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紅樓、蓬山、渡口、漂泊、虛無是糾纏了李商隱一生的語詞。在短暫的四十六年的生命里,李商隱用他獨(dú)有的錦瑟為晚唐彈奏了一曲華麗、凄美、哀傷的挽歌,這挽歌里記錄著一個搖搖欲墜的時(shí)代里,唐人的氣息和模樣,也盛放著李商隱的命運(yùn)、滄桑和色彩。</p><p class="ql-block">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疏疏落落的歌聲里,那些亂世的佳人、催發(fā)的蘭舟、隔雨的紅樓、萬里的蓬山、滄桑的渡口、還有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撲面而來,回閃在我們腦海中,回閃在晚唐邊上,最后隨著曲終人散,一起墜入夜的虛無。</p> <p class="ql-block"> 紅樓隔雨</p><p class="ql-block">紅樓一詞常見于唐宋的詩文里,最初指華美的房子,后也指富貴人家女子的住房,開始有愛情的寓意,發(fā)展到曹雪芹的《紅樓夢》,紅樓的含義走向豐富含混,此時(shí)的紅樓是一個隱指愛情、政治、倫理的多義語詞。</p><p class="ql-block">李商隱一生與紅樓糾纏不清。他的生命里有一座紅樓,準(zhǔn)確地說,是一座隔雨的紅樓。正如我在一首《渡口》的詩中寫到的: </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在你生命的道場里, </p><p class="ql-block">始終有一座隔雨的紅樓,還有萬重的蓬山在等你。</p><p class="ql-block">你走不出你的紅樓與蓬山, </p><p class="ql-block">就像我走不進(jìn)無常為你準(zhǔn)備的華麗哀傷的渡口。</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無數(shù)次的隔著一簾雨眺望著他朝思暮想、心心念念的紅樓,紅樓里有他心愛的女子、華美凄婉的愛情。</p> <p class="ql-block">李商隱九歲時(shí),他的父親在獲嘉縣任上離世。年幼的李商隱被迫返鄉(xiāng),開始跟隨著堂叔讀書習(xí)字。十三歲時(shí),一家人遷往洛陽投靠堂兄李讓山。在洛陽期間,李商隱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一段愛情。此時(shí)的李商隱二十一歲,已過弱冠之年,科舉考試兩次落第,在仕途上苦悶失意、徘徊不前的他,只得返回堂兄李讓山在洛陽的家。</p><p class="ql-block">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的春天,一個紅霞滿天的黃昏,李讓山騎馬歸來,走過鄰家柳枝的宅前,只見滿園的花朵盛放,紅紫遍地,芳香迷人。夕陽的余暉穿過重重的綠,映照在他的臉龐上。他不禁心襟激蕩,隨口吟誦起了李商隱的《燕臺詩》。柳枝聽了,好奇問李讓山這是誰寫的。從李讓山口中得知,這首詩是寄居在他家的英俊青年李商隱的作品。柳枝平靜的心湖投進(jìn)了一顆石子,她當(dāng)即扯斷身上的長帶,打了個結(jié),讓李讓山把裙帶交給李商隱,希望能得到他的詩。</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李商隱牽著馬走向巷口,柳枝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二人四目相對的那一刻,時(shí)間仿佛凝固了,一股羞澀、曖昧的氣息在空中彌漫。柳枝對李商隱說: “三天后,我會點(diǎn)燃博山爐與你相會。”李商隱點(diǎn)了點(diǎn)頭。</p><p class="ql-block">約定的日子很快到來了,李商隱竟爽約了。</p><p class="ql-block">這一年春天的科舉考試要在長安舉行了。李商隱和友人約好一同赴考。不巧,友人來約,李商隱外出未歸。情急之下,友人帶上他的行李先行一步,并約好在雙橋驛“跂足以待,共進(jìn)晚餐”。</p><p class="ql-block">入京住宿的行李被友人帶走了,這讓李商隱很慌亂。科考是人生頭等大事,耽誤不得。李商隱只好跟著趕了去,和柳枝的浪漫相會就這樣錯失了。</p><p class="ql-block">再次走進(jìn)考場的李商隱,沒有博得一個好成績。