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24號我們來到了古絲綢之路重鎮(zhèn)~若羌,最主要的還是為慕名的樓蘭古尸。當(dāng)日下午五點我們酒店按頓后先去參觀樓蘭文化公園,因為這里有樓蘭美女的巨石雕像。</p><p class="ql-block">25日上午十點首先參觀樓蘭博物館,一是了解若羌的歷史,二是親眼目睹樓蘭美女,也是了卻多年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樓蘭文化公園</b></p> <p class="ql-block">唐僧取經(jīng)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鄭吉上任雕塑</p> <p class="ql-block">"盛世樓蘭"浮雕墻</p><p class="ql-block">"盛世樓蘭"浮雕墻全方位的展現(xiàn)出樓蘭作為東西文明交匯地的歷史文化重要性。表現(xiàn)出當(dāng)時世界各地的商隊通過古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一樓蘭進行貿(mào)易的景象,呈現(xiàn)出古樓蘭駱馬成群、商賈云集、繁榮景象。中原與西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時期。到漢代,漢語已成為西域官府文書中的通用語之一,琵琶、羌笛等樂器由西域或通過西域傳入中原,中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禮儀、漢語書籍、音樂舞蹈等在西域廣泛傳播并且不斷進行交流交融,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樓蘭文化,最終成為氣象恢宏的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水泉中的美女巨石</p> <p class="ql-block">側(cè)面的樓蘭美女像</p> <p class="ql-block">走在樓蘭文化公園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絲綢之路古國﹣樓蘭 </span></p><p class="ql-block">樓蘭的地理位置處于絲綢之路要沖,塔里木盆地東西與河西走廊形成了連接內(nèi)地與樓蘭的沙磧之路。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張賽"鑿空"西域之前,中原內(nèi)地與樓蘭及其以西地區(qū)早已建立了互/相溝通的橋梁。至西漢正式開通絲綢之路后,這種聯(lián)系與交往又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史記》記載:"樓蘭,姑師小國耳,當(dāng)空間。"樓蘭"當(dāng)空道",扼絲綢之路要沖,其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羅布淖爾一帶乃是古代塔里木盆地東端的交叉路口,是中原連接西域和西方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因而學(xué)者們將連接敦煌和西域,以樓蘭東西一線為主要通道和分布點的交通線稱為"樓蘭道",西漢時,"樓蘭道"亦成為漢通西域之唯一交通干線。神爵二年(前60年)漢設(shè)西域都護。烏壘東通樓蘭,"樓蘭道"亦成為西域都護之生命線。土垠漢簡反映了西域都護對"樓蘭道"的管轄。曹魏時代的樓蘭道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從魏晉至前涼時期,樓蘭城均設(shè)有西域長史府。這個時期樓蘭經(jīng)濟貿(mào)易十分頻繁,依然是東西交通的樞紐。公元376年,前秦滅前涼后放棄了樓蘭地區(qū),從此樓蘭道逐漸失去了交通干線的作用,但并未完全中斷。直到隋末閉"大磧路"(樓蘭道),樓蘭道才基本廢棄。作為絲綢之路重鎮(zhèn)樓蘭,在東西方貿(mào)易的交往帶來了藝術(shù)文化的傳播,文明的沖撞使樓蘭文化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時代的變遷,造就了樓蘭文化藝術(shù)的輝煌時代,它無疑是東西方藝術(shù)交流史中的一個不朽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 若羌樓蘭博物館</u></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樓蘭故城復(fù)原模型</p><p class="ql-block">樓蘭故城遺址,位于今羅布泊西北角附近。現(xiàn)在故城及其周圍地區(qū)大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樓蘭故城平面大致呈方形,東城墻長約333.5米,南城墻長約329米,西北城墻長約327米。