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少小從軍,與飛機結下了不解之緣,濃濃的航空情結,烙印深深,得益于新婚小侄女夫妻,帶我走進航空航天博物館。鎮館之寶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各型飛機仿佛訴說當年的榮光與歲月的滄桑,也見證了中國航空事業發展。</p><p class="ql-block">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館,成立于1985年,是在北航飛機結構陳列室、飛機機庫基礎上擴建而成,博物館展區面積8300平米,分為長空逐夢、銀鷹巡空、神舟問天、空天走廊4個展區,300多件國內外公認的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結構、發動機、機載設備等珍貴實物,承載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和厚重的歷史積淀,是我國首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綜合科技館。是航空航天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航天科普與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俯瞰展廳右側的飛機文物精品。</p> <p class="ql-block">俯瞰展廳左側的飛機文物精品。</p> <p class="ql-block">老師給新生講解飛機知識。</p> <p class="ql-block"> 北京1號,是由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計和試制的輕型運輸機,為全金屬下單翼雙發小型支線客機。它于1958年9月20日制成,9月24日在首都機場首次試飛,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一號”,并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線試飛。</p> <p class="ql-block">P-61是美國諾斯洛普公司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生產的一種雙發動機夜間戰斗機,綽號“黑寡婦”。P-61是美國和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夜間戰斗機。它裝有先進的機載雷達進行導航,是世界上第一種用玻璃鋼做雷達罩的飛機,可在夜間進行空中格斗。</p><p class="ql-block"> 目前全球僅存兩架P-61,其中一架保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的航空航天博物館,而另一架放置于美國俄亥俄州空軍國家博物館,均是鎮館級別的寶貴文物。</p><p class="ql-block"> 機長15.11米,翼展20.72米,機高4.47米,螺旋槳直徑3.72米,最大起飛重量16420千克,最大速度589km/h,作戰半徑982km,實用升限10600米。</p> <p class="ql-block">P-47“雷電”,由共和飛機公司制造,美陸軍航空兵在二戰后期的主力戰機之一,也是當時最大型單引擎戰斗機,1941年5月6日P-47首飛成功。</p><p class="ql-block"> 機長11.00米,翼展12.42米,機高4.47米,最大起飛重量7938千克,最大速度697km/h,實用升限13100米。</p> <p class="ql-block">AT-6(T-6 Texan)</p><p class="ql-block"> T-6“德州佬”是一種由美國北美飛機公司設計并制造的單引擎、縱列雙座設計、初級教練機,自二戰以來被用于訓練美國陸軍航空兵,美國海軍,英國皇家空軍,其他英聯邦部隊以及美國盟邦的飛行員,為近代初級教練機最具有代表性機種之一。除軍事用途,它也是一種受歡迎的收藏或運動競賽飛機。</p><p class="ql-block"> 機長8.84米,翼展12.81米,機高3.57米,負載重量2548千克,最大速度335km/h,實用升限7400米。</p> <p class="ql-block">C-47(Dour last C-47 Skytrain)</p><p class="ql-block"> 道格拉斯DC-3是一種螺旋槳驅動的固定翼飛機。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它的巡航速度(333km/h)和航程(2400km)為航運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其對航空工業的持續影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它被認為是航空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運輸機之一。道格拉斯C-47空中火車(或空中列車,英國稱達科塔)是由DC-3民用客機衍生而成軍用運輸機。它是二戰盟軍廣泛采用機種之一,并一直采用到1950年代,時至今日仍服役于少數國家。</p><p class="ql-block"> 機長19.43米,翼展29.41米,機高5.18米,有效載荷2700kg,最大起飛重量14061kg,最大速度360km/h,實用升限8045米。