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般認(rèn)為東北漢族人的祖先是在清末闖關(guān)東的大潮中從山東和河北逃荒過來的,其實(shí)吉林和黑龍江的東北人與遼寧的東北人是不同的,吉黑兩省的漢人先祖確實(shí)是在清朝末期開放了柳條邊后從山東、河北移民而來,而遼寧省的漢人先祖則是在明朝末期就從南方移民過來了,比吉黑兩省要早200多年,這也形成了遼寧人不同于吉黑人的特質(zhì)。</p><p class="ql-block"> 契丹是千年以前北方的游牧民族,遼西是契丹的大本營,契丹人崇佛,修建了大量的寺廟和佛塔,全國的遼塔有八十多座,其中一半以上在遼寧。宗教可以凝聚人心、傳承文化,盡管多數(shù)遼代寺廟已經(jīng)成為塵埃飄散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尚有這些佛塔依然屹立在歷史的風(fēng)雨中向他的子孫講述著滄海桑田的演變。契丹人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東胡、鮮卑,遼國被金國征服,金國又被蒙古征服,契丹便在民族大融合中融入漢族、滿族和蒙古族,改劉姓、蕭姓等漢姓,我們這些東北人,沒準(zhǔn)誰的身上就流淌著契丹的血液。</p><p class="ql-block"> 都說東北沒文化,我要在這色彩繽紛的秋光中去遼西聆聽千年以前東北先民的聲音,我雖不是佛教信徒,但能在佛塔中隱約感受到文化與藝術(shù),更何況這屹立千年的建筑與大好河山構(gòu)建的美麗風(fēng)光。</p> 第01站 遼濱塔 <p class="ql-block"> 遼濱塔是位于遼河岸邊的一座八角十三層密檐式青磚古塔,原高41.7米,始建于遼代?乾統(tǒng)十年(1110年)。古塔所在的遼濱村是遼代古城遼濱城遺址,遼代時(shí)屬遼州,是古代著名的渡口和兵家必爭之地。</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遼濱塔·公主屯鎮(zhèn)·新民·遼寧·2024/10/15</h5> 第02站 德力格爾草原 <p class="ql-block"> 德力格爾草原景區(qū)是彰武治沙退耕還草的成果,景區(qū)不大,但特別精致,荷花塘、格桑花、怪柳、霍比肯小屋、曬秋、寧昌古城影視基地,都經(jīng)過精心的設(shè)計(jì)和建造。</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德力格爾·彰武·遼寧·2024/10/15</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Hobbton小屋·德力格爾·彰武·遼寧·2024/10/15</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曬秋·德力格爾·彰武·遼寧·2024/10/15</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德力格爾·彰武·遼寧·2024/10/15</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德力格爾·彰武·遼寧·2024/10/15</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寧昌古城影視基地·德力格爾·彰武·遼寧·2024/10/15</h5> 第03站 烏旦塔拉 <p class="ql-block"> 烏旦塔拉五角楓公園位于甘旗卡以東55公里的科爾沁沙漠腹地,樹種以五角楓為主,很多五角楓獨(dú)立成冠,依地勢不同而姿態(tài)萬千,盡情舒展,枝繁葉茂,每年十月中下旬,楓林色彩如錦,正是“楓”光無限好,秋“葉”味正濃。</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烏旦塔拉·通遼·內(nèi)蒙·2024/10/15</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烏旦塔拉·通遼·內(nèi)蒙·2024/10/15</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烏旦塔拉·通遼·內(nèi)蒙·2024/10/15</h5> 第04站 庫倫旗 <p class="ql-block"> 庫倫旗,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轄旗,地處燕山北部山地向科爾沁沙地過渡地段,“庫倫”系蒙古語,意為家園,安代、蕎麥、蒙醫(yī)是庫倫旗的特產(chǎn),庫倫三大寺包括興源寺、福緣寺和象教寺,是一組融蒙、藏、漢風(fēng)格為一體的格魯派召廟建筑群,庫倫旗博物館也值得一看。</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庫倫旗·內(nèi)蒙·2024/10/16</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福緣寺·庫倫旗·內(nèi)蒙·2024/10/16</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象教寺·庫倫旗·內(nèi)蒙·2024/10/16</h5> 第05站 艾吉佰怪柳林 <p class="ql-block"> 艾吉佰怪柳林位于內(nèi)蒙古奈曼旗的艾吉佰嘎查,1949年和1962年教來河兩次洪水泛濫帶來的淤泥為怪柳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長期的砍伐和風(fēng)沙侵蝕使這些樹木形成了病瘤狀的大疤,造就了現(xiàn)在奇形怪狀的景觀?,無數(shù)的攝影發(fā)燒友被這種“猙獰的美”所吸引,到此采風(fēng)。