了紀念白云公主,就在山頂上立了一塊白色的石碑,祈求她永永遠遠保佑這塊土地上的中國人民不再遭受侵略者的凌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工程隊住了兩天,和工友們交談,和他們一起下工地,看他們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工作和生活,但他們毫無怨言,卻有極高的勞動熱情。他們基夲上都是不大識字的才剛剛參加鐵路建設不久的普通民眾,憑著對共產黨毛主席的無限熱愛,懂得建國強民要靠鋼鐵,鐵路又是先行官的道理,個個都爭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大力流大汗。我分明看到了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鐵路事業的一顆顆滾燙熾熱的心。采訪結束了,白云鄂博行已過去了三十多年,那美好的記憶卻一直刻在腦海深處。</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又來到衡廣鐵路工地調研,筑路工人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一脈相承,他們那些優秀品質和大無畏精神,在工地上數十載為祖國鐵路事業奮斗不止,為祖國鐵路事業獻了青春獻今生,獻了今生獻子孫。鐵路人的精神,鐵路人的胸懷,鐵路人的擔當,在我離別三十多年后又回到鐵路上時,又一次深深地震動著我,讓我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陳丕顯</p><p class="ql-block"> 寫于一九八七年九月</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赞皇县|
宜宾县|
百色市|
梅河口市|
盐津县|
灵石县|
卢氏县|
会宁县|
宝丰县|
平舆县|
翁源县|
得荣县|
开远市|
商洛市|
贵南县|
柞水县|
临湘市|
邓州市|
河津市|
宁强县|
五家渠市|
吴忠市|
平罗县|
巴青县|
德阳市|
布尔津县|
武山县|
聊城市|
滁州市|
满城县|
镇雄县|
龙川县|
南康市|
和龙市|
页游|
永胜县|
蛟河市|
分宜县|
香港|
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