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DM</p> <p class="ql-block">拉練往事</p><p class="ql-block"> “野營拉練好” ,在這個偉大號召下,全軍掀起了一片練兵熱潮。</p><p class="ql-block"> 在通往崇慶方向的公路邊上,行進著一支隊伍,全裝滿載,綿延數公里。這支部隊大約是在早上八點鐘出發的。此前營區的操場上,齊刷刷地站滿了披掛整齊的戰士。天,仍然和往常一樣,顯得有些灰蒙蒙的。</p><p class="ql-block"> 部隊從大院出發后,很快進入了灌區的水網地帶,道路的兩邊都是農田。上級遂即命令隊伍改為一路縱隊前進。身邊,霧氣繚繞;遠處,景物朦朧。隊伍沿著蜿蜒不平的小路疾步前進,就像田野中風吹奔涌的麥浪。行進中你會發現,眼前這支隊伍,特別像電影里紅軍幾十年前剛剛從蘇區根據地出發時的樣子——高昂的士氣,整齊的裝束,紅色的帽徽,紅色的領章,一路高唱著紅色的歌子,威武雄壯不可阻擋。你看,這支隊伍好壯觀啊,“前面望不到頭,后面看不到尾”……</p><p class="ql-block">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我們這支隊伍里的人,大多數也像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些紅小鬼,年齡都不太大。當年,紅軍在閩贛邊區作戰時,不怕艱難困苦,全靠兩雙腳底板,十五天追擊了敵人七百里,大獲全勝,所向披靡!現在全軍上下都在野營拉練,都在練兵備戰準備打仗,我們是紅軍的傳人,我們也在學習紅軍精神,我們也一定會勝利而歸!</p><p class="ql-block"> 身上背著背包、水壺、挎包,還有疊成方塊狀的斗篷狀雨衣(用土造的兩根木頭棍兒綁著橡皮筋固定在背包的上方);肩上扛著嶄新的“七斤半”——五六式半自動步槍,腰上系著子彈帶,背包上還掖著一雙備用的解放鞋或新布鞋。我們的條件,真是比紅軍時期好得太多。紅軍穿的是草鞋,行軍打仗是家常便飯,經常吃不飽飯,甚至動不動就是忍饑挨餓。而我們,前方有先到的后勤補給和炊事人員,后邊有開著大卡車的收容隊和隨隊的醫護人員。</p><p class="ql-block"> 劉護士,是門診部跟隨我們三中隊的醫護人員。她乖巧伶俐業務精練,行軍中認真負責,工作上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戰友們都很喜歡她。她個頭不高,身背一個帶十字的大藥箱,來回奔跑于隊伍的左右。到駐地時,她更是忙個不停。也許是為了方便救助,一般情況下,劉護士都處于隊伍的后面。我們三中隊三分隊正處在隊伍的后部,所以經常會看到她的身影。有時她也會讓我們給她搭把手。比如幫她背背她那個沉沉的藥箱和為戰友們做些簡單的服務之類的事情。記得還是在元通駐地時,我還老老實實的給她當了一把“醫助”,一晚上幫她處理了十幾個輕“傷號”——用女兵們美麗的長發給弟兄們的腳掌“導流”: 那腳掌上都是行軍時磨出的泡,一個接一個的,有的已連成一片,好嚇人。</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的西南方有個大邑縣安仁鎮,那里有一個舊日里很有名的大軍閥但后來成了起義的將領——他家的莊園,我們曾在那里駐訓過。黑灰色的莊園門,兩邊和門楣上刻著各種吉祥如意內容的楹聯。莊園的院墻很高,從外面看不到里面的情況。這座表面上看起來不如劉文彩莊園豪華的院子,其實里面是別有洞天。這座莊園是三進院子的大院套,里面大的很。根據安排,我們住在了一進沒有面墻的院子里。