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很認可俞敏洪的這句話:“人可以有一萬個理由不做一件事情,但想要做一件事情,一個理由就夠了,那就是:我想做!”</p><p class="ql-block">在抖音上發現了推銷俞敏洪本月出版的《我從雪域走過》這本書,我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一來想看看這位成功人士自駕游西藏的親身經歷,二來想在看這本書的同時回味一下我自己在2019年踏足雪域高原的感悟。由于以前沒有看完俞老師在西藏的直播,不知道我們共同去過的地方有多少,我們的感悟是否相似,這讓我頗有些期待。</p> <p class="ql-block">俞敏洪在《我從雪域走過》這本書的序言里,說明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記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時候我母親一直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你經歷過的事情落入文字,如春雨滋潤大地,孕育出生命,便留下了痕跡。零碎的生命,因為文字連接在了一起,就像一串音符,構成了自己生命的樂章。</p><p class="ql-block">我十分贊同這一觀點,自己也時常寫點小文章,制作些小視頻,權當是生活記錄吧!</p> <p class="ql-block">俞敏洪這次的西藏行用了21天,他不單是一般的自駕游,而是用視頻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展示著大美西藏,推介著西藏的自然環境、人文情懷和精品景點,還幫助當地鄉親推銷他們自己的土特產,同時也在為新東方的文旅產業做一些有益的嘗試。</p> <p class="ql-block">俞敏洪的自駕游變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直播游,他每天還在用短視頻的形式做沿途總結。這視頻要有精彩的畫面,精確的語言描述,精美的音樂配置,他自稱做八九分鐘長的視頻太困難了。</p><p class="ql-block">我今年在國內也旅行了40多天,每天做一個短視頻,記錄自己的行程。短的只有兩三分鐘,長的也就七八分鐘,深知制作過程的艱難。旅行本身就是一種費神費力的活,利用晚上休息前的時間,或者早上擠出的時間,對著手機不停地擺弄,直到滿意為止才往外發。</p><p class="ql-block">我是去年才學會剪輯短視頻的,盡管制作水平有限,但小視頻還是得到了親友們的稱贊。正如俞敏洪所說:“盡管我的分享,也許只有螢火蟲一般的光亮,但總比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無邊的黑暗中,要更見希望,而希望,永遠是個好東西,它是一個人前行的最終動力。”</p> <p class="ql-block">俞敏洪西藏之旅的第12天直播,也就是古格王國遺址的直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遺址是在一個山坡上,海拔4200米,要爬約300米高程的山路才能到達。他們要一邊爬山,一邊作直播,還要忍受高原反應,的確是很艱難的。</p><p class="ql-block">俞敏洪在書里是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習慣了在路上,你就不會停下腳步,分享的快樂也讓我愿意不斷地探索未知。不斷前行既為了豐富自己的內心,也為了滿足對世界的好奇。衰老和年齡無關,生無可戀,心如死灰才是真正的衰老。人人心中皆有天線,只要你愿意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長存。</p><p class="ql-block">古格王國存在于十到十七世紀,是松贊干布的后裔所建立,后來可能因為戰爭,瘟疫,地震,內斗或者氣候改變而消失,消失的原因至今沒有定論。由于未安排好時間,我的西藏自駕游沒到古格王國遺址,幸虧看了俞老師的直播和《我從雪域走過》這本書,對古格王國才有了初步認識。</p> <p class="ql-block">青少年的好奇心是最強的,那時的我看過一些西藏的電影和小說,對神秘的西藏充滿向往。2019年我借到新疆探親的機會,圓了一個西藏夢。7月8日下午,我與妻弟及其媳婦一行三人,駕駛著有點寒酸的五菱宏光車,從219國道零公里處的葉城縣出發,開始了西藏之旅。翻越庫地達坂,天已經黑了,遠遠看到山溝里的燈光,我們才有了一些安全感,終于在傍晚11點多到三十里營房渡過此行的第一個夜晚。</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們被嘹亮的軍號聲喚醒,吃過簡單的早餐立刻上路,看到山坡上用石頭塊砌成的大字“訓練不怕苦,打仗不怕死”,表現出營地戰士的意志。