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勻城”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勻市的簡稱,是我小時候生活了快十六年的西南小城,也是我的父親母親一直生活的地方。我當年考入北京的大學去上學以后就一直學習工作生活在外地,只有每年去探望父母時會回到那里,回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生活過的地方。這次回去看望老人,又回到了勻城,也順便到處去走走看看,特別是我以前記憶中的地方更是有意去轉了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都勻市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小城,它原名“都云”,自唐朝以后就曾多次設置州、府、司、衛、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名為“都勻”,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就到過都勻,在他的游記中有所記載,所以這座小城里也有著不少歷史的印跡。1956年成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時,都勻市被確定為州府的所在地。都勻是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城市,南北向有一條寬寬的劍江河蜿蜒著穿城而過,東西向是兩座山——東有東山、西有西山,兩山之間的劍江河兩岸就是都勻市的主城區,城市的建筑和主要干道也都沿河的兩岸而建。在我記憶里的都勻城里有很多小時候就有的記憶符號——河(劍江河)、橋(百子橋、西山大橋、文峰橋、彩虹橋)、山(東山、西山)、塔(文峰塔)、街(石板街、褲襠街)、粉(都勻米粉)、糕(沖沖糕)……,每一個符號都記憶深刻,每一個符號也都有它歷史的印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說說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劍江河是都勻最有名的城市景觀,也是都勻的母親河,當年我和小伙伴們夏天游泳玩水或市里組織游泳比賽等活動也都在劍江河上,只不過那時河兩岸主要是農民的農田和菜地,我們去河里游泳都是穿過農田菜地到河邊。現在的劍江河兩岸已是高樓林立、風光無限,成了有名的劍江河風景區。早上起來出去晨練,我喜歡沿著劍江河邊走,每天都走在主城區的河兩岸看看風光看看城景。清澈的河水潺潺流過,河邊上班的人們腳步匆匆,鍛煉、釣魚、買菜的人們則慢而悠閑。晚上的劍江河兩岸也很漂亮,霓虹燈光映照著,有集市有小吃,熱鬧非凡。集市上掛著的歡迎橫幅也很有意思:“你是哪里人,都勻人,不,你是我的心上人”、“你聞到哪樣味道沒有,沒有啊,那為什么你一出現都勻的空氣都是甜的”、“你知道都勻沖沖糕怎么吃最好吃嗎?趁熱吃?我喂你吃”、“跟我去都勻”……,把都勻的鄉音鄉情和都勻人的熱情都表現了出來,看了感覺很親切。正好趕上國慶長假,劍江河邊有很多活動,還有漂亮的煙花照亮了夜空,節日的氣氛很濃,也把這座小城的景色裝扮得格外漂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說說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為劍江河從城市中間穿過,為方便河兩岸人們的通行,很多年來河上架起了很多座橋(據查有170多座各式各樣的橋),所以勻城又被稱為“山水橋城”,這確是它特色風光的寫照。河上的座座橋也都很美,有大橋有小橋,還有只為方便人們過河用簡單的石頭水泥墩鋪成而剛剛高過河面的簡易小小橋,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有這樣幾座橋:百子橋、西山大橋、文峰橋和彩虹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百子橋是都勻最有名的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建橋人為積德求子而捐資架橋,所以取名為“百子橋”。我小的時候,劍江河上橋還不像現在這樣多,百子橋是都勻人往返于劍江河兩岸的主要橋梁,都勻人都把百子橋稱為“大橋”,百子橋頭也稱為“大橋頭”。我記得都勻的大橋頭那時很有名,因為過了大橋頭就是火車站,而且來回過往的汽車也比較多,所以那時候我們小孩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都勻大橋頭,汽車打轉轉,火車打轉轉。”四個“轉”字同字不同音,前兩個“轉”字念第四聲(zhuàn),而后兩個“轉”字念第三聲(zhuǎn),用都勻話念起來很有點意思。如今為了保護百子橋,它的社會功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橋梁的功能慢慢弱化,主要用于市民休閑娛樂和文化活動。