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從郎木寺的客棧出發(fā),前往阿壩縣入住。阿壩到蓮寶葉則40公里路程,路況也好。 車子開出不到半個小時,可能是昨晚大雨的緣故,路邊的草原和山體在云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xiàn),恍若仙境,便停車路邊,來到牧場的圍欄前拍照。 遠(yuǎn)處地平線的位置,目力極好才能看見羊群和牧羊人,在廣袤的草原和大山的映襯下,顯得那樣的渺小,那樣的微不足道。 經(jīng)幡的前面有一立柱,像是用繩子捆綁,或許是“吉祥經(jīng)幡柱”,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 <h5><font color="#167efb">麥溪鄉(xiāng)天鵝湖。</font></h5> 麥溪鄉(xiāng)天鵝湖,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麥溪鄉(xiāng)。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麥溪鄉(xiāng)就會迎來一群群大天鵝棲息越冬。我們到達(dá)的是夏天,當(dāng)然跟天鵝無緣,但在這片廣袤的草原和濕地,有羊群覓食。<div><br></div><div>景區(qū)游客零落,或許是淡季的緣故。這里是鄉(xiāng)政府設(shè)立的無人機禁飛區(qū),提示牌巨大又醒目。</div> <h5><font color="#167efb">麥溪鄉(xiāng)天鵝湖。</font></h5> 步入長長的步道,引入眼簾的是天際的山峰像是巨大的“圍欄”,將村莊、炊煙、油菜花、羊群,以及木質(zhì)步道攬入懷中。筆者再次放棄了放飛無人機的沖動,禁飛的規(guī)定是擔(dān)心天鵝受到驚嚇,可是在沒有天鵝的季節(jié)也禁飛就有點簡單粗暴了。 這里屬于若爾蓋草原,它包括四川省的若爾蓋、紅原、阿壩、松潘,甘肅省的瑪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縣,總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間,也被稱為松潘高原。 四川阿壩麥溪鄉(xiāng)到甘南瑪曲,也就行駛了一個小時,公路上的牌樓碩大,占據(jù)了兩條車道,上書“格薩爾王發(fā)祥地”。這里距河曲馬場不遠(yuǎn)了。 <h5><font color="#167efb">航拍牦牛。</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路邊的牧場水草豐美,成群的牦牛悠閑的覓食。</font></h5> 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qū),90%以上的牦牛都分布在中國,剩下的生活在不丹,尼泊爾等9個國家。牦牛是世界上唯一的源種牛,與企鵝、北極熊統(tǒng)稱為三大源種動物。筆者好奇,為什么澳洲的袋鼠沒有列入源種動物,感興趣的看官可以查查。 <h5><font color="#167efb">阿萬倉濕地公園入口。</font></h5> 天空陰沉起來,下午2點半中,路過阿萬倉濕地公園入口處,打卡而過。 <h5><font color="#167efb">雷雨前的娘瑪寺轉(zhuǎn)經(jīng)筒,天空陰沉的可拍。</font></h5> <p class="ql-block">3點,來到娘瑪寺,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轉(zhuǎn)經(jīng)筒,推動時得費很大的氣力。當(dāng)你推動的時候會有一些期許,隨之而來的是一分寧靜,再后來或許會有一絲絲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著用無人機飛過這個高達(dá)為35.81米巨大建筑,放飛不久,就聽到遠(yuǎn)處傳來雷聲,雨滴也慢慢落下,風(fēng)速也開始變大,不得不趕緊回收飛機。</p> <h5><font color="#167efb">航拍娘瑪寺。</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航拍草原濕地。</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手機記錄泥石流。</font></h5> 我們到達(dá)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時候,沒走德馬高速G0615,直奔國道347,在甲爾多村附近看見車子沖進河灘,不久又看見警車和救護車鳴著警報而來,估計事故不小。