</p> <p class="ql-block"> “ 鷂”式戰斗機是一種由英國霍克西德利公司于20世紀60年代研制的亞音速單座單發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其主要作戰任務是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攻擊海上目標,偵察和反潛等。</p><p class="ql-block"> 機長14.27米,翼展7.20米,機高3.63米,最大起飛重量11430千克,最大速度1176km/h,作戰半徑370km,實用升限15600米。</p> <p class="ql-block"> 伊爾-10(北約代號:野獸),是前蘇聯伊留申設計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由伊爾-2發展出來的攻擊機。因為它的外觀和前身伊爾-2相似,所以知名度較低。前捷克斯洛伐克曾被授權生產,稱為B-33輕轟炸機。</p><p class="ql-block"> 機長11.06米,翼展1106米,機高4.18米最大起飛重量6535千克,最大速度507km/h,實用升限7250米。</p> <p class="ql-block"> 伊爾-14伊爾-14型飛機是前蘇聯伊留申設計局在伊爾一12型運輸機基礎上改進設計的活塞式雙發運輸機。1950年7月15日首次試飛,1954年底投入蘇聯民航航線使用。北約組織給它起的別名是“條簍”。我國引進后曾作為支線客運的主力機種,并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第一代專機。</p><p class="ql-block"> 機長21.31米,翼展31.70米,機高7.88米,最大起飛重量16500千克,最大速度431km/h,實用升限7000米。</p> <p class="ql-block"> 拉-11 La-11(北約代號:犬齒),是拉霍奇金設計局設計的,前蘇聯在二戰后的一種遠程活塞式戰斗機,原型機于1947年5月首飛,從1947年到1951年,前蘇聯共制造1182架La-11。在1950年到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了163架La-11。</p><p class="ql-block"> 機長8.62米,翼展9.80米,機高3.47米,最大起飛重量3996千克,最大速度674km/h,實用升限10250米。</p> <p class="ql-block"> 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涂有朝鮮軍徽的La-11戰斗機,右1是我們老師長李景(曾任副總參謀長)。</p><p class="ql-block"> 志愿軍空軍戰斗英雄王天寶曾駕駛La-11螺旋槳戰斗機,在朝鮮擊落美軍F-86噴氣式戰斗機1架,擊傷3架。</p> <p class="ql-block"> 雅克-11,是雅克-3戰斗機換上風冷發動機后的雙座教練機,也可作殲擊機、偵察機等使用。它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成為前蘇聯的教練機和表演機。雅克-11有許多部件與雅克-3相同,共生產了3859架,另外,捷克也制造了707架。</p><p class="ql-block"> 機長8.20米,翼展9.40米,機高3.28米,最大起飛重量2440千克,最大速度460km/h,實用升限7100米。</p> <p class="ql-block"> 米格-9(北約代號法戈),是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研發的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第一架原型機于1946年4月首度試飛。它使用擄獲自德國的BM W003發動機,機首進氣,發動機安裝在機身下方,可是排氣口位于機身中段偏后的部位,和現在常見位于機尾的排氣口有很大的差別。米格-9于1948年進入前蘇聯空軍服役,一共生產了3610架。</p><p class="ql-block"> 機長9.75米,翼展10米,機高3.225米,全備質量4860千克,最大速度864km/h,實用升限13000米。</p> <p class="ql-block"> 米格﹣15(北約代號:柴捆),是世界上第一代噴氣戰斗機中的優秀型號,除蘇聯外,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也進行生產,到1956年停產,累計生產了約1.2萬架。它也是我國從蘇聯進口的首批飛機中的噴氣式前線殲擊機。1949年5月,米格﹣15開始批量生產,9月24日在俯沖中短暫達到音速。1949 ~ 1950年冬季,米格﹣15陸續交付蘇聯空軍部隊使用。半年后,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米格﹣15作為中、蘇空軍的主力戰斗機投入了戰斗。</p><p class="ql-block"> 機長10.13米,翼展10.08米,機高3.40米,最大起飛重量5111千克,最大速度1078km/h,實用升限15544米。</p> <p class="ql-block"> 蘇格爾(Sokol),是一種前捷克斯洛伐克研制生產的輕型飛機,可用作私人飛機,也可用作通信和普通飛行訓練。蘇格爾的機體結構為全木質,可乘坐3人。它有襟翼和兩套操縱桿,起落架裝有機械操縱手柄。</p><p class="ql-block">機長7.56米,翼展10.30米,高2.46米,最大起飛重量950千克。</p> <p class="ql-block">愛羅-45(Aero-45),是一種前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活塞式雙發民用飛機,它是該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生產的第一款飛機。