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時光走進了千山深秋的心扉,便用心描摹著每一幅秋色,秋葉絢麗,柞樹葉爛漫,秋林斑斕,每一幅景色,都濃縮著對歲月的深深的愛意。我們走在不斷流轉的光陰里,秋的韻味越來越濃,而走過的春、夏,卻永遠定格在了時光里,我們再也無法完整的記得走過的時光,只是留下一些細碎的記憶,在心底里珍藏。在楓葉如火的深秋,我們又踏上了一場尋覓千山幽谷藏仙的旅程,目的地是那傳說中風景如畫的斗姥宮、巨象峰、牛爪石、一步跨、飛來石(玄石)、大牛爪主峰(鳥石)、皇姑洞。此行不為征服山巒,只為?探秘仙蹤?千山斗姥宮,在秋的懷抱中,尋覓一份心靈的寧靜與自然的和諧。千山,以它獨有的方式,靜靜地訴說著季節的更迭與歲月的流轉,而我們,愿做那最虔誠的聆聽者,將這份秋日私語,鐫刻于心間,化作永恒的記憶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題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斗姥宮,坐落在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十公里的千山西部大皇庵溝,是一座承載著深厚道教文化與歷史底蘊的宮觀。它不僅是道教信徒心中的圣地,也是探尋歷史與文化之美的絕佳去處。斗姥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嘉慶二十年,由蓬萊派道士孫清山創建。據記載,此地原為皇姑庵舊址,因供奉斗姥元君而得名斗姥宮。斗姥,在道教中被尊為北斗眾星的母親,其崇拜在道教中占據重要地位。宮觀以磚木石構建而成,單檐硬山式,面積達1600平方米。其古樸的建筑風格與寧靜的環境相得益彰,讓人仿佛穿越回那個神秘的年代。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斗姥宮雖幾經修繕,但其主體結構依然保持著原有的風貌,見證了道教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宮內供奉的斗姥元君塑像,以及配祀的呂洞賓、關圣帝君等神像,共同構成了道教信仰體系的一部分。斗姥元君作為北斗眾星的母親,其形象被描繪為花冠瓔珞、赤足、三頭八臂,手持日月及各種法器,展現了道教對宇宙星辰的崇拜與敬畏。此外,斗姥宮內還供奉有六十星宿神像,又稱六十元辰或六十太歲。這些神像不僅是對道教星宿信仰的具體表現,也是信徒們祈求消災解厄、延祥集福的重要寄托。每年農歷九月初一至初九日,斗姥宮都會舉行盛大的開壇祭拜儀式,吸引眾多信徒前來朝拜祈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斗姥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古樸而莊嚴的建筑群。隨著腳步的深入,一股淡淡的香火味與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在這里,時間仿佛變得緩慢而寧靜,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感受這份來自遠古的召喚,在斗姥宮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道教文化的獨特魅力。無論是那精美的壁畫與雕塑,還是那悠揚的道樂與鐘聲,都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站在斗姥元君的塑像前,我們不禁對這位道教女神產生了深深的敬意與崇拜之情。她不僅是北斗眾星的母親,更是無數信徒心中的守護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斗姥宮的參觀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它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人生哲學。它教會我們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和諧。這種精神力量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探索、不斷超越自我。千山斗姥宮是一座充滿歷史與文化底蘊的道教宮觀,它不僅見證了道教文化在千山地區的傳承與發展,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感受道教魅力、探尋歷史之美的絕佳去處。在這里,我們可以放慢腳步、靜下心來,聆聽那些來自遠古的聲音與呼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千山斗姥宮深處,流傳著三皇姑與衛士之間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傳奇。春日里,桃花盛開,三皇姑,一位溫婉如水的公主,與年輕英勇的衛士在宮中偶遇。衛士的英氣與忠誠深深吸引了三皇姑,而她的善良與美麗也讓衛士為之傾倒。兩人在不經意間種下了愛情的種子。然而,這段戀情卻遭到了皇帝的強烈反對,為了守護彼此,三皇姑與衛士決定私奔,遠離皇宮的束縛。他們選擇了千山作為避世之地,一個能夠見證他們堅貞愛情的地方。在千山,三皇姑化身為道姑,而衛士則出家為道士,他們雖近在咫尺,卻不得不以師徒之名相稱,忍受著相思之苦,每日的誦經修行,成了他們心中唯一的慰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歲月流轉,三皇姑因思念成疾,身體日漸虛弱。一日,衛士得知三皇姑病重,不顧一切地來到皇姑洞前。他用盡全身力氣,用石柱頂住洞門,兩人終于在狹小的空間內重逢。那一刻,所有的等待與犧牲都化作了淚水與擁抱。在皇姑洞內,他們許下了生生世世相守的誓言,三皇姑的病情因這份深情而奇跡般地好轉。她深知自己無法長久陪伴衛士,于是立寺念佛,并留下“庇休赤子”四字,以表達對民眾的關愛和對衛士的深深眷戀。這段愛情故事在千山斗姥宮流傳千古,成為了人們口中傳唱的佳話。皇姑洞、大牛爪、老君峰、飛來石等景點也因這段傳奇而更加引人入勝。人們來此游覽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關于愛情與犧牲的動人故事。?傳說永存,愛情不朽?:千山斗姥宮、皇姑洞、大牛爪、老君峰、飛來石……這些地名與景物,都成為了這段愛情故事的見證。三皇姑與衛士的愛情,如同千山之巔的云霧,雖歷經滄桑,卻歷久彌新,永遠鐫刻在人們的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鋪滿落葉驢友踏出小徑上,腳下是沙沙作響的金黃,那是時間輕聲的嘆息。抬頭望向遠方,層林盡染,紅黃綠交織成一幅絢爛的畫卷,那是大自然對千山最深情的告白。秋風輕拂,不僅吹散了我們身上的余熱,也似乎在耳邊低語,講述著一段段千山關于愛與別離、相聚與離散的故事。這風,是歲月的信使,穿越千山時空的縫隙,將過往的記憶一一喚醒。一段深情,如同這秋日里的楓葉,經歷了春的萌發、夏的繁華,終于在秋的千山上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它不問歸期,不計得失,只是靜靜地燃燒自己,將生命的最后一抹熱烈,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千山。