在“行卷”盛行的唐代,李商隱不愿投機(jī)取巧走“行卷”路,注定不會一帆風(fēng)順。這一次,他仍然榜上無名。三次落榜的李商隱心情陰郁,決定暫時(shí)留在長安,復(fù)習(xí)備考,來年再戰(zhàn)。</p><p class="ql-block">這年冬天,李讓山來長安看望李商隱,帶來柳枝的消息,此時(shí)的柳枝已被東面的一個諸侯娶了去。</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初戀,如同一縷縹緲的輕煙,被風(fēng)吹散得無影無蹤。這一枚青澀的果,雖來不及品嘗,卻注定會掛在他記憶的枝頭。</p> <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第二段戀情發(fā)生在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這一年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江湖郎中出身的鄭亞和經(jīng)師李訓(xùn)主導(dǎo)發(fā)動的自上而下誅殺宦官的流血政變宣告失敗。鄭亞、李訓(xùn)、四位宰相,還有許多無辜的大臣、仆從共一千多人,被閹宦仇士良?xì)⒑Α?lt;/p><p class="ql-block">長安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fēng),很快蔓延到東都洛陽。此時(shí),李商隱作出了一個決定,和母親一起遷往洛陽毗鄰的濟(jì)源。濟(jì)源境內(nèi)的玉陽山遠(yuǎn)近聞名,是著名的道家修仙場所。</p><p class="ql-block">在玉陽山,李商隱邂逅了前來此地修道的安康公主的女侍宋華陽。</p><p class="ql-block">一個七夕的晚上,宋華陽跟隨著安康公主前往靈都觀的殿中參加聲勢浩大的法會,當(dāng)二人緩緩登壇,在如潮的人群中,宋華陽回頭的瞬間,像投來驚鴻般一瞥。坐在道壇下面的李商隱心里一下子就明亮起來。這攝人心魂的眼神,讓李商隱念念不忘。他確信,這就是他生命中的那個人。</p><p class="ql-block">法會結(jié)束后,那一晚,李商隱失眠了。他輾轉(zhuǎn)反側(cè),心里全是宋華陽,怎么才能和宋華陽見面呢?終于,利用法事的休息間隙,他們二人很快相識,并墜入愛河。</p><p class="ql-block">一邊是道觀的清規(guī)戒律,一邊是兩個年輕人蓬勃的情欲。這樣的矛盾,注定了他們只能偷偷相見。接下來的日子里,內(nèi)心荒涼寂寞的宮女和科考失意的才子頻頻在道觀殿內(nèi)僻靜的角落幽會,這種神秘快樂的日子大約持續(xù)了兩個多月。</p><p class="ql-block">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拋開道德因素,幽會偷情本身是有著神秘莫測不可言喻的吸引力的,更何況兩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p><p class="ql-block">約會的日子日日是好日。</p><p class="ql-block">就李商隱漂泊的一生來看,這算得上為數(shù)不多的甜蜜時(shí)光。上天借給他兩個月,卻需要他用一生的顛沛流離去償還。</p><p class="ql-block">兩個年輕人的越矩,很快隨著宋華陽的懷孕而敗露。最后,宋華陽被安康公主遣送回宮,李商隱被逐出道觀。</p><p class="ql-block">一段剛開始不久的戀情,就這樣無疾而終。</p> <p class="ql-block">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經(jīng)歷四次科舉失利的李商隱,在令狐陶的幫助下,終于考中進(jìn)士。</p><p class="ql-block">唐代從唐玄宗開始流行這樣一種習(xí)俗,每年春闈考中的士子,都要在放榜之日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曲江宴。當(dāng)曲江宴遇上上巳節(jié),登科及第宴游的才子和傾城而動,紛紛涌到曲水邊沐浴、消災(zāi)、祈福、踏青的佳麗,自然而然成為了這個美好日子里的主角。</p><p class="ql-block">李商隱和王晏媄就這樣在曲江相遇了。