</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艾吉佰怪柳林·奈曼旗·內(nèi)蒙·2024/10/16</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艾吉佰怪柳林·奈曼旗·內(nèi)蒙·2024/10/16</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艾吉佰怪柳林·奈曼旗·內(nèi)蒙·2024/10/16</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艾吉佰怪柳林·奈曼旗·內(nèi)蒙·2024/10/16</h5> 第06站 烏蘭木圖山 <p class="ql-block"> 烏蘭木圖山原名“阿麗瑪圖山”意為“有梨之山”,源自傳說牧童哈達(dá)朝魯因摘梨治好了母親的病,烏蘭木圖山海拔831.4米,為阜新第一高峰。這里也是抗日英雄周榮久犧牲的地方。</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烏蘭木圖山·八家子鄉(xiāng)·阜蒙縣·遼寧·2024/10/17</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烏蘭木圖山·八家子鄉(xiāng)·阜蒙縣·遼寧·2024/10/17</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烏蘭木圖山·八家子鄉(xiāng)·阜蒙縣·遼寧·2024/10/17</h5> 第07站 睦州塔 <p class="ql-block"> 睦州塔(又名塔山塔)為八角十一級密檐式空心磚塔,現(xiàn)存塔高24.4米,遼圣宗太平三年(1023年),遼圣宗耶律隆緒為二女兒耶律巖母堇與駙馬都尉蕭紹業(yè)在今阜蒙縣紅帽子鎮(zhèn)紅帽子村建立州城。遼圣宗希望自己的愛女巖母堇與丈夫蕭紹業(yè)能夠生活和睦,幸福美滿,便將州城定名睦州。</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睦州塔·紅帽子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7</h5> 第08站 臥龍山甘露寺 <p class="ql-block"> 臥龍山甘露寺位于遼寧省阜蒙縣阜新鎮(zhèn),距離阜新市區(qū)約20千米,三面環(huán)山,寺院錯(cuò)落有致,建筑風(fēng)格古樸典雅??。寺廟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后毀于戰(zhàn)亂,2000年重建。我們到訪時(shí)寺廟沒有開放,試圖在周邊尋找高點(diǎn)拍攝未果。</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臥龍山甘露寺·阜新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7</h5> 第09站 海州露天礦 <p class="ql-block"> 海州露天礦曾是阜新的城市符號,發(fā)掘于清光緒二十三年,曾是世界聞名、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露天煤礦,主產(chǎn)褐煤。 1954年B-2郵票、1960年版伍元人民幣、中華世紀(jì)壇華夏五千年文明甬道,均記載下了海州露天礦永不磨滅的業(yè)績。 2005年6月因資源枯竭而關(guān)閉,2006年在海州露天礦遺址上建立礦山公園,展示重要的世界工業(yè)遺產(chǎn),據(jù)說礦坑要注水成湖。</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海州露天礦·阜新·遼寧·2024/10/17</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海州露天礦·阜新·遼寧·2024/10/17</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海州露天礦·阜新·遼寧·2024/10/17</h5> 第10站 瑞應(yīng)寺 <p class="ql-block"> 瑞應(yīng)寺位于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zhèn)佛寺村,俗稱東藏,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年),屬藏傳佛教格魯派,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初具規(guī)模,康熙帝賜名題字,贈(zèng)刻有滿、漢、藏、蒙四種文字的瑞應(yīng)寺匾額,瑞應(yīng)寺設(shè)有四大扎倉(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學(xué)院)。?這些扎倉在歷史上對宗教哲學(xué)、蒙醫(yī)蒙藥、天文歷法、建筑工藝和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時(shí)輪金剛塔”(佛陀真身舍利塔)位于瑞應(yīng)寺西側(cè),2013年10月開始建設(shè),塔內(nèi)供奉有26米高的時(shí)輪金剛佛,非常震撼。