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8月9日(第十一天)</font></b>,我們驅車來到了愛荷華州的首府<b>德梅因</b>。這座城市不僅是政府和商業的中心,更是藝術與文化的交匯點。街道兩旁的建筑透露出濃厚的歷史氣息,而現代的高樓大廈則彰顯著蓬勃的城市活力。 我們首先來到愛荷華州<b>議會大廈</b>,它始建于1871年,直到1886年才完工。這幢文藝復興主義建筑左右對稱,顯得非常大氣周正,用了29種不同類型的大理石,高達84米,雄偉壯觀。金色的圓頂由23K黃金鑄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富麗堂皇,是愛荷華州的標志性建筑,也是美國唯一一座有5個圓頂的政府大樓。 很遺憾,我們沒有時間進去參觀。據說里面的設計和裝飾非常精致和漂亮,特別是穹頂,頗具貴族氣息而無甚艷俗,如此細膩,如此純潔,又有著豐富的意涵,充滿了紀念性。我特地從網上下載兩張照片與大家分享。 8幅半月形的壁畫分布在柱間,是由藝術家Kenyon Cox完成的,被稱為“Capitol Lunettes”,描繪了文明的進步。12尊雕像(Rotunda Statues)分布在柱頭頂端,由藝術家Seraphin Cottin制作于1885年,分別代表了歷史、科學、法律、名譽、文學、工業、和平、商業、農業、勝利、真理和進步。<br> 這是議會大廈前的一座雕塑,名為《領地的先驅者》,由<b>卡爾·格哈特</b>于1892年創作,這尊雕塑栩栩如生地描繪美國白人與原住民共同開發中西部的情景,深得人心。 不遠處,<b>林肯與Tad</b>的雕塑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是林肯和他的兒子一起閱讀,被認為是唯一一座將林肯描繪成父親形象的雕塑,溫馨的場景讓人感受到了歷史人物的另一面。 廣場上還有一座自由紀念碑,上面鐫刻著:“<b>向那些為我們自由生活而服務的人致敬。</b>”這簡短卻有力的話語,令人肅然起敬。 廣場中央還有一處日晷的雕塑,上面鐫刻著:向父輩們致敬!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但至今仍保持著完美的時間。 拾級而上,我們站在議會大夏前,整個得梅因市的天際線在遠處向我們招手,歡迎我們去感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b>帕帕約翰雕塑公園</b>,它建于2009 年,在高低不同的土丘狀草坪上,展出了25位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獨具匠心。這座8米多高的人形雕塑由鋼制字母網格構成,名為《流浪者》,由西班牙雕刻家Jaume Plensa制作,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醒目。 不遠處,一匹用原木搭起來的馬看上去十分逼真,仿佛隨時會躍然而起。 一只兔子坐在石頭上,左手搭在膝蓋上,右手撐著額頭,似乎在沉思。網上查了一下,果然叫《Thinker on a Rock》,由<b>巴里·費拉納根</b>于1997年創作。 黑色金屬制成的大蜘蛛雕塑與我們在西班牙畢爾巴鄂所看到的名為《媽媽》的大蜘蛛極為相似,八條腿支撐開來,把小蜘蛛抱在中間,象征母親對孩子的呵護。 接著,我們驅車前往當地一個制作干花的農場,體驗一下美國鄉間的淳樸生活和勞作。 一垅一垅的土地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色彩艷麗,遠看簡直就是花的海洋。 暖棚里養殖的各種盆花長勢茂盛,巨大的風扇通風保濕,調節溫度,促進花草生長。 這里我第一次看到一只番鴨帶著一群小鴨在草地上覓食,看到我們的到來,停步直視著我們。 中午,我們在電影《廊橋遺夢》中所出現的小鎮中心吃了一頓特別值得留念的午餐。 午飯后,我們前往麥迪遜縣的<b>溫特塞特</b>,參觀了好萊塢電影《廊橋遺夢》的拍攝地,這是電影里出境最多的<b>羅斯曼廊橋</b>,建于1870年,至今仍保存完好,散發著特別浪漫的氣息。 橋的內部用木板搭建,雖然簡單,卻別有特色,與我國江南眾多的廊橋相比,這里的廊橋更顯質樸與自然。<br> 最后,我們來到了具有意大利風格的<b>華萊士之家博物館,</b>這座博物館展示了美國華萊士家族四代人對美國農業和農業政策的深遠影響。遺憾的是當天博物館關門,我們沒有入內參觀,只能在<b>華萊士雕塑</b>前拍一張照,雕塑背后就是他出生的房子。 <p class="ql-block">離開博物館,我們漫步在當地的居民區,欣賞著各式各樣的建筑。每一棟房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被大樹掩映,格調時髦;有的則色彩豐富,充滿生機。這些房子不僅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展現了德梅因這所城市的獨特魅力。</p> <b><font color="#ed2308">8月10日(第十二天)</font></b>,我們從德梅因出發,一路向東,抵達了芝加哥,這座城市以其獨特的天際線和豐富的文化活動而聞名。