故城城墻系用獅士和紅柳枝或蘆葦建筑。故城內(nèi)的建筑,以南北斜穿城內(nèi)的小河道為界,大致可分為東北和西南兩大部分。小河道東北部主要是佛塔,位于故城東部中網(wǎng)偏北,該塔塔基方形,三層;塔身八角形,塔頂圓形。二是大房址,位于佛塔東南約50余米的臺地上,在房址附近發(fā)現(xiàn)有印章、鐵箭頭和珠飾等。小河道西南部,其中心部以三間土坯房址保存較好。房址遺跡的遺物主要有大量的漢文文書,少量快盧文書,以及木尺、殘筆、漆制品、陶器、金屬制品和一些日常用具等。樓蘭出土物品顯示了樓蘭作為漢晉早期"絲綢之路"上的貿(mào)易中轉(zhuǎn)城市的特點。從出土的木筒紙文書,推測出這里就是曹魏西晉時期的西域長史治所和駐地。</p> <p class="ql-block">樓蘭古人類生活模型</p> <p class="ql-block">草編簍 青銅時代 小河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歺具~木碗木盤</p> <p class="ql-block">葫蘆瓢 民國時代</p> <p class="ql-block">樓蘭美女古尸</p><p class="ql-block">該女子于2004年出土,身高約1.65米,年齡在25歲左右,深褐色長發(fā)長至膝蓋處,深眼窩、高鼻梁,腳穿精美皮靴,頭帶一頂插著羽飾的尖頂氈帽。歷經(jīng)千年后,她的眼睫毛依然清晰可見,膚色呈古銅色,她的腹部隆起,初步判定該女子因為難產(chǎn)而死,現(xiàn)在腹中還有胎兒,在她的身下發(fā)現(xiàn)大量早期凝固在衣物上的血跡。</p> <p class="ql-block">幼童尸</p> <p class="ql-block">樓蘭壁畫</p> <p class="ql-block">“有羽天使”壁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米蘭古城遺址~東大寺</u></b></p> <p class="ql-block">東大寺是米蘭古城遺址中又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分為上下兩層,外圍是較高的院墻,寺內(nèi)建有一個12米x0.6米x2.4米的龕,龕內(nèi)尚存在半浮塑的菩薩和天王像,其下面四周還存在有卷云柱頭浮塑。佛殿廢墟東側(cè)的建筑物下面,尚存有大型座佛塑像和遺棄在地上的大佛頭,東大寺是我國古代著名法顯、惠生、玄奘僧人在西去天竺的途中都經(jīng)歷過若羌米蘭古城佛寺,并講法拜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 唐古戎城堡遺址</u></b></p> <p class="ql-block">唐古戍堡遺址南臨米蘭河道,是不規(guī)則正方形,南北寬56米,東西長70米,四角有望樓,西有城門,戍堡中間低凹,北部是階梯形大坡,從坡底至坡頂依次蓋屋,屋皆平頂,下半截挖在土中,上半截土坯砌成。曾在此發(fā)掘大量吐蕃文木簡、吐蕃文書和唐代陶片,給現(xiàn)代考古學(xué)留下了大量的歷史研究資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米蘭遺址~西大寺</b></p> <p class="ql-block">米蘭時期遺址主要有土坯砌筑和夯土堆筑兩種,佛塔殘高約3-6米,基底寬約4-10米,塔頂為圓拱形,大都已經(jīng)殘破。米蘭西大寺的遺址中曾出土過"有翼天使"的壁畫像,這座遺址是新疆保存較為完好的一處漢唐時期的重要遺跡,米蘭遺址于1984年被公布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大寺周園曾出土過一批珍貴文物,1906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此處發(fā)現(xiàn)許多精美的佛頭像、婆羅米文殘紙等珍貴文物。尤其是他在一處佛塔(斯坦因編M3號)的回廊外壁發(fā)現(xiàn)的"有翼天使"壁畫尤為珍貴。</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米蘭遺址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西游記中的人物塑像</p> <p class="ql-block">三大白骨精雕塑</p> <p class="ql-block">豬八戒背媳婦塑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凤凰县|
临夏市|
全椒县|
色达县|
新津县|
宿松县|
叶城县|
定襄县|
天等县|
黔东|
印江|
玉树县|
精河县|
沿河|
天祝|
昌江|
吉木乃县|
西安市|
叶城县|
弥渡县|
泸西县|
和静县|
威海市|
临泉县|
微博|
博客|
区。|
昭通市|
明光市|
东城区|
武乡县|
名山县|
肥乡县|
临洮县|
彭泽县|
宁波市|
鄯善县|
塔河县|
永登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