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寫作前面的話。武當山歷史悠久,為華夏道教圣地,張三豐曾受封。清朝后佛教盛行,武當衰微。建國后道教統一管理,武當重建。武當山奇人異事多,傳說有高人隱居,但真假難辨,成為謎一樣的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歲月的悠悠長河中徘徊,總有一些地方,宛如璀璨的星辰,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光輝,吸引著我們去探索、去思索。武當山,便是這樣一座承載著千年歷史與無盡傳說的神圣之地,它猶如一部厚重而古老的史書,每一頁都滿溢著故事,每一道風景都深藏著深意。</p> <p class="ql-block"> 初到武當山,我便被它那雄渾磅礴的氣勢深深震撼。遠遠望去,山巒連綿起伏,云霧繚繞其間,恰似一幅天然繪就的水墨畫,如夢如幻,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武當山的山間小徑,我仿若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代先賢們在此修行的足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濃濃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 我進山的第一站便是金殿,它屹立于天柱峰巔,俗稱“金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金殿閃耀著璀璨的金色光芒,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山頂,熠熠生輝。站在金頂之上,四周群峰的壯麗美景盡收眼底,那種波瀾壯闊的景色讓我心潮澎湃,難以自已。這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建筑藝術瑰寶,更是武當山道教信仰的核心象征,它承載著無數信徒的敬仰與期待,也讓我對武當山的道教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 接著,我邁向了紫霄宮。紫霄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之一。紫霄宮在武當山的歷史長河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武當山保存較為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筑群之一,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得令人驚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追溯其歷史,紫霄宮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它見證了朝代的更迭變遷,承載了無數道教信徒的虔誠與希望。在明朝,武當山得到了皇室的高度重視與推崇,紫霄宮也因此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宮觀內的建筑布局嚴謹規整,遵循著道教的傳統理念,完美地體現了天、地、人和諧統一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踏入紫霄宮,我便能立刻感受到那種莊重肅穆的氛圍。它的建筑風格莊重而典雅,殿宇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氣勢恢宏非凡。飛檐斗拱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這些雕刻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深邃的道教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 宮內的主殿莊嚴肅穆,供奉著道教的神像。神像栩栩如生,眼神中透露出的威嚴與慈悲,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在香煙裊裊繚繞中,道士們的誦經聲回蕩在宮殿內,仿佛穿越了時空,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古老的時代,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紫霄宮還與許多歷史名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據說,張三豐真人也曾在紫霄宮留下過足跡,他的傳說和故事更為這座宮殿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紫霄宮的逗留過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時空,與歷史進行了一次親密無間的接觸。這座宮殿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寶庫,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承著道教的精神,讓我在現代依然能夠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迷人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武當山,南巖宮無疑是眾多建筑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全稱為“大圣南巖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它傲然屹立于南巖之上,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與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絕美畫卷。當走近南巖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陡峭險峻的山勢,巖周圍下臨絕澗、峭壁千仞,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南巖宮就巧妙地鑲嵌在這片險峻的山巒之中,仿佛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走進南巖宮,其建筑風格獨特而迷人,別具一番韻味。