</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時(shí)輪金剛塔·佛寺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8</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應(yīng)寺·佛寺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8</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應(yīng)寺·佛寺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8</h5> 第11站 張三豐故里 <p class="ql-block"> 中國道教武當(dāng)派祖師張三豐,元初蒙古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出生于遼東懿州,現(xiàn)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xiāng)。故里尚未對外開放。</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張三豐故里·塔營子·阜蒙縣·遼寧·2024/10/18</h5> 第12站 懿州塔 <p class="ql-block"> 懿州古塔所在的塔營子鎮(zhèn),遼朝時(shí)為懿州,是遼圣宗耶律隆緒送給三女兒耶律槊古公主的陪嫁,于遼圣宗太平三年(1023年)始建。懿州塔現(xiàn)存塔高32米,為八角十三級密檐式空心磚塔。</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懿州塔·塔營子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8</h5> 第13站 閭州塔 <p class="ql-block"> 閭州古塔始建于遼太宗會(huì)同元年(984年),是阜新現(xiàn)存三座遼塔中建立最早的古塔。為八角九級實(shí)心密檐式磚塔,現(xiàn)存塔高28米。古塔每面轉(zhuǎn)角磚雕8座小塔。建筑工藝精細(xì),紋飾雕刻精美。塔山下為遼代閭州古城,是遼朝皇帝賞賜給皇王耶律倍次子耶律婁國(羅古王)的放牧之地。我們在狂風(fēng)中登上塔山,在踉蹌中聆聽歷史的怒號。</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閭州塔·十家子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8</h5> 第14站 海棠山 <p class="ql-block"> 海棠山風(fēng)景區(qū)因摩崖造像和普安寺而聞名,摩崖造像雕刻在大小不同的花崗巖上,共有267尊,歷時(shí)300多年,由6代活佛雕刻而成,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是藏傳佛教的中心之一,寺廟的匾額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書寫,錯(cuò)欽大殿供奉著世界上最高的泥塑貼金大白傘蓋佛母。每年十月中下旬,楓葉火紅,海棠山的秋色也別有一番風(fēng)味。</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普安寺·海棠山·大板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9</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摩崖造像·海棠山·大板鎮(zhèn)·阜蒙縣·遼寧·2024/10/19</h5> 第15站 大黑山 <p class="ql-block"> 大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遼寧省北票市西北部,居努魯兒虎山脈東段南麓。大黑山山巒起伏,奇峰林立,森林茂密,動(dòng)植物種類繁多。大黑山流傳著北燕國王文成帝馮跋為逃避追殺遁跡于山中煙囪溝,唐代薛仁貴在此生擒契丹王阿卜固,清朝乾隆皇帝東巡到此觀看鐵樹開花,烏蘭、欒天林抗日反滿等美麗神奇的故事和傳說。</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大黑山·北票·遼寧·2024/10/19</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大黑山·北票·遼寧·2024/10/19</h5> 第16站 朝陽北塔 <p class="ql-block"> 朝陽北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qū)慕容街北端,為方形空心十三級密檐式磚筑佛塔,高42.6米,該塔以東晉十六國三燕時(shí)期的宮殿夯土臺基為地基,北魏馮太后所建“思燕佛圖”的塔基為臺基,隋唐磚塔為內(nèi)核,遼塔為外表的“五世同體”古塔,被譽(yù)為“東北第一塔”,1988年在天宮中發(fā)現(xiàn)2顆釋迦牟尼佛舍利。朝陽北塔是朝陽市古城的象征、東北佛教的典型代表。</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朝陽北塔·朝陽·遼寧·2024/10/20</h5> 第17站 朝陽南塔 <p class="ql-block"> 朝陽南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qū)慕容街南端,始建于遼代大康二年(1067年),朝陽南塔青磚砌筑,方形空心十三級密檐式,原存高45米,現(xiàn)經(jīng)修繕,標(biāo)高56米。在朝陽南塔北約50米地下石宮中發(fā)現(xiàn)燃燈佛舍利。