大約由于是老公館的緣故吧,院子里雖然綠植較多,但房屋卻像是因為年久失修,所以已略有破敗之像。休息的地方更是潮濕。因此,戰友們睡覺時,都把雨衣捂得嚴嚴實實的,來抵御夜里的寒涼。我那次還有幸在莊園里面站了一次夜班崗。也許真的是太累了,弟兄們大多是倒下便睡著了。我被安排的崗是跨半夜時的零點崗,周圍全是一片呼呼大睡的鼾聲。我背著壓好子彈的步槍站在哨位上,時刻警惕著周圍發生的一切。不遠處,好像還布有一個流動哨,但只見人影,不知姓氏名誰。</p><p class="ql-block"> 夜很靜,高高的樹上,不時的響起鳥兒一陣陣的叫聲,那聲音有些凄厲。是貓頭鷹吧?還是別的什么玩意兒?反正總是有什么東西在樹上嗷嗷的怪叫,夜深人靜時,顯得很瘆人。遠處,一盞昏黃的電燈孤零零的掛在臨時豎起的桿子上,暗淡得幾乎照不清人影,周圍的一切都掩藏在漆黑的夜幕底下。不知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夜間站崗,感覺時間很漫長。換崗時,我小心翼翼地走過熟睡的戰友們的大鋪,生怕驚動他們。其實這是有點兒想多了。因為無論是哪位,長途行軍,累了一整天,換崗時都很難被喚醒。我們和一個大型的泥塑雕像群同處一處。在經過那堆如同真人般大小的雕像群時,我心不在焉的往它們的那個方向看了一下,不由得讓我一驚!這是哪些高人的作品啊,——那里的壞人,竟然做得如此逼真: 渾身涂滿濃重的油彩, 個個相貌丑陋且面目猙獰,無一不是兇神惡煞。你哪怕就是看上一眼,保你一輩子都忘不掉……</p><p class="ql-block"> 我還記得這支拉練的隊伍總共加起來或許有幾百或上千人,但隊伍中并不都是清一色的軍人。其中還混雜著一些背著花被子的行進者。他們行軍時的樣子,看起來多少有些好笑。沒有武器,沒有軍帽,連武工隊都不像。于是,就聽到有人這樣悄悄議論他們 ,說他們是“民伕”。真搞笑,現在的社會哪還有民伕啊?更有甚者,有人說他們 “遠看像支援前線的,近看像離鄉逃難的,一打聽,原來也是跟著部隊一起拉練的。” 這話聽起來更逗。因為知情的人都知道,這些像民工一樣打扮的人,其實都是廠子里的技術骨干和專業能手,平時的實力一點兒也不亞于正規軍,甚至是某些領域里的領跑者,只是暫時未穿上軍裝而已。所以我覺得,那一段的歷史是很值得記憶的,因為他們也是我們武裝力量的一部分。為了記住以往的輝煌,我還是頑強地回憶出了當時幾位參加過拉練的一些資深老戰士。其中大概有: “出身成分很高的” 胖胖乎乎的三組江師傅 、一開口說話就笑的一組錢師傅、傳統手藝“杠杠的”且脾氣極好的四組被稱作“外圓磨”的趙師傅,以及響當當的“新四軍的家屬劉老頭”劉師傅,或許還有那技術享譽全處并且曾受到過領導隆重表揚的、借出差機會“周游列國”的李師傅…… 掛一漏萬的,歡迎補充。</p><p class="ql-block"> 部隊的大隊人馬仍在前進。“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p><p class="ql-block"> 拉練正酣,戰斗正未有窮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大邑县|
石城县|
广安市|
偏关县|
九台市|
郁南县|
渝中区|
左云县|
乳山市|
叙永县|
百色市|
西乡县|
承德县|
柳江县|
湘阴县|
布拖县|
威信县|
灵璧县|
永春县|
镇坪县|
象山县|
灌南县|
徐汇区|
晋江市|
玉环县|
民和|
洛阳市|
乐平市|
青阳县|
阿拉善盟|
高平市|
阿拉尔市|
洱源县|
含山县|
荃湾区|
罗平县|
松滋市|
建瓯市|
紫云|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