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問】太陽光穿過太空到達地球,為什太空是漆黑的而地表是明亮的?</b></p><p class="ql-block"><b>【答】</b>主要原因是太空是一個真空環境,沒有?大氣層?。</p><p class="ql-block"> 在地球上,大氣層中的氣體分子和塵埃會散射、反射太陽光,使得白天天空變得明亮。但在太空中,光線不會發生散射、反射,因此即使有陽光照射,周圍也會顯得漆黑。?人們只能看到太陽這個光源本身。</p><p class="ql-block">? 另外,雖然宇宙中存在無數星體發出的光,但由于宇宙中同樣也漂浮著無數不透明物質,這些光線被遮擋,使得我們看不到這些光。這也是太空漆黑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b>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 光通過不均勻介質時一部分光(主要是可見光)偏離原方向傳播的現象。</p><p class="ql-block"> 偏離原方向的光稱為散射光。</p><p class="ql-block"> 光的散射與介質大小有關:</p><p class="ql-block"> 當介質直徑較大時,易散射波長較長的黃、紅光,因此風沙天氣我們感到天空是黃的。</p><p class="ql-block"> 當介質顆粒較小時,易散射波長較短的藍色光,因此晴朗天空呈藍色。</p><p class="ql-block"> 當介質顆粒不大不小時,散射對可見光無選擇,所以云是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問】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到達地球,能使地面溫暖起來,而太空依然寒冷。原因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答】</b>原因主要有三:</p><p class="ql-block">1.宇宙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后殘留的輻射,其溫度僅為2.7開爾文(約-270攝氏度),這也表明了宇宙的低溫狀態?。</p><p class="ql-block">2.太空中幾乎是真空,沒有介質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物體熱能(吸收、傳遞、儲存熱能)。</p><p class="ql-block"> 而太陽輻射到達地球后,被地表收收(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同時地面又以長波輻射形式傳遞給近地面大氣,近地面大氣又以輻射、對流、傳導等多種方式傳遞給整個地球大氣。</p><p class="ql-block">3.地球上有大氣,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地球有保溫作用。故地表和大氣溫度不僅高(15℃)而且晝夜溫差還很小。</p><p class="ql-block"> 而月球就不一樣了,由于沒有大氣等原,因而月面晝夜溫差竟高達310℃,白晝月表溫度高達127℃,而夜晚又可降至零下183℃(-183℃)。</p><p class="ql-block"> 說清楚了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四季更迭,歲月流轉,春之花語,夏之熱烈,秋之靜美,冬之純凈,每一刻都值得珍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問】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根本原因?</b></p><p class="ql-block"><b>【答】</b><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季更替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公轉。</span></p><p class="ql-block">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傾斜,且傾斜方向與角度始終不變,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26′之間往返移動。</p><p class="ql-block"> 這種移動導致了同一地區(尤其中緯度地區)接收到的太陽光和溫度具有年內變化,從而形成四季更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問】四季是如何劃分的?</b></p><p class="ql-block"><b>【答】</b>四季的劃分主要有以下五種方法:?</p><p class="ql-block">1.天文劃分法?:根據太陽高度和晝夜時間長度來劃分四季。?</p><p class="ql-block"> 夏季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高、白晝時間最長的季節,?冬季則相反。春、秋二季是冬夏二季的過渡季節。 </p><p class="ql-block"> 根據此劃分法,夏季出現在夏至前后三個月,冬季出現在冬至前后三個月,春分前后三個月為春季,秋分前后三個月為秋季。 </p><p class="ql-block"> 這種劃法具有理論意義,適用于半球統一的季節劃分,但不能準確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p><p class="ql-block"> 2.?候平均氣溫劃分法?:由近代學者張寶堃提出。以1候(連續5天)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 </p><p class="ql-block"> 候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候平均溫穩定高于22℃為夏季;候平均氣溫穩定低于10℃為冬季。? </p><p class="ql-block"> 這種劃分法?以氣溫為主要指標,非常適用于中緯地區,但在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溫度變化不明顯,沒有意義。</p><p class="ql-block">3.氣象劃分法?:通常以陽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1月為冬季。 </p><p class="ql-block"> 這種方法主要定向依據氣溫和天氣變化,適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季節感知。</p><p class="ql-block">4.傳統劃分法?:以立春、立夏、立秋分別做為春夏秋冬開始。 </p><p class="ql-block"> 這種劃分法,基于傳統的節氣,具有文化意義,但與實際氣候不完全吻合。?</p><p class="ql-block">5.季度劃分:將一年平均分為四個相等的部分,每個部分為三個月的時間,即第一季度(春季):1月-3月;第二季度(夏季):4月-6月;第三季度(秋季):7月-9月;第四季度(冬季):10月-12月。? </p><p class="ql-block"> 這種劃分幾乎沒有季節/氣候意義,但有助于政府、公司更好地管理項目進度、評估業績和制定戰略計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問】今年(2025年)春季大風天氣為什么這么多?</b></p><p class="ql-block">【答】春季多大風,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導致的:</p><p class="ql-block">1.大氣環流調整與冷暖空氣對峙:春季是大氣環流調整期,冷暖空氣激烈對峙,產生很強的氣壓梯度,大氣運動頻繁,風也就多了。當氣壓差大時,便會出現大風天氣。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也提到,冬天主要是冷氣團主導,夏天主要是暖氣團主導,冷暖交換都不多,但在春天冷暖交替很頻繁,每一次暖向冷的轉換,也就是高緯度強冷空氣南下時都會帶來大風。</p><p class="ql-block">2. 高空大風能量向地面傳導:春分過后,太陽的火力已經很旺,會造成地表和近地面空氣升溫非常迅猛。但在高空,大氣還保留著冬半年溫度低、風力大的特點。當地面和高空的溫差很大時,暖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運動就更頻繁、更劇烈。在這種情況下,上層高空的大風能量很容易傳導到地面,讓地面的風變得更大。</p><p class="ql-block">3.全球變暖的影響:隨著全球變暖,風也朝著更劇烈、更頻繁的方向發展。不同區域升溫速度不均,導致高低緯度間、海陸間溫差擴大,氣壓梯度增強,促使空氣流動加速。例如,北極加速升溫使極地渦旋減弱,冷空氣頻繁南下,我國北方冬季大風頻發。同時,大氣能量和水汽也會隨升溫增加,大氣不穩定度上升,強對流活動更易觸發雷暴大風、颮線等極端事件。全球變暖還會干擾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等氣候現象,改變大氣環流格局,如拉尼娜事件期間,東亞大槽加深、蒙古氣旋活躍,疊加西風帶波動等因素,北方大風頻率顯著上升。</p><p class="ql-block">4.北極渦旋分裂南下:北極極地渦旋呈現異常分裂之態,冷空氣如“泄洪”般涌入中緯度地區。2025年1 - 3\月,東亞冷空氣活動頻次同比劇增40%,風速上揚25%。赤道太平洋持續偏冷,致使我國北方氣壓梯度增大,風力愈發加劇。(2025.5.5.立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菏泽市|
民县|
汉阴县|
德格县|
邯郸市|
西平县|
梁平县|
三门峡市|
泸溪县|
桑日县|
从化市|
同江市|
积石山|
和平县|
平定县|
克什克腾旗|
山西省|
渭南市|
呼玛县|
响水县|
乌拉特中旗|
张家界市|
金塔县|
龙井市|
定西市|
石泉县|
鱼台县|
巴东县|
连云港市|
常德市|
安丘市|
留坝县|
荔浦县|
托克逊县|
苏尼特右旗|
营山县|
曲松县|
灌云县|
民乐县|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