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西呂梁山脈有這么個地方,山是一座村,村是一座山,這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呂梁市臨縣磧口鎮李家山村。這里位于黃河大同磧口不遠處,歷史悠久,風景獨好,是眾多旅行者心中的圣地。對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窯洞文化、民俗風情及古村落風貌的游客而言,李家山村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9年,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慕名而來,將其譽為一生中的三大發現之一,贊嘆道:“如此村莊,如此屋舍,縱使踏遍全球亦難尋。”他的作品《李家山》在香港拍賣會上拍出天價,使得李家山村聲名鵲起,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們來到這里采風、寫生、游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16日,我們來到磧口古鎮后,驅車沿著湫水河緩緩前行,很快便羨名來到了李家山村。此時天色尚早,游客稀少。山上的停車場旁,幾位熱情的當地婦女向我們推薦她們的服務——擔任導游并現場演唱民歌。考慮到村子面積不大,我們婉拒了她們的好意,決定自行探索這片神秘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村中的道路蜿蜒曲折,我們沿著石階上上下下,不時行走在下方人家的屋頂上,感受著這里的獨特魅力。道路皆以條石砌邊,塊石鋪地,排水系統設計巧妙,通過溝渠將水流引至村外,展現了古人的智慧與匠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馮師傅停好車后,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一同欣賞沿途的美景。小馮有一個美麗的妻子,還有兩個非常優秀的兒女:女兒正在湖北大學深造,準備攻讀研究生;兒子則就讀于縣重點中學,成績優異。他正處在人生的爬坡期,滿腦子都是養家糊口,供孩子念書,對旅游是乎并不熱衷。我們鼓勵他趁著年輕,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每年帶家人外出旅行兩次,不要等到年老體衰時才后悔莫及。面對我們的建議,小馮連連點頭,但也不知是否真正聽進去了。他說他家就住窯洞,走一半就提前回車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行至東面的山崖之上時,遇到了一位正在專心致志寫生的中年男子。他正在描繪對面山坡上的窯洞,身旁擺放著許多已完成的作品。我們上前詢問哪里的景色最為迷人,他笑著回答:“這里處處皆景,我已在此住了近十天,才勉強畫得差不多。”哇,竟然畫了十天還未完工!想到我們僅有短短的半天時間,便決定加快步伐,盡量多看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家山村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成化年間,由李氏先祖李端遷徙至此定居,因此得名。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李氏家族在清朝中期逐漸興盛,成為當地的顯赫家族。村內建筑以窯洞為主,共有八種以上的民居類型,既有奢華的清代民居,也有簡樸的普通窯洞。整個村落依70度的山勢層層疊疊地建造,呈階梯式分布,從山底到山頂最多可達11層,錯落有致,宛如一幅立體畫卷,被譽為“黃土高坡上的布達拉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家山的窯洞院落與其他黃土高原院落的最大區別在于,它將窯洞與明清磚瓦四合院完美融合。以靠崖窯為正房,兩側用水墨青磚建造廂房,形成三合院。更為富有的家庭還會在正房前建倒座房或影壁墻,形成四合院。建筑形式主要有磚拱頂的窯洞和明柱廈檐的四合院。這些建筑采用水磨磚精工細作,磚雕、木雕、石雕及精美匾額隨處可見,展示了極高的工藝水平,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深刻反映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家山的地形地貌極為獨特,兩條向南流淌的小溪在村南交匯后匯入黃河。從整體上看,山村狀如鳳凰,民居建筑依鳳身、兩翼而建,分布在山坡上,極具視覺沖擊力。村中還有“蓮花臺”、“牛咀嶺”、“老虎頭”、“蝎子疙瘩”等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過去,有錢人居住的多為二層或三層的窯洞房。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西財主李德峰和東財主李登祥的宅院群,均以“明柱廈檐高圪臺四合院”著稱,是李家山等級最高的房屋。無論是豪華的清代建筑群,還是傳統的土窯洞,無不蘊含著濃厚的黃土文化和黃河文明的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年來,村民們在溝壑中修建壩堰,在山坡上開辟梯田,開展多種經營,實現了水土保持的目標。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溝壑、每一道山梁,都見證了村民們的辛勤付出,記錄著歲月的變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里仿佛是一片天然的藝術殿堂,我們所到之處,總能遇到正在創作的畫家。當我們準備離開時,又有兩輛汽車駛來。一群朝氣蓬勃的學院學生,背著畫板,互相招呼著,繼續在李家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尋找著美麗與靈感。而我們,則將李家山的美深深印刻在心中,愉快而歸。</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浮梁县|
台中县|
博爱县|
东乡|
苏尼特右旗|
通河县|
浮山县|
永春县|
贵州省|
连江县|
赤壁市|
万全县|
建阳市|
济南市|
望奎县|
北碚区|
老河口市|
邢台市|
十堰市|
郯城县|
四会市|
青田县|
新密市|
东方市|
长宁区|
高邮市|
台前县|
泰州市|
苍南县|
留坝县|
独山县|
德阳市|
安远县|
应用必备|
哈尔滨市|
寻甸|
天全县|
甘德县|
茂名市|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