途中多處路上積水,河道的洪水也不小,著實有些緊張。 晚上7點,入住阿壩縣城。 7月8日,去甘南之行的第二大景,蓮寶葉則游玩。一路遇景即停,見景就拍。 公路旁的這個地方有些特色。山村的“靠山”,其形狀呈“馬蹄”型,一條“S”型的河流穿村而過。或許在冬季,山上積雪、云霧、炊煙和小溪,會勾繪一幅絕美的“山村雪景圖”。 遠(yuǎn)處能見到蓮寶玉則的山巒。這里地勢降低,一條小溪順流而下,潺潺流水聲不絕于耳。 <h5><font color="#167efb">慢門拍攝的溪流。</font></h5> 于是,架起三角架,裝上減光鏡,拍攝了幾張。 <h5><font color="#167efb">手機延時,遠(yuǎn)處是蓮寶葉則。</font></h5> 手機也沒有閑著,拍起來延時。 這個高山湖泊,叫扎朵兒錯,是蓮寶葉則景區(qū)最高的湖泊,海拔4200米。 <p class="ql-block">在枯水期,水草便茂盛起來。</p> <p class="ql-block">一幫來自青海,身穿喇嘛服飾的僧人特別醒目,膽大的游客要求合影,膽小的則在旁看熱鬧。</p> <p class="ql-block">當(dāng)一幫喇嘛置身于巨石之上,或盤或坐。嶙峋的山景和湖水的倒影,不由得會想起金庸先生筆下武俠的描寫,“是正是邪”?像不像小說中場景的具象化呢?</p> <p class="ql-block">山腰處的白色經(jīng)過仔細(xì)斟酌不像是積雪,或許是白色的石頭。蓮寶葉則的照片網(wǎng)上很多,景色各異,可謂“一山千面”。有云霧籠罩,顯得陰森可怖的魔界,有銀裝素裹的潔白,還有日照金山的奪目。筆者僅見到其一面而已,還可能是稍帶“倦容”的一面。</p> <h5><font color="#167efb">尼瑪堆。</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航拍蓮寶葉則。</font></h5> 坐景區(qū)的期間車可以達(dá)到扎朵兒錯對面的山上,再步行不遠(yuǎn),有4520的打卡點。也有游客選擇步道上山,在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徒步,需要體力。 <h5><font color="#167efb">俯瞰扎朵兒錯。</font></h5> 扎朵兒錯的左側(cè),有數(shù)個大小不等的湖泊,俯瞰像一串珍珠。 出景區(qū)時“狼顧”了一下,發(fā)現(xiàn)兩山之間一條小溪蜿蜒而下,便駐足拍攝慢門,2.5秒的曝光時間使天空變得深藍(lán)。 因游玩的太晚,原計劃改變,返回阿壩縣在原來的旅館再住一晚。 順便提一句,這片山區(qū)有兩個名字,蓮寶葉則和年寶玉則,前者是四川阿壩的叫法,后者是青海久治的稱呼,都處于川甘青交界的這片區(qū)域。年寶玉則2018年4月10日起關(guān)閉,何時開放不得而知。 7月9日,車子開往松州古城。本著“遇景即停,見景就拍”的原則,途中的山川河流,植被牲畜一一攝入鏡頭,故而一路走走停停。 站在高坡上,眼前一條公路呈“S”狀向前延伸,不時有車子經(jīng)過。 山腰處,經(jīng)幡下支起的帳篷,散發(fā)著裊裊炊煙,黑色的太陽能板露出幽幽的光澤,在綠色植被的烘托下,鮮紅的國旗顯得格外地醒目。沒有喧囂的草原,一切顯得那樣祥和和寧靜。而筆者的到來給這家牧民平靜的生活攪起一朵小小的浪花。<div><br></div><div>筆者貪戀這片牧場,站在高坡反復(fù)飛行。在拍攝一個“由近及遠(yuǎn)”倒飛鏡頭的時候,顯示無人機的飛行高度為-9.3米,“視覺傳感器被遮蔽,請注意飛行安全”和高溫報警,也無法操控。</div> 打開“找飛機”的導(dǎo)航,失事的飛機也就135米的距離,結(jié)果被牧場的圍欄擋在外面,筆者沿圍欄的外圍尋找入口。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坡的路很艱難,心跳加快,氣喘吁吁。 <h5><font color="#167efb">陽光帥氣的小伙子,扎西那(音)。</font></h5> 看見扎西那(音)的時候,提出需要幫助,小伙子二話不說,發(fā)動摩托就載著筆者下到公路旁,找到用鐵絲綁住的圍欄入口,沒有幾步路就找到了飛機。筆者提出給點報酬,小伙子連說不用,征得同意后就拍攝了照片,記錄一下這段美好的回憶。<div><br></div><div>其實,只要小伙子指點一下圍欄的入口處,筆者也能找到,從這事也可以看出,扎西那的質(zhì)樸和善良。</div> <h5><font color="#167efb">無人機失事現(xiàn)場。</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阿壩縣賈洛鎮(zhèn)的草原(XU08麥唐路),飛機失事前的航拍視頻。