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說起蔚縣一定得提散落在蔚州小平原上的眾多古堡,因無啥險可守,又處于農耕與游牧民族相接處,自古就是兵亂匪患之地。為了自保,村村都會夯土筑墻,并于北部高點建一處真武廟,以堡一村之平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這次來看的是一處非著名村堡——白草村堡。白草鄉政府就位于白草村新村,要想看村堡就要穿過新村,來到村北。</p><p class="ql-block"> 也沒啥停車場,隨便就可停在路邊的荒地上,眼前是一片半人高的茅草,它的莖是綠色的,但上邊的穗卻有些發白,當時想著或許就是白草村的由來。但后來聽說是村民希望養羊有百草可食,膘肥體壯,逐漸諧音為白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村村南還保留著村堡城樓,還有城門正對的一字影壁,但堡墻早已消失不見。幸虧城樓還完好厚重,可見當年村里的富有和強悍。城樓下面都以巨大的青石條為基,上層包磚。城臺周圍有花磚女兒墻,中間建有文昌閣,看來村民也希望后代中多出文化人,以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城門上有門額,四個古樸的大字“白草村堡”。城門洞很寬也很長,兩道拱券,中間還保留著兩扇寬大的木城門,木門已經又些殘破,但門上密密麻麻的門釘還在,歲月蹉跎的痕跡還在,看來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白草村據說遼代就已成村,明清逐漸繁榮,尤其是后來附近發現了煤礦資源,村里養騾子搞運輸,更加富有。但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也因為挖煤開礦,水脈斷絕,再加上國家政策封閉了煤礦,這古村也就基本荒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城門洞下鋪著巨大的青石塊,還隱約能看出過去車轍的痕跡,門洞墻上還能看到貼著不少過去治療性病的小廣告“一針就靈”,感覺都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城門樓邊還有一群羊,低著頭啃食青草,除了它們咩咩的叫聲,整個村堡一片寂靜與荒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出了門洞,就能看到一條南北向的主街,街道還是土路,兩邊路側已都是芳草萋萋。主街兩側的村舍大都破敗,殘垣斷壁比比皆是。但那殘存的門樓和影壁,還能告訴你這里曾經的繁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個院子,門口貼著字告訴你院墻危險,請勿靠近。但院門外的殘破的影壁還堅強屹立,四處岔角有磚雕花卉,影壁心更有青松挺立,松下有一老者,后面跟著童子。老者拄著龍頭拐,輕撫一只梅花鹿,意喻福壽祿全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主街走不遠,右手還有一處半開放的井房,可惜井口已經被封堵,只留下豎在旁邊帶孔的青石,那應該安裝轆轤的地方。井房墻壁上還有一個龕位,估計是供奉井龍王的地方。井房地面鋪有巨大的石塊,仔細看居然都是石碑,上面還有捐助的錢款,看來是廟里的功德碑,其中一個還能看出“光緒三十二年”的字樣。</p><p class="ql-block"> 村荒井廢,遙想當年,這井房必定是村子的活動交流中心,大人們吱吱呀呀搖動轆轤打水,老人聊天,孩子嬉鬧,都是鄉村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很多院子,大門雖然鎖著,但院墻卻已倒塌,院中也是荒草瘋長,房間也是門破窗殘。北方常見的土炕上,還有殘破的涼席鋪著,散落著枕頭及雜物。還別說,還真有一兩個院子里有人,聽得見說話聲,卻也看不到人,想不出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怎樣無欲的需求,才能生活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到村北,地勢稍高,居然還有一處古戲臺和它對面的一座大廟遺跡。其中廟宇的一部分看來是改成過學校,依然能看到好多的黑板,其中還有不少粉筆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黑板左側畫著陰云下躲避雨滴的老鼠,右側畫著晴日陽光下的小鳥與翠竹。中央是一大朵漂亮的重瓣花朵,旁邊標注為荷花,還又畫了一只手的印記,也注明是一位叫蘇英英”的“手掌印”。