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編者按:</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高氣寒,是為涼山?!皼錾健痹诮夥徘爸皇且粋€地方的概念,而不是一個行政區劃的概念。涼山有大小涼山之分,以黃茅埂為界。黃茅埂位于四川美姑、雷波和馬邊3縣交界,彝語稱為“井葉碩諾”,是彝族人心中的神山。它是一座南北跨度近百公里的山脈,北起大風頂,南至龍頭山,橫臥在大小涼山之間,形成一道分水嶺。黃茅埂以東的雷波縣和峨邊、馬邊、屏山縣的少數民族世居之地俗稱小涼山,歷屬四川?。稽S茅埂以西地區稱大涼山,1939年西康建省后,則歸西康省所轄;而雷波縣西南沿金沙江北岸的瓦崗、卡哈洛、咪姑一帶(習慣上稱為涼山南部地區)由于歷史的原因,歷來為云南省的地方軍閥統治者所控制。這就構成了地處川康滇接合部的大小涼山地區的復雜局面。大小涼山只是地理上的稱呼,小涼山更接近漢區,并無大小之分,涼山地區有句民諺:“大涼山山不大,小涼山山不小?!?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巍巍黃茅埂(楊琳 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雷波縣位于金沙江下游北岸、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部,被譽為“彝區門戶、川滇咽喉”,是進入大涼山地區的重要通道,進軍和解放涼山也是從雷波開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雷波縣城舊貌(新華社記者 金勖琪 攝于1965年5月13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雷波縣城新貌(唐曉軍 攝于2022年6月29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涼山工委成立前的形勢</b></p><p class="ql-block"> 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西南大部分地區得到了解放。但位于四川、西康、云南三省接合部的大小涼山卻因種種歷史原因,在近千里范圍有近百萬彝族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在奴隸主階級套在他們身上的枷鎖下,常年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為了大小涼山地區百萬彝族人民早日獲得徹底解放,1952年中共西南局、西南軍區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著手進軍涼山,為解放涼山做準備工作,同時屬于中共西南局管轄的四川、西康、云南三省也分別成立了進軍涼山的組織機構,這些機構分別是:1952年8月,西康省組建的中共西康省涼山彝族自治區工作委員會;1952年10月,中共樂山地委組建的中共雷馬屏峨工作委員會;1953年2月20日,中共云南省昭通地委組建的中共云南省涼山工作委員會。各工委分別組建工作隊進入西寧、瓦崗、咪姑、昭覺等地區開辟工作。</p><p class="ql-block"> 由于沒有形成集中統一領導,各工作隊在工作中步調不一致,有的地區工作不夠積極,有的地區步驟不夠慎重,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標準不一,致使開辟彝區工作進展緩慢。同時,彝族奴隸主害怕失去統治地位和既得利益(他們大多存在六怕心理:一怕社會改革,二怕收繳槍支,三怕黑白彝平等,四怕解放奴隸,五怕彝漢通婚,六怕禁種鴉片),在匪特的造謠破壞下,仇視新生的人民政權,少數奴隸主和家支頭人勾結潛藏在涼山的國民黨反動殘余匪特,反對人民政府組織的工作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極力阻撓基層政權建設。如1952年8月,中共西昌地委派出工作團赴美姑開展工作,由于事前未與當地頭人進行充分協商和取得他們的同意,就進入涼山中部的林木甲谷和牛牛壩,在國民黨匪特“銅河反共救國軍”的煽動破壞下,加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當地彝族武裝于9月29日持槍將牛牛壩工作隊包圍,發生武裝沖突,并造成傷亡,工作隊被迫撤出牛牛壩。同時,又因美姑工作團的干部干涉奴隸主買賣娃子的問題,造成奴隸主武裝圍攻工作團,迫使工作團從林木甲谷撤退到昭覺縣的竹核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魯瑞林,甘肅臨夏人,1953年4月—1955年11月任涼山工委書記兼指揮部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 正當各方緊鑼密鼓地開展進軍涼山、解放百萬彝族奴隸群眾的準備工作時,1953年2月24日,位于涼山南部瓦崗巖腳地區的反動彝族頭人安曲土在國民黨匪特劉俊輝、陳光遠等人的操縱和煽動下,裹挾彝民武裝200余人,攜槍從雷波縣巖腳鄉(2020年11月并入寶山鎮)金江村的金沙江邊碼頭涉過金沙江,對位于江南岸的云南省永善縣黃坪街實施了血腥的燒殺搶掠。