再往前行,在另一座山坡上看到用石頭塊砌成的“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在藍天白云下格外醒目。前往西藏的路上,要經過一個又一個達坂(蒙古語:山頂的隘口),柯克阿特達坂海拔4909 米,在新疆境內,界山達坂海拔5347米,就屬西藏的地盤了。</p><p class="ql-block">呼吸到西藏的空氣,那一絲絲的涼爽中充滿了新鮮的氣息。天是湛藍湛藍的,一團團潔白的云朵或飄浮在藍天中,或覆蓋在山頂上。圣潔的雪峰猶如仙女在呼喚著我,她們完全可以和帕米爾高原上的雪峰相媲美,只不過神態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我在自駕游前作了功課,知道岡仁波齊是西藏最著名的神山,納木錯湖是最美麗的圣湖,這是必須朝圣的地方。進入西藏沒多久,岡仁波齊神山就出現在公路的東側,我們立刻停下車來,遠遠地向她行注目禮。據了解,岡仁波齊神山離腳下的公路有約七十公里的路程,且路況復雜,我們只得作罷。</p><p class="ql-block">《我從雪域走過》這本書中,俞敏洪是這樣描述在岡仁波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我們駛向瑪旁雍錯,這是一個美麗的湖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群鳥翔集,群山環抱。我們在湖邊看了傳統藏族舞蹈,遠眺了對面的岡仁波齊,湖山相映,美如仙境。隨后我們沿著轉湖的沙路向岡仁波齊出發,湖水一直在車窗外蕩漾,路上不時碰上轉湖的百姓,以卑微而虔誠的心態踽踽而行。網友問他們為什么要這樣苦?其實他們是心里有信念,腳下有力量,每一步對大地的丈量,都是對內心的一次交代,也是走向精神圣潔的一次洗禮。只有內心迷茫的人,肉體的苦才是真正的苦,對于精神充盈的人來說,肉體苦是一種對精神的加持。內心干凈、精神圣潔,是人的最高境界,是圣人的境界。全世界只有極少地方的人把這一境界當作信仰的追求,我們的青藏高原是做得最好的。這里不僅海拔高,而且靈魂干凈。古人曾希望中國遍地圣人,你到了西藏,會發現很多藏族同胞讓我們自慚形穢,很多藏族人和援藏干部身上都有孔繁森的影子。西藏是一個讓我們反思的地方,你來這里不只為了這大美河山,更是為了讓靈魂得到解脫。</p> <p class="ql-block">我們見到的西藏第一城是日土縣,日土,用漢語來解釋,就是“太陽的土地”,全縣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為6800米。我們在城里轉了一下,看到日土縣民族傳統體育賽馬場的大門建設的很有特色,立馬拍攝下來。</p><p class="ql-block">從日土縣出發再走十幾公里就到了班公湖,它是一個長條形的湖,長150公里,在藏語中的名字叫“錯木昂拉仁波”,意思是“長脖子天鵝”。這是一個國際湖泊,一部分在我國境內,一部分屬于克什米爾(印度控制),在中國境內的這部分全是淡水,水草豐茂,而在克什米爾地區的部分則全是咸水,寸草不生。那天我們在湖邊的停車場駐足,一群棕頭鷗飛到車頂,我立即拿著一些干馕掰碎了撒向車頂,引起了它們的歡呼雀躍。</p><p class="ql-block">阿里的風光和感悟,還是《我從雪域走過》中描述的到位:天空如此高遠,藍天白云幾乎伸手可觸,在這樣的天空下,內心唯有敬畏,覺得自己十分渺小。難怪藏族人民在堅韌中總是透露出謙卑。人類經常是傲慢而自大的,而那種無厘頭的傲慢與自大,不僅愚蠢的把自己帶向深淵,也會把人類帶向萬劫不復之地。這次我內心最深刻的一個感悟就是放下,放下怨恨、執著、孤高和糾結,平和而謙卑地和天地人相處,用愛和善意為自己的生命加持。說到底我們就是宇宙的一粒塵埃,來與土歸于土。“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計較何為呢?</p> <p class="ql-block">仲巴縣位于西藏的西南邊,以藏南高原廣袤的大草原而聞名。仲巴縣的霍爾巴草原是面積達100萬畝以上的連片草場,其上游是馬泉河,下游是雅魯藏布江,喜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雪水共同養育了這片草原。這里的牛羊喝的是山里的千年冰雪水,吃的是藏紅花、蟲草等中草藥,聚集了天地之精華。2019年我們自駕游時曾在這里住了一晚,縣城很小,就那么幾條街,但街道十分整潔,新建的通往219國道的公路兩側,那兩排路燈像一條長龍,鋪展的很遠很遠。</p><p class="ql-block">在《我從雪域走過》里俞老師描述到:“這是我第一次在高原上騎馬,騎馬來回最多400米就已經氣喘吁吁了。”“草地上牛羊成群的一瞬間,我仿佛覺得自己像高原上的牧民。”</p> <p class="ql-block">日喀則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海拔3900米,戶籍人口差不多15萬,非常熱鬧。它的桑珠孜區,翻譯過來就是“心想事成的地方”,班禪大師的駐錫之地扎寺倫布寺就坐落在此。