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周日,天空灰蒙蒙的,昨天下了一天的雨,終于停止了,一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新邵縣母龍山爬野山活動,還是如期進行。</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動由戶外老群領隊:老夫子發起,原報名2 3人,最終成行2 0人。2 0日早上7點準時從旺家鮮海鮮市場傍出發。</p> <p class="ql-block"> 8.50分到達新邵縣新田鋪鎮團井廟。下車正式開始了今天穿越母龍山到白云巖之旅。</p> <p class="ql-block"> 邵陽,寶慶府,商埠繁華,過去有挑擔行腳外出討生活的傳統,為了親人平安,生意興隆,8月初一南岳朝圣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求福求平安;但去南岳燒香拜佛路途遙遠,為解舟車勞頓之苦,就地興建寺廟,供奉南岳圣帝,方便拜祀。在不到100米之距,就修建了南岳殿和地母殿,由此可見當地宗教信仰的興盛。</p> <p class="ql-block"> 從地母殿(海拔354米)右邊一段青石路轉入上山黃泥小徑,直達峰頂,該峰從地母殿大門對聯中得知,名為觀音峰,海拔6 2 9米。</p> <p class="ql-block">峰頂有處較平山包,一個簡易的小佛龕供奉著一尊金色觀音菩薩像。金色的經幡四方懸掛,小屋在周圍松樹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站在峰頂平臺上,看山巒疊翠,身著色彩鮮艷服飾的我們,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這一刻仿佛忘去了旅途中的疲憊,只留下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下坡、上坡,我們在茂密的森林小徑穿行,進杉林,鉆灌木,山勢越走越陡,不得不前傾身軀,一步一步艱難前行。</p> <p class="ql-block">從這尊石尾處爬上就來到了又一個山頂,這道山脊應該就是戶外人口中的母龍山。霧氣籠罩著山石,植被稀疏,環境顯得荒涼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只能攀爬前行,手抓草叢以保持平衡,小心翼翼避開危險區域,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難,展現了頑強的意志。</p> <p class="ql-block">母龍山山頂禿露的石頭,仿佛一些生癩疤禿頭似的,蒼老丑陋。下圖是否形似金毛犬背癩蛤蟆。</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峰之巔,瞭望遠方,雖然一片白茫茫,但在我們心中那山巒起伏的風景畫面,云霧繚繞于山頂之上,仿佛歷歷在目。這一刻,我們特別自豪和滿足,幸福感滿滿。</p> <p class="ql-block">深深扎根在瘦土巖隙蒼松,清頎、偉岸、挺拔、孤傲。成了山的形象,山的代言。</p> <p class="ql-block">在松下留個影,松峁然無聲,我們在心海中留下了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看:身著紅色上衣,高舉雙臂指向天空,充滿了力量和自信,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從“度娘”多方查找,新邵縣沒有什么母龍山、公龍山,也沒有什么對尖山。只有大名頂頂的龍山,此二條山脊應該也屬于龍山山脈。應為白云巖,因為山峰腳下就是白云巖古建筑景區。戶外人將更加險峻的對面山脊稱之為公龍山,此為母龍山,兩山脊并列相對,猶如公、母巨龍,昂首而飛。</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一樣狹窄又蜿蜒,周圍植被茂密而地面較為崎嶇,真是一次驚艷的戶外探險。</p> <p class="ql-block">到此處為一懸崖,雖有石縫,但無法抓手,大家齊心協力,掛上吊繩,有經驗的指導,慢慢地全員安全下撤。</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驢道”,考驗人的勇氣,面朝崖壁,小心翼翼,一點一點地橫移,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樂趣。走過這一區域,柳暗花明又一村,接下來的路就好走了,于下午2點4 0分進入白云巖景區。</p> <p class="ql-block">白云巖古建筑群由妙音寺、毗廬寺、慈壽寺(已毀,無存)、牧云寺、關龍亭、會仙橋等組成。我們從上往下走,首先登凌云石。</p> <p class="ql-block">廢棄的凌云塔遺址上集體打卡休整!</p> <p class="ql-block">資料介紹:白云巖景區舊時古木隱障,不見天日,故名“白云樵隱”,為寶慶十二景之一。清道光《寶慶府志》記載:“宋寶佑年間(1253~1258),僧寶鑒披荊斬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緣所在,盤坐其中,不食不語,后有采樵者見之,感其神異,乃設供養,始開此洞,后僧坐化其中”。成為白云巖佛地始祖。</p> <p class="ql-block">白云古墓塔為曉忪禪師墓,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塔前置石碑,塔后設石棺,塔身平面六角,立面三層,六角攢尖頂,塔身浮雕精美圖案,莊重雅致。這種墓碑、墓塔、石棺分開設置的和尚墓,在佛塔中少見。</p> <p class="ql-block">妙音寺</p><p class="ql-block">舊稱“云巖古剎”,又名白云庵,因其位置最高,故又稱“頂庵”。庵在穹形巖洞內,洞高6米余,寬約16米,庵門與巖口相齊,據明代高僧大錯(錢邦芑)在游記中記載,洞壁有天然的普陀像,系鐘乳凝結而成,“眉目、手足畢具”。佛龕后有寶鑒禪師墓,其上方有龍口泉,水清冽,供寺僧及游客飲用。</p> <p class="ql-block">毗廬寺</p><p class="ql-block">處各寺的中部,故又稱“中庵”,明末名僧懷素建。1967年佛像被毀,玄堂被拆,1986年由民間募資修復。</p> <p class="ql-block">牧云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清之際,舊時因寺內常種鮮花,故又稱“花庵”。</p> <p class="ql-block">會仙橋</p><p class="ql-block">又名步月橋。相傳乃八仙云游會集之地。建于宋明之際,為飛檐翹角的木結構建筑,六十年代遭到部分破壞,1981年復修。</p> <p class="ql-block">關龍亭</p><p class="ql-block">建于宋明之際,為飛檐翹角的木結構建筑,1967年被拆毀,石龍墜于溪澗中,1981年復修。</p> <p class="ql-block">從新田鋪鎮團井廟起步,穿越觀音峰、母龍山等多個山峰,到巨口鋪鎮白云巖景區,共計十一公里多一點,跟隨強驢出行,包括中途路餐,只用時7個小時,比原定計劃快了1個半小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景區大門我和夢游二人沒有從石梯下坡,沿著大道一齊往前追趕,結果走到停車點前方,又多走了一公里,為自己點贊!</p><p class="ql-block">今天從戶外角度來看,天氣不冷不熱不雨,就是能見度差了點,未能一睹公龍山的雄姿,帶著點遺憾;山在那,下次公龍山峰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平阴县|
福建省|
水城县|
吴川市|
秦安县|
万州区|
台东市|
宜兴市|
来凤县|
阜平县|
定陶县|
琼结县|
高安市|
蒙山县|
英吉沙县|
玛曲县|
寿阳县|
海宁市|
中方县|
石嘴山市|
抚宁县|
宁武县|
肥东县|
莱阳市|
泰和县|
京山县|
阳东县|
合作市|
剑河县|
巴青县|
彰化市|
高台县|
宾川县|
顺平县|
庆阳市|
遂溪县|
乌拉特中旗|
毕节市|
长阳|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