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徐州對我而言,是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主要是因為它的名氣。華夏九州之一,有著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帝王之鄉、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又被稱作“東方雅典”。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隴海鐵路、京滬鐵路兩大干線在此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由于其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以來徐州又是兵家必爭之城,英雄倍出之地。陌生主要是雖然過去因工作曾有過幾次走過、路過、住過徐州,但都是來去匆匆,從未停下來專程游覽感受過徐州的山水風土人情和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感謝區老干部局精心安排的這次徐州參觀休養之旅,來去五天的沉浸式體驗,讓我們充分領略了云龍山水的大氣豪放;國共決戰淮海的驚心動魄;楚王山漢墓的奇詭神秘;博物館里的厚重珍貴,采煤塌陷區整治成潘安湖濕地公園的碧波柔情;蘇北農村的全新面貌;工程機械之都的輝煌成就;古鎮窯灣的意外驚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10月21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早上8點從揚州出發,途經蘇北鄉村振興的典型鯉魚山莊下車參觀</b></p> <p class="ql-block"> 鯉魚山莊位于徐州市東郊、睢寧縣西北,背靠鯉魚山,是睢寧縣黃河故道風光帶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由于地貌形似一條躍水而出的鯉魚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走進鯉魚山莊,沿著干凈整潔的柏油路向村里走,道路兩側都是榆樹,黃金榆、垂榆、寶瓶榆錯落有致,戶墻上畫有鯉魚傳說、孝義文化等內容。</p> <p class="ql-block"> 山莊建有便民服務中心、龍鯉文化中心、錦鯉一條街、紅鯉戲園、鯉堂培訓中心、兒童科普館、鯉魚山莊餐廳等公共建筑。</p> <p class="ql-block"> 來鯉魚山莊可和當地居民生活在一起,住民宿,游山玩水作畫,沉浸式體驗新農村農家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10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參觀在采煤塌陷區的廢墟上建成的4A景區潘安湖濕地公園</b></p> <p class="ql-block"> 站在曾經塌陷的廢墟上建起的公園大門前合張影</p> <p class="ql-block"> 曾經的采煤塌陷區,長期以來坑塘遍布、荒草叢生、環境惡劣,又因村莊塌陷無法居住,耕地塌毀無法耕種,絕大部分地區形成無人區。2010年以來,徐州市賈汪區正式對潘安湖采煤塌陷區實施改造。通過不斷的投入,以“挖深填淺、分層剝離、交錯回填”為核心的土壤重構技術,對采煤塌陷破壞的土壤進行重構,恢復土地生態調節功能。終于變“廢”為寶,變“包袱”為“資源”,并于2017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和環保部認定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p> <p class="ql-block"> 此處本無湖,原是徐礦集團權臺礦和旗山礦的采煤塌陷區域,總面積達1.74萬畝,坑洼破敗、灰頭土臉,和美景沒半毛錢關系。如今這里因地制宜積水成湖,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省級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生態旅游示范區。之所以起名為潘安湖,據傳說,古代中國四大美男子之一潘安(西晉)來此地訪友,曾為村民修建一座橋,為紀念他的善舉,此村改名為潘安村。這片湖地處潘安村、加上古代美男子潘安在此的影響,進而得名潘安湖。</p> <p class="ql-block"> 潘安湖游船上為大家搶拍一張自然隨意狀態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位于潘安湖畔的馬莊村曾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煤灰彌漫的“采煤村”。面對煤炭資源鈷竭、農田塌陷的困境,馬莊一馬當先勇敢轉型,依托潘安湖濕地公園,走出了一條文化興村、產業富民的新路子,2019年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村黨委被中央表影為優秀基層黨組織。</p> <p class="ql-block"> 馬莊村文化大院</p> <p class="ql-block"> 參觀村史館</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院里的王秀英香包工作室,撲面而來的是中草藥的香味。工作室內,用于展示、銷售的中藥香包種類繁多,可謂琳瑯滿目。</p><p class="ql-block">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馬莊村參觀了王秀英的香包工作室,不僅對香包連連稱贊,還“捧捧場”花錢買了一個香包。總書記的“捧場”激發了王秀英和村民們制作香包的熱情。2018年,村里將手套廠改建成香包文化大院。在這里,每天固定有30多個村民制作香包,更多的村民選擇將材料帶回家加工。</p> <p class="ql-block"> 靠著小小的香包,馬莊村將之“繡”出了一個產業。目前,馬莊村新開發的功能性香包和特色文創產品80余類,研究配制中藥配方16個。民俗元素濃郁的馬莊香包,僅是馬莊村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徐州曾經最大的采煤塌陷區,潘安湖如今已是“湖闊景美、游人如織”的生態公園。依托潘安湖濕地公園,馬莊村正在推進文旅、農旅深度融合的生態旅游業。