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難忘之旅

小冬

<p class="ql-block">在時光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瞬間,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的生活。而這次,我們兄弟姐妹四對夫妻的東北之旅,便是這樣一段難忘的記憶。2024 年 9 月 19 日,我們這四對夫妻一行八人,自駕兩臺 SUV, 從河北遵化市出發,路經承德,到達第一個目的地遼寧省朝陽市。這是當天入住“交通賓館”后,在賓館餐廳點完菜開始聚餐前的全體合影。</p> <p class="ql-block">朝陽是遼寧省轄地級市,有著1700多年的建城史,別稱“龍城”,曾是三燕古都。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在北方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三個地方政權,都曾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都城或陪都。這條街是朝陽古城南北大街,由于正在維修,顯得有些凌亂。</p> <p class="ql-block">朝陽市的南塔和北塔是該市的標志性建筑,均為方形空心十三級密檐式磚塔,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南塔位于朝陽市新華路南側,建于遼代,高約45米。南塔塔身雕刻精美,每面兩側各嵌石碑一塊,各碑面刻有一靈塔名稱。1988年,南塔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北塔位于朝陽市北端,建于1080多年前,高38.7米,被稱為“東北第一塔”。北塔在歷史上曾多次修繕,是東北地區現存年代最早的佛塔。北塔塔身四面磚雕密宗四方佛、八脅侍菩薩、二十四飛天、八大靈塔及塔名等圖案,美輪美奐。北塔地宮內還發現了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和鎏金銀塔等稀世珍寶。1988年,北塔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巧的是北塔正在維修,我們沒能目睹其真容。</p><p class="ql-block">南北塔是朝陽市的重要文化遺產,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載體,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和朝拜。</p> <p class="ql-block">?佑順寺鼓樓。</p><p class="ql-block">?佑順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是朝陽境內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筑形式的喇嘛教廟宇,建筑風格融合了漢族和藏族的建筑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北京白馬寺喇嘛綽爾濟卜地到遼西擇地建寺,看中了荊棘叢中、三座古塔邊的一塊空地,經康熙皇帝批準,第二年破土動工,八年后竣工。</p><p class="ql-block">?竣工后,康熙帝賜名“佑順寺”,并賜檀香佛像一尊。乾隆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去盛京祭祖北巡時曾在此駐蹕,并為寺院題寫匾額“真如妙覺”,故又稱行宮。</p> <p class="ql-block">大凌河是遼寧省西部地區最大的河流,發源于遼寧省與河北省接壤地區,全長447公里。大凌河穿朝陽市區而過,為城市增添了獨特的景觀。朝陽市在大凌河兩岸建設了公園、廣場等休閑場所,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四對夫妻大凌河留念。</p><p class="ql-block">?大凌河歷史悠久,在古代就有相關記載,古時稱渝水,北魏時稱白狼水,唐朝時改稱白狼河,遼時稱靈河,金元時改“靈”為“凌”,明朝始稱大凌河。大凌河見證了遼西地區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對當地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從左往右是妹妹、我、姐姐和弟弟。</p> <p class="ql-block">姐姐趙曉芬和姐夫趙玉民</p> <p class="ql-block">我(趙曉東)和妻子洪玉萍</p> <p class="ql-block">妹妹趙曉梅和妹夫李立</p> <p class="ql-block">弟弟趙曉津和弟媳張曉波</p><p class="ql-block">?原計劃第二天再看看朝陽市的兩個主要景區:一個是朝陽市鳳凰山,位于朝陽市區東部,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AAAA級風景名勝區。另一個是朝陽市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著名的地質公園之一,擁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誰知天公不作美,從早就開始下雨,據天氣預報這雨要下一整天,所以改變計劃于 9 月 20 日早晨出發,并于下午 2 點多到達新賓滿族自治縣。沒看到的景點做為遺憾留給下一次旅行吧。</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上午,姐妹兄弟四對夫妻一行八人來到來努爾哈赤的出生地一一赫圖阿拉城。赫圖阿拉故城開創了大清建都之制,歷來的被視為清王朝的發祥地,滿族崛起的搖籃。赫圖阿拉故城,是女真各部“依山作寨”樹柵為城的典型實例,也是眾多女真山城中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唯一一座古城遺址。