在百子橋上還開設了百子橋茶樓,茶樓里有關大橋頭的陳設讓人們又想起了當年的大橋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山大橋建于1966年?,是連接劍江河兩岸西山公園區域與中心城區的一座重要橋梁,我小時候這座橋只有簡單的交通功能,每次去西山公園游玩時都要從橋上走。后來又融入了黔南州的少數民族元素,改建成了古樸典雅的風雨橋,也叫“西山風雨橋”,成為了都勻一道亮麗的風景。前幾年電影?《無名之輩》曾在這座橋上拍攝,隨著影片的上映這座橋又成為都勻的“網紅橋”,每次回勻城,我也都要去橋上走走轉轉,去看看勻城日新月異的變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峰橋修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原是一座供行人在文峰塔和城區之間過河的小石橋,后來改建成了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風雨橋。現在這座橋仍只供行人通行,同時在改建的時候也給這座橋賦予了很多國風、民風、土風的內涵,還給它又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文峰云橋”。現在文峰橋也很有名,和文峰園一道成了游人們到都勻必游的一個風景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彩虹橋建于2000年,因它承載拉力的固體結構形似“彩虹”而得名,它連接著中心城區和經濟開發區,是勻城南北向的一條交通要道,也是勻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彩虹橋很美,特別是在陽光明媚和夜色闌珊的時候,猶如一道美麗的彩虹跨在劍江河上,橋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又猶如星火點點,在給市民帶來靚麗風景的同時也肩負著都勻經濟發展的重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勻城的橋還有很多,有平橋、斜橋、黑橋、百步登橋……等等,真的是——橋,連起了一座城。在都勻這個用橋連接起來的城市里,當你慢慢走過這一座座橋,便會愛上都勻這座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又說說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勻城的東邊是東山,是一座不高的山,以前也是我們當學生時學校組織爬山活動的地方。東山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明朝,是當時都勻的“府治鎮山”。東山腳下有一所百年名校——都勻一中,是我當年中學就讀的學校,那時我和同學們對東山非常喜歡和熟悉,很多自然、體育等課程都是在東山上進行的,下課以后也經常三五成群的去爬東山玩。現在都勻一中已經整體搬遷到了都勻的經濟開發區,東山也漸漸還原了歷史的模樣,建成了一個集花圃、園林、樓閣、摩崖和古遺址為一體的東山公園供市民游玩,清晨爬上山去看日出東山,那“東山曉日”就是都勻的美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城市的西邊的是西山,西山的范圍很大,其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西山公園”,公園里有一片山、一個小小的動物園、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那是我們小時候唯一的稱之為“公園”的地方,如果父母說要帶我們去公園玩,那一定是去西山公園,還有學校組織學生去給烈士掃墓也一定是去西山公園。這次我又專門去轉了轉,發現現在的西山公園已經是開放式的市民休閑公園了,原來的景點還在,園林綠化也做得更好了,還將主旋律宣傳的內容加入了其中,還是那個小而美的“西山公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說說塔——文峰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都勻的文峰塔坐落在劍江河南岸,是一個石塔,從小我們就把它當作一個地標建筑,偶爾的也會去玩玩。文峰塔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重建于清朝道光年間,是貴州省唯一載入《中國古塔》圖冊的石塔。1999年,都勻又以文峰塔為主題,修建了文峰園,加上文峰橋,古塔+劍江河+風雨橋+優美的園林綠化景觀,現在的文峰園已經是都勻市民很好的休閑娛樂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還有古街——石板街和褲襠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石板街”是都勻城中心一條約三百多米長用一萬多塊青石板鋪就的有點斜坡的老街,也是一條“不來看看就不算到過都勻”的古街。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是明清時期?