</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航拍黃河九曲第一灣。</font></h5> 飛機掉在草原上,對飛機的性能毫無影響,算是萬幸,否則后面的行程就沒有飛機可用了。這種事情在2023年3月底的《云桂邊境行》中發(fā)生過,錯失了云霧中的矮寨大橋航拍,極為遺憾。<div><br></div><div>一個小時后到達(dá)黃河九曲第一灣,因云系太多,拍攝效果并不好,算是打卡而已。</div> <h5><font color="#167efb">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qū)的母子雕塑,含義不言自明。</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黃河九曲第一灣航拍視頻。</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途徑川主寺。</font></h5> 從景區(qū)出來,云層加厚,下起了大雨。筆者見到左側(cè)的車窗外,天際的群山和草原深處,有一巨大的雨幡,本想近距離拍攝,甚至想冒險放飛無人機拍攝視頻,可車子越走越遠(yuǎn),算是被完美錯過。<div><br></div><div>行車3小時經(jīng)過川主寺時將近下午6點。寺廟的對面有極多的牦牛肉店鋪,便停車購買。晚上入住松州古城,飯后游覽古城。<br></div> <h5><font color="#167efb">山丹花,以筆者的年紀(jì),會想起那首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font></h5> <p class="ql-block">7月10日,車子行進2小時,在“疊海觀景點”駐車。這就是一個路邊停車點,有一個堰塞湖,連日的大雨使得湖水暴漲,湖水平靜,倒映出山腰的云彩。圍墻邊有幾支山丹花開的茂盛,忍不住拍攝了幾張。一老嫗用方言很不自信地小聲嘮叨,花是她家栽種,要我們付費。筆者假裝聽不懂,轉(zhuǎn)身離去。</p> <h5><font color="#167efb">堰塞湖。</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四川阿壩的茂縣,“中國羌族博物館”。</font></h5> 11點,來到四川阿壩的茂縣,參觀“中國羌族博物館”。 <h5><font color="#167efb">四川茂縣,中國羌族博物館,偉歌航拍視頻,鳴謝。</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汶川縣。</font></h5> “映秀震中博物館”大家去過,就直接來到汶川縣城。此時河水上漲,水流湍急。 <h5><font color="#167efb">都江堰離堆。</font></h5> 從汶川縣城到都江堰的離堆古園出入口,一個多小時的車程。<div><br></div><div>都江堰景區(qū)介紹:“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眾興建,是當(dāng)今世界年代久遠(yuǎn)、唯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分渠首工程和灌區(qū)兩大部分。渠首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題工程和百丈堤、二王廟順?biāo)獭⑷俗值痰戎饕綄俟こ探M成。都江堰巧妙利用岷江出山口處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dǎo),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用水綜合效益的發(fā)揮,孕育了聞名的“天府之國””。</div><div><br></div><div>筆者試著來盤盤這個介紹文字的內(nèi)容:</div><div>1,修建時間距今2280年,還在增加中。</div><div>2,綜合系統(tǒng)工程,集“防洪、灌溉、水運和用水”于一體。</div><div>3,設(shè)計巧妙,不依靠外力,僅“利用岷江出山口處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dǎo),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div><div>4,孕育了“天府之國”,灌溉面積達(dá)一千萬畝,恩澤萬世。</div><div><br></div><div>兩千多年前的古人,要修建如此曠世的工程,前期需進行大量的勘測,計算。