</p> <p class="ql-block">1616 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國,國號為“金”,建元“天命”,史稱后金。在此之前,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隨后又逐漸征服了東北女真各部。經過多年的征戰和經營,他的勢力不斷壯大,具備了建立政權的條件。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標志著女真族的統一和后金政權的正式建立,這為后來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赫圖阿拉城也因此成為后金第一都城,是清王朝的發祥地。該城位于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內,分內外兩城,內城建于1603年,外城建于1605年。城內主要建有汗宮大衙門、汗王寢宮、正白旗衙門、關帝廟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赫圖阿拉城是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有滿族民俗博物館、滿族歷史文化長廊等景點,向游客展示滿族的歷史和文化。景區環境優美,在參天古榆的掩映下,青磚青瓦的古建筑群獨具風格。</p> <p class="ql-block">姐夫趙玉民是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守陵人的后裔,此行也完成了他多年來此地尋祖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洪玉萍也出生于滿族世家,受姐夫尋祖愿望的感染,對找到自己民族之根而感到興奮,她自我調侃的說今天找到了她的十八輩兒祖宗。</p> <p class="ql-block">努爾哈赤就出生在這個三間茅草房的東邊那間房里。整個建筑體現滿族民居的特點,如“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p> <p class="ql-block">努爾哈赤出生的草房外觀</p> <p class="ql-block">草房的堂屋</p> <p class="ql-block">努爾哈赤就出生在這個房間的土炕上。</p> <p class="ql-block">汗宮大衙門: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攢尖式建筑,是當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治理國政、研究軍機、接納使臣的地方,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 年)。</p> <p class="ql-block">汗王寢宮:位于汗宮大衙門東側,四間建筑,東一間是汗王和大妃的寢室,西三間是汗王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們一路歡聲笑語,寓歡樂于旅游之中。</p> <p class="ql-block">正白旗衙門:地處汗宮大衙門東側高臺之上,是青磚青瓦硬山式四合院建筑,是正白旗旗主皇太極處理旗內軍政事務的辦公場所,內現存正房五間,是保存較好的原始建筑。</p> <p class="ql-block">這里保留了大量的滿族文化遺跡和傳統民俗,如滿族的建筑風格、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在這兒我們還有幸觀賞了滿族添倉節的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罕王井:位于赫圖阿拉城內城中部,是城內唯一一口飲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見底,嚴冬不封,酷暑清涼,曾養育了八旗子弟兵,被譽為“千軍萬馬飲不干”。</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赫圖阿拉城,我們又來到不遠處的清永陵。清永陵距赫圖阿拉城只有6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較完整的封建帝后陵寢建筑群之一。它與沈陽葬努爾哈赤的福陵(東陵)、葬皇太極的昭陵(北陵)合稱盛京三陵,因建筑年代遠在清朝定都北京之前,且墓主人輩份高,所以稱“三陵之首”,是清王朝的關外第一陵。</p><p class="ql-block">?2004 年 7 月 1 日,在第二十八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清永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清永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陵寢,里面埋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特穆、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此外,努爾哈赤的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兩人也葬于此。后來,這些祖先分別被追封為肇祖原皇帝、興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顯祖宣皇帝等。</p> <p class="ql-block">早在明嘉靖至萬歷年間,這里就被選作家族墓地。天命九年(1624 年),部分陵墓曾被遷到遼陽東京城的東京陵。天聰八年(1634 年),赫圖阿拉被尊為“興京”,這里稱為興京陵。順治五年(1648 年),世祖福臨追封四王。順治十六年(1659 年)更興京陵名為永陵,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p> <p class="ql-block">看完清永陵后,我們又驅車 180公里,于 9 月21 下午來到吉林省的邊境城市集安市。