</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曲江,草木吐綠,江水含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個清麗可人的倩影似一縷清風(fēng)從李商隱的眼前飄過,此人正是王茂元的小女兒王晏媄。</p><p class="ql-block">據(jù)史書記載,李商隱對王晏媄一見鐘情。一向內(nèi)斂的白衣書生為了真愛,主動向王晏媄表白。他們二人多次在曲江約會。久而久之,王晏媄被李商隱的真誠和才情打動,兩人正式確立了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公元 838 年,二十七歲的李商隱攜手王晏媄走進(jìn)婚姻。婚姻對李商隱而言意味著很多,它決不是一座被圍的城,相反,它給李商隱憂傷漂泊的靈魂找到了停靠的港灣。</p><p class="ql-block">婚后的王晏媄,面對丈夫的轉(zhuǎn)徙流離,給予很多。</p><p class="ql-block">在一個又一個的驛站和渡口,歸帆望斷是她,長亭相送是她。長夜西風(fēng),秋雨梧桐,王晏媄把對李商隱的感情寄托在舊鴛機(jī)上,臨行密密縫里盡是對丈夫的深情。</p><p class="ql-block">這個出身富家的千金,自嫁給李商隱后,日子過得拮據(jù),生活落魄。夾在牛李黨爭的漩渦中,原本幸福的夫妻二人聚少離多,這樣的日子,大約持續(xù)了十四年。</p><p class="ql-block">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升任檢校兵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jié)度使,駐扎在汴州的盧弘止,剛到任不久,就因病去世。作為幕僚的李商隱再次失去依憑。這一年的秋天,丟了工作,回到長安家中的李商隱,發(fā)現(xiàn)妻子已經(jīng)謝世了。</p><p class="ql-block">漂泊半生,落魄歸來,斯人已不在,妻子的驟然離世對李商隱的打擊很大。往后的日子里,再也沒有哪一個人能夠走進(jìn)李商隱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在李商隱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柳枝、宋華陽、王晏媄帶給這個苦情的白衣書生無數(shù)次的怦然心動,在他灰白的生命里燃起亮色,給了他彌足珍貴的歡喜和慰藉。盡管有些故事還未來得及開始,便隨風(fēng)而逝,但她們都化作了訴說著相思的錦瑟、月光和海棠,構(gòu)筑起李商隱生命中的紅樓。</p><p class="ql-block">紅樓一夢,不曾夢醒,李商隱從未走出過他的紅樓。</p><p class="ql-block">猶記得,當(dāng)年趕考?xì)w來,故人已不見。此時(shí)的柳枝已嫁給東諸侯作妾,在東諸侯死后被賣到妓院,流落到武昌。李商隱多方打聽,得知后,趁著送同年進(jìn)士獨(dú)孤云的機(jī)會,寫下“武昌若有山頭石,為拂蒼苔檢淚痕”的句子,暗暗記下那一段消逝了的情;當(dāng)不得不和宋華陽割離,后考取進(jìn)士的李商隱回到母親所在的濟(jì)源老家,正是人間四月。他一個人沿著玉溪河,走進(jìn)玉陽山。靈都觀的舊物還在,人已遠(yuǎn)去。看著山中舊景,河上逝水,他一個人在孤獨(dú)中走進(jìn)蒼茫的夜色;在丟了工作,狼狽回到長安的家,發(fā)現(xiàn)妻子已悄然離世,他悲情寫下懷念的文字: </p><p class="ql-block">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p><p class="ql-block">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p><p class="ql-block">那把靜靜地躺在角落里的錦瑟,還在無聲訴說著天人永隔的悲劇和痛徹心扉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子,三段感情,最后都遠(yuǎn)去了。生命在消逝,青春在消逝,愛情在消逝,相思永恒。