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國慶長假,女兒女婿帶著孩子加上我和親家母,又一次出發了。這次行程分二段,10/3–10/8為第一階段,在寧夏機場租車,五人一起游玩了寧夏的賀蘭山巖畫、拜口寺雙塔、鎮北堡西部影視城、西夏陵、高廟保安寺、承天塔寺、海寶塔寺、寧夏博物館和騰格里沙漠,以及甘肅景泰的黃河石林。10/8–10/13為第二階段,因為我女兒今年還有公休假,所以我們母女倆接著去了內蒙阿拉善左旗的西部夢幻大峽谷、阿拉善右旗的額濟納胡楊林和居延海。這次的游記將分五篇完成。</p> <p class="ql-block">10/3中午的航班,飛行約三小時,準點到達銀川市。在機場提車后,一個小時許到達我們的住宿地——賀蘭亦濃酒莊。酒莊創辦于2014年,是個小型的私人酒莊,以文化體驗型為主,集種植、釀造、品鑒、住宿、餐飲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客房分標間和小木屋二種,我們到達的當日,是國慶長假期間,入住率百分之百。</p> <p class="ql-block">酒莊裝飾以中國風為主題,房間都以《詩經》中的詩名來命名。</p> <p class="ql-block">放下行李,酒莊服務員先帶領我們參觀了釀酒作坊和陳列室。</p><p class="ql-block">?未到作坊,濃濃酒香就撲鼻而來。作坊里有一人多高的金屬制酒罐三四個,圓鼓鼓亮閃閃的矗立著。服務員講解道,葡萄采摘后,經過清洗、壓榨后,就會放入制酒罐讓其發酵。</p><p class="ql-block">?這是陳列室。酒濃情亦濃,點出了亦濃酒莊這個名字的出處。</p> <p class="ql-block">酒莊種植了葡萄100萬畝,年產葡萄美酒4萬瓶。</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葡萄已采摘完畢,但壟行間還有許多摘剩下的葡萄。釀酒的葡萄和我們當水果吃的葡萄完全不同,它顆粒小水分少產量高。這個品種叫作“赤霞珠”,摘一串嘗嘗,皮薄有籽果肉少,但夠甜。</p> <p class="ql-block">酒莊傍著賀蘭山,太陽落山了,最美不過夕陽紅。</p><p class="ql-block">?酒莊建了觀景臺,因為此處的山形頗為奇妙,有眼有鼻子的,很像朝天仰望的一尊佛頭像。</p> <p class="ql-block">酒莊含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晚餐還送酒莊自釀的葡萄酒一瓶。我家小孩第一次喝葡萄酒,猶豫不決。</p> <p class="ql-block">良辰美景,有酒助興,干杯!</p> <p class="ql-block">酒莊有茶室,一壁是書,小孩選一冊竹簡展開,是諸葛亮的出師表,很是喜歡。</p> <p class="ql-block">長方形的茶桌很大,可十人圍桌而坐品茗。茶桌旁還置有古箏一架,播琴弦,錚錚有聲。琴聲伴著茶香書香,滿室優雅。</p> <p class="ql-block">酒莊也辟有卡拉OK室,音響和屏幕都配置得不錯。</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個早,去看日出,如愿以償。</p> <p class="ql-block">朝陽下的佛頭,被照得紅光滿面。天光更亮后,山石清晰起來,溝痕畢現,就再也不像佛頭了。</p> <p class="ql-block">酒莊除了種葡萄,還有蘋果園。秋天到了,紅蘋果掛滿枝頭,卻無人去收獲。蘋果園里散養著雞群,熟蘋果落滿地上,這些雞吃蘋果都吃厭了,已到了對地上的蘋果熟視無睹的地步。</p><p class="ql-block">?蘋果園由鐵絲網圍著,我探手伸入網格,扯過枝條勉強採了幾個。蘋果個頭不大,但又甜又脆,好吃極了。這么多蘋果都任其爛在地上,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酒莊里還有幾棵棗子樹,也是碩果累累,任其自生自滅。我們採摘了不少,一路吃不完,孩子的奶奶還把棗帶回了上海。酒莊還有幾壟蘿卜地,幾壟番茄地、甜椒地,所有這些,都是新鮮的綠色素菜。</p> <p class="ql-block">在寧夏,我們先去了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公園位于銀川市的賀蘭山東麓,是一個國家4A級的景區。</p> <p class="ql-block">沿賀蘭山自北向南,山口峽谷兩側綿延800多米的山巖崖壁上,總計約有組合圖畫5000組以上、單體圖像2.7萬多幅。它們生動的記錄了3000至10000年前原始先民放牧、祭祀、狩獵、征戰、生產等生活場景。</p> <p class="ql-block">最早發現賀蘭山巖畫并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人,當屬中國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旅游家酈道元(約472~527年)。