</p> <p class="ql-block"> 買幾個香包帶回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b></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隊伍向前進</p> <p class="ql-block">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 運籌帷幄決戰淮海</p> <p class="ql-block"> 根據淮海戰役文獻統計,中國人民解放軍共計傷亡約13.6萬人,其中死亡25,954人,共負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參與淮海戰役支前工作的民工共有543萬人,共向前線運送9億6千萬斤糧食,動用擔架20.6萬副,向后方轉送了11萬名傷病員,提供大小車輛88萬余輛,擔子35.5萬副,船8500余艘。此外,山東省動員了16.8萬人民群眾參加人民解放軍,作為后備兵員配合主力部隊作戰。</p><p class="ql-block"> 國民黨軍隊共計傷亡約17.1萬人,被俘虜320,355人,起義28,500人,投誠35,093人,總計約55.5萬人。</p> <p class="ql-block"> 聆聽粟裕大將電話指揮戰斗原始錄音</p> <p class="ql-block"> 軍隊上前線人民是靠山</p> <p class="ql-block"> 這根普通的竹拐杖被講解員介紹為淮海戰役紀念館的鎮館之寶。竹桿主人翁是一名叫唐和恩的是山東萊陽人。</p> <p class="ql-block"> 竹桿上刻的“水溝頭”當年是萊陽(我當兵時部隊駐地)的一個地名,現改名為水集辦事處,劃歸于青島萊西了。從這根竹拐杖上刻的山東、江蘇、安徽3省88個城鎮、村莊的名稱,讓我們每個觀者明白了為什么淮海戰役60萬解放軍能夠打敗80萬國軍,其背后是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河北等省543萬支前民工滾滾車輪送軍糧,槍林彈雨救傷員……</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陳毅元帥這句發自肺腑的話,道出了人民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五位總前委群雕。位于淮海戰役紀念館西面,淮海戰役紀念塔東南。群雕高約7米,寬約10米。5位領導人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他們分別是: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的勝利促成了江淮地區的快速解放,推動了人民解放軍直達長江岸邊,從而對南京、上海、武漢等國民黨控制的主要政治和經濟中心構成了直接的威脅。這場勝利象征著人民解放軍在關鍵的戰略決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幾乎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隨著解放軍在兵力質量和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蔣介石失去了在戰略上組織有效防御的能力,解放軍隨即計劃乘勝追擊,渡過長江向南推進。</p> <p class="ql-block"> 青山有幸埋忠骨,紀念塔前撫英魂。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為人民打江山謀幸福、為建立新中國所作出的犧牲、立下的功績以及他們的高尚品德和風范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忘記,愿先烈們的無畏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四月四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在江蘇省徐州市興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于一九六0年四月五日奠基,一九六五年十月一日建成。</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英烈 永不退色的豐碑</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上刻有眾多烈士的名字,1995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根據參戰部隊和民政部門提供的烈士名單,已有28391名烈士姓名被刻錄在淮塔碑廊的“淮海戰役烈士英名錄”上。</p> <p class="ql-block"> 豐碑留白,等待尚未查找、核實到的英烈歸隊補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0月23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參觀徐工集團</b></p> <p class="ql-block"> 徐工集團前身系抗戰時期成立的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建國后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領域排頭兵地位,2018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行業排名全國第一世界第六,2023年全球工程企業50強排名第三、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工程機械行業排名第一。獲得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p> <p class="ql-block"> 走馬觀花3萬6千多平方米的總裝車間,感受徐工集團的實力和速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游覽云龍湖</b></p> <p class="ql-block"> 云龍湖早在北宋時便有史書記載。此時期被稱為“爾佳川”,蘇軾在徐州為官期間,曾主持疏浚爾佳川至漢王一段的河道,形成今玉帶河段,還引上游水流灌入,使爾佳川水道、湖區風景得到了較好改善。因此,明代云龍湖也又稱“蘇伯湖”。