當(dāng)今只需遙感、定位、測量的工作量,在古代所需的人力成本和危險程度,是無法想象的。</div><div><br></div><div>腦洞大開的設(shè)計方案也是前無古人的,甚至后無來者。就是現(xiàn)今,不能完全明白其原理的人估計也不在少數(shù)。有人甚至通過動畫來演示“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原理,讓人更能直觀了解和感受。畢竟當(dāng)代有的人在“堵”與“疏”的問題上還經(jīng)常犯錯誤呢。</div><div><br></div><div>“天府之國”造就了四川人的生活節(jié)奏相對悠閑,不緊不慢,悠然自得。茶館文化是慢生活的代表。</div><div><br></div><div>都江堰灌溉工程的修建極大地促進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使得成都平原成為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文明的代表之一?。成都平原也對中華民族的延續(xù)與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遠(yuǎn)的不說,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成都平原成為大后方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對中國的抗戰(zhàn)勝利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br></div> 司馬遷《史記·河渠書》:“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蜀人俱敬其如神明。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是老百姓對李冰父子治水偉業(yè)的紀(jì)念。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當(dāng)?shù)氐木用穸紩诙鯊R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后放水)典禮。李冰現(xiàn)代已成為都江堰灌區(qū)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div><br></div> <h5><font color="#167efb">都江堰南橋人潮攢動。</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百年老茶鋪的“幌子”?和茶客。</font></h5> 從都江堰出來,前往成都住宿。筆者建議到彭鎮(zhèn)觀音閣老茶館附近落腳,就近再體驗一下成都的茶文化。 抵達(dá)彭鎮(zhèn)后,找了一家叫“周蹄花”的飯店吃飯。周蹄花是雙流三大名蹄之一,建議到此地的看官嘗嘗。 7月11日,早上8點不到離開成都前,決定去號稱百年的觀音閣老茶館看看,誰知跟旅店老板講得不一樣,茶館早上4點多就開門。<br><br>進入茶館,花費10元的茶錢,就開始了拍攝。這里的茶客對于攝影人并不抵觸,甚至相當(dāng)配合,可謂是見怪不怪了。畢竟老茶館也算是拍攝基地,茶客見得多了去了。在當(dāng)今這個日益現(xiàn)代化的社會,懷舊的場景也是攝影人追求的目標(biāo)之一。以至于駱駝拍的爆卡,才悻悻而去。<br><br>筆者1991年在成都求學(xué)。成都的經(jīng)度一百零幾度,地方時比北京時晚一小時。按北京時作息的晚飯后時間還早,就跟同學(xué)們散步,街邊的茶館是必經(jīng)之途。<br><br>有此經(jīng)歷,筆者試著憑記憶比較一下30多年前茶館的異同。<br><br>走進茶館的時候,葉子煙的味道沒有以前濃烈了。這與茶客的人數(shù)關(guān)系不大,是現(xiàn)在煙民的選擇余地大,或者說不是全部或絕大部分煙民吸葉子煙的緣故。<br><br>茶具也有些改變。原來是“三才碗”居多,現(xiàn)在自帶的茶杯多些,且形態(tài)各異。<br><br>銅壺不見了,特別是長嘴銅壺,那幾乎是茶館的標(biāo)配。茶博士舞動長嘴銅壺的動作,穿梭于茶客之間的走位,無不讓人覺得“恰如其分”而又“賞心悅目”,絕對是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br><br>年輕時候的筆者也曾在茶館喝過茶,還鬧出過笑話,至今記憶尤新,現(xiàn)在想起來也是一份甜蜜的回憶。<br><br>閑逛到茶館的時候,幾個同學(xué)坐下來歇歇腳,每人要了一杯茶,是幾毛還是一塊錢就記不得了,價格跟茶葉也是有很大的關(guān)系的。