</p><p class="ql-block">扎寺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扎寺倫布”的意思是“吉祥須彌”。占地面積70多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大小經堂近60座,寺里現有800多位僧人修行。</p><p class="ql-block">我們是2019年7月13日上午來到扎寺倫布寺的,但見寺廟的廣場上有許多朝拜的人,據說他們當中有本地的藏族同胞,也有從青海、四川那邊磕長頭過來的人,還有一路磕長頭到大昭寺再從大昭寺磕過來的人。他們這種對宗教的虔誠追求,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心。</p><p class="ql-block">俞敏洪一行是在2024年4月25日到扎寺倫布寺的,參觀了強巴佛殿,強巴佛就是漢傳佛教里的彌勒佛,也是三世佛當中的未來佛;參觀了十世班禪的靈塔殿和供奉四世班禪的中佛堂;以及供奉五世到九世班禪的合葬塔。俞老師認為:在雪域高原上,周邊雪山連綿不斷,看上去離中原世界很遠,但這里散發出的無盡精神力量也會輻射到那里。</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日喀則沿著拉薩河一路來到拉薩,由于當時正在建設拉薩至日喀則的高速公路,且下著小雨,一些路段十分堵塞。</p><p class="ql-block">到達拉薩已是下午。拉薩是西藏的首府,布達拉宮就建在拉薩紅山山頂上,是世界十大建筑奇觀之一,是目前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宮殿,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主要由白宮和紅宮兩大宮殿系統組成,最初在吐番王國時期由松贊干布主持興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后來幾經擴建,現在地面上有1000多間宮室。</p><p class="ql-block">我們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終于來到布達拉宮的白宮下面,冒雨隨著旅游隊伍拾級而上,逐個進入宮里不同用途的禪房、祈福大廳和祭拜大堂,祭拜大堂內供奉著各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位藏傳佛教大師的佛塔。人們雙手合十,或躬身致禮,或下跪禮拜。</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和八廓街也是到拉薩的必去之處,只是天公不作美,灰蒙蒙的天空下,照像效果不佳。</p><p class="ql-block">俞敏洪老師一行在布達拉宮的廣場上進行了直播,廣場噴泉每次噴水三到五分鐘,停歇十分鐘,等到地面快要干的時候再噴三到五分鐘。在濕漉漉的廣場上,可以見到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和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的倒影,水面映照著無垠的天空和大地的延伸,簡直太美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著拉薩到林芝的高速公路前行,接近400公里的路程,一個上午就到了。如果是為了看風景,當然是要走318國道,據說這是最美的道路之一。</p><p class="ql-block">我們自駕沿著雅魯藏布江向南,前往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公園。通過購票、驗票等環節,來到公園停車場,在公園區間車旁,工作人員為我們每位游客獻上了哈達。區間車是一輛中巴,視線比轎車好多了,我們在雅魯藏布江的江岸上行駛,看著江面時寬時窄,江水時緩時急,兩岸的植物也是多種多樣,色彩斑斕,無疑是一種享受。</p><p class="ql-block">在索松村登上觀景臺,壯麗的南迦巴瓦峰呈現在我的眼前。由于此前剛下過雨,天空呈現出灰白色籠罩著南迦巴瓦峰,山峰上的雪沿著山溝分布,一團白霧恰好飄浮在雪線上,構成了一幅讓人難以忘懷的畫卷。</p><p class="ql-block">俞敏洪老師一行在索松村進行了直播,來的路上還是陰天,誰想當他們來到觀景臺時,老天眷顧了他們,南迦巴瓦峰露出了真身,但在他們直播10分鐘后就消失在云層中了。</p> <p class="ql-block">從林芝返回拉薩那天,天空晴朗,路兩旁的山脈有植被的地方郁郁蔥蔥,沒有植被的地方,巖石裸露呈現,散發著灰黑色光澤。山下的田野里,油菜花盛開,一片片金黃色呈現著一派生機。</p> <p class="ql-block">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公園的宣傳海報上,有一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照片,絕對是有誘惑力的,然而我們逛完大峽谷也沒有見到大拐彎的景色。