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的這句詩,生動地描繪出泰山的雄偉壯觀,讓人對登頂泰山充滿了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國慶佳節(jié),金風(fēng)送爽,天空湛藍如寶石,萬里無云。天朗氣清,微風(fēng)輕拂,實在是出游的好時節(jié)。我們一家人滿懷著對泰山的敬仰與憧憬,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這片神圣的土地,開啟一場與自然和歷史對話的奇妙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3日早上7點30分,我們就到達了天外村,乘坐景區(qū)的小交通前往中天門。一路上,風(fēng)景如畫,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心情格外舒暢。20多分鐘后,便來到了中天門。這里是泰山的半山腰,也是游客們換乘纜車的地方。今天早上就收到泰安文旅發(fā)來的短信,10月6日前的門票已售罄。看著摩肩接踵的游客,方知國慶期間泰山的游客爆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行的索道站旁邊,游客已經(jīng)排起了長龍,大概30分鐘后我們坐上了纜車,運氣不錯。纜車緩緩向上升起,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腳下是郁郁蔥蔥的山林,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脈,云霧繚繞,美不勝收。“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泰山的壯麗景色,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又名岱山、岱宗,隸屬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東面,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很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的威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具有特殊內(nèi)蘊,其自然山體之宏大,景觀形象之雄偉,賦存精神之崇高,山水文化之燦爛,名山歷史之悠久,以至它無論在帝王面前,或平民百姓心目中,都是至高無上的。凡炎黃子孫,無不敬仰泰山精神,“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有眼不識泰山”的意識深入人心。世界上很難有第二座山像泰山那樣,幾千年來深入到整個民族億萬人的心中,并以其自然和文化融為一體的獨特性立于世界遺產(chǎn)之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刻鐘左右,纜車便到達了南天門。走出纜車,仿佛踏入了云端。這里是泰山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是游客們必打卡的地方。南天門,巍峨聳立于云端。朱門金瓦,氣勢恢宏,如仙宮之門。“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fēng)來。”站在此處,仿佛能觸摸到天際。俯瞰群山,云霧繚繞,美不勝收。它是勇敢攀登者的榮耀之地,見證了無數(shù)人的堅持與夢想。南天門,以其雄偉之姿,成為泰山上最璀璨的明珠,讓人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歷史的厚重沉淀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于天街觀景臺,俯看群峰綿延,林木蒼翠,無限風(fēng)光盡在眼底。藍天白云格外清爽,金色的陽光溫馨恬靜,金秋十月,處處依然綠意盎然,卻難掩層林盡染,五彩斑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天街,古樸的店鋪錯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仿佛步入仙境。“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這里既有人間煙火,又有超凡脫俗之美。漫步天街,感受著山風(fēng)的輕撫,眺望遠方的山巒,心中滿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贊嘆。它是泰山上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令人流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入天街,“五岳之尊”石刻,蒼勁有力,氣勢非凡。它靜靜屹立,見證著歲月滄桑。在陽光照耀下,石刻散發(fā)著古樸的光芒,仿佛訴說著泰山的雄偉與莊嚴(yán)。它是泰山的標(biāo)志之一,讓人們對這座五岳之尊的名山充滿敬仰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街觀景臺,小孫女手持望遠鏡,專注地望向遠方。泰安市的遠景在眼前逐漸清晰,城市的輪廓與山川相映成趣。而那連綿起伏的群山,如巨龍蜿蜒。小孫女眼中滿是好奇與驚喜,仿佛在探索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幅畫面也為泰山增添了一抹童真與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街觀景臺,8 歲的孫女活潑可愛,她手持手機玩自拍,燦爛笑容如陽光般耀眼。背后是壯麗的泰山景色,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那靈動的模樣,仿佛融入這壯闊的天地畫卷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跡,泰山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據(jù)說,泰山是盤古開天辟地后,他的頭顱所化而成。因此,泰山被視為天地之間的連接點,具有神圣的地位。在中國古代,許多帝王都曾來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祈求國家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這些傳說和故事,為泰山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內(nèi)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岱廟,是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國四大古建筑群之一。走進岱廟,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紅墻黃瓦,古木參天,雕梁畫棟,美輪美奐。岱廟內(nèi)保存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和古建筑,讓人感受到了泰山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萬代瞻仰,如在其上。”岱廟作為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敬仰與崇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個泰山最壯觀的石刻在山頂大觀峰,此處絕壁如削,石刻層疊,削崖為碑,布滿了歷代題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開元十三年(725)登封泰山時御制御書的《紀(jì)泰山銘》,俗稱“唐摩崖”。摩崖高13.3米,寬5.5米,全文1000字,書體為唐隸。文辭典雅,書法遒勁,頗具盛唐風(fēng)格。明代文學(xué)家王世貞評價說:“穹崖造天銘書,若鸞飛舞于煙云之表,為之色飛。”大觀峰東側(cè)為宋摩崖,西側(cè)為清摩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些摩崖石刻不僅是書法藝術(shù)的瑰寶,更是泰山歷史文化的生動寫照。它們或蒼勁有力,或飄逸灑脫,或端莊秀麗,每一筆都蘊含著作者對泰山的敬仰與贊美之情。