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0年代初,我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六師二十三團十四連工作與生活。那時連隊周圍都是荒無人煙的沼澤地以及稍不注意拖拉機就會沒頂的水泡子、“大醬缸”。方圓百里除了十里左右一個兵團連隊,都是亙古荒原、杳無人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那“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年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啥野雞、野鴨、野豬、狍子、狐貍、狼群隨時隨地都能遇到,冷不丁的還能遇上個黑瞎子(狗熊)啦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連隊北邊不遠,有一條不用魚餌扔個鉤子就能釣到魚的別拉洪河。那時機務上的拖拉機手在河邊工作時,就會帶上根綴著十幾個大頭針彎成鉤子的繩子。一頭綁個螺母往河里一扔,另一頭固定在河邊的樹桿上,不用蚯蚓也沒有魚食,下班回來必能收獲幾條尺把長的鯉魚、鯰魚、鯽瓜子……。延河的南岸長著一長溜長滿雜樹毛子的楊樹林子。那片林子的地方有個特殊的名字~“狼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踏遍荒原~勘察,籌建新點、開荒的前期工作老照片。(網上下載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那時常用的交通工具。(網上下載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喚醒沉睡的荒原。(網上下載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2004年連隊尚存的男宿舍。</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連隊尚存的家屬區。</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回連隊,去別拉洪河看看。</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回訪時在別拉洪河邊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一年,我連的一位老同志去河邊砍柴時,在林子里發現了一個有七只小狼崽的狼窩。他看冬天小狼崽的皮毛非常柔軟、濃密而且絨絨乎乎的手感很好,于是將七只小狼崽打死(那時狼太多,也沒有現在的環保意識,所以打狼是允許的)。把六只小狼尸體掛在樹上,其中一只帶回連隊,想給孩子做個帽子。這下不得了,可惹惱了老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時北大荒的冬季,早晨七點鐘天還沒大亮,下午三點鐘天就漆黑了。那只老狼天天在傍黑前就在連隊里轉悠。那段時間老同志家的孩子,二點前就關在家里不讓外出。二點后連隊的路上基本已經看不到人了。老同志家養的狗,都躲在狗窩里發出害怕的嗚嗚聲不敢出窩。(這里要夸夸張副連長家的一只個不大、毛很長,卻天不怕地不怕的黃色老母狗。整個連隊只有它是唯一仍然敢在連隊里轉悠,而且是絕對沒有一點懼怕的樣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陣子連隊里的豬,一會兒被咬死一只,一會兒又少一只。甚至隔壁連隊一匹三歲的兒馬子都給咬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連隊里雖有槍,但是除了兩箱不能動的“戰備彈”,沒有能用的子彈。大概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星期,真把大家給憋壞了。后來,三班長說,不管了,打開箱子用戰備彈。從庫房拿出戰備彈與槍,那只老狼從此后再沒出現。有人說,狼很狡猾聞到火藥味就跑了,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從此以后我們就把那個發現一窩狼崽的地方叫做“狼窩”。那片林子也就有了它的名字~“狼窩”。后來,“狼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那塊地方的地名一直延續至今。</b></p> <p class="ql-block"><b>狼窩所在的河邊林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實在北大荒像“狼窩”這樣保留下來的地名太多太多。大家如果有機會到那里去轉轉,隨時隨地能看到留下那個年代印記的地名。</b></p> <p class="ql-block"><b>建三江火車站名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比如建三江地名的由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7月2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在撫遠地區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969年12月11日中央軍委任命: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副師長王少伯為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師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兵團六師師部駐地確定后,王少伯師長根據師部和所轄各團北靠黑龍江和松花江,東鄰烏蘇里江,橫跨富錦、同江、撫遠、饒河4個縣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本區域由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三條江環繞的地情地貌和自然環境,提議把兵團六師新確定的師部駐地稱作“建三江”,寓意為艱苦奮斗、開發建設美麗富饒的三江沖積平原,下決心把六師建設成為塞北江南的魚米之鄉。</b></p> <p class="ql-block"><b>火車前鋒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前鋒~</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反修營(二十三團六營)、六十團二十九連合并改名為前鋒農場。</b></p> <p class="ql-block"><b>火車前進站</b></p><p class="ql-block"><b>前進~原60團,中國第一條農用鐵路(當年的戰備鐵路)建成后最東端的終點站(現在的終點站已延伸至雞嘴巴尖上東方第一市~撫遠市)。</b></p> <p class="ql-block"><b>火車站名牌</b></p><p class="ql-block"><b>換新天~原61團,現在的創業農場。</b></p><p class="ql-block"><b>洪河~為后來新建農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要講地名由來的故事,歡迎大家到北大荒轉一圈,保證你三天三夜也說不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哈巴河县|
多伦县|
怀来县|
凤山县|
小金县|
德格县|
青岛市|
迁西县|
平南县|
赣榆县|
博白县|
廊坊市|
许昌市|
中超|
尤溪县|
稻城县|
陇川县|
平乡县|
长垣县|
德清县|
石门县|
美姑县|
和静县|
静乐县|
曲沃县|
温泉县|
万州区|
汝城县|
旅游|
沿河|
哈密市|
龙海市|
沅江市|
昌都县|
永吉县|
肥城市|
资源县|
同心县|
新丰县|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