那紅,是愛的顏色,熾熱而深沉,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在最蕭瑟的季節里,也有溫暖人心的力量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過一片片火紅的楓葉,踏過一層層棕黃的落葉。沒有人知道我們要去登哪座山峰,又要去做些什么。我們佇立在千山的秋風里,心早已飄向大牛爪峰的某一個角落。看似漫無目的,卻又很清楚地指向某段光陰、某個山峰。或許早已接受了山的命令,亦早已淡然于得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一年又一年的循環往復登千山,眨眼又是一個深秋。這千山的秋天,就像是一位久別的故人,雖然帶著秋的斑斕,卻依稀還能看出往時的模樣。推開千山秋天的窗口,清風徐徐,光陰脈脈,一場經年邂逅,已在眉彎處泛起層層波紋。回眸處,關于愛千山的執念,一直藏印于山水之間。縱然時光荏苒,歲歲催人老,千山的身影,卻還是記憶里最青蔥而又明艷的那一筆,永遠鮮活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始終對千山一往情深,縱使累了,痛了,也從未想過放手。只在這深深瑟瑟千山的秋天里,輕輕地閉上眼眸,風起時,悄悄地想你;落葉紛飛時,坐在山峰的石頭上靜靜地等著你,等著你,從遙遠的記憶里穿梭過來,給我們的一個濃濃地擁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歲月輕吟淺唱,流年如歌悠揚,于秋日的斑斕畫卷中,我們在大牛爪巖面上悠然漫步,細聽千山深秋之韻,輕吟著深秋絕美的詩篇。秋風,那溫柔的畫師,輕拂過林間,每一縷風都攜帶著色彩的魔法,將落葉編織成時間的筆觸,精心編排著光陰的敘事詩,每一章節都飽含著季節的深情與豐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大牛爪石,其名源于其獨特的形態與地理位置。這列山峰由大牛爪峰與巨象峰組成,兩者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一幅壯麗的畫卷。大牛爪峰上,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塊形似牛爪的巨大巖石,它仿佛是大自然不經意間遺落的一筆,靜靜地矗立在山巔,歷經風雨侵蝕,卻依然棱角分明,展現出一種不屈不撓的力量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途而上,各種奇石異景層出不窮。天鵝蛋,一塊圓潤光滑的巨石,靜靜地躺在山崖之上,宛如一顆遺落的珍珠,散發著柔和而神秘的光芒。小鳥石,則以其栩栩如生的形態,讓人不禁駐足觀賞,仿佛能聽到那清脆悅耳的鳥鳴聲。更有那形似烏龜的獨占鰲頭石,以及勇猛威武的猛虎下山石,每一處景觀都充滿了大自然的巧思與創意。巖面陡峭,是千山大牛爪石的另一大特色。攀登過程中,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借助繩索與隊友的幫助,方能穩步前行。巖面上的溝壑與凹凸,記錄著歲月的痕跡,也見證著無數探險者的勇氣與堅持。陽光透過樹梢,灑在巖面上,形成斑駁陸離的光影,更添幾分神秘與壯麗。攀登千山大牛爪石的過程,不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對意志與勇氣的磨礪。站在山巔,俯瞰群山連綿,云海翻騰,那一刻的震撼與激動難以言表。大自然的雄渾與壯闊,讓人心生敬畏,也讓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沿著大牛爪巖面來到斗姥宮后山的一步跨,這里不僅自然風光旖旎,更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一步跨,顧名思義,仿佛只需一步便能跨越至另一番天地。這里地勢險峻,山巒疊嶂,古木參天,清幽靜謐。在斗姥宮后山,每一步都踏著歷史的痕跡。這里的石階、石壁、古洞,都仿佛訴說著往昔的故事。特別是那些摩崖石刻,字跡斑駁,卻依稀可見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一步跨,不僅是一次身體上的跨越,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洗禮。一步跨,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這里的每一處古跡、每一塊奇石,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它們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信仰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千山之巔,隱匿于云霧繚繞的幽谷之中,有一塊古老而神秘的玄鳥石,它靜靜地躺在歲月的長河里,見證了無數風雨的洗禮和世事的變遷。玄鳥石,色澤深邃,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又似古老傳說中神鳥的化身,其表面斑駁陸離,每一道紋路都記錄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只神鳥自天際飛來,棲息于此石之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記。從此,這塊石頭便擁有了不凡的靈性,成為了千山之中的一處圣地。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僧侶道士慕名而來,或吟詩作畫,或參禪悟道,皆因玄鳥石而心生敬畏,感悟人生真諦。玄鳥石,不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它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流逝與生命的短暫,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我們每一次凝視玄鳥石,都仿佛在與古人對話,聆聽那些遙遠而深刻的故事,它教會我們敬畏自然,珍惜當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攀登,終于登上了大牛爪主峰,來到了飛來石面前,仿佛是從天外飛來的一塊巨石,屹立于千山之巔,其形態奇特,引人遐想。關于飛來石的起源,民間流傳著多種美麗的傳說。一種說法是,在遠古時期,天塌地陷,洪水猛獸肆虐,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不慎遺落一石于遼東大地,化作千山之中的飛來石。這一傳說不僅賦予了飛來石神秘的色彩,也寄托了人們對自然偉力的敬畏與崇拜。另一種傳說則更加富有浪漫色彩,相傳在古代,有一對相愛卻因世俗阻礙無法相守的戀人,男子化作飛鳥,女子則化為石頭,以這種方式永遠相守。