宮內的殿宇錯落有致,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每一處建筑細節都展現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紅色的墻壁在歲月的洗禮下略顯斑駁,但卻更增添了一份古樸的韻味,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南巖宮最著名的景觀當屬“龍頭香”,在“天乙真慶萬壽宮石殿”外絕崖旁的一座雕龍石梁上,石梁懸空伸出,龍頭頂端雕一香爐,造型驚險而又獨特,令人嘆為觀止。站在龍頭香前,我不禁為古人的勇氣和創造力所折服。傳說中,來此敬香的人都需要冒著生命危險踏上石梁,以表達對神靈的虔誠。</p> <p class="ql-block"> 在南巖宮,我還欣賞到了許多精美的壁畫和石刻。這些藝術作品生動地描繪了道教的神話故事和教義,讓我對道教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每一幅壁畫都仿佛是一個故事的篇章,講述著神仙的傳說、人類的修行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離開南巖宮后,我心中滿是對它的贊嘆和感慨。這座建筑不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它將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武當玉虛宮位于武當山北麓,玉虛宮雖歷經歲月的滄桑洗禮,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其昔日的輝煌。它曾經規模宏大,建筑布局嚴謹,飛金流碧,富麗輝煌,宛如一座夢幻般的宮殿。如今,經過修復和保護,它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向人們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漫步在玉虛宮的遺址上,我仿佛能看到曾經這里的熱鬧與繁華,感受到那段歷史的厚重。陽光灑在古老的磚石上,仿佛能映照出往昔的輝煌,微風拂過,似乎在低語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瓊臺觀是武當山三十六觀中最大的道觀之一,也是我行程中的重要一站。在元代時,稱為“瓊臺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房數百間。至清咸豐六年(1856年),毀于兵火。光緒時重建,現已修復部分廟房。站在瓊臺觀,我可以眺望遠處的山巒,感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觀內的建筑別具一格,展現了道教建筑的獨特魅力。周圍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瓊臺觀在這熱鬧之中,依然保持著它的莊重與寧靜,讓人在喧囂中感受到一份內心的平靜。</p> <p class="ql-block"> 榔梅祠在南巖對面,通往金頂的路上。這座祠廟全稱“榔梅仙翁祠”,相傳榔梅樹是真武大帝親手所植,榔梅果曾被視為仙果,因此榔梅祠在武當山道教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走進榔梅祠,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神秘的氣息,想象著曾經關于榔梅的傳說和故事。?榔梅祠的建立與榔梅仙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傳說中,?真武大帝在修煉時曾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樹上,并誓言道成則開花結果。后來,他得道成功,梅枝在榔樹上也插栽成活,結出了味美可口的榔梅仙果。祠內香煙繚繞,氣氛莊嚴肅穆。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庭院里,形成一片片光影,仿佛是時光的印記。在這里,時間仿佛變得緩慢,讓人沉浸在那神秘的氛圍中……</p> <p class="ql-block"> 太子坡,又名復真觀,由明成祖朱棣敕建,歷經多次擴建和修繕,現存建筑多為清代重建。這里有“一里四道門”“九曲黃河墻”、“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獨特建筑布局,是武當山建筑中經典的代表之一。太子坡背依獅子山,面對千丈幽壑,環境清幽,景色宜人。其建筑風格融合了皇家建筑的莊重與道家建筑的寧靜,獨具特色。在這里,我漫步在一道道門之間,感受著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太子坡的建筑充分利用了陡險巖石下的一片狹窄的坡地,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勢,不僅展示了古代建筑大師們的智慧和技藝,也體現了道教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太子坡內包含多個著名景點,如磨針井、五云樓、皇經堂、藏經閣等,每個景點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 太和宮,位于武當山主峰天柱峰最高點,地處1612米武當山絕頂之上。是武當山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距離金殿很近。這里的建筑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武當山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當我走進太和宮,那種莊重的氛圍讓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靜靜地欣賞著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宮殿的屋檐下,風鈴隨風搖曳,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庭院里的古樹參天,見證了歲月的流轉。