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無邊落木蕭蕭下</b>"之秋景,一直是我最中意的景色。講到秋色,首先想到的是北美艷陽下無邊無際的漫山紅葉,和日本庭院中樓閣苔蘚映襯下的精致楓情。去過幾處國內的紅葉景區,感覺大都顏色偏枯暗,直到掘根夫婦提到巴中光霧山和漢中留壩的紅葉,才了解到國內也有值得一探的賞楓地(保根撇嘴)。</p><p class="ql-block">漢中、巴中位于秦嶺南麓和大巴山區之間,今年春天根字團的溯源三期已經去過秦嶺北麓的西安、寶雞、天水,于是目光掃向了南面。重慶,是極具特色的大都市,周邊還有別樣的自然奇觀,如武隆天坑地縫,和豐富的人文古跡,如大足石刻。石窟藝術在根字團以往的旅程中總是占有一席之地,這次的大足之行可以給石窟系列畫上一個句號。</p><p class="ql-block">此次旅程從特色鮮明的山城重慶出發(含武隆天坑地縫,和大足石刻),經過在歐亞歷史中起過重要作用的合川釣魚城,由渝入川,沿嘉陵江北上,到達四大古城之一的閬中。閬中乃川北咽喉,三國時張飛在此駐守七年。然后繼續北上,登上代表蜀道之難的劍門關,身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境。在游歷過漫山紅遍的巴中光霧山、米倉山后,由川入陜,到達漢家發祥之地漢中,探訪褒斜古道,以及以留侯張良封號命名之留壩。這又是一次串起自然之美和歷史浮沉的旅程。漢劉邦用張良之奇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行詭計走出封閉的漢中盆地,逐鹿中原。三國時期,蜀漢北伐中原數次進出此道,歷史遺跡遍布。唐時李商隱為了生計,由秦入川,生"巴山夜雨"之嘆,走的也是這條道(反其道行之),也是在這個季節。</p><p class="ql-block">探訪巴山秋境,同行者有松根、笑根夫妻檔,保根、銀根、海涅根單檔,共七位。</p><p class="ql-block">?配樂《秋戀》。部分照片取自網絡或團友貢獻,鳴謝!</p> <p class="ql-block">李義山(商隱)的詩才之高,在晚唐詩人中有"小李杜"(李商隱,杜牧),"溫李"(溫庭筠,李商隱)之稱,卻因無意中卷入牛李黨爭而一生蹉跎,雖中了進士也只能做些低級官員和文書工作。這首《夜雨寄北》詩即寫于其從長安前往川東梓州做幕僚途中,充滿羈旅之苦和思念之情。全詩用詞質樸自然,不事修飾,有別于李義山一向辭藻華美,用典精深,語意隱晦朦朧的文風,可能是其最通俗的一首詩,而勝在情真意切。秋聲總是先入離人耳,"<b>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b>。"(吳夢窗 《唐多令 惜別》)。這情思無雨也生,唯秋風夜雨使之更濃更深。</p><p class="ql-block">《夜雨寄北》到底是寫給誰的,有人說是寫給妻子的,也有人考證出此時其妻已亡,應是寄給長安友人的。不管真相如何,從詩意來看,我寧愿相信這是寄往閨中之詩。要是倆大男人,共持一把剪子,在西窗下喁喁私語,這畫面不忍直視。</p><p class="ql-block">初識《巴山夜雨》,還是中學時代看的同名電影。不同于當時主流高大全的藝術形象,李志輿扮演的詩人秋石儒雅而沉郁,還有影片的凄美色彩,對十年期間的無聲批判,鑄就了其經典的地位。我們這次巴蜀陜南之旅,省卻了李義山的羈旅之思(保根恐有負疚之心),也無須體會秋石的傷痕,旨在飽覽秋色、尋訪史跡之余,聯結同學之誼。待歸時,約上未曾同行的諸友,"何當共聚西塔前,卻話巴山夜雨時",西塔者,吾師之謂也。"巴山夜雨漲秋池"遂為此行冠名。</p> <p class="ql-block">重慶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慶的歷史雖可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巴國,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但是可以佐證的史跡太少。其高光時刻有三個:南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高興之余把他的潛藩恭州改名為重慶,寓意"雙重喜慶"。抗戰時,重慶作為國民政府的"陪都",集聚了全國的人才和資源。1997年,為成立三峽行政區,重慶脫離四川,升為直轄市。自此,重慶逐步發展成為超大型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地理結構來看,川東平行嶺是一串南北走向、平行而列的細長山嶺,中間形成槽谷地帶,嘉陵江和長江等水系又橫穿這些山嶺和槽谷,重慶城區就是在這樣被江水分割的槽谷地帶和平行山嶺上發展起來,形成極具辨識度的"立體"山城。</span></p><p class="ql-block">"<b>樓臺市氣笙歌外,朝暮江聲鼓角中</b>"。得到歷史機遇,又有獨特地理構造的重慶,蛻變成高速發展的魔幻城市。獨特的景觀有穿樓過江、如過山車般的輕軌,迷宮般的立交橋,令導航發瘋的立體道路,屋頂建加油站,24層樓沒電梯,還有那足以令江南人心驚膽戰的紅紅火火的辣油,以及同樣火辣的性格,這是一座值得深入發掘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10/20,上海多云,18度。重慶陰雨,17度。飛行順利,提前二十分鐘到達重慶江北機場。包車司機小吳師傅來接機,直接開去武隆,約三小時路程,可以讓明天的行程安排得寬松些。司機小吳很健談,川人性格開朗,一路不寂寞。</p> <p class="ql-block">出機場不遠,經過最魔幻立交橋-盤龍立交橋,有22個出入口,眼花繚亂,開錯一個口子再繞回來要一、兩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武隆處于武陵山脈與大婁山脈交匯處,山巒陡險,溝谷縱橫。