</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朝陽南塔·朝陽·遼寧·2024/10/20</h5> 第18站 大寶塔 <p class="ql-block"> 大寶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鳳凰山主峰北面的山坡上,是鳳凰山三座遼塔之一,屬遼代興中府境內(nèi)佛塔,此塔規(guī)模不大,但小巧精美,塔身細(xì)高,顯得十分俊俏。更有特色的是,塔座周圍雕有梵文,這是遼代塔建中所少見的。</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大寶塔·朝陽·遼寧·2024/10/20</h5> 第19站 東平房塔 <p class="ql-block"> 東平房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qū)大平房鎮(zhèn)東平房村附近的小山之上,建于遼代,塔平面呈正六邊形,磚筑實(shí)心九級密檐塔,現(xiàn)存八級密檐,第九層塔檐和塔頂及剎桿基本無存,實(shí)測殘高為19.24米。東平房塔是遼西古塔中僅有的兩座遼代六邊形古塔之一,形制較為特別。</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東平房塔·大平房鎮(zhèn)·朝陽·遼寧·2024/10/20</h5> 第20站 黃花灘塔 <p class="ql-block"> 黃花灘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qū)大平房鎮(zhèn)黃花灘村北山頂上,始建于遼代,為八角實(shí)心十三級密檐式磚塔,塔高約32米,是為了供奉佛舍利而修建的。塔由塔基、塔身、密檐、塔剎組成,原塔剎已不存,2009年維修時(shí)后加。</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黃花灘塔·大平房鎮(zhèn)·朝陽·遼寧·2024/10/20</h5> 第21站 八棱觀塔 <p class="ql-block"> 八棱觀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qū)大平房鎮(zhèn)八棱觀村的塔山頂上,建于遼代,為八角形實(shí)心十三級密檐式磚塔, 位于高高的山丘之上,拍攝空間寬裕,十三層密檐的每一層都有磚仿的斗拱,而且形制各一,有轉(zhuǎn)角鋪?zhàn)鳎醒a(bǔ)間鋪?zhàn)鳎碚w線條突出。蓮臺坐佛兩側(cè)刻有靈塔,在基座束腰位置,飾有大小不一的靈塔。全塔上下有48座小塔,塔高42.3米,塔身直徑11.2米。八棱觀塔是遼代磚塔中具有代表性的遺構(gòu)之一,是研究國內(nèi)遼代佛塔、遼代建筑的重要實(shí)例。塔身的磚雕佛像已經(jīng)不全,似曾被盜。</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八棱觀塔·大平房鎮(zhèn)·朝陽·遼寧·2024/10/20</h5> 第22站 雙塔寺雙塔 <p class="ql-block"> 雙塔寺雙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木頭城子鎮(zhèn)鄭杖子村北側(cè)半山腰懸?guī)r下的危巖上,始建于遼代,東西相距約23米,塔東邊山下一塊平地上,原有清代建筑雙塔寺,故名。西塔高約13米,東塔高約11米。雙塔并肩而坐卻形制不同,東塔為八角形單檐空心式磚塔,西塔則為八角形三層檐,塔身各面均有浮雕。雙塔寺雙塔,從建筑風(fēng)格、裝飾特點(diǎn)和用磚上看,為遼代所建。雙塔寺雙塔每個(gè)塔上都存在著遼代和清代兩種截然不同的歷史信息,反映了佛教的興衰與更替,是藏傳佛教傳播的歷史見證。塔身造型、磚雕工藝,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價(jià)值。雙塔寺雙塔建于危巖之上,與山勢、寺廟、秋色相互輝映,構(gòu)成一幅完美的風(fēng)光畫卷,是我的最愛之一。</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鄭杖子·木頭城子鎮(zhèn)·朝陽縣·遼寧·2024/10/20</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雙塔寺·鄭杖子·木頭城子鎮(zhèn)·朝陽·遼寧·2024/10/20</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雙塔寺雙塔·鄭杖子·木頭城子鎮(zhèn)·朝陽·遼寧·2024/10/20</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雙塔寺雙塔·鄭杖子·木頭城子鎮(zhèn)·朝陽·遼寧·2024/10/20</h5> 第23站 精嚴(yán)禪寺佛塔 <p class="ql-block"> 精嚴(yán)禪寺佛塔,又名大城子塔、利州古塔,八角九級密檐式空心磚塔,塔高34.1米,坐落于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第一中學(xué)院內(nèi),古塔西側(cè)為利州古城舊址,始建于遼朝咸雍五年(1069年),由奚王出資修建。 因位于利州城西,得名利州佛塔。金朝時(shí)期于塔旁修建精嚴(yán)禪寺,又得名精嚴(yán)禪寺佛塔。古塔在喀左一中院內(nèi),謝絕游客參觀,因此只能遠(yuǎn)眺,塔身高大宏偉,估計(jì)近處也無法拍攝。</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精嚴(yán)禪寺佛塔·喀左·遼寧·2024/10/20</h5> 第24站 利州古城 <p class="ql-block"> 利州古城位于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鎮(zhèn)東部,利州河畔。