我們的第一站是湖濱的<b>格蘭特公園,</b>眼前的密歇根湖波光粼粼,湖畔的高樓大廈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這里不僅是芝加哥的璀璨明珠,更是市民和游客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這是<b>阿德勒天文館</b>,建于1930年,是西半球第一座天文館,其圓球形的外觀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在這里,孩子們不僅可以了解許多天文知識,還可以感受到人類對未知世界的無限好奇與向往,為他們長大去探索宇宙奧秘的奇妙世界而奠定基礎。 天文館前面,有一尊<b>尼古拉·哥白尼</b>的雕像靜靜地矗立在廣場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仿佛在引導著來往的行人,提醒大家科學探索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b>謝德水族館</b>。這座水族館建于1929年,是美國第一座內陸水族館,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館內展示了700多種、6000多條海洋生物,仿佛是一部海底世界的全家福。水族館外,一只藍色充氣海豚和宣傳牌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拍照。 水族館一側的雕塑“巨無霸”尤為引人注目。這座大型戶外藝術裝置描繪了一個男子手持巨大鱈魚,旨在喚起人們對海洋生物保護和關注。 格蘭特公園內,還有一座威風凜凜的騎馬者雕像。這位騎馬者手持長劍,仿佛在守護著這座城市。雕像周圍綠樹成蔭,環境幽靜,讓人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格蘭特公園不僅是芝加哥最重要的市中心公園,更是連接市中心與密歇根湖的重要紐帶。公園內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在公園里漫游,可以遠眺芝加哥的天際線,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繁華與美麗。 <b>白金漢噴泉</b>是格蘭特公園內的標志性景觀,建于1927 年,采用洛可可婚禮蛋糕樣式,四周幾百道水花環繞,中央的一根水柱噴高四五十米。春秋晴日,噴泉、藍天、大湖,融為一幅壯觀的畫面。噴泉四周的海馬雕塑象征著臨湖的<b>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威斯康辛、密歇根四州</b>。每當夜幕降臨,噴泉燈光璀璨,水柱飛舞,為公園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 <div>離開格蘭特公園,我們來到了<b>海軍碼頭</b>,它始建于1914年,在一戰和二戰期間曾作為海軍訓練基地,也一直是芝加哥的地標!如今這里已改建成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摩天輪、游船、蠟像館等設施應有盡有,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div> 碼頭內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船舶,有古老的帆船、蒸汽機船、和現代的游船等,游客們可以選擇乘船游覽密歇根湖,感受湖面的寧靜與美麗。 碼頭上的一座雕像“<b>掌舵船長</b>”尤為引人注目,它展現了船長掌舵的堅定與勇敢,仿佛在告訴人們要勇敢沉著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一邊的兒童博物館內,兒童雕塑造型各異,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盡情地玩耍,歡聲笑語回蕩在空中。 另一座巨大的黃色雕塑像一根彎曲的大香腸,上面刻著幾個大字,讓人忍俊不禁。“你知我愛它”以其獨特的造型吸引了許多孩子的青睞。 隨后,我們驅車前往芝加哥最熱鬧的商業街——<b>密歇根大道</b>。這條被譽為“華麗一英里”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匯聚了眾多知名品牌和特色店鋪。從Burberry旗艦店到蘋果店,從全美最大的麥當勞到各式餐廳酒吧,這里的一切都散發著無限的商機與魅力。 <b>密歇根大道橋</b>是我們此行的另一個亮點,這座大橋可以從中間分開,為大型船舶通過而打開通道。雖然我們沒能親眼目睹抬橋的壯觀景象,但從網上下載的照片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震撼。 另一座大橋也蠻有特色的,兩邊的鋼結構護欄設計獨特,彎曲對稱的橋欄為城市增添了一份別樣的美感。