集安市地處長白山南麓,鴨綠江北岸,境內山巒疊嶂,河流縱橫,森林茂密,景色秀麗。這里是集安市大吉他廣場的鴨綠江景。</p> <p class="ql-block">集安市的大吉他廣場因電影《縫紉機樂隊》在此取景而聞名。廣場上有巨大的吉他雕塑,成為當地的標志性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p> <p class="ql-block">大吉他</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噴泉廣場</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鴨綠江邊</p> <p class="ql-block">集安市的火盆街是當地極具特色的美食街。集安是我國的邊境城市,也是朝鮮族的聚集地,高麗火盆是這里特有的、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美食。在火盆街,街道兩旁到處都是經營火盆的飯店。</p> <p class="ql-block">9月 22日 早晨去逛了一會兒安早市,并在早市吃了早餐。早市管理規范、環境整潔、鬧而不亂,吸引著眾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來,已經成為集安的民俗文化符號和旅游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早市商品豐富多樣,特色美食、水果生鮮、山珍特產無所不有。</p> <p class="ql-block">逛完早市后,上午參觀了公元400年前的高句麗王朝留下的兩處歷史遺跡:長壽王陵和好太王碑。</p><p class="ql-block">長壽王陵,又稱將軍墳,位于吉林省集安市東北約4公里的龍山腳下,建于公元5世紀。</p><p class="ql-block">?墓主人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高璉。長壽王20歲時繼承王位,在位執政時間長達78年,至少活到98歲,其謚號為“長壽王”。</p><p class="ql-block">?陵墓外觀呈截尖方錐形,底部近于正方,這種方壇階梯式的外形與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相似,因此被譽為“東方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長壽王陵的1號陪墳是高句麗王族墓葬。</p><p class="ql-block">?學界對于1號陪墳墓主人的身份存在一些推測,部分觀點認為可能是長壽王的妃子或近臣。其墓室用3塊巨石圍成,平面呈長方形,上加巨型蓋石為頂。</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陵碑即好太王碑,是長壽王為紀念其父好太王所立。</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碑之一,被譽為“海東第一古碑”,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在景區為國家 5A級旅游景區、國家首批考古遺址公園。</p> <p class="ql-block">好太王碑由一塊巨大的天然角礫凝灰巖石柱略加修琢而成,呈近方柱形。碑石高6.39米,寬1-2米。石碑上共1775個漢字,目前可辨識1590字左右。碑建于414年,不遠處的石堆陵墓就是太王陵,當時中原正值五胡亂華及東晉的時代,在中國古碑中也是屈指可數。它應該也是東北現存最古老的巨型碑刻了。碑文記錄了從高句麗的神話起源、早期王系開始,第十九代國王好太王的歷年功績,其中基本為中原王朝所從未記載,堪稱高句麗半部國史。</p> <p class="ql-block">為更好的保護這件珍貴的文物,石碑被罩在一個大玻璃房內。</p> <p class="ql-block">在集安市博物館看到了高句麗時期的騎士形象</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好太王碑,我們又來到了集安口岸。集安口岸分為鐵路國門、公路國門、橋頭堡和歷史文化長廊四個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旅游價值。這是集安鐵路口岸。</p> <p class="ql-block">集安鐵路口岸上鴨綠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抗美援朝最早出征地,被稱為“抗美援朝第一渡”。1950 年 10 月 16 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 42 軍先頭部隊率先從集安秘密渡江,進入朝鮮。戰爭期間共有 42 萬志愿軍將士,17.2 萬擔架隊員在集安集結,從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及兩側 16 道島浮橋及水下橋奔赴戰場。</p> <p class="ql-block">這是歷史文化長廊,走廊兩側展示的內容都是抗美援朝時期的照片和實物。</p> <p class="ql-block">別看不是黨員,向黨宣示卻有模有樣。</p> <p class="ql-block">援朝時我軍使用的挎斗三輪摩托車。</p> <p class="ql-block">從鐵路口岸上下來后,沿鴨綠江邊往回走時可以清楚看到江對岸的景像,朝鮮人正在紅旗招展地建造一個較為簡陋的樓房,其陣勢令我想起我們幾十年前工業學大慶和農業學大寨時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9月 23 日 下午我們來到東北另一個邊境城市~丹東,找到一個鴨綠江斷橋附近的賓館住下。晚飯后去江邊拍照打卡。