<div><br></div><div>茶博士拿起“三才碗”,撮起一點茶葉放進杯子,沖上開水,茶蓋斜扣在茶碗上,端著茶托放到面前的桌子上。</div><div><br></div><div>筆者學(xué)著老茶客的樣子,用碗蓋撩撥茶葉,慢慢品味茶湯的味道。隨著茶湯的減少,味道就慢慢變苦了,就招呼茶博士續(xù)水。招呼的幾聲,年輕的茶博士像是沒有聽見,就放大了嗓音。茶博士轉(zhuǎn)過頭來,沒好氣地說了一聲,你打開蓋子自然會給你續(xù)水,不打開蓋子就是不要了。我臉一紅,默不作聲。心想,原來還有這個規(guī)矩。<br><br>在百年老茶館的觀音閣,也能找到當(dāng)年的感覺。漏風(fēng)的老房子依然是“秦磚漢瓦”,“包漿豐盈”的竹椅仍舊放在桌邊,茶室里仍是煙霧彌漫,茶客還是許歡擺“龍門陣”和玩葉子牌。</div> <h5><font color="#167efb">灶臺、鋁制茶壺和茶博士。</font></h5> 穿梭于茶客之間拍攝,遇見一位八旬老翁,脖子上掛著相機,看見駱駝和筆者手拿相機,就過來答訕。老者是附近人士,也是茶館的常客,更是一位老到的攝友。從其手機相冊中調(diào)出的作品來看,不管是取景還是用光,都有獨到之處,很有啟發(fā)。<div><br></div><div>因是同道之人,老者點撥了幾句。這里長焦不好用,2470剛好。這也是筆者郁悶的事,一直使用長焦,光線不足,光圈太小,快門速度還不能太低,因而成像質(zhì)量稍差。老者指向葉子牌桌說,一毛線的賭注已經(jīng)很少見到了,筆者往外看去,牌桌上確實放著毛票和一角硬幣。當(dāng)然,還見到“華子”,感覺視角沖擊感太強。老者還對后學(xué)晚輩談到一些拍攝技巧,筆者提出要加微信時,被拒絕,說80多歲了精力不夠。并主動跟我們介紹了茶館的老板,加了老板的微信,筆者連聲向老者致謝。</div> <h5><font color="#167efb">茶客中的“老中青”。</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左上角掛在樹上的是茶水牌。</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八旬的老茶客煙不離手。</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華子”和毛票的賭注。</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牌桌特寫。</font></h5> 等駱駝拍攝到爆卡,已經(jīng)將近9點。今天要趕到宜昌,看到導(dǎo)航要開車十來個小時的路程,時間還是蠻趕的。誰知到下午4點來鐘下起雨來。 <h5><font color="#167efb">滬渝高速手機記錄。</font></h5> 到晚上10點多的時候,筆者建議不到宜昌市區(qū)了,市區(qū)太堵,直接下高速,找一個農(nóng)家樂住宿就行。于是,就偶然來到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龍舟坪鎮(zhèn)的一戶農(nóng)家入住。 早上醒來,窗外云霧彌漫,頓時心中一喜,拿起設(shè)備就跑到外面,于是就有了航拍的視頻。俗話說:生活不缺美,就缺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筆者通過無人機的視角,把美分享給看官,以博一笑而已。 <h5><font color="#167efb">龍舟坪鎮(zhèn)航拍視頻。</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行車軌跡圖。</font></h5> 本次甘南環(huán)線歷時13天,沿逆時針行車,由高速上高原,走國道下高原,省時省力,行程5000余公里。 感謝瀏覽,全文完。 <a href="http://www.xsjgww.com/57mbi35n?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甘南行_上</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宁陕县|
盈江县|
舟山市|
崇文区|
镶黄旗|
湖口县|
台州市|
岱山县|
东丰县|
扬中市|
大洼县|
大田县|
鸡西市|
鄂托克旗|
河北区|
教育|
黔东|
通州市|
晋中市|
景宁|
富顺县|
章丘市|
太原市|
格尔木市|
汉源县|
福安市|
深州市|
福泉市|
龙口市|
鄂温|
云浮市|
株洲市|
达拉特旗|
江安县|
阜阳市|
甘孜|
怀宁县|
若羌县|
萍乡市|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