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在這收獲的季節,我們<span style="font-size:18px;">懷著期盼和喜悅的心情,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到山西運城,</span>參加空軍平泉場站政治處組織的首次戰友聯誼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分別數年,未曾見面,心心念念,思念不斷。為了這一天我們期盼著,等待著,不為別的只為能與戰友見上一面,了卻心中的思念和牽掛,今天終于如愿了。</p><p class="ql-block"> 出發,我們來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維也納大酒店張開雙臂把我們擁入懷中,以它特有的熱情迎接來自祖國各地的戰友。紅色屏幕上閃爍的標語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心中激動不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久違啦,老戰友!當一雙雙久別重逢的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時,往事瞬間浮現在眼前。當年我們風華正茂,英姿勃勃,如今己是古稀花甲,兩鬢斑白。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心中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一刻我們仿佛忘記了自己的年紀,象純真的孩子,激動地擁抱在一起,感受著重逢的喜悅和歡樂。</span>每一次擁抱都承載著我們對那段青春歲月的無限懷念和對彼此深深的情誼,每一次訴說都是對美好往事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泉—小寺溝—黑山口,我們共同戰斗過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溝里、溝外,機場、營區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們辛勤的汗水和足跡。生活雖艱苦但處處充滿歡樂和激情,幸福和希望。 在那里我們有緣成為戰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終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心潮澎湃,淚光閃爍,千言萬語化做無言的激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戰友們在簽到薄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瀟灑揮筆</span> ,寫下自己的名字。 參加聚會活動的戰友近百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進宴會大廳,一幅超大的電子屏幕背景墻印入眼簾。紅色的大字熱烈而喜慶,紅紅火火象征著我們永不褪色的友情。火熱的心,火熱的情,軍嫂們歡聚在背景墻前留下了難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0年前我調入空24師,平泉場站政治處是我開啟政治工作的第一站。政治處的干事都是從基層挑選的精兵,個個英俊瀟灑,文筆出眾,堪稱首長的左膀右臂,也是部隊政工干部的后備軍。<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非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張老照片承載了40年的戰友情,每次看見它我都思緒萬千。1984年沈有芳退役,余主任帶著政治處人員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再次見到照片上的沈有芳和其它幾位小伙子時,己時隔40年,當年20歲的小青年如今己成為花甲老青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昔日我們并肩作戰,今朝我們笑語重逢。在鏡頭定格的瞬間,我們不只是留下了笑容,更是將那份超越時間的深情厚誼,留在了人生的長河中。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這份戰友情誼都將永遠銘刻在心中。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沉浸在激動和歡樂中,盡情的合影留念。每一張照片都定格了一個瞬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同的組合,不同的pose,將照片</span>組成了一幅幅畫卷,把所有的思念和歡樂都濃縮在鏡頭里,留下了永恒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聚不易,今天更要珍惜。 戰友們快來吧,讓鏡頭記錄下我們歡聚一堂的美好瞬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時分,晚宴正式開始。馮保康代表組委會宣布:“空軍平泉場站政治處戰友聯誼會開幕”!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保康熱情洋溢的歡迎詞,讓我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音樂響起,伴隨著悠揚的歌舞,歡迎晚宴拉開帷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余主任高舉酒杯,慷慨激昂的祝酒詞把歡迎晚宴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干杯!為我們的青春干懷!</p><p class="ql-block"> 干杯!為我們的友誼干杯!</p><p class="ql-block"> 干杯!為我們美好未來干杯!</p><p class="ql-block"> 干杯!為聚會圓滿成功干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歌,戰友如酒。<span style="font-size:18px;">時光不老,我們不散。大家氣氛高漲,高潮迭起,頻頻舉杯開懷暢飲。愿我們的友誼如陳年老酒越釀越純,越釀越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戎裝雖解,軍魂猶在,歲月流逝,本色不變。一句 “報告指揮員,隊伍集合完畢,請指示”,把我們帶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我仿佛又看見了當年英姿颯爽的自己。大家激情澎湃,齊聲高唱《戰友之歌》,歌聲把戰友情延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座談會上,老領導的講話親切而感人肺腑,讓我想起在他領導下工作的點點滴滴,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他成為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馮寶康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引起大家笑聲陣陣。真沒想到馮政委多才多藝還有這么兩下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戰友們唱起來跳起來,為我們的重逢高歌,為我們的友誼起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會場上笑聲、掌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大家高興的歡呼雀躍?,整個場地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兵們臉上樂開了花,興奮指數爆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組委會的安排下,開啟國寶第一市,地上文物看運城的行程。讓大家走進這座歷史名城,了解這座華夏民族和古代文明重要發祥地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座落在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閆景村,是清朝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間,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兩百年來,李家賑災救荒,不吝家財;急公好義,傾心公益;扶危濟困,和睦鄉鄰,始終踐行著“善無大小、善無多少、善無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圖報”二十字家訓,世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組,房屋280間,現存院落11組,房屋146間,占地近一千畝,建筑面積超過十萬平方米(喬院大院面積為4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院的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山西四合院,既有晉南民居特色,又吸納了?