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6年前來哈薩克斯坦探親的時候婆母已經80歲了,但老人家無論相貌、思維、精神面貌和體力看上去也就五六十歲,那時老任的弟弟也年輕,帶我們一起游山玩水轉遍了這里所有值得去的地方,所以這次我和老任決定就在家里陪老太太,哪兒也不去了。不巧來后我就病了,不敢近距離接觸老太太,整日除了吃就是睡,也好,反倒能靜下心來好好觀察體會一下不同國度的文化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首先說飲食吧,家里有一個專門做飯的阿姨(他們這兒叫傭人)看長相應該是哈族,30多歲吧,高高大大,每日在廚房認真忙碌,飯菜做的跟咱們新疆人的差不多,燉牛肉,大盤雞一定要放大量洋蔥??,照片這盤油炸的果子跟回族的油香味道一樣,咱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在重大節日和招待客人,回族祭奠親人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都管這種食物叫“包爾薩克”,哈薩克斯坦也叫“保爾薩克”,連發音都一樣,還有烤包子,囊也都和新疆的一模一樣,但也有好多俄羅斯的飯菜,比如第一道菜一般都是紅菜湯或不同的菜湯,也有雞湯。早餐則是各種面包,跟歐洲的面包一樣全麥面多一些,有嚼勁,不像中國的面包那么松軟,我喜歡吃,配面包就是黃油、果醬、奶酪、紅橄欖菜或別的幾種什么菜打碎再放色拉醬制作的抹在面包上的,不知道叫什么,挺好吃,紅茶加奶每天必有,這點又跟我們內蒙、新疆、西藏、甘肅的回族一樣了。我對奶制品非常敏感,但他們這兒的奶酪奶油牛奶非常香,沒腥味,吃后我這個奶制品蛋白不耐受的肚子也能接受,草莓??醬,蘋果??醬都是自家做的,晶瑩剔透,蜜蜜的汁大大的果讓人無法拒絕。餐桌上基本沒有豬肉,以牛羊肉為主,肉質也非常好,蔬菜水果都跟咱們新疆的一樣,大而好吃,感覺都是綠色食品,非常健康!</p><p class="ql-block">? 最突出的是吃飯的形式,無論早晚餐,每頓飯都要隆重起來,早晨起來是喝咖啡的時間,會配不同的不太甜很好吃的蛋糕??無論哪款都比中國的好吃??,難怪,人家做蛋糕的歷史畢竟比我們悠久啊!當然原材料也很重要。下午會有一次喝茶的時間,喝茶??時會有很多堅果,水果,面包果醬什么的,這又讓我想起了新疆………。</p> <p class="ql-block"> 無論吃什么,餐具最重要,大盤套小盤的,每次的碟碗茶杯都是一套的,還要跟桌布配搭。不管吃不吃餐桌上一定得有一個大果盤,擺滿各種水果,還有鮮花。</p> <p class="ql-block">薩爾包克</p> <p class="ql-block">每頓飯都是滿滿的儀式感</p> <p class="ql-block">奶奶生日??那天換成了大紅桌布和大紅邊的碗碟盤</p> <p class="ql-block"> 奶奶生日??這天就換成了大紅桌布,因為尤利的父親是中國人,所以家里還是滲透著不少中國元素,比如孩子們飯后一定會用漢語說;謝謝爸爸媽媽,我吃飽了,然后端起自己用過的一摞盤子送到廚房,雖然是他們會說的唯一一句漢語,但也算是傳承吧,另外體現了家庭的教育和孩子們的修養。說到這里不得不說他們的教育,孩子們不看手機,看動畫片,所有人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包括家里的幾個傭人,連貓偶爾叫起來也很溫柔,狗狗沒叫過,很安靜,我這個大嗓門在這種氛圍中說話也壓低了聲音。</p> <p class="ql-block">貓貓在飯桌下,想吃東西用雙抓拍拍我的腿</p> <p class="ql-block">小狗狗也從不叫</p> <p class="ql-block"> 弟弟尤利喜歡孩子,一共有九個孩子,其中有兩兄弟是從小領養的哈薩克族孤兒,包括這倆孤兒前面六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工作有的也已成家,現在家里有三個小的,小到跟我們的孫子一樣大</p> <p class="ql-block">麥克最快樂!整天搖頭晃腦樂呵呵地,不挑食,吃什么都香,尤其喜歡吃肉,大人的小幫手,樓上樓下拿個東西什么的只喊麥克,他總是樂呵呵的完成,三樓有個咖啡機只要沒水了喊一聲麥克!