還有落款,“2013年3月12日,白草小學,六(1)班。”最上面還強調著“不許擦黑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這2013年是不是這白草小學最后的一年,但看得出蘇英英小朋友對生活的熱愛,對學校的依戀,不知她是否還在她熱愛的家鄉。</p> <p class="ql-block">蔚縣古堡有個特點,在村堡門樓上都會建廟,白草村堡門樓上一屋兩廟,坐北朝南的是關老爺廟,坐南朝北的是梓潼廟,也就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廟。但城門樓已經上不去了,也看不到里面啥樣。可位于城北的真武廟雖然殘破,但還可以進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真武廟沒看到寺廟常見位于中間的山門,而是在廟的東南角設了一個旁門,門樓上還有精美的磚雕,側墻上有牌子,蔚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草真武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套兩進院子,因為最后的真武廟是建在堡墻之上,于是這兩進院落是呈梯級而上。最下面兩側廂房很長,可能改造過,其中一間還留有做飯的灶臺,也許是用作學校時的食堂伙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北側則有連續三層臺階,形成三層臺地,在最上面才是真武廟大殿。大殿是青磚砌筑,看著還挺結實,房檐下還掛著只破爛的紅燈籠。只是這殿門沒有開在正中,而是開在了東側。窗臺上擺著掉落的磚塊和瓦當,瓦當上的虎紋氣勢威猛。窗臺下還有一塊螭龍碑首,只是碑身不知去哪了,也許鋪在水井房地上的就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門是鎖上了,但有塊窗欞早已失落,為了看清壁畫,只好鉆了過去。首先看到屋子中間地上有兩個大窟窿,向下望去還挺深,難道這廟里曾經有地宮,或是過去村民埋寶貝的地方,也不知何時被人掏了去,只留下這黑洞令人遐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殿中北墻下用青磚搭了個供臺,有幾個破損的香爐。西墻一角貼了一張殘破的紙牌位,上寫“十類孤魂”,在這荒村破廟,寂無人聲的地方,猛一看見還有點瘆人,這十類孤魂是個虛數,應該說的就是“水陸法會”壁畫中體現的那些“車碾馬踏、墮胎產亡、蒙冤報恨、饑荒殍餓”等非正常死亡的怨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最想看到的壁畫雖然三面墻都有,但可惜殘損破壞實在嚴重,很難看到完整的人物,更別說壁畫整體內容了,但從殘存的榜題上還是可以猜出些內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檐墻上是主神,中間持劍端坐的想當然應該是真武大帝,兩旁還有高舉傘蓋和團扇的侍者。再兩側應該是真武大帝收服的那些精怪弟子,各個手持刀戟槍鞭,雖然細節全無,但仍能看出威風凜凜。</p> <p class="ql-block"> 東西山墻的壁畫同樣殘破,但能看到些榜題墨跡,什么“右得白虎、鳥鴨巢頂、白猿**、三老講道、*鬼惡魔、…”等,畫面中可以看到手持七星寶劍,身穿玄色長袍坐于蒲團之上的就是真武大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真武大帝又稱玄武大帝,為北方之神,故他的廟宇都會建在城池的北側。另外他也是水神、司命之神等等,能夠主宰萬物,掌管人的生老病死。再加上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時,一直說真武顯圣,護佑他做了天下,真武大帝的信仰也就興盛一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京郊密云瘟神廟其實應該是真武廟的,因為那廟里的壁畫就是講的就是 《真武本生故事》,東墻是皇后夢見紅日入腹,便身懷有孕。小太子出生后異常聰慧,遇仙人指點求仙問道,歷經磨難修成正果。西墻則是一路降妖捉怪,最后都收為徒弟,甚至有眾多雷神、瘟神,甚至關羽,最后組成降妖團隊,護佑人間平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延慶山區水資源較少,農業基本靠天吃飯,老百姓第一需求就是風調雨順,所以龍王廟最多。而蔚縣處于游牧農耕交接處,防范戰爭與匪患成了第一需求,白草村堡建有雙層堡墻,更證明安全的重要性,所以需要真武大帝這樣的戰神守護。