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日前閑暇,偕夫人游覽了杭州的“大運河書法公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該公園冠名“大運河書法公園”,從主題的內容看,一是該公園在大運河旁,二是以書法元素為主題的文化公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家知道,大運河指京杭大運河,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大、人工開鑿而成的千年世紀工程,是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與中國的長城、坎兒井并稱為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大運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途經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個省,及天津市、北京市,總跨越四省兩市,全長約1794公里。因該公園在杭州市拱墅區莫干山路280號—298號,臨近運河畔,故公園的名稱前冠以“大運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運河書法公園,原名叫“拱墅公園”,后來改為“墅園”,現在又叫“大運河書法公園”。公園占地3.47公頃,它屬于大隱隱于市、園林式、以書法文化為基調的公益性公園。造園以蘇州古典園林為借鑒,融合江南園林的蘇杭格調,是一個適合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公園初建于1959年,后疏于管理及后續投入不足,使之公園內植物枯萎、道路不暢、水質不佳、人文含量不足等一系列問題。經過市民提議和政府部門的實地調研、批復,于2023年6月投入改造,并在當年國慶節期間免費對外開放,迎接來自各地的游客,正式投入使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園,是供大家游覽、觀賞、休憩、娛樂、健身等的公共場所。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歐洲城市的改造中。在當時城市化的進程中,許多城市出現環境污染,人口眾多等負面因素,為緩解城市現狀,公園作為一種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的手段之一。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公園也逐漸成為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提高生活質量的場所,也起到綠化城市,凈化環境的作用。在古代,公園是官宦們的私家花園,沒有公眾游覽的場所。現在有政府部門修建的各種公園,供市民使用,充分體現了國強民富,為民造福,為民著想的好政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杭州的城市,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公園,鑲嵌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特別是西湖周邊一帶,有不少知名度很高的大公園,為杭城的聲譽增色,改善了環境,豐富了內涵,增加了文化底蘊。但每個公園都有自己的特色、內涵與文化。而大運河書法公園,雖然面積不大,名氣不響,但它有自己的主題思想,是以書法元素為主題的一個文化公園,有人文情懷的內涵。因為書法是中華民族重要的藝術形態,又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該園不亞于其他大公園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步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墅園”和“大運河書法公園”兩塊泰山石刻,使人耳目一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園內有古典風格的建筑群,并有亭臺樓閣、廊腰縵回、小橋流水、卵石花街、水池噴泉、石橋假山、粉墻黛瓦等;院內有一條蜿蜒的銀白色環路,串聯起園內各式書法景觀,將書法文化、書法藝術與園林景觀親密結合,融為一體,使觀者為之賞心悅目。另外,園內還種植了多種樹木和花草,如樟樹、金錢松、水杉、翠竹、桂花、茶花、月季花、含笑等以及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給公園增色不少。園內曲徑通幽,處于鬧中取靜,可賞可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園內還有一個大大的荷塘,時值晚秋,雖然已過“映日荷花別樣紅”賞荷的大好時節,但仍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蓬勃生機,碧綠的荷葉猶如一把把小雨傘,隨風翩翩起舞,裙裾隨風搖曳,真是“風光不與四時同”??!世間萬物,各有其時,只要靜觀其物,便有姿態可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荷塘一側有一座石橋,從橋上看下去,荷塘的水還算清澈,橋下有10多條尺許長的錦鯉在慢悠悠地游動,大有“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的意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錦鯉是水中貴族,身姿曼妙,以其獨有的高貴氣質,為平凡的池塘增添了一抹不凡的華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錦鯉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弋,如同璀璨的黃金在水中閃爍。它的每一片鱗片,都似乎在訴說著自己的高貴與優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錦鯉穿梭在池水中,金色的身影在水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仿佛是在進行著一場無聲的舞蹈,演繹著自己生命的華章。走在橋上的游客,把目光專注地投入到魚池之中,并拿著手機拍照或錄制視頻,自得其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園最知名、主題最突出的是設有著名書法家的石刻、塑像、印章、大型石硯等文化藝術的景觀,連路邊的指示牌都做成了有文化內涵的書卷氣。游覽該園,頓感人文氣息十足,嘆為觀止!該園的景致,可見設計者匠心獨運,既體現了特色,又別具一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園是供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所以我看到不少市民在該園內散步、打牌、帶娃、跑步、拍照、跳舞、踢球、甩球、打羽毛球、漢服表現等;有的慢悠悠地走走,有的快步小跑;也有市民在遛狗、逗鳥等。大家玩得很開心,臉上有微笑,胸中有陽光,不亦樂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大運河書法公園”為著名書法家陳振濓先生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陳振濓,1956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鄞州,號頤齋。他是中國書法界首屆5位書法碩士生之一(其他四位分別是:朱關田、王冬齡、祝遂之、邱振中),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享受國家級專家的特殊津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陳振濂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等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陳振濂的書法碩士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留校任教,后調入浙江大學任人文學院院長。他在中國美術學院任教期間,書法提倡技法創新,倡導“學院派”的創作模式。他認真做學問,是大家公認的“學究”,有多部書法專業的書籍出版,有的還成了書法專業的大學教材。所以他的書法屬于文人化的書風,不求“力”、“勢”,而求“趣”與“韻”,所以說他的書法屬于當代典型的文人化的書法特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外,他的書法創作強調主題、構思、形式與技巧的綜合性,顛覆了古典書法的傳統,在傳統與現代的矛盾沖突中求創新、求發展、求生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墅園”為著名書法家郭仲選先生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郭仲選(1919—2008),號魁舉。生于山東蒼山縣,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和文藝工作組織的領導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8年參加八路軍,享受離休待遇。曾任杭州市統戰部部長、市政協秘書主任、文教局副局長、市政協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西泠印社常務副社長等職。