丹東位于遼寧省東南部,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p> <p class="ql-block">江岸打造的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江邊夜景</p> <p class="ql-block">打卡鴨綠江畔</p> <p class="ql-block">斷橋上掛有多幅有關斷橋的圖片,這幅斷橋史話清楚地說明了兩架大橋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朝鮮戰爭期間,由于該橋作為中方支援朝鮮前線的主要運輸路線,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軍多次派出轟炸機轟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橋墩被炸塌。戰后中方一側所剩四孔殘橋一直保留,被習慣上稱為“斷橋”,而朝方一側則把所屬六孔和中方剩余兩孔殘橋拆除,僅存橋墩。</p> <p class="ql-block">鴨綠江斷橋是丹東的標志性景點之一,原稱中朝友誼橋。</p> <p class="ql-block">走在斷橋上,可以看到橋體上的累累彈痕,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這是 1943 年日本人在距第一座大橋不足百米處建造的第二座大橋,即中朝友誼橋。直到目前仍在通行使用。</p> <p class="ql-block">走到斷橋中間,放眼觀看鴨綠江兩岸,江對岸一片黑暗,我們這邊燈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9 月 24 日清晨我們來江邊散步。然后我們準備一起參加丹東一日游旅游團。</p> <p class="ql-block">導游小王業務水平較高,把丹東各方面情況介紹的有聲有色,引人入勝。</p> <p class="ql-block">講起丹東的海鮮繪聲繪色。</p> <p class="ql-block">民俗村是一購物中心,里邊的商品大都是朝鮮產品,我們各自都有收獲。據導游小王介紹,店里有賣一款刮胡刀,是朝鮮女孩子出嫁時給新郎必備的一大件禮物,他們稱之為割草機,是用當年美軍投在朝鮮戰場上的炮彈殼制成的,鋼口特別鋒利,可以一機傳三代。在小王的鼓動下,我們幾家一下就買了六件,經以后多日使用,感覺確實好用,導游沒忽悠我們。</p> <p class="ql-block">中朝邊境線上朝鮮巡邏兵。</p> <p class="ql-block"> 河口斷橋位于丹東市寬甸縣長甸鎮河口村。河口斷橋始建于1941年,1942年竣工。全橋總長709.12米,橋高25米,橋面寬6米,設22座橋墩,計21孔,載重60噸,為鋼筋水泥結構。修建此橋的目的是日本侵略者出于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的需要,指令偽滿洲國和朝鮮當局建造此橋。</p> <p class="ql-block">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座橋是志愿軍過江的重要橋梁之一。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從丹東、河口等地跨過鴨綠江出國作戰,志愿軍首批過江部隊的第40軍118師、第39軍117師等都是從這里過江的。</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29日,美軍出動6批次、3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將橋中間長約200米的地方攔腰炸斷,橋面落入水中無法修復,此后便形成了斷橋。</p> <p class="ql-block">河口景區于 2004年被列入鴨綠江AAAA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如今已成為河口景區觀光旅游的一處亮點。河口斷橋與丹東市區的鴨綠江斷橋等一起,成為人們緬懷歷史、了解抗美援朝歷史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這是斷橋在我國的這部分</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我方這段斷橋的盡頭</p> <p class="ql-block">乘坐游船游覽鴨綠江兩岸風光,我們的目光大都集中在江對岸的景觀,聽導游講解,這是朝鮮的一處女子監獄,真是夠簡陋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朝鮮軍方的一個兵營</p> <p class="ql-block">像點兒樣兒的房子,最低也是村長的住房,普通老百姓的房子一般都很簡陋。</p> <p class="ql-block">江對岸騎自行車的朝鮮人,能買得起自行車的在朝鮮最起碼也應該是富戶人家,一般百姓是買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騎摩托車的朝鮮人,應該是大款級別的人物,用導游的話說就相當于我們這邊開寶馬的人。</p> <p class="ql-block">9 月 25 日從丹東來到大連老虎灘的漁人碼頭。這里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歐式建筑,充滿著濃郁的歐陸風情,是文藝小資一族喜愛聚集的地方,也吸引了眾多新人來此拍攝婚紗照。</p> <p class="ql-block">作為大連市區“最后的漁港”,港灣內常常停滿了漁船,展現出獨特的漁家風情和港口文化,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市井氣息。</p> <p class="ql-block">老虎灘漁人碼頭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大連老虎灘漁人碼頭是一個既具有自然美景,又充滿人文風情和休閑娛樂氛圍的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從漁人碼頭又來到了棒棰島。大連棒棰島是一處以山、海、島、灘為主要景觀的風景勝地。</p> <p class="ql-block">棒棰島擁有濃厚的歷史底蘊。這里曾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沖,見證了諸多重大歷史事件。