</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詩歌,自然而然的反復(fù)出現(xiàn)月光、夜鶯、鴛機(jī)、錦瑟、淚、此情、相思、歸夢、孤燈等意象。這些意象不僅構(gòu)成了李商隱詩歌的主流意象,而且還呈現(xiàn)出李商隱獨(dú)特的情感世界。</p><p class="ql-block">這個情感世界的堆疊、構(gòu)建和完成,始于一場遇見。</p><p class="ql-block">李商隱和柳枝、宋華陽、王晏媄一開始偶遇在紅樓,日后,受到外部世界的阻隔,漸漸演變成了一場期盼與“丁香姑娘”的遇見,很快,相遇錯失,只留下李商隱的遠(yuǎn)望。是“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dú)自歸”這樣一種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詩人看著紅樓,紅樓里面有他的愛情、青春和美好的回憶。在這個下著雨的夜晚,他就這樣看著紅樓,他和紅樓隔著一簾雨,沒辦法走近。看著看著,心里滿是落寞。在沉沉的夜色中,珠簾般飄著雨的街道和紅樓,在這昏黃的飄燈里,越來越朦朧,越來越模糊,是那樣的真實(shí),又是那么的虛幻,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最后,詩人只好頂著珠簾般的細(xì)雨,在依稀閃爍的燈光中歸去。</p><p class="ql-block">李商隱就這樣困在隔雨的紅樓里走不出來。</p><p class="ql-block">最后,遠(yuǎn)望無可奈何的變成了絕望。他生命中的女子,或流落,或遣返,或逝去,消失在了李商隱的視線里。只剩下撩人的紅樓、月光和海棠。所有的相遇與遠(yuǎn)望,終于宿命般的成為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shí)已惘然”。在這個“成追憶”里,我們看到,消逝是事物的常態(tài),也是人生的必然。</p><p class="ql-block">在消逝和永恒里,那些離別與重逢、歡聚與不舍、期待與落寞、纏綿與熱烈、眷念與不舍、華美與傷逝......像繽紛的風(fēng)景,從紅樓里飄然而來,袒露出李商隱全部的情感跌宕和豐盈的精神質(zhì)地。原來一段情,不僅可以慰藉這世間涼薄,讓灰暗的生命變得美好迷人;而且還呈現(xiàn)出生命的消逝與永恒之美。</p><p class="ql-block">紅樓是深情,是悲憫,是生命的自我完成。</p> <p class="ql-block"> 蓬山萬里此去</p><p class="ql-block">我不敢說,渡口像一場渡劫, </p><p class="ql-block">船夫是高深莫測的道人。</p><p class="ql-block">但我確信,那些隨水花遠(yuǎn)去的法事,</p><p class="ql-block">終會在某個角落慢慢落定,</p><p class="ql-block">開出凄美的花。</p><p class="ql-block">在李商隱的世界里,渡口和驛站飽含著滄桑的人生況味。</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人生由兩條生命線組成,一是情路。這條路充滿歡喜、跌宕和不確定,到最后情隨事遷,不可逆轉(zhuǎn)的變成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shí)已惘然。他們堆疊在李商隱的情感世界里,成了一座可望不可及的隔雨的紅樓,在他灰白的生命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二是仕路。這條路夾雜著權(quán)謀、黨爭、黑暗和無常,讓李商隱成為為數(shù)不多的中國封建時(shí)代,士子文人流徙漂泊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我之所以關(guān)注李商隱,是因?yàn)槔钌屉[是絕對的大眾。他不像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他們實(shí)在是富有代表性的小眾,都在自己的天地里,活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留給我們更多的是仰望,離我們這瑣碎卑微的人生,有點(diǎn)遙遠(yuǎn)。