他為人平易敦厚,與人為善,是浙江省公認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深受文化藝術界的尊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的書法以行書見長,風格雄秀兼備,極富韻致,深受“二王”影響,晚年對董其昌用功極深,形成了獨特的“郭體”書藝。他的筆跡,留存杭州及全省各地的風景區和店肆匾額、招牌的較多,一度風靡杭城乃至浙江全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為清代書家伊秉綬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釋文:為文以載道,論詩將通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秉綬(1754—1815),清代書法家。字組似,號墨卿,晚號默庵。他是福建省汀州寧化縣人,故也自稱“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中舉人,五十四年中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后擢員外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也有詩集傳世。工書,尤精篆隸,獨創一路,作品精秀古媚。因其書法超絕古格,使清末書法放一異彩。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為“揚州八怪”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是偉大的毛澤東主席的書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澤東主席(1893—1976)。毛主席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書法家,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的書法,具有鮮明的特征和藝術魅力,尤其是行草書成就非凡,獨特的“毛體”展現了一代偉人的氣度與風采。他的書法典型面貌是有傾斜感,飛動性極強。線條豐富,布局巧妙,筆端意長,高妙超俗,個性鮮明,寫出了一代詩人、藝術家的韻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為唐代書法家張旭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張旭(685—759),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杰出的書法家。擅長草書,用筆凌厲有力,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和節奏感。草書風格狂蕩不羈,字形結構隨性而變,不拘一格,體現了其桀騖不馴的性格和超凡脫俗的藝術追求,也體現了他將自然景象與個人情感融入書法的獨特風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為唐代書法家懷素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懷素(737—799)。他是唐代杰出的書法家,史稱“草圣”,今湖南永州人,后移居長沙。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連綿不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結體疏密相倚,開合有致,營造了一種曲線生動,跳躍不定的獨特章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為王羲之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世稱王右軍,今山東臨沂市人。后移居會稽山陰(今紹興市),東晉時期大臣、文學家,后世有“書圣”之譽。他的書法結體嚴謹,字形優美,每個筆畫的位置、長度、角度都經過精心設計,使得整體字形既穩定又富有變化,呈現出一種和諧的美感。且用筆遒勁有力,線條流暢,給人以力度和動感之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著名的《蘭亭序》,是王羲之在酒酣之際寫的作品,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短m亭序》的真跡,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作為陪葬在昭陵之中,因他生前非常喜歡《蘭亭序》。現在大家見到的《蘭亭序》,是書法家馮承素、褚遂良等人的摹本,但也十分傳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子王獻之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書法家?,F在稱贊書法家習“二王”,這“二王”就是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為西晉張翰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張翰,生卒年代不詳,但知其享年57歲,字季鷹,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張翰品行高潔,才華出眾,善文,性情豪放不羈,官至大司馬東曹掾,他是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和詩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當時的時局動蕩,張翰以思念家鄉的莼菜和鱸魚為由,辭官還鄉,表現出他對自由和個人情感的重視,他的這一行為,被后世傳為佳話?!拜击|之思”的典故,就是指張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為唐代顏真卿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顏真卿(709—784)。今陜西西安市人,祖籍山東瑯玡臨沂,唐代名臣、書法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的書法特點雄強壯美,其楷書、行書、草書都帶有強烈的篆隸筆意。書法用筆肥愚,行筆略鈍,但整體端莊尊重,豐潤飽滿。他的楷書結構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渾厚,氣勢開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為蘇軾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詩人、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官至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時局動蕩,外放治理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宋徽宗時獲赦,病逝于常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較高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蘇軾可謂是北宋時期杭州市的市長,對杭州城的貢獻巨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 疏浚西湖,解決西湖的淤塞問題,并把西湖中撈出來的淤泥筑成堤壩,后世稱這一堤壩為“蘇堤”?,F在的蘇堤,是西湖風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蘇堤春曉”還是“西湖十景”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 在杭州創辦“安樂坊”,解決當時杭州的醫療問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官辦的慈善機構,為民眾提供醫療救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 在疏浚西湖的基礎上,制定一系列管理條例,保護西湖的水質,凈化環境,恢復生態功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 治理錢塘江六井,解決杭州城市人民的飲水問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 設計并建造三潭印月:在西湖中設立三座石塔,禁止在西湖中種植,以保護水源,至今這三座石塔仍在,也是西湖風景區的十景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 文化影響:蘇軾在杭州其間,留下了許多詩詞和故事,對杭州的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增加了人文底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手機攝影、視頻、撰文、制作:壽仁國(壽楚)。</i></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浮梁县|
牟定县|
南陵县|
双城市|
上栗县|
浦东新区|
军事|
周口市|
余庆县|
巨鹿县|
高雄县|
北流市|
永丰县|
宣威市|
平山县|
仁化县|
永平县|
双城市|
辽宁省|
吴忠市|
郧西县|
西青区|
象山县|
余江县|
舞钢市|
枣阳市|
天门市|
双柏县|
新津县|
望谟县|
施甸县|
都匀市|
芷江|
阜南县|
额尔古纳市|
高陵县|
唐山市|
长泰县|
武宁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