毛澤東手書的“棒棰島”三字,也是該島的重要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因離岸500米遠處的海面上有一小島突兀而立,遠遠望去,極像農家搗衣服用的一根棒槌,故稱棒棰島。</p> <p class="ql-block">棒棰島的東部有長達500米的沙灘,沙質潔白細柔,海水清澈,是大連最好的海水浴場之一。在這里可以進行沙灘浴、游泳、玩沙灘排球等娛樂活動,也可以悠閑地漫步在沙灘上,欣賞美麗的海景。</p> <p class="ql-block">被海浪磨圓的卵石被海水沖洗的一塵不染,根本就不用擔心弄臟衣服。</p> <p class="ql-block">姐弟四人</p> <p class="ql-block">妹妹和弟媳</p> <p class="ql-block">姐妹倆和妯娌倆</p> <p class="ql-block">由于近些年填海造地搞項目,老虎灘如今只剩這幾只虎,沒有海也沒有灘了。</p> <p class="ql-block">大連市內還跑著有軌電車,這在其他城市很少見了。</p> <p class="ql-block">日本風情街</p> <p class="ql-block">9月 26 日參加大連一日游旅游團,其中對旅順口印象深刻,大連旅順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麗。自秦漢以來,旅順口一直是北方的海上要道和戰略要地,史稱“登津之咽喉,南衛之門戶”,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旅順口還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者,曾經是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戰場,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p> <p class="ql-block"> 早在明代旅順就設有水師營。1880 年至 1890 年,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經營旅順港,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包括擴航道、疏浚港灣、填海、筑炮臺、建港池等,使旅順港成為當時世界聞名的軍事要塞,也是近代中國北方最重要的軍港之一。旅順港是京津的海上門戶和東北的天然屏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旅順港被日俄分別侵占。日本曾在旅順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旅順大屠殺”。1905 年日俄戰爭后,旅順港再次淪落日寇之手</p> <p class="ql-block">旅順港是一座不凍港,港內隱蔽性和防風性良好,并且水位很深,便于大型軍艦停泊。1945 年 8 月 22 日,蘇軍進駐旅順。1955 年 4 月 15 日,中蘇交接旅順軍港防務,從 4 月 16 日起,旅順軍港的防務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掌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使用,是一處重要的訓練基地。</p> <p class="ql-block">潛艇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艘水下博物館,館內的 033 型常規動力潛艇曾多次出色地完成重大任務,立下赫赫戰功。</p> <p class="ql-block">乘船海上喂海鷗</p> <p class="ql-block">與海鷗親密接觸</p> <p class="ql-block">能看清海鷗的每根羽毛</p> <p class="ql-block">這個鏡頭搶的好</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間</p> <p class="ql-block">與海鷗和諧相處</p> <p class="ql-block">在旅順港口海上逗完海鷗,又來到了大連森林動物園,這是大連比較知名的動物園。</p> <p class="ql-block">園區內擁有200余種、3000多頭(只)動物。有老虎、獅子、大象、熊貓、長頸鹿、羊駝、金絲猴、企鵝、北極熊等眾多珍稀動物。</p> <p class="ql-block">園區分為一期圈養區和二期散養區兩部分。這是散養區。導游名叫大美,講解風趣幽默,服務熱情周到,也是一位有專業素質的好導游。</p> <p class="ql-block">喂完海鷗又喂野獸,與野獸近距離交流。</p> <p class="ql-block">這只熊很聰明</p> <p class="ql-block">又想接近又害怕</p> <p class="ql-block">這些兇猛的動物對我們都很友好,完全沒有敵視和兇狠。</p> <p class="ql-block">9 月27日我們來到國家5A級景區~紅海灘。</p><p class="ql-block">紅海灘位于遼寧省盤錦紅海灘濕地旅游度假區。紅海灘濕地旅游度是獨一無二的“世界紅色海岸線”,也被稱為“中國最精彩的休閑廊道”和“中國最浪漫的游憩海岸線”。</p><p class="ql-block">2020 年 1 月被評為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盤錦紅海灘的土壤為鹽堿土質,堿蓬草是唯一一種可以在這種鹽堿土質上存活的植物。這種土壤條件雖然對大多數植物來說較為惡劣,但卻非常適合堿蓬草的生長,為堿蓬草的繁衍提供了獨特的土壤環境。</p> <p class="ql-block">該地區有遼河、大遼河、大凌河等水系,水系豐富,為堿蓬草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時,河水與海水的共同作用,使得這里的水鹽度適中,既滿足了堿蓬草對鹽分的需求,又不至于因鹽度過高而抑制其生長。