始建于遼朝統(tǒng)和一十六年(公元998年),由承天太后(即蕭太后)所建,屬中京道,州治在今喀左縣城。下轄阜俗縣(今喀左縣城)、龍山縣(今白塔子鎮(zhèn)白塔子村)。金、元朝沿襲,建置史長達(dá)三百五十余年。</p><p class="ql-block"> 下圖是嶄新的利州古城,是為了旅游的目的異地仿建的。</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利州古城·喀左·遼寧·2024/10/20</h5> 第25站 白塔峪塔 <p class="ql-block"> 白塔峪塔,俗稱八角玲瓏塔,原名空通山悟寂院舍利塔,位于遼寧省興城市白塔鄉(xiāng)塔溝村九龍山南的山丘上,屬于覺華島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始建于遼大安八年(1092年)。白塔峪塔舊為興城八景之一,被稱為“九窿煙塔”。白塔峪塔是覺華島海云寺和尚塔林和火葬場。塔高43米,為磚筑八角十三級實(shí)心密檐式。</p><p class="ql-block"> 白塔峪塔在中天寺內(nèi),寺廟不接待游客,寺廟大門經(jīng)常鎖閉,不能進(jìn)入?yún)⒂^,不過在寺廟對過的果園尋一處高點(diǎn)更能拍攝出不變形的佛塔。</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白塔峪塔·白塔鄉(xiāng)·興城·遼寧·2024/10/21</h5> 第26站 磨石溝塔 <p class="ql-block"> 磨石溝塔位于遼寧省興城市紅崖子鎮(zhèn)二道邊村磨石溝屯西溝山坳,為遼代中晚期修建的八角九級空心密檐式磚塔,存高17.23米,傳說是為鎮(zhèn)惡龍而建,塔身刻有神秘符號。</p><p class="ql-block"> 該塔是此次行程中最難找的遼塔,導(dǎo)航不能給出準(zhǔn)確位置,當(dāng)?shù)匾矝]有信號,在兩位羊倌和一位秋收的老鄉(xiāng)的指引下,在忐忑不安中行駛了兩公里狹窄崎嶇的石子路,終于得見古塔的真面目,老鄉(xiāng)說這條兩公里的石子路是今年新修的,以前只能靠步行到達(dá)。</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磨石溝塔·紅崖子鎮(zhèn)·興城·遼寧·2024/10/21</h5> 第27站 寧遠(yuǎn)古城 <p class="ql-block"> 寧遠(yuǎn)古城,又稱興城古城,位于遼寧省興城市老城區(qū)中心,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寧遠(yuǎn)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也是唯一一座方形衛(wèi)城。它不僅是明朝關(guān)外防御體系中的重要軍事重鎮(zhèn),還在明清時(shí)期經(jīng)歷了多次重要的歷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1368年,明朝建國,元朝皇室退居漠北,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大明為了防御北元從鴨綠江到嘉峪關(guān)綿亙?nèi)f里的北部邊防線上設(shè)立九邊重鎮(zhèn)即遼東鎮(zhèn)、薊州鎮(zhèn)、宣府鎮(zhèn)、大同鎮(zhèn)、偏頭關(guān)(也稱山西鎮(zhèn)或三關(guān)鎮(zhèn))、延綏鎮(zhèn)(也稱榆林鎮(zhèn))、寧夏鎮(zhèn)、固原鎮(zhèn)(也稱陜西鎮(zhèn))、甘肅鎮(zhèn)。</p><p class="ql-block"> 薊遼督師府是明代北方最高的軍政領(lǐng)導(dǎo)機(jī)構(gòu),管轄遼東鎮(zhèn)和薊州鎮(zhèn),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最初稱為總督府,后改為經(jīng)略府。該府最初設(shè)立在薊州(今河北薊縣),隨后遷至密云、昌平和山海關(guān)。天啟二年(1622年),因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陷落,兵部尚書孫承宗將薊遼督師府移建到寧遠(yuǎn)衛(wèi)城(今興城古城)。天啟六年,袁崇煥接任兵部尚書,繼續(xù)在此督師,1626年在此指揮了著名的寧遠(yuǎn)之戰(zhàn),重傷努爾哈赤,傳說努爾哈赤的死亡與此傷有關(guān)。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吳三桂撤離時(shí)放火燒毀了寧遠(yuǎn)城,薊遼督師府也隨之被毀。</p><p class="ql-block"> 將軍府的主人是興城人郜汝廉,曾任張學(xué)良的中將參謀長,奉軍中將師長。1928年卸甲回鄉(xiāng)后定居此處。</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南門·寧遠(yuǎn)古城·興城·遼寧·2024/10/21</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薊遼督師府·寧遠(yuǎn)古城·興城·遼寧·2024/10/21</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大堂·薊遼督師府·寧遠(yuǎn)古城·興城·遼寧·2024/10/21</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將軍府·寧遠(yuǎn)古城·興城·遼寧·2024/10/21</h5> 第28站 龍回頭 <p class="ql-block"> 龍回頭是興城的一個(gè)海濱景區(qū),相傳乾隆皇帝北巡回京途中曾路過此處,見此美景不止一次地回頭觀望,這便是龍回頭的由來。