徽派建筑風格,并因李子用曾留學英國,部分院落為“哥特式”建筑,呈現出南北融匯、中西合璧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道行為英國夫人修建的據有歐式風格的建筑“一經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墻上的磚雕堪稱一絕,精美的石雕藝術令人贊嘆,它作為李家大院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和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善墻”則是院內磚雕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也是李家的標志性建筑。365個善字用正、草、隸、篆體雕刻而成,這些字體分別來自唐、宋、元、明、清各時期的著名書法大家,每一個善字都是獨一無二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導游講述了古建防盜門中暗藏的6道防盜機關,讓大門牢不可破。抗戰期間,日本人進入李家大院對其防盜功能無計可施,強砸硬刺后只在門上留下一個小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土地之神地母的地方,從漢代到宋代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祭祀后土,直到明清時祭祀儀式遷徒北京天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后土祠受黃河洪水侵蝕、決堤的影響,多次被沖毀淹沒,數次遷移重建。清同治九年(1870年),建于現在的位置,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4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土祠中的秋風樓,因樓中藏有漢武帝《秋風辭》碑刻而得名。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徹在后土祠祭祀時,正值晚秋,他觸景生情,慷慨高歌,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秋風辭”。</p><p class="ql-block">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p><p class="ql-block">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p><p class="ql-block">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p><p class="ql-block">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p><p class="ql-block">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萬榮東岳廟又稱為泰山神廟,始建于初唐,歷經各朝代修建,距今已有1370年的歷史,這些建筑仍保持著元代建筑風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飛云樓是廟里的標志性建筑,全樓采用純木結構,未使用一根鐵釘,全靠斗拱榫卯相互支持,技藝精湛,相傳為魯班建造。因它造型華麗,玲瓏精巧,有“中華第一木樓”的美稱?。俗語<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萬榮有個飛云樓,半截插在云里頭",更彰顯了它的氣勢磅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運城鹽湖是我最期待的景點,這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具有約0.5億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中國最大湖泊之一,相當于23個西湖,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擁有4600多年的食鹽開采史和70年的無機鹽開發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鹽湖的含鹽量是海水的8倍,由于湖水中鹽含量較高,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彩鹽湖的斑斕色彩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探秘,這個色彩是天然的嗎?從本地戰友處了解到由于湖中鉀、鈉等成份濃度不同,加上鹽藻、鹵蟲的繁殖,在高溫和強光的作用下,便形成了“七彩鹽湖”的奇觀,這就是運城鹽湖與其它鹽湖最大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沒有見到鹽湖五顏六色變化莫測的奇觀,因為最佳觀賞期在6、7、8三個月。夏季高溫讓鹽湖水份蒸發,水中鉀鈉等的濃度發生變化,同時高溫促進鹽湖中藻類的繁殖,使水的色彩更加豐富多彩。留點念想吧,下次再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雖有小小的遺憾,但戰友相聚的快樂勝于觀景,在煙波浩渺的鹽池湖畔,我們留下了精彩的瞬間,留下了歡樂的笑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馬溫公祠位于運城夏縣,是祭祀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的圣地,司馬光死后歸柩故里,被追封為溫國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馬光,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充滿著傳世佳話,他的生平和事跡不僅令人敬佩,還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編撰完成。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書,有資于治道,遂賜書名《資治通鑒》,并親自作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砸缸救童”為世代婦孺口碑。2004年6月1日,國家郵政部在此舉行了《司馬光砸缸》郵票首發式以紀念這位歷史偉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馬光一生勤于筆耕,著作等身,涵蓋經、史、百家、音樂、律歷、天文、書數等多方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官數十載,雖身居高位,卻崇尚節儉,廉潔奉公。總書記要求黨員干部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廉不言貧,勤不道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最牛的村莊——宰相村,它位于山西運城聞喜縣裴柏村。裴氏家族源于周秦,顯于魏晉,盛于隋唐, 延續至今已有2000多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你認識講解員手上拿著的字嗎?它就是裴字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后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并多次與皇室聯姻人,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山西永濟黃河之畔的鸛雀樓建于北周時期(約公元551一557年),歷經唐宋存世700余年,元朝初毀于戰火,直到1997年12月重建,是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鸛雀樓做為黃河流域的標志性建筑,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歷史四大名樓。唐代詩人王之煥的一首《登鸛雀樓》,使其名揚天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江澤民手書《登鸛雀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登上6樓極目遠眺,心中豁然開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油然而生。遠處的黃河象金色的彩帶飄落在大地,巍峨的群山連綿起伏依稀可見。近處的叢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金燦燦的稻穗笑彎了腰,豐收的喜悅繪就了美好的“豐”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鸛雀樓上,王之煥激情滿懷提筆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火爆全網的游戲《黑神話?