而縣城里的統治階級則需要民心平和,也就更需要佛教來安撫民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所以雖然這里的壁畫大都看不出來,但內容應該大體如是。而且看得多了你會發現道教成神大都如此,不管經過幾世,最后要托生到皇家,然后爭脫皇家舒適圈,經仙人指點,歷經磨難,例如賊寇、女色等,修行過程中白猿一定要出現的,另外鳥兒在他頭頂要做巢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壁畫細節看不清就不說了,但我發現這些剩下的仙人圖像中,衣服上都是一個一個圓點,猛一看好像滿身的眼睛,就跟西游記里的百眼魔君蜈蚣精似的。但不可能有這么多蜈蚣精啊。忽然想起過去畫壁畫的一種技巧——“瀝粉貼金”,就是在武將的盔甲和文臣的團繡上用金箔,讓人物更加立體并熠熠生輝。難道有人把這些金箔剜去,熔金子去了,這想法也太幼稚了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另外看壁畫多了,有些自己的想法,北京的延慶與蔚縣都深受山西文化影響,寺廟壁畫風格也很像。但延慶山村區域似乎龍神廟最多,而蔚縣的各個村堡最多的就是真武廟,而在縣城里似乎都是佛教更興盛一些。</p> <p class="ql-block">可惜雖然白草村堡一南一北,供奉了關帝與真武大帝兩位戰神,依舊在民國時期被土匪攻破,財失命損。可見國家穩定才是安全的最大保證。</p> <p class="ql-block">在真武廟主殿西側還有一處偏房,感覺有點接待室或書房的感覺,南北兩側墻上還有詩句。</p><p class="ql-block">“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p> <p class="ql-block">一般村子的大廟對面是要建戲臺的,目的是為了娛神,但神也愛熱鬧,遠近村民也能一起樂呵樂呵。</p><p class="ql-block"> 白草村真武廟前同樣也有座大戲臺,可惜高高的戲臺上早已茅草瘋長,連戲臺的屋頂也塌落了多半,但還看得出是卷棚頂。雖然沒了屋頂,但梁架結構好在,厚重樸實的鼓型柱礎,上面雕有連珠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后臺與前臺位置還留下兩個門框,那應該就是藝人上臺與下臺的地方,想來門框上還會分別寫著“出將”、“入相”。喜歡看戲的人一定經常見這兩詞。它們是源于唐朝詩人崔顥的《江畔老人愁》,其中有一句“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疊鼓乘朱輪”,形容家族幾代深厚的政治背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出將入相的直譯就是出了朝堂,作為一員猛將出征,保衛國家社稷。勝利歸來,則可拜官入相,扶保朝綱。過去唱戲基本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寫這出將入相比較貼切,并且也可以討個好彩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南墻正中還有一處小門,門外就是一很窄的夾道,應該是藝人們進來的地方。另外南墻上還有殘存的墨畫,畫的也許是一位在路上趕考的學子,他還回頭看向背著書匣的童子。相信其他幾面墻上原本都會有墨畫和戲班子的印簽之類的,另外這墻上也往往會成為村民涂鴉的留言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雖然大都看不清了,但看得出有些字體還寫的不錯,其中還有一個字謎,起首是“一字十一筆”,后面還能看出幾個字,也就能猜出整個字謎,那就是“一字十一筆,無橫又無直,學生問孔子,孔子說無味”,您要不也猜猜看。好像很多戲臺上都愛被人出字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破敗的古廟、塌落的戲臺,荒寂的村堡,很難想象也許二三十年前這里還是雞犬相聞,人丁興旺的樣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册亨县|
周至县|
崇信县|
柳林县|
陕西省|
花莲县|
封开县|
芷江|
鸡泽县|
浦江县|
宁德市|
遂川县|
咸宁市|
柯坪县|
扎赉特旗|
屏山县|
泸西县|
凯里市|
公安县|
济源市|
成武县|
永泰县|
长宁区|
东港市|
西盟|
禄劝|
许昌县|
孙吴县|
成安县|
丰都县|
顺昌县|
阿拉善右旗|
象州县|
昌乐县|
龙泉市|
健康|
望城县|
平顺县|
曲沃县|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