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黃帝內經》中,養生之道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五點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原則。</p><p class="ql-block"> 首先,法于陰陽。陰陽是中醫理論的基礎,世間萬物都可分為陰陽。人生存于自然中,必須遵循陰陽的變化規律,適應四時,才能保持身體的和諧。</p><p class="ql-block"> 其次,和于術數。術數是指數與術的結合,包括數學、天文、歷法等。人體內部的臟腑功能,血液循環,乃至每一絲肌肉的運動,都有其規律,稱為“天人相應”。因此,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可以推算出人的生命活動規律,從而進行養生。</p> <p class="ql-block"> 第三,飲食有節。食物是人體能量的來源,也是臟腑功能的滋養。過飽過餓都會損傷脾胃,導致氣血不足。只有適量、合理、均衡的飲食,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第四,起居有常。人的生活節奏必須與自然節奏相符。白天活動,夜晚休息,這是人體生物鐘的規律。按時作息,調整生活節奏,有助于身體健康。</p><p class="ql-block"> 最后,不妄作勞。<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個勞包括三個方面:心勞,體勞,房勞。</span>過度的勞累和過度的休息都會損傷身體。只有適當的運動和適當的休息,才能保持身體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讀《黃帝內經》,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中醫養生的理論,更可以學習到如何過健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五點雖然是老祖宗留下的養生之道,但也是我們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金科玉律。</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在生活的點滴中,實踐這些養生之道,實現身心健康,共享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注解:</p><p class="ql-block">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這句話出自《黃帝內經》的《素問·上古天真論》?。具體來說,這句話出自《黃帝內經·素問篇》中的《上古天真論篇》,是皇帝和他的老師岐伯的一段對話?。</p><p class="ql-block"> 《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醫學的重要典籍,成書于戰國時期,總結了中醫學的理論和實踐。書中提出的“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是養生總原則,強調順應自然規律生活,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妄自勞作,這樣才能使形體和精神和諧統一,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附言:</p><p class="ql-block"> 這段話是我在銀川市中醫醫院住院期間,看到大廳墻上的浮雕長卷中有這段話,雖不是很理解,但可知道其大致的意思,覺得特別的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的祖先有多么智慧!</span>而且這里面的“不妄作勞”特別對我的癥,(我就是做喜歡的事特別投入,動不動就把自己搞得過于疲勞),我把這段話拍照并背誦下來,并打算查百度,搞懂含義,做個美篇記載下來。我們都要牢記古訓,管理好自己的身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西宁市|
老河口市|
博罗县|
青阳县|
岑巩县|
广饶县|
威远县|
桃园市|
建昌县|
浮梁县|
团风县|
勃利县|
卢氏县|
阳江市|
太白县|
佛坪县|
临夏市|
咸阳市|
东方市|
汶川县|
丘北县|
灵山县|
桃江县|
公安县|
郑州市|
灌南县|
虎林市|
顺平县|
秦安县|
平武县|
淮阳县|
砀山县|
旅游|
鲜城|
曲麻莱县|
榕江县|
乐安县|
泊头市|
蓝田县|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