賀蘭山巖畫大規模地被發現、紀錄,始于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p> <p class="ql-block">這是遺址公園游客中心大廳里的大型壁畫。</p> <p class="ql-block">大廳里的銅柱,上面滿是山里巖畫的仿制雕刻。</p> <p class="ql-block">乘景區交通車至遺址公園的入口。國內越來越多的旅游景區,都把檢票口設立在遠離景區入口的地方,故意讓游客花錢乘坐景區的交通車。這成了很多景區的生財之道。</p> <p class="ql-block">下了交通車,終于可以進入景區了。</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的是人面群雕像。在一塊高2.76米,寬4.08米的石面上,層疊交錯地鑿刻著20多幅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他們鑿痕清晰,筆畫簡單,造型不同,神態各異。</p> <p class="ql-block">專家根據刻痕分析,當為不同民族在不同時段制作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人面像,還有無法解讀的鑿刻文字。</p> <p class="ql-block">小孩子對三千至一萬年的概念缺乏想像,由爸爸陪著到河里玩石頭去了。</p> <p class="ql-block">我家小孩坐在石公雞上。</p> <p class="ql-block">景區里一路陳列著許多單體的巖畫,巖畫下有圖形標識牌,巖畫上貼著紅點,方便游客對應、欣賞,這種做法很好。</p> <p class="ql-block">比如這幅巖畫,叫作“雙羊出圈”。雙羊很好認,看了標牌,原來這方形加大叉的鑿刻,表示的是羊圈。</p> <p class="ql-block">即使有的巖畫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根據標牌,也能勉強辨別。</p> <p class="ql-block">這幅巖畫,標牌上只注明“動物”兩字,這說明有些動物圖像怪異,形名莫辨,想必是業已消失的古代野生動物。</p> <p class="ql-block">再看這幅巖畫,鑿痕清晰可辨,我覺得像個字,但看標牌,卻說這是人體。怎么看還是不像。</p> <p class="ql-block">還有這幅巖畫,標牌上說是“人騎動物”,無法對應。但無論如何,還是應該相信專家的判定。</p> <p class="ql-block">這幅巖畫被定名為“大眼睛生殖女神”,那是賀蘭山人面像巖畫中一種少見的表現風格。她的臉部輪廓規整,兩只呈倒U型的眼睛碩大夸張,而且她的額頭有“十”字符號。專家認為“十”字象征著陰陽交合,反映的是先民的生殖崇拜。</p> <p class="ql-block">這幅巖畫被叫作“大小眼”,是賀蘭山人面巖畫中表情最為豐富的一幅巖畫。是孩子在扮鬼臉?是獵手在射箭瞄準?還是象征陰和陽的交替?這幅人面像巖畫的額頭也有“十”字,同樣反映著生殖崇拜。</p> <p class="ql-block">這塊巖石上的巖畫有很多,最醒目的是小手和大手。尤其是那只大手,手指纖細,形態生動。</p> <p class="ql-block">有的巖畫刻在深色的巖石上,所刻又是粗線條,不看標牌也能認出是什么動物。</p><p class="ql-block">?這是山羊。</p> <p class="ql-block">看這張照片,深色巖石和淺色巖石的對比,很能說明問題。</p> <p class="ql-block">巖畫一般采用敲鑿、磨刻、劃刻三種方法制作圖像,創作者根據需要,往往把敲鑿、磨刻、劃刻三種方法混同使用。</p> <p class="ql-block">這種,應該是劃刻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這種,必然是鑿刻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太陽神巖畫是賀蘭山巖畫中的精品,所以被醒目地標志出來。他面部呈圓形,重環雙眼,長有睫毛,炯炯有神,看上去很威武。太陽神從外面到里面,分為三層,最外面有24根放射性線條,代表的是太陽四射的光芒,中間有12根,每個眼睛外面有6根,相似它的六根眼睫毛。根據太陽歷法來判斷,24/12/6這三個數字分別代表了24節氣,12個月,每個眼睛外面6根就代表半年有6個月。</p> <p class="ql-block">太陽落山了,黑暗淹沒了世界,死亡籠罩著山野。誰能幫我們戰勝死亡、黑暗、寒冷?太陽神誕生了。</p> <p class="ql-block">在巫師的帶領下,古代先民們將太陽神刻在了賀蘭山口高處面向太陽升起的石壁上。跪拜祈求吧,歡樂舞蹈吧,不用再懼怕死亡和黑暗,太陽的靈魂與他們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太陽神巖畫在20多米高的山腰處,游客不怕爬高氣喘,這賀蘭巖畫的精品,是必得去拜謁一下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巖畫,還有些有趣的地方。