站在華麗的橋上,可以觀賞密歇根湖的美景,感受到城市的繁華與寧靜。 晚飯后,我們前往<b>千禧公園</b>游覽,公園的<b>云門雕塑</b>是芝加哥的又一標志性建筑。這座由168塊不銹鋼板焊接而成的雕塑,表面平滑如鏡,反射著天空和城市的美景。站在云門下,可以看到扭曲變形的高樓大廈,宛如進入了一個奇妙的視覺世界。 公園內的<b>露天音樂廳</b>是著名建筑師弗蘭克·蓋里為芝加哥設計的作品,這座獨特的金屬結構建筑,在夜幕降臨時被燈光照亮,并且常有音樂會加持,已然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晚飯后,我們來到了高達442.3米的<b>西爾斯大廈</b>,乘觀光電梯來到103層的觀景臺,俯瞰芝加哥迷人的夜景。那燈火輝煌的街道、高樓林立的天際線,構成了一幅旖旎多姿的畫卷,美不勝收。 輕輕踏上全透明的玻璃觀景臺,頓感仿佛懸浮在空中,隨時會有墜落的錯覺,既驚險又刺激。腳底下的芝加哥,道路縱橫交錯,街區呈塊狀分布,顯現出一種獨特的城市布局和大氣的地貌特征。在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中,每一道風景都值得細細品味,每一處建筑都需要靜心欣賞。這次芝加哥之行,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美國中部大都市的獨特魅力與深刻內涵,有機會還想再游覽一次! <div><b><font color="#ed2308">8月11日(第十三天)</font></b>,我們驅車來到美國密歇根州最大城市、世界聞名的汽車城——底特律。我們先參觀了<b>福特汽車博物館</b>,館內展出了不同時期的老爺車有兩百多輛,詳細敘說了一百多年來的汽車發展史。這些車大部分都是美國制造的,代表了美國不同時期的汽車制造技術、大眾的審美觀和消費理念,同時也展現出美國別具特色的汽車文化。<br></div> 從200多件展品中挑選十幾張照片,做成小視頻,與大家分享。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來到風景秀麗的<b>底特律河</b>游覽,這里可以看到對岸的<b>底特律共濟會會所</b>、<b>圣體主教座堂</b>、<b>底特律第二浸信會教堂</b>、<b>圣保羅座堂</b>、<b>第一公理會教堂</b>等。 而<b>底特律文藝復興中心</b>是底特律市風景最美的地方,也是通用汽車公司的新總部。這個由五棟大樓組成的漂亮的樓宇群就矗立在伊利河畔,與北部的加拿大城市溫莎隔河相望,在地圖上更是底特律市的地標性建筑。 來到復興中心大樓跟前,我試著用廣角鏡頭仰拍整個建筑,從而產生一種視覺沖擊力和環境代入感。復興中心建于1977年,特別是幾座樓連體在一起,氣勢雄偉,大氣磅礴,是底特律輝煌歷史的權威注腳,也是當之無愧的打卡景點。 進入復興中心的大廳,感覺內部非常寬敞和明亮,游客可以隨意就坐品味一杯咖啡,或上下漫步享受樓宇的恬靜。 我突然驚奇地發現透過頂層玻璃,又可以看到整個復興中心五幢樓面,而且排列整齊,角度恰當,馬上用相機把它記錄下來,看看怎么樣?感覺不要太好哦! 最后,我們乘車進行城市觀光,市區內高樓林立,蘋果的巨幅廣告牌隨處可見,但是,整個城市彌漫著一種劫后余生的狀況,廢棄多年的廠房、裸露鋼筋的殘墻、堆滿垃圾的角落,有一種悲慘城市的感覺。這是<b>克邁利卡公園</b>的大門,也是國家棒球大聯盟底特律老虎隊的主場,現在空無一人。 <b><font color="#ed2308">8月12日(第十四天)</font></b>,我們來到著名的尼亞加拉瀑布景區,觀賞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b>尼亞加拉瀑布</b>。垂直跌落52米的瀑布,形成巨大的水流以銀河傾倒之勢沖下斷崖,聲及數里之外,場面震人心魄,形成了氣勢磅礴的水霧。 <p class="ql-block">這是橫跨尼亞加拉河的<b>彩虹橋</b>,以鋼結構建成,連接紐約州的尼亞加拉瀑布城及安大略省的尼亞加拉瀑布城,共有4條行車線(每方向2條)及行人通道,橋跨為289.5米,成為尼亞加拉瀑布一個著名的旅游勝地。</p> 為了體驗尼亞加拉瀑布的壯觀場景,我們大家都穿上雨衣,乘坐“霧中少女號”游船,駛入瀑布的萬丈水霧中。船順著河流離<b>美國瀑布</b>越來越近,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濺落在我們的雨衣上,大家齊聲歡呼,感覺好像漂浮在一片白浪之中。 碧綠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千丈青山懸掛著一幅珍珠串成的水簾,更有一彎彩虹橫跨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游船駛過尼亞加拉河的中心線,便停了下來,轉身準備返回,此時我們面對的就是位于加拿大境內的<b>馬鞍瀑布</b>,這個瀑布寬約750米,澎湃而來的尼亞加拉河水以雷霆萬鈞之勢下落,激起高達百米的浪花和水霧,四周白茫茫一片,我們只聽轟鳴,不見水幕,與前面美國瀑布相比,馬鞍瀑布更加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觀賞結束后,我們前往景區內的<b>COMFORT INN THE POINTE</b>酒店入住,晚上走幾步路就再次來到尼亞加拉瀑布,觀賞五顏六色、變幻無窮的瀑布夜景。 