包茂高速隧橋相連,有個隧道長達13公里,保根以帽蓋鼻,作掩耳盜鈴狀。下高速后全是盤山公路,更兼云霧彌漫,行車艱難。一路煙雨中到達仙女山鎮,路旁的銀杏樹,已經鋪滿一地金黃。"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迎接我們的是蕭瑟西風。山上的秋意早于山下,氣溫約15度,體感濕冷。入住仙女山天怡芳草地度假酒店,樓宇籠罩在云霧之中,但空氣清冽,酒店性價比不錯。</p> <p class="ql-block">選的鎮上幾處飯館,或未營業,或顧客盈門。寒風夜雨,只想喝口不辣的熱湯,司機領去一家老相識老灶私房菜,說有"炫殺"(現殺)的雞。到了店里,卻說市場已關門,活雞買不到,雞是早上就犧牲了的。我們也不挑剔,又挑了條烏江魚做酸菜魚,配上蕨粑臘肉,土菜炒雞蛋,高山竹筍,湊成一桌。魚湯遵同德令,不辣少酸,本色鮮美,頗為下飯。雞湯加了菌菇,湯色和滋味皆為之奪,不如"炫殺"的本雞湯,但熱熱的鮮湯,還是驅走了濕冷的寒意。</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大堂,眾根想趁著"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意繼續聊天,唯保根似有心事,一會兒遣散眾人,各自回房。晚間,保根在群里發聲,以歐化之OMG開腔(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點燈),帶著炫耀的語氣說剛才有婉囀柔媚的女聲來電,問其需要**嗎?保根見獵心喜,忖道自鎮江北固山起(五年矣),就日日盼著有紅巾翠袖相擁,方可動得了枯澀的筆頭,今天終于等著了,然多年端著的道學先生架子一時放不下,又恐眾根環伺,作案不易,乃惺惺作態曰:"不必"。掛斷電話后如百爪撓心,心潮似漲滿的秋池,無處排遣,只好編排李商隱有歌妓侑酒作樂,卻講什么"何當共剪西窗燭"。可憐李義山潦倒一生,何曾有此艷遇?這些都是保根之心聲罷了。消息發出,銀根一針見血(銀針?),斥其想啥來啥。一向自貶沒文化的同德立馬吟出"巴山蜀水天怡芳,川妹獨釣高帥富"。笑根剛送出"孤燈高瘦翁,獨釣膚勝雪",自覺不如也。眾根皆等著語文課代表松根照例會在明早七點發的檄文,卻因早睡錯過。</p> <p class="ql-block">10/21,武隆,陰,15度。獨立陽臺,晨靄四起,秋陰未散,目光所及,景色正合"人煙寒胡柚,秋色老梧桐",胡柚者,無業游民之自謂也。早餐適逢泰馬港等幾大旅行團用餐高峰,一座難求,供應混亂。</p> <p class="ql-block">9點至武隆天坑,又名天生三橋。此時大批游客還在從重慶或其他景區過來的路上,可以享受安靜輕松的游玩環境。</p> <p class="ql-block">坐一號電梯(含在門票里)下至天坑底部,四周壁立千仞,如斧劈刀削一般,這是喀斯特地貌巖石崩塌后形成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天龍橋,形成最早的一座天生橋,橋的高、厚、寬均居世界天生橋第二位。左下圖天龍橋橋下兩側發育成兩個穿洞,地下河曾經在此穿流而過,兩洞之中的石柱如粗壯的橋墩。右下圖右側洞口看似翹起的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天龍橋下空間寬敞,拾級而下,坑底有條古驛道,旁邊一座青瓦飛檐的四合院便是天福官驛,始建于唐代,用以溝通涪州和黔州的信息傳遞,后毀于兵燹,現在的建筑是近年復建。這里的地形四周被萬丈深淵包圍,有坐井觀天之感,巖石嶙峋,草木茂盛,頭頂彤云低垂,透著一絲陰沉肅殺之氣,<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經作過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外景拍攝地。人文景觀與自然奇跡在此完美結合,美不勝收,有段時間我曾用它的四時圖片做過微信頭像,今次終于來到實地。回望千年,古人常羈于西風驛馬,落月書燈的飄零,卻還抱有對釣魚子陵,思莼季鷹的向往,現實和理想往往是對矛盾的組合,李義山又何嘗不是?</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橋青龍橋,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生橋。正面看過去洞口似刀劍,各人持刀姿態,或威猛,或妖嬈,或沉靜,或飛揚,一反常態。</p> <p class="ql-block">反面觀之,又如鯉魚跳龍門,明暗對比下鯉魚的形狀。</p> <p class="ql-block">三座天生橋平行而立,形成"三橋夾兩坑"的景觀。出青龍橋后是"神鷹天坑",坑頂云霧彌漫,看不清神鷹真容。</p> <p class="ql-block">第三橋黑龍橋最為幽暗,洞中有四掛瀑布從巖壁間飄落。洞外巖石凹陷處似大猩猩的形狀。</p> <p class="ql-block">從黑龍橋到出口,路面起伏不大,雖無大風景,但沿途夜雨漲秋池,泉聲咽危石,清冷的空氣中飽含濕氣,雨卻未下。輕寒正是可人天,趁著游客還不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路走得輕松。在天坑游玩得挺暢快,眾根決定放棄地縫,午飯后(還是炫殺雞和魚湯,不想價錢卻是此行中最貴的)返回重慶。</span></p> <p class="ql-block">入住重慶解放碑洪崖洞江景亞朵S酒店。自蘭州以后,對帶S的亞朵酒店情有獨鐘,這家卻有失水準,連客房設計也非標準,只是占著個好位置,在大熱門洪崖洞的邊上,衛生間是江景房。</p> <p class="ql-block">晚餐訂在半山 川 新川菜,在Park 108國泰優活城市廣場。從導航看,步行和打的時間相同,于是決定步行過去,這下體會到在重慶用導航軟件的痛苦了。酒店電梯至22層,出門就基本上是平地了,可以走去解放碑,但導航未提供此選擇。