比如這個山洞,洞里有根泥柱,像極了男性的生殖器,人們便把它叫作“雞雞洞”。男人去拜它,女人去摸它,說這樣就容易繁衍后代,很靈驗的。生殖崇拜的又一種形式。</p> <p class="ql-block">一塊大石頭,平展展地突出于山體外,人們把它叫作“凝露臺”。</p> <p class="ql-block">又一塊巨石,像一個足印,滯留在河灘上。人們把它看作仙人的履跡。</p> <p class="ql-block">我們接著去了拜口寺雙塔,那是寧夏境內特有的一處密檐式磚塔建筑。</p><p class="ql-block">?雙塔早已不是西夏當年初建的原物。但是在兩座塔塔頂的中心柱上發現了西夏文和梵文的銘文,在對中心柱進行碳14測定后,可以確認拜寺口雙塔均為西夏晚期所造。</p> <p class="ql-block">西夏人尊佛教為“國教”,雙塔是西夏皇帝元昊的賀蘭山避暑行宮的重要組成部分。拜口寺是“百寺口”的謬誤,西夏時期,雙塔周邊曾有多達100余座廟宇。</p> <p class="ql-block">雙塔中的東塔形體稍瘦,秀麗挺拔,平面呈八角形,每邊長約2.9米,直徑7.6米,通高約39米。</p> <p class="ql-block">西塔,塔身通高41米,外形及高度和東塔基本相似,只是略顯豐碩。但西塔的彩繪浮雕裝飾比東塔更多,顯得更為雄偉華麗、凝重宏偉。</p> <p class="ql-block">西塔局部。</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為保護文物,不再讓游客登塔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還去了鎮北堡西部影視城。</p><p class="ql-block">?鎮北堡是明清兩代的邊防要塞,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寧夏發生大地震,鎮北堡被震毀。</p> <p class="ql-block">1969年,尚在農場勞改的張賢亮發現了鎮北堡。1980年,張賢亮調到寧夏文聯工作,將鎮北堡介紹給《一個和八個》攝制組。</p> <p class="ql-block">1982年,根據張賢亮小說《靈與肉》改編,由謝晉執導的電影《牧馬人》來此取景,影片獲得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獎。之后不少電影、電視劇都在鎮北堡拍攝。</p> <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21日,張賢亮創辦了鎮北堡西部影城。</p> <p class="ql-block">據說有這樣的規定,劇組去影視城拍攝并不需要交場地費,但拍攝結束,所有場景道具都得留下。</p> <p class="ql-block">我去過浙江的橫店影視城,去過上海的車墩影視基地,還去過山東的高密影視城,比較下來,我覺得鎮北堡影視城是最差的。</p> <p class="ql-block">鎮北堡影視城分為明城和清城兩大部分,都給人一種滿目荒涼的感覺。在這里拍攝武打片是比較適合的,可惜的是現在武打片的觀眾愈來愈少了。</p> <p class="ql-block">月亮門。</p> <p class="ql-block">恐龍化石。</p> <p class="ql-block">豐收季。</p> <p class="ql-block">石羊。</p> <p class="ql-block">石驢。</p> <p class="ql-block">石駱駝。</p> <p class="ql-block">再上一張夸張的大屁股照片。</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們住宿在與鎮北堡毗鄰的賀蘭演藝小鎮。</p><p class="ql-block">?進演藝小鎮是要花錢買票的,但在小鎮里住宿則免票。俗話說,羊毛出在養身上,我們訂的是一間復式房,樓上是一張大床,樓下是雙床,還有免費泡溫泉,還有自助早餐(1.5米以下兒童免費),房價920元。看演出,泡溫泉,吃豐盛的早餐,物有所值了。</p> <p class="ql-block">那里的晚上比白天更熱鬧,不但有美食,還有表演,有煙花,有彩燈。</p> <p class="ql-block">我們去西夏陵。去之前,我在網上先補上一課。</p><p class="ql-block">?唐末(881年)黨項拓跋首領李思恭因平定黃巢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封五州之地。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繼遷出走創業,陸續占領河西走廊諸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990年被遼朝封為夏國王。</span></p><p class="ql-block">?他的后代李元昊在1038年建國,因其在西北,故稱之為西夏。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西夏建國189年,于1227年亡于蒙古,中國轉入由元朝統治時代。