他一定神速地從一樓拎一大桶礦泉水上來,濃密的頭發上冒著熱氣和汗珠,真是個快樂的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每次上下樓梯跟我相遇都會主動用他那四聲不對的漢語跟我打招呼—雅麗你好!</p> <p class="ql-block">小女孩叫什么玲,我問了N多次也沒記住,最后不好意思再問了,就叫玲吧,文靜懂事,整天安安靜靜的微笑,偶爾也會跟yang 鬧點小不愉快,會飛一腳,不過很快就過去了。</p> <p class="ql-block">這個小家伙yang 最精,鬼丟丟的,挑食,不吃肉,不吃蔬菜,最喜歡甜食,瘦精精的,喜歡辯論,有他自己的見解。</p> <p class="ql-block">拆禮物</p> <p class="ql-block">我們給兩個男孩買了中國玩具“無人機”居然還能拍攝,兩個小家伙興奮地瘋玩了三天,后來突然就收手了,估計爸爸不讓他們玩了,雖然爸爸媽媽從不嘮叨訓斥孩子們,但孩子們除了天真頑皮快樂外卻很守規矩,能感覺到爸爸媽媽對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但一點都不溺愛,不慣著孩子們,孩子們很有教養。</p> <p class="ql-block">yang 跟老任下棋</p> <p class="ql-block">文靜的小琳達給我畫了一幅畫安靜微笑的走過來送給我</p> <p class="ql-block">同樣也給老任送一幅</p> <p class="ql-block">奶奶在自己的房間里很安靜,包括家里的三個阿姨也都很安靜,各盡其職的忙自己的工作,孩子們回來也不吵奶奶,除非哪天奶奶想唱歌,尤利,維文和孩子們會去奶奶房間唱一兩首俄羅斯????歌曲,周日音樂教師會來家里給孩子們上一堂音樂課,維文跟孩子們一起唱,不得不說音樂細胞是刻在他們骨子里的。</p> <p class="ql-block">頑皮的孩子們在老任枕頭下面放一個大蜘蛛玩具,嚇嚇他們喜歡的尤里根伯伯。</p> <p class="ql-block">我算是很愛熨衣服的了,他們家更是如此,大到床單被套,小到毛巾襪子,估計是俄羅斯????人的習慣吧。</p> <p class="ql-block"> 我很奇怪孩子們為什么上午不上學,每天早晨9點三個孩子會拎著各自的運動大包去學跆拳道,中午回來吃飯然后換了校服去學校上課,下午7點乘校車回家,問了,由于翻譯軟件沒準確翻譯所以還是不明白,但能說明一個問題,他們沒有咱們那么雞娃。</p> <p class="ql-block">74歲的兒子跟95歲的媽媽比力氣。</p> <p class="ql-block">有媽的孩子是個寶,甭管多大。</p><p class="ql-block">? 媽媽明顯的老了,算這次我倆是第四次見面了,多年前她會跟我聊天,一口老北京話,(她50年代回蘇聯前是在清華教鋼琴)個別詞語都是五六是年代的用詞,20年前第一次來看她,有說不完的話,講她兒時,講她一生的經歷,尤其是懷念前蘇聯時期,也是,50年代國家分給她的三大間房子就有暖氣,廚房有煤氣,衛生間帶浴缸,廁所抽水馬桶,24小時熱水,想想我們90年代才做到家里能沖澡。最懷念那時的俄羅斯????教育,說現在主要是哈語教學,義務教育初中后國家就不管了,造成很多孩子輟學,這個民族又愛喝酒,好多青少年未婚懷孕,男孩子跑路,女孩子沒辦法也棄子跑路,造成很多孤兒,尤利之前領養的孤兒兄弟倆就是小媽媽把孩子棄出租房跑了。這次來她不怎么說話了,說話也是俄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不知為什么不說漢語了?估計是大腦??管漢語的區域軟化了,總之是老了。</p> <p class="ql-block">尤利的哈薩克朋友給老任送了頂哈薩克帽子,戴上成當地人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万山特区|
宜城市|
九寨沟县|
南溪县|
奉贤区|
富裕县|
鞍山市|
静宁县|
乐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昭平县|
山东|
东兰县|
石河子市|
蒙阴县|
剑川县|
辽源市|
交口县|
平舆县|
景泰县|
沂源县|
八宿县|
金昌市|
印江|
金坛市|
遂溪县|
西盟|
河北区|
潜山县|
兴山县|
象州县|
苍梧县|
三穗县|
秀山|
固阳县|
高清|
太保市|
桃园市|
卢龙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