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前衛報人·第6172期】</b></p><p class="ql-block"> 編輯·組版<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習文</span> 美篇號:379402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文壇耕耘者宋俊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古風·題給自己》賞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天 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古風·題給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宋俊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轉頭猶是半白絲,平仄人生一首詩。</p><p class="ql-block"> 愛恨情仇經險后,酸甜苦辣立危時。</p><p class="ql-block"> 每思竹向云天立,忍向刀叢性敢直。</p><p class="ql-block"> 海岳蒼茫紅日晚,大江斬浪未覺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當代文壇,有一抹獨特的風景線,他以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造詣,詮釋著屬于自己的時代傳奇,這個人就是宋俊忠。作為作家、策劃專家,宋俊忠不僅以其深厚的文學底蘊滋養著心靈的土壤,更以一系列富有創意與深度的文化活動,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他是多家企事業單位的文化顧問,《都市頭條·濟南頭條》主編,山東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曾擔任第五屆、第六屆濟南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其身影活躍于文學與文化的多個維度,留下了諸多璀璨印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左為著名詩人桑恒昌,右為宋俊忠</span></p> <p class="ql-block"> 自1998年加入山東省作家協會以來,宋俊忠筆耕不輟,先后成為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散文學會的會員,以及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的特聘專家。他的著作《燭下集》《玫瑰詩情》《旅蹤游思》《心香一瓣》等,猶如一道道光影交織的風景線,記錄下了他獨特的文學探索之旅。這些作品不僅在《山東文學》《時代文學》《楚風》《齊魯晚報》《濟南日報》《工人日報》《山東廣播電視報》《農村大眾》等各大報刊雜志上廣泛傳播,累計發表作品逾200萬字,而且深深植根于廣大讀者的心田,成為一段段難以忘懷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然而, 宋俊忠的影響力遠不止于此。近年來,他憑借敏銳的時代洞察力與卓越的組織能力,策劃實施了一系列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活動,其中包括“方榮翔先生逝世30周年追思紀念演唱會”“攥著我的半個祖國——桑恒昌詩歌藝術品賞會”“慶祝大觀園開園九十周年文學作品征文”“紀念徐志摩逝世九十周年征文、學術研討系列紀念活動”“鄉村振興齊魯行”系列采風活動、“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毛主席特型演員劉般伸書寫毛體《毛主席詩詞》百米長卷展覽”“茶之緣——天裕泰中國文學作品征文大賽”“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全國中小學師生征文比賽”等數十項重要項目。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繁榮,也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作出了突出貢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右為著名詩人桑恒昌,左為宋俊忠</span></p> <p class="ql-block"> 宋俊忠的筆下,流淌著對生活細膩入微的觀察和深刻獨到的思考。這一點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古風·題給自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首詩不僅是他個人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更是一部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的心靈之作。每一句,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器,散發著溫潤而深沉的光芒,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其中,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共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轉頭猶是半白絲,平仄人生一首詩】, </b>開篇即以“半白絲”隱喻時光荏苒,歲月催人老,但在這看似平凡的生命旅程中,宋俊忠卻將其視作一首平仄交錯的人生之詩,充滿了起伏與韻味。這與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出自《登高》)遙相呼應。兩者都表達了對時光易逝、歲月催人的無奈,同時又不失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追尋與堅持,展現了詩人面對生活苦難時的堅韌與灑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愛恨情仇經險后,酸甜苦辣立危時】,</b> 這一聯承接著上一句的鋪墊,進一步深化了對于人生復雜情感與境遇的描寫。它讓人想起了蘇軾的《赤壁賦》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曠達情懷。同樣是經歷過風雨,見識過人性的悲歡離合,宋俊忠選擇以一顆平常心去接納這一切,就像一杯醇厚的酒,越是陳放,味道越是濃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每思竹向云天立,忍向刀叢性敢直】,</b>這一句中,詩人借“竹”的形象來比喻自己堅韌不拔的性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常常被視為君子的象征,因為它能夠在逆境中保持直立的姿態,不屈服于壓力。這與王維筆下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在強調一種超脫世俗、堅守自我精神的品質,即使面對刀叢荊棘,也不改初衷,勇往直前。彰顯了詩人面對困難與挑戰時的堅定信念和勇敢精神,這與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所體現的那種超越個人苦難、胸懷天下蒼生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海岳蒼茫紅日晚,大江斬浪未覺遲】,</b>最后一聯,以大自然的雄渾景象作為收束,展現出詩人廣闊的胸襟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態度。這種對自然美的熱愛與敬畏之情,讓人聯想到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兩位詩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們都善于從自然界的壯觀景象中汲取靈感,以此激發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從而創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綜上所述,《古風·題給自己》不僅是一首展示宋俊忠個人風采的佳作,更是一部承載著古今相通情感的史詩。它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現代詩人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實面前,仍然保持著一顆純凈的心,用文字雕刻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宋俊忠的詩,就像是穿越時空的信箋,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偉大詩人們靈魂深處的共鳴,體驗到了一種超越時代的永恒之美。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下,我們或許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旋律,奏響那一首只屬于我們的生命贊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寫于2024年10月18日/甲辰九月十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作者:天琮,本名鞏天宗,山東省商業廳退休干部,現山東省老年書畫研究會魯商集團分會副會長,山東原古東夷文化與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楊書畫院特聘藝術家,山東省文史書畫研究會研究員,山東老年大學燕山校區書畫協會副會長,老干部之家書畫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知青書畫院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新宁县|
鹤岗市|
香河县|
潼关县|
岐山县|
万源市|
钟祥市|
昔阳县|
赣榆县|
时尚|
新丰县|
阿瓦提县|
赫章县|
沧州市|
大丰市|
资溪县|
安化县|
永宁县|
贵州省|
太保市|
乌拉特后旗|
右玉县|
涡阳县|
兖州市|
天柱县|
镇安县|
桃园市|
太保市|
玛多县|
碌曲县|
马公市|
罗平县|
永川市|
阳西县|
宁明县|
九龙坡区|
连平县|
玉山县|
新干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