燒毀民房100多間,打死2人,打傷10余人,捆走5人,搶走和燒毀糧、油、鹽、棉花等大量物資和牲畜,制造了震驚川、康、滇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黃坪事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雷波縣巖腳鄉金江村民居(江澤明 攝于2006年6月29日)</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共西南局、西南軍區對牛牛壩事件、黃坪事件的發生高度重視,加快了開辟涼山地區工作的步伐,發出《關于加強大小涼山地區工作的指示》。1953年3月5日,中共四川省委受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區的委托,由省委副書記李大章、閻紅彥牽頭在成都組織召開了有四川、西康、云南3個省省委、軍區負責人參加的“涼山民族工作會議”,會上分析了開辟涼山工作的情況,進一步討論了黨的方針政策,決定建立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和四川軍區涼山指揮部,并制定了統一涼山民族工作的有關政策措施,統一指揮涼山地區的民族工作和軍事工作。會后將原中共樂山地委組建的中共雷馬屏峨工作委員會改置為中共四川涼山工委樂山分工委,將原中共云南省昭通地委組建的中共云南省涼山工作委員會改置為中共四川涼山工委昭通分工委,將原西康省組建的中共西康省涼山彝族自治區工作委員會改置為中共四川涼山工委昭覺分工委。3個分工委在民族政策的執行和軍事指揮上,受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其他方面仍同川、康、滇三省保持隸屬關系。</p><p class="ql-block"> 1953年4月24日,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和緊鑼密鼓的人員調配后,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在雷波縣青龍街縣政府大禮堂召開成立大會。會上,魯瑞林宣布了中央批準成立“中共四川涼山工委”“四川軍區涼山指揮部”的文件及任職干部名單:魯瑞林(時任西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軍區公安部隊黨委副書記)任中共四川涼山工委書記,王維訓(原達縣專區領導)任副書記,唐興盛(樂山軍分區司令員)、劉清順(雷波縣委書記,任組織部長)、路達(任宣傳部長)任常委會委員,陳占英、張連義、丁生陽、張力行、周全杰、薛韜、時曙明、張榮、張紹先任工委委員。</p><p class="ql-block"> 為確保涼山地區民主改革順利進行,會上還宣布成立了“四川軍區涼山指揮部”,唐興盛任涼山指揮部司令員,張沖任副司令員,魯瑞林兼任政治委員,統一領導涼山政治軍事工作。</p><p class="ql-block"> 參加會議的有中共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四川省政府、云南省政府、西康省政府的領導同志,以及雷、馬、屏、峨、永善、美姑、昭覺、金陽、甘洛、普雄、越西、布拖、喜德、普格、西昌等15個縣的政府縣長,以及雷波縣級各單位、雷波中學、城關小學全體師生也參加了成立大會。</p><p class="ql-block"> 會上收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省市、自治區送來的錦旗和發來的賀電賀信,涼山文工團也在雷波西操場舉行文藝演出,盛況空前。</p><p class="ql-block"> 涼山工委成立后,先后設立了秘書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紀律檢查委員會等部,還轄工委文工團、民干校、工委電影放映隊、陸軍54醫院(今雷波中學處)。涼山指揮部下設前方(線)指揮所。</p><p class="ql-block"> 涼山工委、涼山指揮部的成立標志著進軍和解放涼山民族地區的工作全面鋪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唐興盛,四川閬中人,1953年4月—1955年11月任四川軍區涼山指揮部司令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二、涼山工委開展的系列工作</b></p><p class="ql-block"> 涼山工委和指揮部成立后,全面系統地分析了涼山民族工作的特殊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到開辟腹心地區的民族工作,要比雜居地區難度大。為此,必須堅決貫徹中央提出的“謹慎穩進”的方針,遵循四川省委民族工作會議關于“抽調強大兵力作后盾,擺開陣勢,同地方工作結合起來”的指示精神,采取穩妥的工作步驟,靈活的工作方法,把進軍與開辟工作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在工作步驟上,決定由外到內,從南到北,依靠雜居區,開展聚居區,首先把有基礎的地方鞏固起來,以便更好地穩步前進。具體做法是:由點到面,逐步伸進,不斷擴展,進入一地、鞏固一地、步步前進、步步扎根,達到進得去、穩下來、站住腳的目的。在開辟涼山的工作中,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西南局關于“以政治爭取為主,配合軍事支援,力爭從政治上解決問題,并輔之以必要的決定性的軍事打擊”和“先禮后兵,兵而后禮”的方針。鑒于當時涼山南部匪特較多,在國民黨暗藏匪特和個別反動上層的煽動下,一些上層頭人不明真相的情況,因此,盡快肅清匪特,不僅對南部而且對整個涼山都有很大的影響。涼山工委和指揮部決定在軍事行動上由南到北,采取三個步驟完成解放涼山開辟民族工作的任務。