我們是從1層出的門,沿濱江路到洪崖洞,順著七拐八折的樓梯一路向上攀登,穿過戴家巷,才找到Park 108,汗濕衣衫。重慶氣溫比武隆高了幾度,海涅根明智地換上了短袖。雖然繞了路,但在落日前(人流還未聚集)走過洪崖洞絕壁上的山路,也是一種體驗。</p> <p class="ql-block">餐廳裝飾簡潔清雅,窗外是原中英聯絡處舊址,法國殖民地式樣的小樓,未派用處。啜著隔壁茶顏悅色買來的冰飲,一解焦渴。</p> <p class="ql-block">為不吃辣的團員做川菜啟蒙,只點了兩個辣菜:青花椒牛舌,歌樂山辣子雞,皆是辣舌不辣喉的。牛舌爽脆,椒香滲入牛舌而不嗆口,恰到好處。保根要求處處用公筷,對付需要不斷伸筷的辣子雞卻苦了眾人,只得在其面前劃地為牢,眾根在金箍棒劃定的區域外用自己的筷子任意翻飛,挑撿炸得酥脆的雞肉和花生,自得其樂。其他如蒜泥白肉,宮保蝦球,XO醬粉絲煲,肉汁荔浦芋,雞豆花,膠菜豆腐皆中規中矩,滋味柔和。菜品和環境皆符合保根對于"優雅"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餐后打的,等車時海涅根驚呼手機不見了(不是第一次了),于是和銀根一起蹦跳著跑回餐廳,好在手機靜躺在衛生間等主人來取。此后每隔數分鐘,眾根會輪流問海涅根手機在嗎。</p><p class="ql-block">過千廝門大橋,到大劇院前的江灘,隔岸觀賞洪崖洞的燈光美景。大劇院的造型實在不敢恭維,似乎受悉尼歌劇院的多瓣形造型影響,但看著怎么像口暖鍋。</p> <p class="ql-block">千廝門大橋艷紅的橋身,洪崖洞層次豐富的璀燦燈火,背景高樓的藍調泛光,組成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圖畫,十分符合重慶火辣熱烈的城市風格。</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原是抗戰勝利紀功碑,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座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國家紀念碑,以紀念重慶作為戰時首都對于國家的偉大貢獻,和作出的犧牲。后改為人民解放紀念碑,是城市地標。</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的車被堵在了洪崖洞旁的濱江路上,遂下車步行,看個真切。這里是游客人數僅次于天安門廣場和上海外灘的全國第三熱門景點。整個洪崖洞是由貧民窟改造成商業項目的成功案例,<span style="font-size:18px;">餐飲娛樂場所充斥其間,</span>富有西南特色的吊腳樓依山勢層層疊疊,如迷宮一般,夜晚燈光齊放,極富視覺沖擊力,唯稼軒《青玉案 元夕》最能描繪此盛景:"<b>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b>"</p> <p class="ql-block">10/22,多云,22度。酒店餐廳不大,麻將牌堆出的"我在重慶"有地域特色。早餐還算豐富,唯蔬菜色拉裝在玻璃杯里有些費解,"草色遙看近卻無"。飯后從酒店頂層平臺出去,是重慶京劇院的廣場,看似在一層,實際是在22層。從這里可以走去解放碑,昨天卻打車繞了個大圈才回到酒店。</p> <p class="ql-block">李子壩,輕軌穿樓而過。</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連接重慶上城區和下城區的通道,商鋪林立。</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大隧道遺址,展示了抗戰中重慶人民抗擊日寇轟炸,"愈炸愈強"的精神氣概,史料介紹和實物展出均顯得單薄。</p> <p class="ql-block">想體會一下重慶板凳面的風采,可惜經過的地方都過于整潔,最后在十八梯出口處找了家面館,以蹄花,小面,抄手作午餐。</p> <p class="ql-block">白象居是個神奇的居民樓群,24層樓卻沒有電梯,不同的樓層外可直接連接到外面的道路。游客在這里打卡長江索道經過的情景,背景是東水門大橋和萊佛士大樓。</p> <p class="ql-block">湖廣會館,歷史與現代的交匯。</p> <p class="ql-block">南岸龍門浩老街,與湖廣會館分列東水門長江大橋兩端,名取自巴渝勝景"龍門皓月"。青磚黛瓦、中西合璧的民國風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現多辟為茶館、咖啡館等,歷史而又時尚。</p> <p class="ql-block">觀江攬月,對岸是重慶主城區渝中區。</p> <p class="ql-block">到重慶免不了嘗試一下重慶火鍋。巴倒燙重慶陸派火鍋,是排名第二的知名火鍋店,位于南山區的森林中,距龍門浩約20分鐘車程。店名是重慶俗語,巴到鍋邊燙才巴適。餐桌分布在山坡上,半開放空間,便于發散火鍋的氣味和熱量。點了不辣的山菌鍋底,食材林林總總有二十幾樣,不辣的火鍋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南山一棵樹,眺望重慶全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0/23,晴,24度。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由南宋川中名僧趙智鳳竟畢生精力,設計、規劃并實施完成。此處山秀巖深,砂巖石質適合雕刻,整個石像群以連環畫的方式,呈現佛從出生到涅槃的過程,對于不識深奧佛理的眾生,是生動的教育方式。不同于四大石窟的官方背景,大足石刻由民間出資興建,是佛教世俗化、本地化的代表,也是石窟石像藝術的最后一座豐碑。</p> <p class="ql-block">進門處即是劉本尊行化道場。