龍回頭景觀依山臨海,松濤起伏,陡峭的懸崖下是美麗的海岸線,舉目遠(yuǎn)望浩瀚的大海,還可以飽覽葫蘆島新城區(qū)的城市景觀。</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龍回頭·興城·遼寧·2024/10/21</h5> 第29站 興海公園 <p class="ql-block"> 興海公園即興城海濱公園,位于興城市區(qū)東部沿海,由四大浴場構(gòu)成,是游泳、趕海、吃海鮮、拍攝的好地方。以高大的菊花女神像為中心,是一個(gè)典型的半月型海灣。這里灘緩沙細(xì),海水潔凈。多個(gè)海水浴場和各類嬉水游樂設(shè)施可同時(shí)容納30萬人就浴,素有"第二北戴河"之稱。這里可以向漁民買到新鮮的海鮮。</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三礁攬勝·興海公園·興城·遼寧·2024/10/21</h5> 第30站 安昌峴塔 <p class="ql-block">? 安昌峴舍利塔?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qū)暖池塘鎮(zhèn)安昌峴村東山,是一座八角形實(shí)心密檐式磚塔,高約18米,始建于金天德四年(1152年),有浮雕佛像,蓮花臺座。塔下有碑刻一座,字跡清晰。該塔地處山巔,年代久遠(yuǎn),風(fēng)化嚴(yán)重,現(xiàn)已向東南方向傾斜達(dá)15度。</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安昌峴塔·暖池塘鎮(zhèn)·南票·遼寧·2024/10/22</h5> 第31站 雙塔溝塔 <p class="ql-block"> 雙塔溝塔位于葫蘆島市南票區(qū)沙鍋屯鄉(xiāng)雙塔溝村大塔山山頂,原來有兩座塔,故名雙塔溝。小塔早年倒塌,現(xiàn)僅存大塔。為金代所建。塔高11.2米,為六角七級實(shí)心密檐式磚塔。該塔也不太好找,需要當(dāng)?shù)乩相l(xiāng)的指導(dǎo)。</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雙塔溝塔·沙鍋屯鄉(xiāng)·南票·遼寧·2024/10/22</h5> 第32站 沙鍋屯石塔 <p class="ql-block">? 砂鍋屯石塔?位于葫蘆島市南票區(qū)沙鍋屯鄉(xiāng)沙鍋屯村東面的石龍山上,建于金代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是金代密檐式石塔的代表之一。石塔高4.69米,六角五級,在佛教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獨(dú)特的構(gòu)造和雕刻工藝使其成為遼寧省內(nèi)唯一的金代石塔,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jià)值。石塔周邊似有礦業(yè),大車較多,環(huán)境較差。</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沙鍋屯石塔·南票·遼寧·2024/10/22</h5> 第33站 青峰塔 <p class="ql-block"> 青峰塔位于遼寧省朝陽縣西營子鄉(xiāng)五十家子村西塔山頂上,始建于遼圣宗統(tǒng)和八年(公元990年),是遼代密宗金剛界佛塔,塔山下是遼代安德州城址遺跡。塔身平面呈方形磚筑,南面有抱廈,為空心十三級密檐式塔,由塔臺、基座、塔身、塔檐、塔頂幾部分組成。 青峰塔具有前出廊廈的獨(dú)特建筑形式,體現(xiàn)了朝陽地區(qū)遼代古塔建筑的獨(dú)特風(fēng)格,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價(jià)值。青峰塔被棗林包圍,荊棘密布,需要格外注意安全。</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青峰塔·西營子鄉(xiāng)·朝陽·遼寧·2024/10/22</h5> 第34站 班吉塔 <p class="ql-block"> 班吉塔,又名斑鳩塔、華塔,位于遼寧省凌海市班吉塔鎮(zhèn)班吉塔村西側(cè)。班吉塔建于遼道宗清寧四年(1058年),清乾隆年間重修班吉塔。班吉塔具有典型遼代建筑風(fēng)格,是中國現(xiàn)存僅有的幾座遼代花塔之一。 班吉塔結(jié)構(gòu)為八角七級、青磚實(shí)心式。通高11.25米,底座周長14米,塔座周圍八面都建有佛龕,龕內(nèi)有各種姿勢的磚雕佛像。塔座上都是磨磚斗拱,斗拱上有瓦檐。</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班吉塔·錦州·遼寧·2024/10/22</h5> 第35站 廣濟(jì)寺塔 <p class="ql-block"> 廣濟(jì)寺塔位于遼寧省錦州市古塔區(qū)北三里古塔公園內(nèi),建于遼道宗清寧三年(1057年),是耶律弘基為供奉宋仁宗慈圣光獻(xiàn)皇后贈(zèng)送的佛舍利而建的舍利塔。廣濟(jì)寺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shí)心磚塔,原高六十三米,存高五十七米,1996年按原貌進(jìn)行全面維修后,塔高71.25米。