</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解決南部瓦崗地區的問題,為進軍解放涼山開辟工作打開局面;第二步,打通雷(波)、昭(覺)線,進軍中部(美姑、昭覺),鞏固南部,創造北進條件;第三步,進軍北部(普雄、甘洛一帶),完成解放涼山開辟涼山民族工作的任務。</p><p class="ql-block"> 涼山指揮部根據“三步占領全涼山”的工作需要,先后設置了涼山南部瓦崗地區前線指揮所(駐云南永善縣黃葛樹)、涼山中部地區前方指揮所(駐美姑縣牛牛壩)、樂山軍分區前方指揮所(駐屏山縣新市鎮)、涼山北部甘洛地區指揮所(駐越西縣申果莊),負責剿匪平叛和配合工作隊開展民族地區工作。</p><p class="ql-block"> 涼山工委和指揮部在雷波成立近三年的時間里,工委和指揮部坐鎮雷波,抽調涼山工委和雷波縣大批干部分別組成西蘇角工作團、中山坪工作團、咪姑工作團、阿溜河工作團、天喜工作團,進駐彝區開展工作,掌握社情民意,建立基層各級組織,加強民兵工作,穩定社會秩序。</p><p class="ql-block"> 一是放手發動群眾,廣泛團結民族上層,開辦了少數民族干部訓練班,大力培養民族干部,調解冤家械斗,將黨的民族平等和團結政策深入宣傳到彝族人民中間。</p><p class="ql-block"> 二是按照黨中央“慎重穩進”處理民族問題的總方針,先后結合實際頒布了《關于處理涼山彝族地區煙毒問題的幾項規定(草案)》《關于在涼山地區逐步實行民主改革問題的初步方案》和《涼山地區勞動人民協會組織簡章》,有理有節有序推進彝區團結建政等工作。同時還頒布了保護奴隸娃子的法令,嚴禁殺害、買賣、虐待奴隸娃子,并積極無償發放農具、救濟糧和寒衣,解決彝族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p><p class="ql-block"> 三是堅持“以政治爭取為主并輔之以必要的決定的軍事打擊”的方針,剿滅潛藏在彝區的國民黨殘余匪特,平息少數不法奴隸主的武裝叛亂,為彝區民主改革保駕護航。在雷波期間,涼山工委領導和指揮所屬工作團(隊)以雷波縣屬彝區為起點,推進了彝區的剿匪、生產、治安以及民主建政等各項工作,并將工作重心從涼山南部逐步向中部和北部推進,順利完成了對整個涼山的政治和軍事占領,為此后涼山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維訓,1953年4月—1955年11月任涼山工委副書記、涼山指揮部副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三、涼山工委成立對雷波的影響</b></p><p class="ql-block"> 涼山工委和指揮部在雷波期間,雷波是涼山首府,是涼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進一步加強大小涼山民族工作的組織領導,1955年3月1日,涼山臨時軍政委員會也在雷波成立(1956年2月撤銷,大小涼山工作由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負責),指揮前線剿匪平叛和民主改革。期間,一道道電波把作戰命令從這里傳向前方,一份份捷報把勝利的喜訊從這里傳遍全國。涼山工委在雷波期間,給雷波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期間大力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興辦民族干部學校、建人民醫院和陸軍54醫院(今雷波中學處)、修道路(修筑從屏山到雷波縣城、雷波縣城至云南省永善縣的便道,從雷波縣城經山棱崗——谷堆到美姑的便道,并架設雷波通往永善、美姑、昭覺及通往屏山、樂山的電話線路,并與省內電話線路聯網)、擴城區(建新街、擴正街)、建電影院(平時在雷波縣城免費為雷波縣城市民放映和到部隊駐地巡回放映)、修整操場(西操場)、整治環境衛生,倡導健康文明新生活,雷波縣城的道路交通、城市建設、醫療衛生、思想觀念發生巨大改變,雷波縣城初具規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5年3月11日,參加涼山臨時軍政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預備會議)的全體委員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一排左起:干木呷、彝族上層人士(名字不詳)、劉清順(臨時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涼山州副州長)、王維訓(中共涼山州委書記)、唐興盛(臨時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涼山軍分區司令員)、張沖(彝族,涼山臨時軍政委員會主席)、瓦扎木基(彝族,臨時軍委員會副主席、涼山州州長)、阿侯魯木子(彝族,臨時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曲比阿約(彝族)、楊代蒂(女,彝族,臨時軍政委員會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排:左1安榮生(彝族,沙馬土司后裔安登文之子),左7楊宗全(彝族),左8毛筠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三排:左1 何現龍(臨時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左4 張連義。