趙智鳳奉居士劉本尊為師,石刻展示的劉本尊十煉圖,講述劉本尊自殘修煉的過程,和相鄰的地域變相一起,內容雖有些不適,卻是以世俗化的方式宣傳懲惡揚善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觀無量壽佛經變相</p> <p class="ql-block">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p> <p class="ql-block">U字形的大佛灣崖壁,刻有幾處精彩的石像,臥佛在最顯眼處,腳部未完全展現出來,而讓觀者自己想像佛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千手觀音</p> <p class="ql-block">華嚴三圣像,普賢菩薩手中所托石塔有數百斤重,巧妙地利用力學原理透過手臂衣裾來傳力。</p> <p class="ql-block">六道輪回圖</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達合川,城區恬靜安適,甚合眾根口味。入住華地王朝大酒店,位于涪江匯入嘉陵江處。江水澄碧,時有水上運動的船只高速行駛,在平靜的水面上拉出漣漪。</p> <p class="ql-block">沿江邊走到大院河 仙魚莊,點了烏魚,黃辣丁,江團做魚湯,翹殼清蒸。不辣的鍋底唯有番茄鍋,味道偏甜,未能激發魚的鮮味,反而起膩。</p> <p class="ql-block">10/23,多云,23度。合川釣魚城,是一處被嚴重低估的地方,以一城之堅守,改變了歐亞歷史的走向。公元十三世紀,蒙古鐵騎肆虐歐亞大陸,四川制置使、知重慶府余玠,將四川首府遷至川東重慶,采納播州冉氏兄弟的建議,在"襟三江而帶華鎣,控巴蜀而扼要津"的合川筑起釣魚城。城建在絕壁之上,三面被嘉陵江、渠江、涪江環繞,易守難攻。城內又有大片田地和充足水源,可做長期堅守,甚至還修建了皇帝行在,以備皇帝轉移來此堅守(從沒來過)。</p><p class="ql-block">1258年,蒙哥大汗(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發兵三路攻宋,并親率一路攻打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攻占四川大部。釣魚城作為重慶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守將王堅依托險峻地形,"砲矢不可及也,梯沖不可接也",頂住蒙古大軍(其中不乏蒙人驅使的漢人部隊)的屢次進攻,并以炮石擊傷蒙哥汗,致其命喪城下。蒙哥一死,各路蒙古大軍紛紛脫離戰場,趕回蒙古爭奪汗位,最終忽必烈在爭位戰中勝出,而蒙古帝國則分裂為四大汗國。經此一戰,蒙古貴族忙于內爭,不僅西歐躲過一劫,宋祚也得以延長近二十年。現在的中文媒體都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帝之鞭折鞭處"稱呼釣魚城,我覺得這句話可能是國人移花接木而來,"上帝之鞭"原是歐洲人用來稱呼更早的侵掠者,匈奴王阿提拉的用語。</span></p><p class="ql-block">在擊退蒙哥大軍后,釣魚城在張玨、王立(王堅之子)的領導下,又堅守了二十一年(前后共三十六年),包括南宋降后的三年。最后,在繼續抵抗失去意義的情況下,守將王立以不屠殺守城軍民為條件,開城投降。明末史可法守揚州,雖于個人名節無虧,然調度無方,指揮失措,既未能組織起有效的防御戰,城陷后又累及全城百姓受屠。相較之下,釣魚城不失為最有尊嚴的投降。</p> <p class="ql-block">順時針方向:王堅紀功碑,九口鍋遺址(兵器作坊),東新門(蒙哥在門外瞭望時中砲石),"獨釣中原"牌坊。釣魚城已經掛起世界遺產預選目錄的旗幟,歷史故事達標,但保留的史跡尚嫌不足。</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達閬中,三面環水,形勝之地。入住嘉陵江邊的閬中天府明宇尚雅酒店,隔岸便是古城。訂的俱樂部客房在頂層,先前在車上談論李白的《蜀道難》,于是保根在電梯里突發一句"噫吁嚱!",期待眾根吟出"危乎高哉"以和之,卻招來一陣怨懟,嫌其驚嚇了大家,保根頓覺大煞風景。</p> <p class="ql-block">閬中古城</p><p class="ql-block">嘉陵江流經閬中的一段古稱"閬水","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 (舊唐書 地理志),閬中得名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甫《閬水歌》:"</span><b style="font-size:18px;">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b><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年過后,水色依舊,只是奇怪這么好的水系,怎么沒見航運船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國時,張飛曾駐守此地七年。以張飛和劉備的結拜之義,他應該可以在前線擔當更重要的責任,但以其動輒暴怒、不恤下情的性格,也難以托付關鍵位置的重任。而作為戰略機動力量,桓侯張飛可以北上支援劍門關、漢中,南下保衛成都,或順嘉陵江而下,出擊荊州。</span></p> <p class="ql-block">作為四大古城(其余為麗江,平遙,徽州)之一的閬中,居民依舊保持著閑適的生活,店鋪集中于鹵牛肉和當地出產的保寧醋。清初順治年間,閬中曾做過二十年的四川首府。華光樓是城中地標,拱劵上還留有當年紅四方面軍攻占時刻下的標語。</p> <p class="ql-block">10/25,多云,21度。離開閬中,北上廣元劍門關,一路上嘉陵江如影隨行。"