</p> <p class="ql-block">盤錦位于遼河三角洲,遼河從上游帶來大量的有機物與無機物,在入海口處不斷沉積。同時,潮汐的影響也促使這些物質在此堆積,形成了咸淡交融的退海之地——灘涂。這種富含沉積有機物的灘涂環境,為堿蓬草的生長提供了基礎的地質條件。而且,由于河流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海岸堆積作用明顯大于侵蝕作用,灘涂不斷向海延伸,為堿蓬草的生長區域不斷擴大提供了可能。</p> <p class="ql-block">這個區域位于遼東灣北部海域,平均潮差約 2.7 米,水動力條件較弱,這使得海水對灘涂的沖刷相對較弱,有利于堿蓬草在灘涂上穩定生長。</p> <p class="ql-block">堿蓬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其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夠快速萌發、生長。它在生長初期為綠色,隨著時間推移,在潮水的浸潤以及土壤鹽分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變紅。當土壤含鹽量超過 10 克/千克左右時,堿蓬草就會由綠色變為紅色;到了秋季,植株顏色更加鮮艷,形成了壯觀的紅色海灘景觀。</p> <p class="ql-block">這是紅海灘景區最核心的景觀。堿蓬草每年4月長出地面,初為嫩紅,夏季顏色變深,9月至11月進入最佳觀賞期,堿蓬草變得火紅鮮艷,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紅色的海洋在海灘上燃燒,十分壯觀。</p> <p class="ql-block">景區是眾多候鳥的遷徙中轉站和棲息地,擁有253種鳥類,包括丹頂鶴、黑嘴鷗、天鵝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和18種二級保護鳥類。每年春秋季節,大量候鳥在此停留、覓食,場面十分壯觀。</p> <p class="ql-block">盤錦紅海灘擁有亞洲面積最大、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蘆葦蕩。蘆葦蕩一望無際,綠意盎然,與紅色的堿蓬草相互映襯,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微風吹過,蘆葦沙沙作響,仿佛綠色的波浪在翻滾。蘆葦蕩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為眾多鳥類提供了棲息、覓食和繁殖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稻田作畫又稱稻田彩繪,主要是以黃色、綠色和紫色葉水稻種植于水田中,通過精細巧妙的排列組合,呈現出預先規劃的圖形或文字。不同季節,稻田畫的圖案和色彩會有所不同,比如春季的嫩綠、秋季的金黃等,為景區增添了別樣的藝術氛圍,也展示了當地獨特的農業文化。</p> <p class="ql-block">景區還有美女拉小提琴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看完紅海灘,我們于 9月 28 日來到了錦州市。</p> <p class="ql-block">當天晚上逛了一下錦州夜市</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們兄弟姐妹一行八人參觀了遼沈戰役紀念館。遼沈戰役是20世紀中期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一個戰役,歷時52天,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解放東北全境。該戰役的勝利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加速了中國革命戰爭勝利的進程。遼沈戰役紀念館對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革命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首批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p> <p class="ql-block">烈士紀念塔:是園區的核心建筑,高8米,為花崗巖結構,塔身前面有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寫的“遼沈戰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個鎏金大字,周圍環繞著松樹,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烈士紀念塔近景</p> <p class="ql-block">主體陳列館前合個影,館內基本陳列面積8600平方米,分為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p> <p class="ql-block">參觀中央領導為遼沈戰役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英烈館我們直接來到支前館</p> <p class="ql-block">在支前館中,展有當年支援四野前線部隊的遵化縣遠征擔架團領導成員的照片,還有擔架團使用過的擔架、槍支等實物展品。在那張擔架團領導干部照片中有我們的父親(在前排右邊坐在圓形茶幾旁邊翹著二郎腿的那位年輕人),當時他擔任擔架團某營教導員。我們來錦州的主要目的就是到這里看看他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姐姐先找到了父親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聚在展品前觀看</p> <p class="ql-block">姐弟四人在父親的照片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擔架團長楊青大爺當年用過的手槍</p> <p class="ql-block">當年擔架團成員用過的槍支</p> <p class="ql-block">頂層是全景畫展</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遼沈戰役紀念館,我們來到此行最后一站,葫蘆島市興城縣參觀古城。