悟空》,在山西有27個取景點,鸛雀樓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參觀格瑞特酒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關羽祖籍運城解州人,生于東漢末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以勇猛善戰,忠義仁勇著稱。關羽的忠義精神不僅在當時備受推崇,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封號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關帝廟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年),明嘉慶年間(1555年)毀于地震,再建后康熙年間(1702年)毀于火災,乾隆18年(1753年)重修,歷經數十年修繕,恢復舊貌。關帝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建筑宏偉,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過了午門就是御書樓,它始建于北宋時期,原名“八卦樓”,后因康熙皇帝在此御書“義柄乾坤”牌匾,故更名為“御書樓”。御書樓匾額為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崇寧殿是關帝廟的主殿,建于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因宋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故而得名崇寧殿??。現存建筑為明清時期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殿檐下懸掛著乾隆帝欽定的“神勇”巨匾,門楣上懸有咸豐帝御書的“萬世人極”匾。康熙在關帝廟里也留有“義炳乾坤”匾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6根巨型盤龍石雕柱圍繞大殿,柱上神龍遨游飛翔,栩栩如生,顯示了帝王的權威、尊貴和霸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桃園結義,如今結義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朝歷代帝王的墓地都分為“前朝”、“后寢”,關帝廟也是按這一規制修建的,氣肅千秋木坊是后寢的第一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矗立在參天古柏中的春秋樓,是關帝廟的最后一座建筑。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620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因關公生前喜讀《春秋》而得名。春秋樓因</span>其獨特的建筑風格成為關帝廟的標志性建筑,扛鼎之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為明代所鑄,據說重300斤,戰友老紀手握刀柄躍躍欲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歸云洞始建于元未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清乾隆至道光年間達到鼎盛,咸豐三年形成現在的規模。建筑上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尋院,洞里藏洞,螺旋盤恒,曲徑通幽的特獨景觀。這里還是紅色教育基地,1928年中共河東特委在此成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普救寺在隋朝初年已有記載,唐朝時期進行了大規模修建。普救寺因歷史名劇《西廂記》而聞名,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筆下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所以有了天下寺廟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天的游程在普救寺圓滿收官,一路收獲滿滿,所見所聞都是沉甸甸的厚重的歷史文化,每件文物少則幾百年,多則上千年,難怪運城人敢自豪的說:這里最早叫中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華燈初上,宴會大廳里笑語盈盈,電子屏幕上的“歡迎戰友再相聚”七個大字告訴我們,三天的聚會即將落下帷幕,分別的時刻就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聚總有別離時,主持人馮保康依依不舍的宣布聯誼會閉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余主任致辭。他動情的說:當今社會有很多種關系,但最親密最純潔的是戰友關系。戰友情是永遠割不斷的情和緣,他不是親情,但勝于親情,哪怕幾十年聚散兩茫茫,依然是不思量,自難忘…。無論我們在平泉場站共事的時間長與短,但那段難忘的歲月,如今都成了美好的回憶。我們永運也忘不了當年那一張張稚嫩的笑臉;忘不了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忘不了那一陣陣熟悉的笑聲;更忘不了那一幕幕快樂的情景…!這些都是世間最純真的戰友情結!</p><p class="ql-block"> 戰友們運城聚會圓滿結束,我們又彼此是天之涯,海之角的距離,但任何距離,任何時間也隔阻不了我們戰友之間的深情厚誼。祝各位戰友及夫人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返回途中平安順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聚是短暫的,但這份友情卻是永恒的。回望共渡時光的歡聲笑語,心中充滿不舍和眷戀。<span style="font-size:18px;">愿歡聚一堂的溫暖成為記憶,永遠珍藏心底,憧憬著下一次重逢早日來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上六五式綠軍裝,紅帽徽、紅領章在心中閃光。綠色的軍裝伴隨我們走過青春年華,軍人的榮耀至今在胸中激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謝組委會的全體戰友,謝謝你們為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讓我們有了相聚的機會。謝謝你們的精心組織和安排,讓我們渡過了愉快的時光。你們辛苦了,衷心的謝謝你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干杯!以酒言別,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p><p class="ql-block"> 干杯!酒潤心田,把你我的心緊緊相連。</p><p class="ql-block"> 干杯!互道珍重,待到重逢時我們風彩依舊。</p><p class="ql-block"> 戰友們,舉杯吧! 共祝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 地久天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0年的分別,3天的相聚,時間雖短但植根在我們血脈中的軍人情節、戰友情誼在這里升華延續。愿時光放緩,故人不散,人生有戰友,永遠手拉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依依不舍中,聯誼會的帷幕徐徐落下,但它帶給我們的美好記憶將永駐心間。</span>無論將來我們身在何方,心中那份共同戰斗的記憶永遠不會忘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運城!</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我的戰友!</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親愛的軍嫂!</p><p class="ql-block"> 祝大家一路平安,我們后會有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攀枝花市|
义马市|
庆云县|
普定县|
灵石县|
建瓯市|
临邑县|
枝江市|
天门市|
周宁县|
利津县|
济宁市|
盐源县|
揭东县|
许昌市|
武宁县|
汪清县|
衡水市|
玉树县|
拉孜县|
青神县|
吉安市|
闻喜县|
甘谷县|
大悟县|
桦南县|
西丰县|
尖扎县|
荥经县|
宣城市|
台中县|
布拖县|
获嘉县|
怀来县|
望谟县|
泰兴市|
都匀市|
溧阳市|
易门县|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