</p><p class="ql-block">李商隱不同,李商隱放到現(xiàn)在,就是一個偏底層的公務(wù)員,他在中國的官僚系統(tǒng)里是默默無聞的大多數(shù)。</p> <p class="ql-block">李商隱祖籍懷州河內(nèi)人,今天的河南沁陽市人。祖上三代進(jìn)士出身,先后仕宦于臺閣,做的官都不大。李商隱的父親李嗣,先在河南獲嘉縣擔(dān)任縣令(一說縣尉),后又跟隨著浙江東觀察使孟簡南下,舉家遷往浙江。當(dāng)時(shí)三歲的李商隱,跟隨著父親去向一千八百多里外的浙江。就在李商隱十歲時(shí),李嗣在任上去世。李商隱只得跟著母親扶著父親的靈柩,悲情的返鄉(xiāng)。</p><p class="ql-block">青澀懵懂的李商隱,在去鄉(xiāng)還鄉(xiāng)的跋涉里,初嘗了流離漂泊的滋味。</p><p class="ql-block">為了謀生,李商隱十三歲時(shí),全家又從懷州遷往洛陽投靠堂兄李讓山。年少的李商隱,靠給人舂谷、抄寫書籍、代寫春聯(lián)為生。在李讓山這個飽學(xué)鄉(xiāng)儒的調(diào)教下,十六歲的李商隱開始以《才論》《圣論》知名。</p><p class="ql-block">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商隱攜帶著《才論》《圣論》去拜訪白居易,受到白居易的賞識,后經(jīng)過白居易的推薦,拜在當(dāng)時(shí)的檢校禮部尚書、河南尹令狐楚的門下。令狐楚是駢文寫作的高手,在他的調(diào)教下,李商隱很快熟悉了表、狀、奏、啟各類公文的寫作,成為了令狐楚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從唐大和四年,公元830年開始,到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這七年,李商隱一直奔走在趕考和幕府屬官的路上。他先過五次參加科舉考試,終于在公元837年的春天,金榜題名。期間,他跟隨著幕主令狐楚、崔戎在洛陽、太原、華州、兗州、鄭州、長安、滎陽、濟(jì)源流轉(zhuǎn)。這是成年的李商隱出過的最遠(yuǎn)的門,走過的最長的路。</p><p class="ql-block">未登科出仕的李商隱,那時(shí)并不知道,往后還有更凜冽的風(fēng)霜、刀劍在等著他。漂泊在路上,將會成為貼在他身上怎么也撕不掉的標(biāo)簽。</p> <p class="ql-block">就在考中進(jìn)士的同年九月,恩師令狐楚在漢中病逝。李商隱從長安前往漢中奔喪。師恩如山,李商隱在漢中陪伴恩師度過了生命中最后的時(shí)光。返回長安后,在授官考試中意外落選的他,不得已只得到?jīng)茉耐趺桓^續(xù)幕府屬官生涯,不久,和王茂元的小女兒王晏媄走到了一起,組建了小家。之后,他又遠(yuǎn)赴長安,想在釋褐試中為自己、為這個小家博一個功名和未來。</p><p class="ql-block">這一次,本不抱希望,竟然輕松過關(guān)。李商隱終于結(jié)束了幕府為官寄人籬下的日子,出任秘書省校書郎。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此時(shí)中唐的“牛李”黨爭愈演愈烈,岳父王茂元屬于李黨,令狐陶屬于牛黨。夾在“牛李”黨爭的漩渦中,李商隱的仕途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彩。</p><p class="ql-block">那時(shí)的李商隱天真的以為,只要不有意站隊(duì),憑著一腔熱血真情,總會贏得別人的理解,明亮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p><p class="ql-block">然而,幾個月后,他便被調(diào)往虢州的弘農(nóng)縣擔(dān)任縣尉。縣尉的職掌在《唐文典》中記載:“親理庶務(wù),分判眾曹,割斷追催,收率課調(diào)。”也就是說縣尉要協(xié)助縣令處理一縣的行政、司法、財(cái)政事宜,決獄斷刑是縣尉的一項(xiàng)主要工作。</p><p class="ql-block">李商隱到任后,在清理舊案時(shí),發(fā)現(xiàn)有一件案子量刑失當(dāng)。犯人有罪,但罪不至死。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原來,犯人是生活在最底層的百姓。