</p> <p class="ql-block">西夏陵南北長約10千米,東西寬約5千米,總面積約50平方千米。現存9座帝陵 、271座陪葬墓,面積廣大。</p><p class="ql-block">?西夏陵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根據自然地形和陵墓分布,西夏陵從南向北依次分成四區。9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筑群體,規模同明十三陵相當。</p><p class="ql-block">?這是西夏陵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陵園里的每座帝陵都由月城和陵城相連組成,平面呈“凸”字形狀,陵園內單體建筑角臺、闕臺、碑亭、獻殿、陵塔及附屬于陵城門的門闕和角闕的平面分布基本相同,形成西夏陵園群體建筑的基本格局。</p><p class="ql-block">這是陵城的城門遺跡。</p> <p class="ql-block">城門的礎基呈三個相連的半圓,這種礎基在伊斯蘭地區也能見到。</p> <p class="ql-block">這是西闕臺。</p><p class="ql-block">闕臺最初是指建在宮殿門前兩邊的建筑物,后來也用于陵墓和祠廟前,作為標識和裝飾。</p> <p class="ql-block">這是東闕臺。坍塌程度比西闕臺好些。</p> <p class="ql-block">這是圓形的碑亭。臺基已坍塌。</p> <p class="ql-block">碑亭的復原圖。這種展示很好,不然很難想象出碑亭原來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這是遺址未被損壞的礎基。圓睜的雙眼,呲著牙的大嘴,強有力的雙臂,豐碩的雙乳,形象生動威武。</p> <p class="ql-block">這是蓮花紋花磚,是根據西夏陵的殘磚而仿制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景區交通車參觀了陵區南部一區的二座帝陵,再乘景交車到中部二區,那兒也有二座帝陵,其中之一是整個陵區內最高大的陵塔——泰陵。</p> <p class="ql-block">泰陵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考古專家推測其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陵寢。</p> <p class="ql-block">復原后是這樣的,有七層密檐,撰尖頂。</p> <p class="ql-block">西夏陵實在太大了,二個區走下來,步數已近二萬。</p> <p class="ql-block">還好,在四區的游覽是乘坐在馬車上往返觀賞。孩子想坐車頭,卻沒輪上,只得在下車后去撫摸下馬兒。</p> <p class="ql-block">返途時,小孩坐在了馬車的車頭,瞧他那得意勁。</p> <p class="ql-block">我們還去了銀川市內的覽山公園。覽山公園的前身,是個建筑廢料的堆放場,經過改造, 化腐朽為神奇,廢料堆上砌成了一座小山,山上建了羅馬式的長廊,是市民觀日落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落日嵌在兩座弧形的長廊之間了。</p> <p class="ql-block">夕陽的紅光把長廊的拱門變幻成了金黃色。</p> <p class="ql-block">進入拱門,呵,山下原來是個標準的足球場,扇形的觀眾席里人山人海,都是來看日落的。</p> <p class="ql-block">足球場外沿是個人工開挖的湖,叫作“閱海湖”。</p> <p class="ql-block">湖面微波不起,溢彩鑠金。</p> <p class="ql-block">地球自轉每秒463米,我們感覺不到而已。看落日,就會感覺到太陽下沉速度的快。</p> <p class="ql-block">天空與湖面,相映成輝。</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暉。</p> <p class="ql-block">天光尚亮,華燈初上,山下的游藝場,更是熱鬧。</p> <p class="ql-block">機會不能放過,我家小孩,也去玩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运城市|
江城|
康乐县|
寿阳县|
柳江县|
孝义市|
丰城市|
黑河市|
临西县|
陈巴尔虎旗|
凌海市|
金华市|
德州市|
克山县|
饶平县|
自贡市|
千阳县|
尼木县|
玉溪市|
罗江县|
崇明县|
射阳县|
额济纳旗|
正蓝旗|
曲阳县|
女性|
马公市|
高台县|
屏边|
德庆县|
新建县|
兴化市|
耿马|
六盘水市|
资阳市|
高安市|
丁青县|
章丘市|
霍州市|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