為減少洪澇災害,時人又制作石狗鎮守于此,因此又得名“石狗湖”。至清代《徐州府志》中記載,云龍湖位于當時徐州南部東、西側二座山間,呈簸箕狀。洪澇時,云龍湖承接山區沖刷雨水,于低洼處匯集成湖。干旱時則僅湖中央存有積水,其余湖床裸露。此時云龍湖因此又名“簸箕洼”。1959年,石狗湖水庫工程開啟,徐州市政府接受時任徐州行署副專員湯海南先生的建議,將石狗湖及新修水庫正式共同命名為云龍湖。如今,三面環山一面臨城的云龍湖,已成為徐州最美的自然景觀5A景區。</p> <p class="ql-block"> 陽光燦爛,山巒起伏,湖面寬闊,波光粼粼,從不同角度欣賞不同的湖光山色,城市在山水之中,山水相依,風景優美,吸引我們駐足觀景。</p> <p class="ql-block"> 免收門票的云龍湖景區,已成市民、游客漫步休閑、運動健身的打卡之地,繞湖一圈約17公里的沿湖路,移步換景,我們一行漫步在云龍湖畔,看到很多人用跑步或騎行去丈量美好的風景,享受運動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 喜歡攝影的老同志,留心處處皆美景</p> <p class="ql-block"> 被同行偷拍定格在湖邊小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10月2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徐州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 徐州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藏有兵器,玉器,陶俑,青銅器,書畫等文物,展品內容豐富,藏品體系完整,國家一級文物眾多,凸顯徐州獨特厚重的歷史文化,是了解漢文化歷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走進徐州博物館,立馬被展館里豐富的收藏、精美的展示所吸引,讓人直觀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展示的文物絕大多數都是從已發現的數千座漢墓中挖掘</p> <p class="ql-block"> 這舞俑是不是告訴廣場舞大媽們,漢代就有廣場舞了</p> <p class="ql-block"> 精致的漢代玉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探密漢文化景區</b></p> <p class="ql-block"> 中國歷史文化素有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之說。徐州漢文化景區是中國最大的漢文化主題公園,由獅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組合而成,囊括了被稱為“漢代三絕” 的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石畫像,集中展現了兩漢文化精髓,呈現出一部立體的漢代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1953年以來,徐州發掘和發現近3000座漢墓,其中有8處20座楚王(后)漢墓。徐州漢墓數量眾多,這與徐州在漢代的歷史地位等因素有關。徐州是大漢王朝的發祥地,400余年先后有20余位諸侯王分封徐州,按照漢代葬制,諸侯王死后要葬于自己的封地,所以形成了眾多的漢墓群。這些漢墓對于研究漢代的歷史、文化、藝術、喪葬制度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p><p class="ql-block"> 1984年,在徐州市東郊獅子山西麓發現了兵馬俑陪葬坑群,合計出土了3000多件各式漢代兵馬俑,由此,楚王陵被發現。1995年初,楚王陵被南京博物館和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聯合發掘。楚王陵是江蘇省發現規模最大的一座西漢諸侯王陵,是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p> <p class="ql-block"> 為防盜墓,每塊重達五至六噸的王陵塞石。</p> <p class="ql-block"> 神密的王陵地宮</p> <p class="ql-block"> 參觀漢兵馬俑</p> <p class="ql-block"> 兵馬俑是古代殉葬制度下的產物,公元前384年,秦國正式廢除了奴隸社會遺存的活人殉葬制度,代之以俑殉葬,這無疑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漢兵馬俑與秦兵馬俑相比,雖然個體明顯縮小,但制作工藝和效率更加先進,神彩各異,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遠看小泥人</p> <p class="ql-block">近看泥人小</p> <p class="ql-block">矮人兵馬俑</p> <p class="ql-block">陣守楚王陵</p> <p class="ql-block"> 漢畫像石藝術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位于云龍湖邊,館內收藏的畫像石數量眾多,題材廣泛,栩栩如生,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各方面的,近距離欣賞精美的漢畫像石,了解漢代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徐州燒烤歷史悠久,右邊這塊1986年出土于銅山境內的漢畫像石,畫面分為三層,最上面一層反映了燒烤情景,圖中墻壁上掛著魚、羊、雞等各種動物的肉,左邊一人持刀剪解羊,另一人在火爐旁左手握串在爐上翻弄烘烤,右手持扇子煽風點火,足以證明徐州燒烤歷史久遠,在漢代時其燒烤文化就已經頗具規模,是中國燒烤發源地之一。左邊這張漢畫像石庖櫥圖上也有燒烤圖案。</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漢文化景區內的劉邦雕塑</p><p class="ql-block"> 劉邦(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195年),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p><p class="ql-block"> 劉邦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毛澤東評價他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西漢開國功臣韓信認為劉邦雖不擅長帶兵打仗,但是擅長駕馭將領。