<b>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b>",李白在《蜀道難》中如此描述劍門關之險。自北向南,大小劍山如同左右兩把斜向的長劍,在交叉處前被營盤嘴如門板一樣擋住,故稱劍門。營盤嘴左右兩側溪水沖刷,形成兩個險峻的隘口,這是通往后方四川盆地唯一的入口。右側隘口略為平坦一些,諸葛亮當年在此筑關,結合周邊一系列防御設施,使得從北方自此入侵蜀中成為妄想,劍門關從來沒有被從正面攻破過(出奇兵繞道擊破有之)。</p> <p class="ql-block">我們選擇北上南下的線路,這樣既可從北方進攻者的角度來體會劍門之險,全程又是下山路。從北門乘1號、2號索道上大劍山頂,登高領略山川之險。再乘2號索道回到仙女廊,接觀光車到石筍峰,步行至關樓,出南門,這是最省力的懶人路線,卻也走走停停,花了四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兩條人工開鑿的險道猿猱道和鳥道(名字取自《蜀道難》),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通向山頂,步道極窄,下臨無地,部分道路外側沒有欄桿,靠保險帶掛在崖壁鐵鏈上攀爬,應著"猿猱欲度愁攀援"之意。這既非古道,也非必經之路,純粹是追求刺激的旅游項目,從纜車上望之也感觸目驚心。</p> <p class="ql-block">山頂玻璃觀景臺,可以遠眺劍門關外的莽莽群山,把個四川盆地(北方)圍得鐵桶似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順著大劍山的走勢,最后來到劍門關樓,整個劍門關景區,僅此關樓與歷史上的天下雄關有關系,索道、鳥道、猿猱道,滑索、天梯等全是借題發揮,保根稱之為體育設施,有理。</span>關樓匾額上"眼底長安",文字頗有氣勢,為了那遙不可及的長安以及追求的功名,多少人曾經不辭辛勞地跋涉過"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在沒有戰事的日子里,劍門關樓默默地注視著行色匆匆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離開劍門關,驅車一小時,到達廣元市區的希爾頓歡朋酒店。廣元依嘉陵江而建,古稱利州,武則天出生于此,當地大打女皇牌。</p><p class="ql-block">晚餐在迎客松 仙魚莊,步行可達。餐廳原名大院河,與合川的是同一連鎖店。問過不辣的鍋底除了有番茄鍋(在合川體驗不佳),還有當地土酸菜鍋,于是欣然前往。點了雅魚(雅安出產的冷水魚)和江團。端上鍋來,上面飄著厚厚一層油,服務員阿姨一邊耐心地用湯勺撇去浮油,一邊和我們拉著家常。魚肉鮮嫩,土酸菜熬湯很能激發魚肉的鮮美,完勝番茄。配菜豆皮,豆花,鮮筍,藕片等俱佳,小穌肉、金絲餅炸得酥脆可口。</p> <p class="ql-block">10/25,光霧山,雨轉陰,8-13度。以紅葉聞名的光霧山位于川陜交界處的巴中,共有三大景區,我們選擇十八月潭和大壩景區(米倉山),提前在網上購票。從廣元開車經南江縣城到十八月潭,200公里路程,需時4小時。臨近景區時,全是蜿蜒的盤山路,轉彎半徑甚小,保、松皆現暈車跡象,咬緊牙關,緊閉雙眼,銀根以精油濟之。光霧山海拔約2500米,深感寒意。</p><p class="ql-block">十八月潭景區管理混亂,收費處員工急吼吼地上車掃碼查門票,對提問一概不理,何處停車,何處游覽也無人指點,以至于我們開到下入口處(名字也起得怪),才知道這里是出口。正確途徑應是:導航開車至中壩停車場(限19座以下),停車,游客下車,從上入口往下游覽。游玩結束后,自駕車司機在出口處坐黃色景交車(10元)回中壩停車場,再開車下山。</p> <p class="ql-block">十八月潭是由十八個瀑布水潭構成的景觀,這里山高林密,飛流急湍,花崗巖河床經常形成幾十米的陡坎,沖擊成水潭。景區觀水為主,樹葉黃綠為多,而紅葉稀少。雨天濕滑,發生游客靠近河邊,失足跌入潭中的險情。</p> <p class="ql-block">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p> <p class="ql-block">婚紗瀑布,最美的水景,此處已接近尾聲,全程走了約兩小時。</p> <p class="ql-block">離開十八月潭去光霧山鎮,五十多公里盤山路,重巒疊嶂,遠岫浮嵐,山間樹葉色彩斑斕,路上風景更勝十八月潭。</p> <p class="ql-block">入住光霧山明宇豪雅酒店,算是鎮上最好的酒店了,一個多月前訂的,現在一房難求。鎮上擠滿了各種車輛,嘈雜混亂,只想躲在酒店不出門了。</p><p class="ql-block">餐廳尚留有一間包房,保根大感適意,要是讓他去擠門口的小飯店,眉頭又要打結了。特色洋魚鍋(一種冷水魚)色如奶湯,涼拌牛腱子肉透著微微的椒麻味,很受歡迎,眾根對辣味的接受度在提升,當地招牌南江羊肉卻很一般。</p> <p class="ql-block">10/27,晴,8-15度。早晨在酒店門外所見,輕云薄霧,正是出行佳日,不覺秋光愁人。</p><p class="ql-block">今日前往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距住處僅8公里,比昨天連續的盤山公路省力不少。網上盛傳米倉山是賞紅葉佳處,經歷昨天所見,并不抱太大希望,唯恐周日游客太多。</p> <p class="ql-block">入園處在慶祝光霧山國際紅葉節,大朵人造紅葉醒目。園內彩葉橙黃綠紛呈,獨缺紅色,加上個國際更是不知所云,只能說營銷手段厲害。</p><p class="ql-block">時逢旺季,園區召集了川陜兩省大量觀光車接送游客,雖要排隊,但動得很快。大巴車在蜿蜒的山路中高速行駛,兩車交匯,差之毫厘,司機技術雖高,乘客腎上腺素卻要激升。首站天然畫廊,全體下車。