原告向上任縣尉行了賄,包括當(dāng)時(shí)的陜虢觀察使孫簡都在受賄行列。這些貪官污吏形成了利益集團(tuán),結(jié)成了虐民的羅網(wǎng)。</p><p class="ql-block">李商隱在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決定糾正此案,重新給犯人量刑,讓死囚得以活命,并將改判的結(jié)果,以公文的形式呈報(bào)到州和觀察史府。</p><p class="ql-block">孫簡得知后大發(fā)雷霆,將李商隱叫來訓(xùn)斥。誰知李商隱并不畏懼,和孫簡據(jù)理力爭,毫不示弱,并當(dāng)堂拂袖而去。年輕的李商隱自知這樣做的后果,很快便以一紙辭呈,果斷辭去縣尉之職,返回長安。</p><p class="ql-block">這是正直善良的李商隱和官場黑暗勢力的第一次正面交鋒。</p><p class="ql-block">丟了工作的李商隱回到了長安后,把濟(jì)源的母親和涇原的妻子接過來,在長安的樊川安了家。此時(shí),王茂元的治所轉(zhuǎn)到了許州。李商隱在涇原、濟(jì)源、長安、洛陽、華州、許州奔波,飽嘗了仕宦的不易、官場的黑暗和漂泊的人生況味。好在這一次,全家終于團(tuán)圓,自己又在秘書省正字位上授職任官。流浪的士子,飄泊的靈魂總算有了個休憩的港灣。</p> <p class="ql-block">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開始,李商隱舉家遷往河中府蒲州的永樂縣。在度過短暫的閑居期后,李商隱接到鄭州刺史李褒的邀請,進(jìn)入李褒的幕府。自此,李商隱又開始了作為幕府屬官的漂泊。他先是在鄭州,不久辭了公差,帶著妻子回到了洛陽。后又于會昌五年回到長安,繼續(xù)擔(dān)任秘書省正字。</p><p class="ql-block">唐會昌七年,公元847年,李黨失勢,被人為劃歸李黨陣營的李商隱,察覺到嚴(yán)峻的政治形勢,于是在桂州刺史、桂管都防御經(jīng)略鄭亞德邀請下,南下桂州,在鄭亞幕府擔(dān)任掌書記。不到一年,鄭亞被貶為潯州刺史,沒有了開幕府的資格。失去依憑的李商隱,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返回長安,任職于京兆府。不久,又跟隨武寧軍節(jié)度使兼徐州刺史的盧弘止南下徐州、汴州。</p><p class="ql-block">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初秋,再次丟了工作的李商隱回到長安時(shí),發(fā)現(xiàn)妻子王晏媄已經(jīng)離世。漂泊半生的李商隱,品嘗了命運(yùn)的殘酷。那個陪了他十四年的妻子永遠(yuǎn)的不在了,再也沒有人來為他送行了。</p><p class="ql-block">喪妻之痛對李商隱的打擊很大。此后,短暫在太學(xué)博士位上停留的李商隱,跟隨著柳仲郢去梓州幕府,而后又轉(zhuǎn)揚(yáng)州。從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到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李商隱南下,一去就是七年。</p><p class="ql-block">公元858年,柳仲郢奉調(diào)進(jìn)京,升任刑部尚書。這一次李商隱沒有跟隨柳仲郢回到長安,而是回到了河南滎陽的老家。</p><p class="ql-block">回歸幕府生涯的李商隱,在永樂、鄭州、洛陽、長安、徐州、汴州、揚(yáng)州等地輾轉(zhuǎn),直到858年的冬天,在滎陽老家謝世,流轉(zhuǎn)四方的浪子,漂泊的靈魂終于可以安息了。</p> <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成長和仕宦史,是一部典型的漂泊史。</p><p class="ql-block">親人接二連三的離開,科舉的屢次失利,愛情的倏忽而逝,“牛李”黨爭的擠壓,寄人籬下的幕府生涯,這些都造成了李商隱的流離漂泊,也造成了李商隱的內(nèi)向、敏感和憂傷。</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在南國和北國的風(fēng)塵里,有多少次西風(fēng)烈,長空雁,霜晨月,馬蹄聲碎,就會有多少次的白衣書生再出發(fā)。