東漢史學家班固評價劉邦不修文學,但秉性開明豁達,善于思考,能博采眾議,從百姓及官吏到普通士卒,都能平易相親。唐太宗李世民認為劉邦本是田翁,后來提三尺劍而定天下,都是因為得賢才相助。近代歷史學家范文瀾評價漢高帝在位七年,規定與民休息的政治方針,給盛大的漢朝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月25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返回途中游覽中國大運河畔第一古鎮-窯灣</b></p> <p class="ql-block"> 窯灣古鎮位于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自唐武德元年(618年)建置,鼎盛于明清、民國時期。窯灣古鎮曾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是蘇北魯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窯灣古鎮素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說,號稱“黃金水道金三角”,有“蘇北水域勝江南”及“小上海”之稱。</p> <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中運河開通后,窯灣古鎮成為京杭大運河的主要碼頭之一,曾經“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鎮中店鋪林立,商賈云集,設有8省會館和10省商業代辦處。解放戰爭時期,淮海戰役第一槍在此打響。窯灣古鎮擁有濃厚的大運河文化元素,保留了210多間明清時期獨具特色的會館、商鋪、當鋪等建筑,主要景點有吳家大院、趙信隆醬園店、中國典當博物館、窯灣民俗博物館、大清窯灣郵局、江西會館、山西會館、蘇鎮揚會館、天主教堂等,主要特產有綠豆燒酒、窯灣甜油,桂花糕等。</p> <p class="ql-block"> 一進古鎮城門,兩棵古老的皂角樹似乎在向游客人講述著古鎮塵封的歲月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可能我們來得太早的緣故,其實已上午九點多了,尚未開門的店鋪、靜悄悄的石板路,感覺不到街市的煙火氣息。</p> <p class="ql-block"> 經向當地導游了解,才知政府為了開發古鎮旅游,把當地的原住民都遷出古鎮外了。感覺這有點失策,保存這么完好的歷史古鎮,光有商家店鋪沒有了居民,百姓生活的煙火氣息就沒了</p> <p class="ql-block"> 大清郵政-古鎮當年繁華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窯灣民俗史話館位于西大街17號,主要以音頻、視頻、光電效果等現代科技手段與塑像、蠟像相結合,逼真地再現了古鎮窯灣千年沉淀的民俗文化與市井風情。</p> <p class="ql-block"> 展館集歷史記載與民間習俗展示于一體,分為流水玉珠、昌埠華街、芳華民生和夜貓子集,濃縮了運河古鎮文化精髓。農耕文化、醫藥文化、民俗文化,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歷經千年沉淀,如今依舊煥發著生機</p> <p class="ql-block"> 院內古色古香的民清建筑群彰顯古鎮曾經的繁華與富庶</p> <p class="ql-block"> 小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 吳家大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67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窯灣古鎮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宅院,也是古鎮里的主要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十年,皇帝大赦一批沿海官員。其中吳姓大戶原是明末海稅官,被發配到窯灣落戶。定居窯灣后,因為了解海上貿易,便做起了煙草生意。吳家在窯灣經營了五處煙絲店,其中最有名的是“吳洪興煙絲店”。當時吳家擁有房屋500余間,擁有資產白銀三十余萬兩,號稱“吳半街”。吳家大院沿襲了南方沿海的建筑風格,房屋構造全部采用明式的磚木結構,具有防臺風防暴雨防盜的功能。整體院落前高后低,出門時步履往上邁,寓意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 趙信隆醬園店位于西大街16號,門兩旁有一副對聯,上聯“黑醬自黑非墨染”,下聯“甜油微甜是蜜香”。民國初年,趙信隆醬園店已在南京、鎮江、揚州三地開設分店。趙信隆醬園店距今已有394年的歷史,是窯灣“前店后坊”布局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2006 年6 月,趙信隆醬園店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買幾瓶回家償償</p> <p class="ql-block"> 來到這里才知道,蘇北還有這么一座歷史悠久、古韻厚重,曾經南北船只云集、工商貿易繁榮、人文煙火旺盛的千年古鎮。</p> <p class="ql-block"> 邊走邊拍,為這次參觀休養之旅制作美篇,為同行的老同志留住這次紅色之旅、文化之旅、生態之旅、鄉村之旅、山水之旅的記憶,讓曾經不再模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梧州市|
贵州省|
乌拉特后旗|
临沧市|
西乡县|
岑巩县|
若羌县|
黄浦区|
万荣县|
荔波县|
滕州市|
新郑市|
泗阳县|
布尔津县|
百色市|
太康县|
铜鼓县|
阿尔山市|
龙井市|
安塞县|
富民县|
开鲁县|
佳木斯市|
华阴市|
西青区|
尚义县|
宝丰县|
卓资县|
定西市|
运城市|
靖宇县|
宿州市|
乳山市|
明星|
游戏|
宜兰县|
屯门区|
乌什县|
宁城县|
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