</p> <p class="ql-block">興城古城又名寧遠衛城,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老城區中心,是中國十佳古城之一,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興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歷史悠久。在明代,它是寧遠衛城,是兵家必爭之地和軍事重鎮。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和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袁崇煥憑借堅固的城墻和紅夷大炮,兩次打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進攻,取得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興城古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區。</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的街道、店鋪、民居等都充滿了古樸的韻味,漫步其中,能夠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和當地的風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城墻: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 年),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古城墻之一,也是興城古城的主體建筑。城墻走向呈正方形,周長 3274 米,高 8.5 米,城基砌條石 3 層,基寬 6.8 米,頂寬 4.5 米。墻體為外條磚內毛石,外設垛口,內設女墻,中填夯土。城墻四角設炮臺,東南角炮臺上為清代增建的魁星樓。城墻的四座城門東曰春和,西曰永寧,南曰延輝,北曰威遠,城門上皆筑箭樓,為兩層樓閣。</p> <p class="ql-block">興城的古稱為寧遠</p> <p class="ql-block">興城薊遼督師府,前身為總督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明天啟年間,督師袁崇煥在寧遠衛衙署的基礎上進行了維修增建,形成了遼東軍事指揮機關。這里是明朝北方最高軍政領導機構,袁崇煥遇難后,明朝廷先后任命了11位薊遼總督,明末守將吳三桂曾駐扎于此。督師府的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嚴謹,能夠體現出當時的軍事指揮機構的重要地位和威嚴。</p> <p class="ql-block">鐘鼓樓:位于古城正中央,建于明景泰五年(公元 1454 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樓座為正方形,邊長 20 米,高 17.6 米,十字券門構成四面通道,全為大青磚砌成。樓內有巨鼓一面,直徑 2.25 米,為亞洲第一大軍鼓。</p> <p class="ql-block">北石坊</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南大街矗立著兩座雄偉壯觀的石坊(這個照片是南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為表彰當時鎮守遼西的大將祖大壽、祖大樂兄弟衛明抗清的功勞,默許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坊距南門 108 米,北坊距鼓樓 194 米,兩坊相距 84 米,均為巖石料雕琢而成,造型都是仿木結構牌坊,四柱三間五樓式,單檐廡殿頂。</p> <p class="ql-block">老電影巜三進山城》和巜野火春風斗古城》都是在這里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妹妹趙曉梅裝成老板娘那惟妙惟肖的吆喝聲把大家都逗笑了!</p> <p class="ql-block">走馬觀花式的看完興城古城,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就此我們的旅行已近尾聲。第二天我們就踏上了返鄉之路,并于 9月 30 日上午順利回到遵化。</p><p class="ql-block">這次東北之旅,不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旅行的路上,我們留下了歡笑,留下了回憶,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未來的日子里,無論風雨如何,我們都知道,有這樣一群人,一起走遼沈大地,也將一起走過今后人生之旅。</p><p class="ql-block">讓我們銘記這段難忘之旅,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再次踏上新的征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凤翔县| 田林县| 措勤县| 肥乡县| 麻江县| 垣曲县| 丹棱县| 曲周县| 瑞安市| 郑州市| 上林县| 璧山县| 望谟县| 墨玉县| 玉林市| 赤水市| 乐都县| 绥德县| 阿拉尔市| 喀喇沁旗| 宣城市| 涟水县| 石台县| 循化| 赣州市| 余江县| 左权县| 托克托县| 灵寿县| 西贡区| 平昌县| 修水县| 葫芦岛市| 城固县| 监利县| 仪征市| 海兴县| 康乐县| 什邡市|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