驛站和渡口自然而然成為了李商隱經(jīng)常的打卡地,它們承接著李商隱的歡聚與不舍、出發(fā)與夜泊、眷戀與幻滅、期待與落寞、沉默與不甘、反抗與哀傷,更重要的是還承接著一個旅人的全部生計(jì)和全部生存真相。</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詩歌地圖,自然形成了與“紅樓”并駕齊驅(qū)的意向群。這個意向群的核心是“渡口和驛站”,反復(fù)出現(xiàn)的意象有天涯、蓬山、轉(zhuǎn)蓬、萬里、流鶯、歸期、羈泊、歸夢、淚。它們同樣構(gòu)筑了李商隱豐盈的生命世界,呈現(xiàn)出與紅樓迥然不同的生命質(zhì)地和人生樣貌。</p><p class="ql-block">這里面的世界是一個昏暗腐敗的世界,一個刀光劍影的世界,一個落魄求生的世界。當(dāng)深陷黑暗的官場,李商隱沒有隨波逐流。一個官場的年輕人,為最底層的百姓主持公道,選擇和頂頭上司“硬扛”,最后憤然辭職,這放到今天仍是罕見和震撼的。</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由于流年不利,仕途阻滯,一再有羈泊欲窮年的無奈,更隔蓬山一萬重的心酸,欲問孤鴻向何處的迷茫,未知何路到龍津的苦悶,歸夢不宜秋的落寞,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悲哀,春日在天涯的哀傷......也有更持紅燭賞殘花的淡遠(yuǎn)和從容。</p><p class="ql-block">紛亂的世界傷害他,昏暗的官場排斥他,無常的命運(yùn)捉弄他,卻從未改變他。他在紛亂的世界和灰暗的命運(yùn)里認(rèn)真的活著。那么多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沒能壓垮他。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撿拾心情重新上路,就像希臘神話中滾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從頭再來,悲壯而崇高。</p><p class="ql-block">“活獄”一事是李商隱仕宦生涯的標(biāo)志性事件,甚至是最珍貴的事件。沒有“活獄”,沒有這場正直與邪惡激烈較量碰撞出的人性大美,李商隱在中國歷史上的精彩程度,毫無疑問會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一個內(nèi)向、敏感、單純、正直的書生,一個高才、安分、向上、愛美的士子,走過云濤風(fēng)煙,走過隔雨紅樓,走過蓬山萬里,走過棲棲遑遑,不幸讓漂泊成為了他人生、也是命運(yùn)的底色,也終于有幸讓良善成為他生命的成色。</p> <p class="ql-block"> 最深的虛無</p><p class="ql-block">風(fēng)煙萬里大半生,李商隱是中國古代為數(shù)不多具有漂泊氣質(zhì)的士子文人。然而,罕見的是,他身上絕少風(fēng)塵氣、俗氣。 </p><p class="ql-block">李商隱是幾千來來有過深度生命體驗(yàn)的士子文人,毫不夸張的說,他極有可能是對人生的存在與虛無體驗(yàn)最深的文人。</p><p class="ql-block">提到存在主義,我們自然會想到海德格爾、加繆、薩特。存在主義誕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戰(zhàn)爭讓許多的人失去家園,人沒有歸屬感,漂浮在這個世界中,走向了異化。存在主義哲學(xué)的代表人海德格爾指出:作為存在的人,面對的是虛無,孤獨(dú)無依,永遠(yuǎn)陷入煩惱痛苦之中。人之所以痛苦,是因?yàn)槊鎸χ氖且粋€荒誕的世界,正是憂慮和恐懼,才揭示人的真實(shí)存在。</p><p class="ql-block">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爆發(fā)的“甘露之變”,改變了大唐王朝的政治格局。朝廷的權(quán)利日益由宦官把持,“甘露之變”是中唐向晚唐轉(zhuǎn)變的分水嶺,此時(shí)的唐朝政治混亂,國力衰微,外憂內(nèi)患不斷。唐武宗時(shí)期,接連發(fā)生了回鶻南侵,地方割據(jù)勢力造反事件,叛亂接二連三。