</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廣濟(jì)寺塔·錦州·遼寧·2024/10/22</h5> 第36站 青塔寺塔 <p class="ql-block"> 青塔寺塔,位于遼寧省義縣七里河鎮(zhèn)松林堡村,青塔寺塔建筑年代未詳,一說建于遼乾統(tǒng)三年(1103),一說建于明代(省級文保單位以明代古建筑列入),一說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青塔寺塔高14.42米,為八角十三級密檐式實(shí)心磚塔,由塔基、塔身、塔檐、塔頂四部分構(gòu)成。青塔雕刻技法高超,塔身八面內(nèi)塑佛像異同。上為第一層檐,檐下為磚雕斗拱,以上各層用磚疊澀出檐,塔頂?shù)箍坭F鐘一座。</p> <h5 style="text-align:right;">青塔寺塔·七里河鎮(zhèn)·義縣·遼寧·2024/10/22</h5> 第37站 八塔 <p class="ql-block"> 八塔位于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前楊鄉(xiāng)八塔子村,八座古塔分別建在龍形山脈八個(gè)凸起的山峰上,是遼代第六位皇帝耶律隆緒為紀(jì)念佛祖一生的八個(gè)階段而建,每座塔都代表著佛祖的一個(gè)階段,從出生到圓寂,各有寓意,作為中國唯一一座紀(jì)念佛祖一生八個(gè)階段的塔林建筑群,八塔對于研究遼代歷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jià)值。八塔所在山峰險(xiǎn)峻,沒有任何防護(hù),攀登時(shí)需要格外注意安全,但登上以后,景色與山下所見截然不同,這里也是我此行的另一處最愛,特意第二天一早再次登臨拍攝佛塔日出,真是風(fēng)光無限。</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八塔·義縣·遼寧·2024/10/23</h5> 第38站 廣勝寺塔 <p class="ql-block"> 廣勝寺塔,舊稱為嘉福寺塔,位于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義州鎮(zhèn)古城西南隅,始建于遼乾統(tǒng)七年(1107年)。原塔高42.5米,現(xiàn)49.9米(不含月臺基礎(chǔ)約3米),建筑形式為八角十三檐。廣勝寺塔是北方諸多遼塔始建年代久遠(yuǎn)且主體保存較完好的古塔之一,在現(xiàn)存遼代磚塔中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jià)值,是遼代磚塔建筑中的上乘佳作。</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廣勝寺塔·義縣·遼寧·2024/10/23</h5> 第39站 奉國寺 <p class="ql-block"> 奉國寺位于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始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初名咸熙寺,后改名為奉國寺。這是遼圣宗耶律隆緒在其母親蕭綽(蕭太后)故里建造的皇家寺院。奉國寺是遼代三大寺院之一,代表了11世紀(jì)中國建筑的最高水平,并為日后北京故宮的修造提供了成熟的建構(gòu)方法。主體建筑大雄殿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單層木結(jié)構(gòu)建筑,大雄殿內(nèi)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全部為遼代原作,保存完整,藝術(shù)價(jià)值極高。這里也是《黑神話·悟空》在東北的唯一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我所見過的唯一一個(gè)沒有香火的需要購票參觀的寺廟,而且寺內(nèi)允許拍攝也是很少見的。</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奉國寺·義縣·遼寧·2024/10/23</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奉國寺·義縣·遼寧·2024/10/23</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奉國寺·義縣·遼寧·2024/10/23</h5> 第40站 醫(yī)巫閭山 <p class="ql-block"> 華夏十大名山即五岳五鎮(zhèn),五岳?是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鎮(zhèn)?是指?東鎮(zhèn)沂山、?西鎮(zhèn)吳山、?南鎮(zhèn)會(huì)稽山、?北鎮(zhèn)醫(yī)巫閭山、?中鎮(zhèn)霍山。遼寧省的北鎮(zhèn)市因醫(yī)巫閭山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醫(yī)巫閭山古稱于微閭山、無慮山、醫(yī)巫慮山、扶梨山,今簡稱閭山,它是東胡語大山的意思,滿語意為翠綠的山。位于遼寧省錦州市北鎮(zhèn)市境內(nèi),醫(yī)巫閭山風(fēng)景區(qū)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有著從?虞舜至明清四千年的文明史。歷朝歷代皆對閭山有封號,古代帝王為祈祝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都會(huì)遣重臣或親臨閭山祭祀朝拜。其中尤以遼、元、明、清代時(shí)期為鼎盛,遼王朝視閭山為龍興之地,其皇家寢陵就坐落于閭山的峰巒谷坳之間,大名鼎鼎的大遼蕭太后蕭燕燕,她死后葬在醫(yī)巫閭山的乾陵。