這里是片高大的樹林,水青岡枝葉直插天空,藍天映襯下明亮的黃綠色十分養眼。林下木棧道上游客摩肩接踵,邁著企鵝步緩慢挪動,有擁擠踩踏風險,而園區管理人員和疏導能力嚴重不足。</p> <p class="ql-block">到大壩景區換車至大小蘭溝,內部頻繁的換乘增加了排隊時間,這點可以學習九寨溝,按景點的擁擠程度分配路線,加強引導。五公里長的蘭溝景色雷同,彩葉還是黃綠為主,黃櫨等樹葉增添些許紅色,而鮮艷的紅葉則來自路旁人工種植的楓樹。所謂漫山紅葉則是宣傳的效果,不是時辰未到,而是根本就沒有大片楓林或槭樹林。同德松根為蘭溝大道增添了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回到大壩景區,換乘香爐山方向的觀光車,有索道可達山頂觀賞山林全貌。山上下來的小哥說排隊要三小時,等不了,我們遂調頭去了黑熊溝。這里的景色類似十八月潭,但坡度平緩,水勢小了不少。溝谷前一段很普通,主要是日本落葉松林,枯黃的松針紛紛落在身上。后一段以水青岡等櫟木科樹木為主,大片黃綠色間或夾雜些紅褐色的樹葉。</p> <p class="ql-block">橋邊這幾株高大的樹木吸引了最多游客的注意力,陽光照射下明亮的橙黃色是整個黑熊溝的亮點,要是碰上昨日的雨天則會遜色不少,還算幸運。</p><p class="ql-block">總結下來,鮮艷奪目的紅葉非楓樹類樹種莫屬,而大片野生楓樹林在我國并不多見,大肆宣傳的紅葉觀賞地大多是以黃色樹葉為主色,不值舟車勞頓加人頭攢動的辛苦。人工載種并結合一定自然歷史背景的楓林,如杭州九溪煙樹,可以是賞楓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出米倉山景區即是陜西地界,繼續前往漢中,入住天漢景逸酒店。酒店很新,臨近漢江和濕地公園,園林化設計。</p><p class="ql-block">晚餐調節一下口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云憬酒店的潮汕牛肉火鍋,</span>酒店和餐廳的裝飾不遜于我們住的酒店,潮牛的鮮嫩程度尚不達標,但難得保根親手操持,氣氛還是挺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根作東,卻提眾根文中禁用"的了地得"的無理條件,雖立意刁鉆,也當感謝班長慷慨解囊。為了不久后的家庭度假,保根明天要提前離開漢中,轉道廣元回滬。終日指責別人"背漢西向"的保根,這次自己背漢(中)西向(西行廣元)了。</span></p> <p class="ql-block">漢中</p><p class="ql-block"><b><i>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i></b></p><p class="ql-block"><b><i>一邊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i></b></p><p class="ql-block">辛棄疾在席上揮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蘭花慢 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送友人赴興元府(今漢中)上任。詞中點出漢中乃大漢肇基之地,劉邦自此"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奪取天下。大漢王朝也是首個外擴型的王朝,威名遠播,中華主體民族漢族之得名,原來出自這個如今鮮為人知的小小盆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漢中因漢江從中流過而得名,"</span><b>地連秦雍川原壯,水下荊揚日夜流</b>"(杜甫),<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路可由漢江入湖北,經長江直達江南。</span>陸路北接八百里秦川之關中平原,南通天府之國的巴蜀大地,又有秦嶺和大巴山環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漢中地域面積雖不足以支撐大型政權,卻是"潛龍在淵"蟄伏、積聚力量的絕佳之地。歷史上中央政權害怕四川盆地割據獨立,而把與四川地理文化更接近的漢中劃歸陜西管轄,從而形成犬牙交錯的省界線,而漢中與關中的文化聯系較弱,與黃土高原的陜北更是風馬牛不相及。由此陜西被分成風俗文化各異的三段,如同安徽、江蘇境內之南北分界。</p><p class="ql-block">辛詞的"江涵秋影雁初飛"句,稼軒簡單粗暴,直接copy/paste 自杜牧詩,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句,描寫眼下景色正好。</p> <p class="ql-block">從關中平原翻越秦嶺到漢中,有四條古道,自東向西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子午道北起長安,南至漢中,故以子午名(北為子,南為午,現G5京昆高速與之重疊)。這是從長安到漢中最直接的路線,劉邦當年被項羽封為漢王,進入閉塞的漢中,即走的此道。三國時鎮守漢中的蜀漢名將魏延出"子午谷奇謀",欲領奇兵突襲長安,再向東攻取洛陽,以定天下,但被一向謹慎的諸葛亮否決了。明末"闖王"高迎祥不知死活,出子午道攻西安,被孫傳庭堵在出口處痛毆,高迎祥被俘,解至京師處極刑。儻駱道(現108國道)最短,但道路崎嶇,唐朝皇帝德宗、僖宗在長安出事時,荒不擇路就選這條道逃命。</p><p class="ql-block">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倒是先向西走到寶雞(陳倉),再從褒斜道(現G85銀昆高速部分重疊)入蜀,大概是他當時走得還算從容。