飛鳥每日盤旋于石頭之上,最終化作一塊巨石,與女子所化的石頭緊緊相依,這便是飛來石的由來。這一傳說讓飛來石不僅僅是一塊冰冷的石頭,更成為了忠貞愛情的象征。我們站在飛來石前,仰望其巍峨身姿,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仿佛也站在了人生的高峰,俯瞰著世間的繁華與喧囂,心中卻多了一份寧靜與淡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巨象峰,作為千山眾多奇峰之一,其得名源于其獨特的山體形態。從山下仰望,整座山峰宛如一只巨大的象形雕塑,長鼻低垂,大耳招風,凸眼圓睜,四肢穩健,軀體龐大,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這不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是千山獨特地質構造和漫長歲月雕琢的結果。據傳,巨象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那時的千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地殼的運動和地質變遷,海水逐漸退去,陸地慢慢隆起,形成了今日我們所見的千山山脈。而巨象峰,則是在這一過程中,由無數次的巖石風化、水流侵蝕、地質構造運動共同作用下,逐漸塑造出的獨特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站在巨象峰下,仰望這座自然造就的奇觀,不禁讓人感慨萬千。首先,是對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千山巨象峰,以其宏大的規模和逼真的形態,展現了自然界的無窮魅力和創造力,讓人深刻體會到“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其次,是對歷史滄桑的感慨。千山不僅自然風光秀麗,更承載著深厚的宗教歷史文化。千百年來,無數高僧大德在此修行悟道,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跡。巨象峰作為千山的一部分,也見證了這些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站在峰下,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音,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厚重與深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秋意如畫的千山上,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故事,每一次風吹都是自然的低語。這是一個關于生命、美麗與哲理的季節,讓人在賞析中深思,在感慨中明白生命的真諦。秋天的千山不僅是萬物的舞臺,更是靈魂深處的一次觸動,一場心靈的洗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秋意深深,情絲長長。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里,我們愿與千山一起走過每一個落葉紛飛的瞬間,一起感受愛的溫暖與力量。讓我們攜手共賞秋光,共話情長,把愛千山的故事續寫成一首永恒的詩篇。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無論生活如何變幻,我們對千山的愛都將永遠如初,永不褪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夕陽西下,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感悟踏上歸途,心中已種下了對下一個秋日漫步的期待。因為我們知道,每一次的秋日之旅,都將是一次全新的開始,一場心靈與自然之間永不落幕的對話。</span></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4日于耕讀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總編:張振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副總編:曲德家、劉明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總監: 孫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編: 孫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編審:聶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執行編輯:孟文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責任編輯:聶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術編輯:丹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編委:陳紅梅、李素宏、聶金萍、何玉敏、郭亞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攝影:何玉敏、唐莉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校對: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樂:云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撰文:耕讀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版式設計: 慎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期制作:遼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點:千山國家風景區。斗姆宮、巨像峰、牛爪石、一步跨、飛來石(玄石)、大牛爪主峰(鳥石)、皇姑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間:2024年10月24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陵川县|
微山县|
宁城县|
饶阳县|
怀柔区|
林西县|
长寿区|
依兰县|
巴塘县|
曲靖市|
灵山县|
新沂市|
昔阳县|
宁海县|
通州区|
南宫市|
蚌埠市|
夹江县|
吉首市|
宝鸡市|
迭部县|
长沙县|
东乡|
景泰县|
蛟河市|
澳门|
北安市|
邓州市|
大足县|
定日县|
遵化市|
凉城县|
容城县|
乐清市|
峨山|
苗栗市|
庄浪县|
泸水县|
美姑县|
阜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