</p><p class="ql-block">在《我從雪域走過》里,我終于知道了這個大拐彎的出處。原來它在墨脫縣,名稱是“果果糖大轉彎”,“果果糖”是“源泉”的意思。大拐彎幾乎是一個半圓形,整個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46千米,在墨脫境內有400多千米,從腑瞰的角度看,這個大拐彎形成的畫面真是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俞敏洪一行此次也來到墨脫縣直播,向網友展示了這一美景。當地有句宣傳口號:“看了大拐彎,人生從此大翻轉。”</p><p class="ql-block">從林芝返回拉薩后,天空十分晴朗,藍天白云下的拉薩充滿著圣潔的氣氛。我們立即又來到布達拉宮一帶,從不同的角度與她合影,給我們的拉薩之行營造了一個圓滿的結局。</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我們按計劃從拉薩出發,打算看完納木錯之后,再從青藏公路走出西藏。</p><p class="ql-block">從拉薩到納木錯的距離大約僅200公里,原想可以早早的到納木錯,誰知天黑了還未到達。這條公路狀況極差,拉貨的大車多,且隔一段就要為新建的青藏公路讓道,造成堵車,導致我們在天將黑時才到達納木錯景區服務區,而要到納木錯的扎西半島,還有幾十公里的路程。</p><p class="ql-block">在服務區所在的小鎮住了一宿,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前往納木錯,不久就開始爬坡。我們艱難地到達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埡口,打開車門,一股寒氣撲面而來,我們只得關上車門,在添加外套后才下車,準備遠眺一下納木錯的景色。然而埡口那塊寫有“那根拉”三個大字的石塊已被霧氣所掩蓋,向下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p><p class="ql-block">打開車燈繼續趕路,越往下霧氣越少。納木錯海拔4718米,長約70千米,平均寬度約30千米,面積大概1920平方千米,納木錯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湖,每年有不少信眾圍著納木錯轉湖,轉一圈的路程是300公里,他們一般用8到10天走完。</p><p class="ql-block">到達納木錯岸邊,已經有很多人了,我們找停車位又用了十幾分鐘。走近納木錯,用清澈的湖水洗了洗手,感覺涼颼颼的。一眼望去,瓦藍色的湖水像海水一樣,卷起波浪向碎石鋪就的湖岸撲去。遠處的雪山似乎很矮,一座座連在一起,仿佛衛士一般守衛著納木錯。面對眼前的圣景,任何語言都無法完滿表達,只能在心里面默默祈禱。岸邊有當地人的金色牦牛,供游客騎上去拍照,一群棕頭鷗也在岸邊覓食,讓人不停地按下快門。</p><p class="ql-block">俞敏洪一行是從那曲縣城來納木錯的,在圣象天門直播后,又往班戈而去,他們與我們走的路線不同。他們一路經過德格印經院、俄西鄉杏花節、藍色冰洞、卡若拉冰川、班戈非遺博物館、土林、古格王朝遺址、珠峰大本營、墨脫和然烏湖等景色秀麗的地方,我都沒有去過,將來如果有機會,一定到那些地方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祈禱,是各族人民共有的心愿表達方式。但是藏族人民不似尋常人那樣祈愿多子德福,升官發財,甚至許愿“最好我比誰都好”。藏族人民從不為自己的私欲祈禱,而是為別人祈禱,他們會祈愿國泰民安,祈禱五谷豐登。當然“別人”之中也包含了自己,有大我就會有小我,只是有小我則必然沒有大我。</p><p class="ql-block">欲望永遠無窮盡,這是人性。從藏文化的角度來說,要得到永恒的快樂,就應該去尋找快樂的源泉。藏族人民的快樂源泉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這正是我們應該向藏族人民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們所需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鄢陵县|
金乡县|
平利县|
西林县|
高平市|
彰化市|
清远市|
晋江市|
子长县|
永嘉县|
恩平市|
阳信县|
彝良县|
大同县|
新蔡县|
马边|
赣州市|
綦江县|
南丰县|
榆林市|
阿拉善右旗|
新宁县|
海晏县|
大厂|
河间市|
阿克苏市|
新巴尔虎右旗|
长泰县|
新密市|
天祝|
香河县|
莱芜市|
鄂温|
平潭县|
山东省|
通河县|
札达县|
巴塘县|
新民市|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