站在這些摩崖石刻前,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對泰山的熱愛和感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玉皇頂途中,秋日的天空清澈,陽光醇厚柔潤,天藍的像大海,充滿驚喜,又治愈人心。站在山巔,看群山巍峨、云卷云舒,聽松聲陣陣,感受秋之氣息,使人忘卻世俗煩憂,心曠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臨泰山之巔,云霧繚繞,如夢如幻。那遼闊的云海在腳下翻騰,如波濤洶涌的大海,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極目遠眺,群峰連綿起伏,盡收眼底,展現(xiàn)出一幅雄渾壯闊的景象。泰山以其雄偉的姿態(tài),向世人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小孫女也驚艷于這波瀾壯闊的畫卷,一副陶醉的樣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岳獨尊”石刻前,人群涌動,熱鬧非凡。大家紛紛在此拍照打卡,記錄下這神圣的一刻。“五岳獨尊”四字,蒼勁有力,仿佛訴說著泰山的威嚴(yán)與豪邁。人們懷著崇敬之心,在石刻前留下自己的身影,這不僅是對美景的留念,更是對泰山這座五岳之尊的敬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岳獨尊”石刻。是清光緒丁未年間(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構(gòu)題書,為正楷書體,其右側(cè)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這是泰山的標(biāo)志,也是人民幣5元的背景圖案,此處,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風(fēng)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臨玉皇頂,是此次泰山之行的重頭戲。玉皇頂是泰山的最高峰,海拔 1545 米。站在玉皇頂上,極目遠眺,四周的景色一覽無余。“登泰山而小天下。”此時,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遠處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畫。腳下的云海翻騰涌動,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玉皇頂上,有一座古老的廟宇,供奉著玉皇大帝。這里香火旺盛,游客們紛紛前來朝拜,祈求平安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之巔,一幅天地壯闊的畫卷徐徐展開。云霧繚繞間,山巒起伏,好似仙境。天空湛藍,與雄偉的山峰相映成輝。在這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渾氣魄,領(lǐng)略到天地的廣袤無垠,泰山之巔的壯麗,令人心醉神迷,久久難以忘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頂泰山后,返程下山,只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索道處排隊的人群蜿蜒如龍,被告知需等待 3 個小時。思索再三,決定步行下山。雖路途漫長,但也可慢慢欣賞沿途風(fēng)景。回望泰山,雄偉依舊。在下山的人群中穿梭,感受著別樣的熱鬧氛圍。這趟泰山之旅,有登頂?shù)臍g喜雀躍,也有下山的艱難抉擇,令人難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山的路卻并不輕松,步行下山,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沿途的臺階崎嶇陡峭,讓人舉步維艱。“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這首詩生動地描繪出了下山的艱難。但是,沿途的泰山石刻卻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每一塊石刻都仿佛在訴說著泰山的歷史和文化,讓人感受到了泰山的魅力與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的石刻,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有的刻在懸崖峭壁上,有的刻在巨石上,有的刻在石碑上。內(nèi)容涵蓋了詩詞、題記、佛像等,形式多樣,風(fēng)格各異。這些石刻不僅是藝術(shù)的瑰寶,更是歷史的見證。它們見證了泰山的滄桑巨變,也見證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說泰山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那么泰山石刻可算是這部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歷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釋道、傳教、授經(jīng),文化名士登攀覽勝,留下了琳瑯滿目的碑碣、摩崖、楹聯(lián)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石刻主要包括歷代帝王封禪告祭文、寺廟創(chuàng)建重修記、石經(jīng)墓銘、頌岱詩文、題景及楹聯(lián)等5類,大部是自然石刻。其文字既有洋洋數(shù)千言的長篇巨制,也有一字之驚;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說。其形式既有雄偉高大的“萬丈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精雕細磨之作,也有粗獷崖石之刻。其書法藝術(shù),既有真草隸篆,也有四體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蠅頭小楷;既有古拙若癡者,也有龍飛鳳舞者;既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書。真乃瑰麗多姿,把泰山裝扮得更加莊嚴(yán)典雅,無愧為最壯觀的“中國天然書法展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經(jīng)過2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我們順利地回到了中天門乘車點。雖然身體疲憊不堪,雙腿都在顫抖,內(nèi)心卻充滿了喜悅和滿足。此次泰山之行,領(lǐng)略了泰山的雄偉壯觀,感受到了泰山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滿了敬畏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這座屹立于齊魯大地之上的雄偉之山,承載著千古的歷史與傳奇,散發(fā)著無盡的魅力與莊嚴(yán)。它如一位巨人,俯瞰著世間的滄桑變遷;又如一位智者,見證著人類的文明演進。當(dāng)我們踏上這片神圣的土地,便仿佛走進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開啟了一場震撼心靈的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山,這座雄偉壯麗的神山,以其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深刻的精神內(nèi)涵,吸引著無數(shù)人前來朝拜和游覽。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在這里,可以攬?zhí)斓刂畨验煟|摸云端之美;在這里,可以感悟歷史的滄桑,領(lǐng)略文化的魅力;在這里,可以汲取精神的力量,堅定人生的信念。讓我們一起走進泰山,去感受它的美麗與神奇,去追尋那心中的詩和遠方。</span></p> 感謝您的雅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大邑县|
四会市|
鹤庆县|
兴隆县|
阜新市|
屏南县|
通许县|
吉隆县|
宽城|
贵港市|
施甸县|
蒲城县|
吉木萨尔县|
化州市|
北海市|
汉寿县|
拜城县|
湟源县|
沙洋县|
恩平市|
温州市|
满洲里市|
秦皇岛市|
邢台县|
精河县|
名山县|
阳西县|
马鞍山市|
龙井市|
保靖县|
盱眙县|
大同市|
新兴县|
普兰店市|
上栗县|
平乡县|
邵东县|
松原市|
纳雍县|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