黔桂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貴州通往廣西的必經古驛道。我小時候的石板街就是都勻城的一條主要交通干道,我們去文峰塔、去火車站、去大橋頭、去大會場、去新華書店等地方都要從石板街走過。那時候的石板街還是一條和別的街道沒什么兩樣的街道,街兩邊都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木板民居,有的同學家就在街上,我們也經常在街上來回跑,對石板街印象很深。現在的石板街已經變成了一條民族風情街,修起了牌樓,建起了兩三層樓高的具有黔南民族特色的樓房建筑,在兼具行人通行的交通功能以外,主要成為了展示都勻歷史文化和少數民族風情的旅游景點,每天都有很多的人在街上打卡拍照,到了節假日,街上就更是熱鬧非凡,打卡的、街拍的、看燈的、品嘗當地小吃美食的、還有看熱鬧的人真是很多,我只要回到都勻,也都會是這些熱鬧人群中的一員,總會到石板街上走走,好像又回到了當年在街上上上下下穿梭的情景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褲襠街”是百子橋頭到石板街中間的街道。在清道光年間,這里多是糧庫和當鋪,因此得名“庫當街”。站在百子橋頭向石板街的方向看,街道的入口呈“人”字形,形似褲襠口,都勻人就把這里叫成了“褲襠街”?,在街口還有一塊地名石碑,上面刻有街命的由來。現在的褲襠街仍是商鋪林立,市場繁榮,非常的熱鬧。我這次專門去看了看,也找到了地名石碑,只是在熱鬧的街上要拍一張非常清爽的街景已是不太容易了,我也只能站在百子橋頭遠遠的拍了一張照片,盡量能把褲襠街表現出來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還要說說都勻的小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都勻米粉就是其中很有份量的一種,是都勻人喜歡到幾乎每天都要吃的東西,既可以是過早(早餐),也可以是午飯、晚飯的正餐,一碗米粉一頓飯是常有的事。都勻米粉是一種用大米做成的食物,制作過程是用石磨將用水泡過的大米磨成米漿,再把一層薄薄的米漿放入大方盤子里上鍋蒸熟,出鍋放涼以后折成片狀再切成細長條,就成了人們天天吃的都勻米粉。都勻人吃米粉有很多種吃法,可以是熱粉也可以是涼拌粉,可以是湯粉也可以是干拌粉,可以是素粉也可以是有各種肉做哨子的肉粉,什么素粉、酸湯粉、肉沫粉、辣雞粉、脆哨粉……比比皆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我每次回到都勻也都要盡可能的將各種吃法都體驗一遍,以滿足我對都勻米粉的“思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小的沖沖糕也是讓我一直忘不了的,每次回去都要專門上街去尋找它的身影,從小時候的二分錢、三分錢、五分錢一個一直吃到了現在的五元錢一個。它那軟糯香甜的味道和圓圓的熱氣騰騰的模樣深深的留在我的腦海里,每次看到它也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老人們告訴我們小孩說的:吃了沖沖糕就能沖沖高,就能長得高。現在沖沖糕已經被評為黔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了都勻有名的“特色小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當然都勻的小吃和好吃的東西不止米粉和沖沖糕,還有好多——小米鲊、米豆腐、糍粑、吊漿粑、紅糖甜酒粑、燒餅、包谷粑、鹽酸扣肉、辣子雞、紫花菌、奶漿菌、魔芋豆腐、苦蒜酸菜折耳根、毛辣果酸湯魚、燒青辣椒毛辣果拌茄子、地蘿卜……,好多好多,一時都數不過來,每次回來也都一樣一樣吃上一遍,一飽口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都勻還有很多漂亮的美景——杉木湖、斗篷山、螺螄殼、綠茵湖、青云湖、……,也還有現在新添的綠博園、茶博園、秦漢影視城、民國風情小鎮……,在青山綠水之間將城市的寧靜與小城的風情完美的結合起來,繪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黔山秀水圖,我也期待著都勻這座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山水小城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好。</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宜春市|
渭南市|
盐亭县|
闽清县|
米易县|
洛川县|
嵊泗县|
红河县|
邵武市|
临泽县|
永寿县|
吴江市|
新丰县|
河曲县|
临沧市|
杭锦后旗|
平远县|
沽源县|
正阳县|
静宁县|
观塘区|
潮安县|
溧水县|
循化|
双柏县|
宜昌市|
刚察县|
万安县|
井研县|
东辽县|
双流县|
洱源县|
正蓝旗|
阜城县|
石柱|
萨迦县|
渝中区|
恩平市|
孟连|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