楊貴妃香銷玉殞的馬嵬驛,則是在出咸陽不遠,扶風不到的平原地帶,今年溯源三期應該路過,然無暇顧及。《明皇雜錄》:"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雨霖鈴》的曲牌相傳是唐明皇于幸蜀途中,在褒斜古道聞雨淋鑾鈴,因之思念貴妃(同巴山夜雨的意境),令樂師作曲。后此詞牌因柳永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名傳天下。我們要去的留壩,即在此道上。</p><p class="ql-block">漢張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現在一般認為修的是褒斜道,出的是陳倉道,這兩條古道也因此比較出名。然而,漢王劉邦入漢中走的是子午道(《史記》語焉不詳,記載矛盾),邊走邊把身后的棧道燒了,以防諸侯尾隨,并示項羽無東出之意。那么,后來修的也應該是子午道。而且,褒斜道和陳倉道在關中的出口較近,修褒斜道起不到聲東擊西,調動雍王章邯部隊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再往西還有條祁山道,地處偏遠,諸葛亮嘔心瀝血謀劃的"六出祁山"(史書有記載的僅兩次)就是走的這條道,道路盡頭是天水,既出不了奇兵,還屢屢無功而返。在馬謖失了街亭以后,這條繞遠路的道也不好走了,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走的是褒斜道,命喪五丈原(寶雞附近)。不得不說,這個格局也能看出蜀漢之實力不濟,丞相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報先帝知遇之恩,最后"出師未捷身先死"也屬意料之中。</p> <p class="ql-block">石門棧道位于褒斜道之褒谷入口處。相傳"烽火戲諸侯"故事里的美人褒姒,就出自此地。石門水庫修建后,把古棧道遺跡淹沒在水下,在水面上方,又復建了仿古棧道。現在,因為發現存在地質災害的隱患,而關閉了核心景區,只能望棧道(假貨),而不能走,于是放棄了這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10/28,晴,12-20度。驅車90公里往北前往留壩張良廟。留壩已在秦嶺深處,氣溫比漢中低了幾度,遠處白云駐足山間,"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韓翃)。<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條路大部分走G85銀昆高速,大致和古代的褒斜道重合,只是現在不用翻山越嶺,車在秦嶺群山底下的隧道穿行而過。張良廟建在紫柏山下留侯鎮,相傳此為張良退而辟谷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功成身退的匾額是對張良最好的總結。張良廟展示了留侯一生軌跡:博望刺秦,圯(音宜)上受書,鴻門斗智,暗度陳倉,下邑奇謀,垓下合圍,功成身退。相比于功高蓋主而不知自斂的韓信、彭越輩,張良無疑是智者。如今的張良廟是個道觀,拿張良當祖師爺供著。</p> <p class="ql-block">辟谷亭,于右任所題。</p> <p class="ql-block">從張良廟出發,走最美鄉村公路高江路(高橋鋪-江西營),在導航地圖上是太高路(太白-高橋鋪),路旁廣植水杉,此時尚未變色,銀杏(大多是新載的)已轉黃。這般景色江南比比皆是,稱為最美鄉村公路有點言過其實,如今搞營銷無所不用其極,小X書等自媒體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江西營村口這棵高大的古銀杏樹,標示有3300年歷史,還有說是周文王所植,不知如何考證出來的。樹確實是我平生所見最大的銀杏,老樹根系發達,葉子黃得晚,現在還是青綠間些微黃,而旁邊年輕的銀杏早已變色。若此樹一片金黃時,不知村里會擠成什么樣子。G85高速在千年銀杏上方跨過,沿線村莊還有不少千年古銀杏樹。</p> <p class="ql-block">回到漢中,包車結束。晚餐在魚廠木桶魚,這家生意極好,昨天沒約到,今天早早過去。選了不辣的三鮮鍋底,兩條江團共7、8斤重。先把魚頭魚尾熬好湯,然后木桶上桌,底下是燒熱的石頭,下魚片,加湯,湯鮮魚肥,曖曖的吃下,非常治愈的一餐,公推此餐最美。</p> <p class="ql-block">10/29,多云,18度。早晨,漫步在酒店后花園和濱江天漢文化公園。</p> <p class="ql-block">古漢臺是劉邦在漢中時的行宮遺址,臺高7米,夯土而成。宋人張少愚詩曰:"留此一坯土,猶是漢家基",指的便是古漢臺的殘存部分。現在古漢臺的基礎上建起了漢中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望江樓建在古漢臺的最高處,民國初年所建,融南北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館內藏品不多,鎮館之寶是"石門十三品",乃是自漢代以來的摩崖石刻精品,對研究漢字書法的演變發展很有價值。這些石刻作品本來在褒斜古道上,建石門水庫時,鑿遷至漢中博物館保存。其中《石門銘》(右上)是隸書向楷書轉變時的魏碑代表,《石門頌》(左下)是漢代隸書精品,臨摹必備。左上的"袞雪"據說是曹操唯一留存手跡,右下"玉盆"傳為張良所作,似不可信。展館外有塊日本書道院題刻的石碑"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極為推崇石門書法的藝術價值。這些摩崖石刻的地方和古棧道現已淹沒在水面之下,殊為可惜。</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褒斜古道模型,棧道沿褒河河道在崖壁上建造。