陽光灑在宮殿的墻壁上,金色的光芒與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襯,展現出一種莊嚴肅穆的美,讓人不禁對這座古老的建筑群充滿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 太和宮整體建筑布局是依居天險、隨山就勢,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構筑上借其峻險而添其隆重,以達到肅穆莊嚴、大氣磅礴的藝術效果,讓人感到垂懸中的穩重和獨步云天的威嚴。古人曾贊為“千層樓閣空中起,萬疊云山足下環”,歷朝罕見。來過武當山的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空間學專家、建筑專家等無不驚嘆太和宮所反映出的建筑思想及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高度統一,并高度評價其為“曠古之杰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p> <p class="ql-block"> 武當山是一個神秘之地,又是一個神奇之地,也是一個玄妙之地,更是一個靈驗之地。武當山五龍宮遺址的修復工程,更加震撼了我的神經,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對修復中五龍宮,心里總是一種牽掛。</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五龍宮的公路上,茂密的森林把錯落有致的大山,緊緊的包裹著,我們在云彩中穿梭,飄霧的云海遮擋著所有的山頭,當微風吹過時,奇妙的山峰若隱若現,清晰的畫面變化莫測。有人說是五龍再現,也有人說是百獸爭霸,還有人說是百花爭艷。公路兩側野花格外引人注目,雖然你叫不上幾個名字,但欣賞這一美景,有心曠神怡之感。</p> <p class="ql-block"> 武當山五龍宮,他可是至今1300多年的文物。每一片瓦,一塊磚頭,一座石凳,栩栩如生的石雕都十分珍貴。尤其是五龍宮輝煌的建筑,讓人嘆為觀止。自東漢末年道教誕生以來,武當山逐步形成為道教重要活動場所,距今已經1800多年歷史。唐貞觀年間稱“五龍祠”,傳說因天下大早,李世民下令,各州郡到所在名山大川祈雨,造福百姓。時任均州刺史姚簡,他是一個為民的好官,他聽說武當山五龍嶺上有五條龍池,住著五條龍,可以呼風喚雨,他背著干糧,拄著拐杖,翻山越嶺,一路艱辛,為民祈雨。由于他的誠心,感動了上蒼,祈雨成功?;实壑篮?,認為武當山是塊福地,下旨在五龍嶺建五龍祠,這是武當山第一座皇家建筑。歷朝歷代也十分重視武當山這塊五龍寶地的建設,明朝達到鼎盛時期,僅五龍宮房間就達到850余間,可想當年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五龍宮地理位置特別,有人說這里是盛開的五辯蓮花,也有人講這里像一個龍椅寶座。不難看出,在這里建造五龍宮殿,是很有講究的。</p> <p class="ql-block"> 我在武當山的探尋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參觀這些建筑,更是在與歷史對話,與文化交流,與道教的精神內涵相融合。在武當山的日子里,我還聽到了許多奇聞軼事,其中最讓我著迷的,便是關于那些高人的傳說。傳說武當山是真武大帝修煉得道之處,他出家前是凈樂國的太子,功德圓滿后在南巖飛升成仙,“飛升臺”便成為了這一傳說的見證。而臺下的“謝天地巖”,更是充滿了神秘色彩。其地勢險峻,連猴子都難以攀爬,卻有著不知姓名的道人在此修煉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 直至上世紀 90 年代初,記者們在采訪時發現了謝天地巖上的異樣。那兩個石洞里整齊鋪著的干草,洞壁上的煙熏痕跡,以及下面的灰燼,都暗示著有人在此居住。而且從干草的狀態來看,時間并不久遠,仿佛這個人剛剛離開不久。他是誰?為何選擇在如此險峻的地方居???又為何要避開游客的目光?這些問題在我心中盤旋,讓我對武當山的神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 還有友人玉虛道長講述的經歷傳說,更是讓人驚嘆不已。1986 年秋末的那個夜晚,月光如練,有李道長看到了一個身材瘦小、白發飄飄的人在古林樹枝間穿梭,其身法輕盈,功夫出神入化。而后在隨訪中又得知石頭老人口中的“楊爺”,這位據說已有兩百多歲的高人,在山洞中修煉,且與李道長所見之人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這一切,都讓我感受到了武當山的神秘莫測。</p> <p class="ql-block"> 在武當山的每一刻,我都沉浸在它的神秘與美好之中。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鮮為人知的世事煙塵。</p> <p class="ql-block"> 我走在武當山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仿佛能聽到古人的誦經聲,能看到道士們修煉的身影。這片土地,不僅僅是一個旅游勝地,更是一個心靈的棲息地。它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寧靜的角落,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去探尋內心的深處。</p> <p class="ql-block"> 在離開武當山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不舍。我知道,我帶走的不僅僅是對這片土地的美好回憶,還有對神秘世界的無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 瓊 2024年10月3日于武當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邹平县|
威海市|
灯塔市|
屯门区|
铜川市|
镇远县|
克山县|
调兵山市|
太保市|
耒阳市|
永吉县|
平顶山市|
南陵县|
六枝特区|
秦皇岛市|
北海市|
嘉荫县|
昆山市|
莆田市|
丰顺县|
石门县|
德格县|
酉阳|
石楼县|
平和县|
潼南县|
南川市|
弋阳县|
建湖县|
安新县|
平罗县|
东乌|
长岛县|
佳木斯市|
漠河县|
措勤县|
吉首市|
时尚|
台前县|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