</span></p> <p class="ql-block"> 隨著工作重心從涼山南部逐步向中部和北部推進,1955年9月9日,中共西康省委、中共四川省委聯合通知,涼山工委、昭通分工委、昭覺分工委合并成立“中國共產黨涼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委員會”,隸屬中共四川省委領導,涼山地委駐地昭覺,王維訓任第一書記,時曙明任第二書記,唐興盛、張榮、張連義等任書記。<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5年1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撤銷西康省建制。</span>11月10日,涼山工委和涼山指揮部停止辦公,分別并入中共涼山地委和涼山軍分區(唐興盛任軍分區司令員,王維訓兼政治委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涼山指揮部辦公樓舊貌(時任涼山工委書記 魯瑞林 攝于1955年)</span></p> <p class="ql-block"> 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涼山工委”成立前,中央擬在四川、云南、西康三省接合部建立一個“涼山彝族自治區”,包括四川的樂山專區、云南的昭通專區、西康的西昌專區。故工委成立時配備的領導干部如魯瑞林和張沖都是省軍級干部。后來工委成立后經實地調查,彝族聚居縣只有美姑、昭覺、金陽、甘洛、普雄、瓦崗、布拖、喜德等縣,其余地區均屬雜居縣,有的縣彝族比例較少。如四川樂山的屏山縣只有西寧彝族居住較為集中,云南昭通的永善縣彝族比例較少且居住分散,整個涼山地區實際的彝族人口數量只有內地一個地區多,故中央根據實際情況把建置調整為一個州。把西康省的昭覺、布拖、金陽、普格、喜德、普雄、美姑劃入涼山(雷波縣1956年劃入),決定組建“涼山彝族自治州”。因1954年在雷波成立的“涼山工委”太大,故撤銷建“涼山州地委”。而雷波地處涼山東部,不適中,決定把“涼山州地委”建在涼山中部地區的昭覺縣。所以1955年底中央下令撤銷“涼山工委”,建“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委”,州委、州政府駐昭覺,原工委書記魯瑞林調昆明云南軍區,指揮部副司令員張沖調國家水電部工作,工委副書記王維訓調任涼山州委書記,其他工委委員調昭覺工作。1955年12月中央正式下令撤銷“涼山工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涼山指揮部辦公樓舊址(張振常 攝)</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共四川涼山工委辦公樓舊址位于雷波縣城西北側,今雷波縣委辦公樓右側。中共四川涼山工委辦公樓舊址始建于1952年初,為1953年4月24日成立的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辦公樓。房屋為磚木結構,青瓦屋面,屋面支架、地板及樓梯和扶手均為優質杉木,一樓一底,總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樓上有辦公室4間,大會議室1間,樓下有4套9間辦公室,是涼山工委和涼山指揮部各部門辦公的地方。原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書記魯瑞林、副書記王維訓,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軍區涼山指揮部司令員唐興盛、副司令員張沖(云南省政府副主席)等領導在此辦公樓工作近3年之久。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展涼山工作的歷史見證。涼山民改平叛結束后,這里又成為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民族干部學校(1954年8月成立,后稱“涼山民族干部學?!保┺k公樓,該校辦學近30年,為涼山州的區、鄉級政權組織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彝族干部,所以它又是涼山州民族干部成長的搖籃。</p><p class="ql-block"> 1978年10月4日,西昌地區建制并入涼山彝族自治州后,涼山民族干部學校于1979年5月整體從雷波縣遷入州府西昌,這里又作為中共雷波縣委辦公樓使用。2001年6月,雷波縣人民政府將中共四川涼山工委辦公樓舊址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四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共四川涼山工作委員會、涼山指揮部舊址碑記(張振常 攝)</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临颍县|
香港|
龙里县|
磐安县|
和田县|
定陶县|
巩留县|
陵水|
德惠市|
株洲县|
尼玛县|
德兴市|
和平县|
勐海县|
岳池县|
黄梅县|
习水县|
剑河县|
南乐县|
金寨县|
鄂伦春自治旗|
景谷|
鞍山市|
伊金霍洛旗|
盖州市|
嘉黎县|
社旗县|
丰镇市|
正定县|
屏东市|
宝鸡市|
忻城县|
平邑县|
义乌市|
淳化县|
吉安市|
达拉特旗|
屯留县|
雷波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