此時(shí)的唐王朝形成了三股動蕩勢力:邊患之亂、割據(jù)之亂、黨爭之亂。</p><p class="ql-block">李商隱就生活在這樣的亂世中,亂世帶給他荒謬、虛無、痛苦的人生體驗(yàn)。</p><p class="ql-block">他的遭逢是不如意的。他曾經(jīng)有過美好的愛情,但愛情飄忽易逝;他仕宦之途布滿荊棘,漂泊失意;他的親情也充滿悲劇,親人意外的離去。這樣的愛情之路、仕宦之路、親情之路遇上邊患之亂、割據(jù)之亂、黨爭之亂,形成了李商隱含混悲情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就像他在詩中感嘆的:我像當(dāng)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yuǎn),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向往美好愛情的心,千萬不要跟春花爭相開放啊,我那相思之情一點(diǎn)點(diǎn)地化為灰燼了;我縱然心有抱負(fù),不耽于兒女情長,追逐萬里風(fēng)浪,卻不清楚到底走那條路才能到達(dá)龍?zhí)叮晃乙恢痹诒疾ǎ被ㄋ棋\的春天,我一個人又在天涯;來不及思念,不知不覺,晨鼓已經(jīng)敲響,應(yīng)差的時(shí)間到了,又不得不匆匆走馬蘭臺,開始寂寞的校書生涯;回想起往昔妻子為我趕制衣服,多么溫馨;我杳遠(yuǎn)難憑的歸夢啊,只有孤燈才能見證,我空虛寂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p><p class="ql-block">此去蓬山萬里,相思成了灰,前路茫茫,沒有人知道詩人內(nèi)心的悲傷,漂泊在天涯,淚水濕了衣襟,愛情阻隔,身世如飄蓬,往事繽紛入夢來。</p> <p class="ql-block">那些繁華逝去了,幻滅了。多少年后,回想起來,像一場夢,如此真實(shí),又是這般虛幻,最后,只留下無盡的回憶。</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人生到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是華美退場、幻滅后的迷茫迷惑迷惘迷戀 。</p><p class="ql-block">他初嘗過生命的美好,見證過生命的灰暗和命運(yùn)的無常,體驗(yàn)過生命最深的虛無,他是最有資格去描述生命本真的模樣的。</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的寶貴在于:美在幻滅,蒼涼一直都在,他從未喪失對生命的熱情和對人生的眷念。</p><p class="ql-block">正如蔣勛所說:李商隱一生也沒有真正舍掉熱情,他總在纏綿與舍得之間,正因?yàn)橛袩崆椴怕錅I,才產(chǎn)生了巨大的幻滅感,正是因?yàn)樘^愛這個人世間,才不畏懼受傷地去擁抱!</p><p class="ql-block">一千二百年前,一位叫李商隱的年輕人來過這人間,他將永遠(yuǎn)在人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由中國作協(xié)會員、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詩人鮑秋菊提供,致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楊林,教授中文之美的教育工作者,副高職稱。兼職鄂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作品見于巜名作欣賞》巜長江叢刊》巜散文選刊》巜海外文摘》《散文詩世界》等刊。</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成市|
南木林县|
富锦市|
马尔康县|
旬阳县|
法库县|
广安市|
沂南县|
伊吾县|
丰原市|
集贤县|
荣成市|
崇仁县|
郴州市|
石阡县|
南华县|
阿克陶县|
浦北县|
抚顺市|
韶山市|
柳林县|
邻水|
新蔡县|
金门县|
兴隆县|
班玛县|
大方县|
烟台市|
呼伦贝尔市|
民县|
巴彦县|
新营市|
九江县|
南皮县|
晴隆县|
阿尔山市|
西藏|
西昌市|
垫江县|
宜川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