</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醫(yī)巫閭山因“歪脖老母”而名聲大噪,據(jù)說每年五一假期來這里朝拜的信眾能一直排到山下,其中以當(dāng)年高考考生的家長居多。</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大石棚·醫(yī)巫閭山·北鎮(zhèn)·2024/10/23</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醫(yī)巫閭山·北鎮(zhèn)·2024/10/23</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醫(yī)巫閭山·北鎮(zhèn)·2024/10/23</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醫(yī)巫閭山·北鎮(zhèn)·2024/10/23</h5> 第41站 崇興寺雙塔 <p class="ql-block"> 崇興寺雙塔,又名北鎮(zhèn)雙塔,位于遼寧省北鎮(zhèn)市廣寧城內(nèi)東北隅,位冠中國四大雙塔之首。崇興寺雙塔創(chuàng)建年代無文獻(xiàn)記載,從塔的結(jié)構(gòu)和風(fēng)格看,應(yīng)屬遼代中晚期的遺物,因塔北有崇興寺,故此得名。崇興寺雙塔并立于崇興寺門外,均為八角十三層實(shí)心密檐式磚塔,雙塔東西相對,相距43米, 東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崇興寺·北鎮(zhèn)·遼寧·2024/10/23</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崇興寺雙塔·北鎮(zhèn)·遼寧·2024/10/23</h5> 第42站 廣寧古城 <p class="ql-block"> 廣寧古城即北鎮(zhèn)古城,始建于遼代,古城中間的鼓樓即是當(dāng)時(shí)古城的南門城樓。金元時(shí)置廣寧府,明置廣寧衛(wèi),為九邊重鎮(zhèn)之一的遼東鎮(zhèn),設(shè)總兵戍守,李成梁即是駐守在這里的總兵之一。清置廣寧縣,民國初改名北鎮(zhèn),隸屬于遼寧省錦州市。自耶律氏建立遼國后,遼西走廊地區(qū)便開始日益富庶起來,尤其到了明清兩代,廣寧城成為連接關(guān)內(nèi)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屬軍事要塞,是遼西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廣寧城自古就是軍事重鎮(zhèn),明朝時(shí)有與戚繼光齊名的李成梁駐守在這里,努爾哈赤起初就是李成梁麾下的低級軍官,也正是因?yàn)槔畛闪涸趪私ㄖ萦倚l(wèi)時(shí)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成為努爾哈赤起兵造反的理由“七大恨”之首。民國初期,奉系兩大軍閥張作霖作為27師師長率部駐守奉天,她的結(jié)拜二哥馮德麟作為28師師長則率部駐守在北鎮(zhèn)。</p><p class="ql-block"> 廣寧古城中街北、鼓樓前有明神宗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為表彰遼東總兵李成梁功績,命遼東巡撫周詠等人修建的石坊,石坊刻工細(xì)致精巧,坊額上豎刻“世爵”二字,橫刻“天朝誥券”及“鎮(zhèn)守遼東總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寧遠(yuǎn)伯李成梁”等字。石坊精秀俊美,是遼寧地區(qū)著名石坊中的佼佼者,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價(jià)值。</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鼓樓·廣寧古城·北鎮(zhèn)·遼寧·2024/10/23</h5> <h5 style="text-align:right;">李成梁石坊·廣寧古城·北鎮(zhèn)·遼寧·2024/10/23</h5> <p class="ql-block"> 感謝青梅煮酒燒紅葉博主和網(wǎng)絡(luò)上提供的歷史信息,感謝家人陪伴整個(gè)行程,還有各地提供的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 歡迎大家指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攝影:容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文字:容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校核:浪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配樂:容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20024/11/02</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清水县|
陆良县|
建昌县|
从化市|
宜阳县|
星座|
越西县|
集贤县|
泸定县|
曲靖市|
乾安县|
葫芦岛市|
兴安县|
广饶县|
郴州市|
金门县|
克什克腾旗|
新巴尔虎右旗|
泽普县|
武平县|
开封县|
田东县|
太谷县|
渭南市|
新巴尔虎右旗|
泸州市|
宜兰市|
辛集市|
四平市|
固安县|
星子县|
阳西县|
攀枝花市|
达日县|
澜沧|
文安县|
大竹县|
南丹县|
五大连池市|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