下圖是棧道鑿洞,其深及大,以古代的技術水平,實在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館內這張圖標出了"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的正確路線。</p> <p class="ql-block">院中有塊巨石,刻有"寒溪夜漲",及漢中民謠:"不是寒溪一夜漲,哪得炎漢四百年",講的是蕭何追韓信的故事。寒溪是褒河支流,在留壩馬道鎮(昨天從高速公路經過)。韓信不受劉邦重用,負氣出走,遇寒溪水漲而滯留,被蕭何追上,后來被劉邦拜為大將,輔佐劉邦成就興漢大業,故事精彩而富有戲劇性。</p> <p class="ql-block">因漢中回上海的航班在深夜,且隔天才有,我們于下午坐高鐵至廣元,乘明天下午回上海的飛機。火車穿行于川陜隧道中,只用了43分鐘就到了,還是入住希爾頓歡朋酒店,出火車站就看見廣元地標鳳凰樓。出租司機感嘆生意難做,想約我們明天的生意,卻連行李艙蓋也懶得開一下,這樣的服務態度也就免了吧。保根說他從車站打的去機場,司機不打表,要收回程空駛費。當地出租車生意難做必有些客觀原因,但從業者是否也應反躬自省呢?</p><p class="ql-block">晚餐還是去了上次體驗不錯的迎客松 仙魚莊。一路上都在吃魚,在川菜區選不辣還好吃的菜,魚火鍋成為首選,而這幾個城市都擅做魚火鍋。</p> <p class="ql-block">10/30,多云,17度。廣元盤龍機場很小,飛機轉個身,好像機尾要掃到航站樓。飛行順利,準時抵滬。</p> <p class="ql-block">"巴山夜雨漲秋池"以賞秋為主旨,紅葉觀賞雖未達預期,但對歷史地理人文的親身感受還是物有所值。大漢初興,蜀漢北伐,釣魚危城,閬中古邑,劍門雄關,漢臺基業,<span style="font-size:18px;">褒斜古道,留侯遺跡,還有魔幻重慶,武隆仙境,大足石像,這一串經歷相信會留下深刻的記憶,行萬里路不遜于讀萬卷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盤點此行亮點:</p><p class="ql-block">最佳景點:武隆天生三橋</p><p class="ql-block">最佳住宿:漢中天漢景逸酒店</p><p class="ql-block">最佳餐飲:漢中魚廠木桶魚</p><p class="ql-block">最佳城市體驗:合川,閬中</p> <p class="ql-block">巴山夜雨漲秋池 - 渝川陜賞秋</p><p class="ql-block">D1:(10/20,周日)。上海虹橋-重慶江北機場,FM9421,9:00-12:00。包車去武隆(184公里,2h45m)。入住仙女山天怡芳草地度假酒店。</p><p class="ql-block">D2: 武隆-重慶。游覽武隆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視體力情況)。武隆-重慶(184公里)。入住洪崖洞江景亞朵S酒店。千廝門大橋下晚餐,遙望洪崖洞。</p><p class="ql-block">D3:重慶。李子壩單軌穿樓觀景平臺,山城步道,至重慶十八梯(松根可考慮去口腔醫院會友)。解放碑,白象街(胖哥面莊),湖廣會館。乘長江索道至南岸,非白Or Black古法川菜私房菜晚餐(定制菜,可要求少辣)。夜游南山一棵樹觀景臺(重慶全景,視天氣情況而定)。</p><p class="ql-block">D4: 重慶-大足-合川。去大足(106公里,1h45m)。游覽大足石刻。大足-合川(87公里,1h15名)。入住合川華地王朝大酒店。晚餐姊妹店家常菜。</p><p class="ql-block">D5: 合川-閬中。游覽合川釣魚城。合川-閬中(220公里,3h)。入住閬中天府明宇尚雅酒店。游覽閬中古城。</p><p class="ql-block">D6: 閬中-劍門關(139公里,2h),午餐國娃子豆腐宴。游劍門關(北進南出,下臺階多,不走鳥道,猿猱道)。劍門關-廣元(52公里,1h15m)。入住廣元利州廣場希爾頓歡朋酒店。</p><p class="ql-block">D7(10/26):廣元-十八月潭(200公里,3h54m)。游覽十八月潭。入住光霧山明宇豪雅酒店(59公里,1h35m)。</p><p class="ql-block">D8: 光霧山-漢中。去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8公里,12m),游覽天然畫廊,大小蘭溝,黑熊溝。米倉山-漢中(65公里,1h24m)。入住漢中天漢景逸酒店。</p><p class="ql-block">D9(10/28): 保根回滬。漢中-留壩。游張良廟(91公里,1h32m)。沿最美鄉村公路-高江公路,前往江西營村(途經味道秦嶺風味餐廳午餐,45公里,1h12m), 觀賞千年古銀杏。回酒店(82公里,1h17m)。包車結束。</p><p class="ql-block">D10:游天漢文化公園,古漢臺,漢中博物館。漢中站-廣元站,G1591,15:15-15:58。入住廣元利州廣場希爾頓歡朋酒店。</p><p class="ql-block">D11(10/30,周三)。10點,打的去廣元盤龍機場(19公里,34m)。9C6446,廣元盤龍-浦東T2,13:00-15:35。</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桃源县|
甘德县|
柘城县|
建瓯市|
剑阁县|
蒙自县|
盐城市|
仁化县|
方正县|
荆门市|
民丰县|
鹿邑县|
和田市|
洪雅县|
涿州市|
东丰县|
瑞金市|
来凤县|
师宗县|
湟源县|
博客|
康平县|
建阳市|
土默特右旗|
太原市|
萨嘎县|
巴青县|
芒康县|
福建省|
龙南县|
若羌县|
吴堡县|
浦北县|
益阳市|
泊头市|
涿州市|
湘阴县|
隆化县|
通山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