AE-45在當時具有速度大,耗油量小,飛行安全,操縱靈活等優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共生產了590架。</p><p class="ql-block"> 機長7.77米,翼展12.25米,機高2.30米,最大起飛重量1600千克,最大速度282km/h,實用升限5900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教-6,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自行研制的螺旋槳初級教練機。該機長期服役于中國空軍及地方航校,是中國空軍初級教練機主力機型。</p><p class="ql-block"> 該機為雙座、下單翼、前三點起落架設計,動力裝置是一臺285馬力的活塞-6甲(HS-6A)星型氣冷9缸發動機,配雙葉自動變距螺旋槳。初教-6機身、機翼和尾翼安定面采用全金屬結構,僅副翼和舵面為金屬骨架蒙布結構。該型裝有全套飛行儀表,無線電通訊導航設備。</p><p class="ql-block"> 機長8.46米,翼展10.18米,機高2.94米,最大起飛重量1419千克,最大速度286km/h,實用升限5080米。</p> <p class="ql-block">強-5(北約代號:番攤),是中國自制的第一代超音速強擊機,它以前蘇聯米格-19的技術為基礎進行設計,也是中國第一種出口的作戰飛機。強-5系統各型機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成為中國對地攻擊的主力作戰機種之一。</p><p class="ql-block"> 機長15.65米,翼展9.68米,機高4.33米,最大起飛重量11830千克,最大速度1210.23km/h,實用升限16500米。</p> <p class="ql-block"> 殲-6(北約代號:農夫),是中國根據前蘇聯米格-19仿制和發展的制空戰斗機,1958年初開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產,1964年首批殲-6戰斗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到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p><p class="ql-block"> 殲-6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戰斗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中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在各次實戰中,殲-6共擊落20多架各型飛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2010年6月12日殲-6戰斗機正式退出中國空軍裝備序列。</p><p class="ql-block"> 機長14.64米,翼展9米,機高3.89米,最大起飛重量7560千克,最大速度1452km/h,實用升限17500~17900米,作戰半徑400~600km。</p> <p class="ql-block">在老朋友殲六丙戰機機身前。</p> <p class="ql-block"> 殲-8Ⅱ殲擊機,是中國沈陽飛機工業公司(簡稱:沈飛)研發的殲-8改進型高空高速戰斗機。于1980年9月開始研制,1984年6月12日首飛。該機在殲-8的基礎上對部分機體進行了重新設計,該機采用兩側進氣,增加了安裝航空電子設備的空間,同時改進了火控系統、武器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動力系統,換裝了功率更大的WP-13A發動機,使該機具有很好的中低空作戰能力和全天候攔射攻擊能力。</p><p class="ql-block"> 機長21.52米,翼展9.34米,機高5.41米,最大起飛重量19550千克,最大速度2.2馬赫,實用升限20500米。</p> <p class="ql-block">蘇聯產BK-1航空發動機。</p> <p class="ql-block">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產Viper522航空發動機</p> <p class="ql-block">長征系列火箭。</p> <p class="ql-block">衛星模型</p> <p class="ql-block">侄女贈送的殲20飛機模型。</p> <p class="ql-block">P-61飛機前,最霸氣的一句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任何膽敢妄動者,我將摧毀爾等根基”</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青田县|
资源县|
易门县|
阳谷县|
隆昌县|
共和县|
安塞县|
深圳市|
安宁市|
安达市|
全州县|
孟津县|
桃源县|
信宜市|
成都市|
苗栗市|
黄大仙区|
沈阳市|
厦门市|
沙洋县|
罗定市|
北海市|
衢州市|
北安市|
共和县|
连州市|
甘南县|
吴桥县|
民权县|
克东县|
盐津县|
三明市|
和静县|
怀集县|
盘山县|
阿图什市|
合江县|
昌图县|
涪陵区|
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