用三腳架加閃光燈拍一張照,既要保證前景人物清晰,又要兼顧背景曝光充足,有一定難度,使用剛學的技巧,效果還不錯。 <font color="#ed2308"><b>8月13日(第十五天)</b></font>,一早起來,看天氣不錯,遂又來到瀑布觀景臺,拍一張晨霧繚繞、陽光初照的瀑布全景,這種機會在旅拍過程中是極為少見的! 早飯后,我們沿著美國東海岸最長的河流<b>沙士克哈那河</b>,經過阿巴拉契亞山,來到<b>葛底斯堡</b>,參觀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民主戰爭的戰場,也是無數英雄兒女灑下熱血的地方。 葛底斯堡是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南部的一座小鎮。1863年7月初,聯邦政府的北軍與李將軍率領的南軍在此鏖戰三晝夜,北軍最終擊潰南軍,贏得了勝利,從而扭轉了整個南北戰爭的戰局,這是北美大陸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斗。 戰爭結束四個月后的1861年2月11日,林肯總統在葛底斯堡陣亡將士公墓落成儀式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提出“民有、民治、民享”口號,他的演說詞是公認的英語演講的最高典范,盡管它只有 2 分鐘長,卻成了全世界至今還在傳頌的名篇,而這座原先默默無聞的小鎮成了一座歷史名鎮。 <div>這是<b>賓夕法尼亞州紀念碑</b>,這座石砌紀念碑在四面荒野中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周圍綠草如茵,仿佛在向那些英勇的戰士致敬。我們沿著戰場遺址漫步,踩著碑前臺階參觀,圍著戰士雕塑感悟:所有這些都記錄了那場戰斗的腥風血雨,讓人不禁感嘆歷史的滄桑與戰爭的殘酷!</div><div>晚上達到華盛頓,入住<b>Liaison Capitol Hill, an Affinia Hotel</b>酒店。<br></div> <b><font color="#ed2308">8月14日(第十六天)</font></b>,我們在華盛頓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b>韓戰紀念碑,</b>這是一幅描繪士兵雕像群的照片。士兵們身穿軍裝,手持武器,表情嚴肅莊重。 第二個景點是<b>越戰紀念碑</b>,這是一面刻滿了死亡戰士名字的紀念墻,墻上還配有他們的肖像,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幅肖像內容都承載著一段珍貴的記憶。 不遠處,有一座<b>三個越戰士兵雕像</b>,描繪的是三個穿著軍裝的人士手持武器站立的姿態,種族不同,卻充滿了堅定與勇敢。 第三個景點是<b>二戰紀念碑</b>,整體呈一個下沉的橢圓形廣場,四周環繞的56個白色花崗巖紀念碑,分別代表了當時美國的每一個州和海外領屬地,而碑群中間便是一個偌大的噴泉。 第四個景點是<b>林肯紀念堂</b>,這是美國華盛頓特區著名的地標之一,為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整座建筑呈長方形,長約58米,古希臘神殿式建筑。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圓形廊柱環繞著紀念堂,象征林肯任總統時所擁有的36個州,每個廊柱的橫楣上分別刻有這些州的州名。 <div>走進紀念堂,迎面是用潔白大理石雕刻的林肯坐像。他目光深邃,神色嚴峻,剛毅而堅定。雕像后上方是一句題詞──“林肯將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坐像左側墻壁上,鐫刻著林肯連任總統時的演說辭;右側,則刻著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周圍還裝飾著有關解放黑奴、南北統一,以及象征正義與不朽、博愛與慈善的壁畫。</div> 第五個景點是<b>杰斐遜紀念堂,</b>這是一座圓形的大廈,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而建的,并按照杰斐遜喜愛的古羅馬神殿式圓頂建筑風格設計。紀念堂的四周巨柱環立,共有54根花崗巖石柱,堅毅肅穆。整座建筑坐落在一片綠樹成蔭的地方,與華盛頓紀念碑隔湖相望。 圓形的紀念堂內部,鋪滿了粉色和灰色相間的田納西大理石,四周環立16根巨柱,在正中間聳立著一座近6米高的杰斐遜總統立身銅像,在銅像身后的石壁上,鐫刻著杰斐遜生前的一段話,他一生豐功偉績,主張人人平等,與華盛頓、林肯、羅斯福比肩齊名。<br> 接著,我們來到了<b>白宮</b>,這里的保安非常嚴格,我們只能隔著二道欄桿觀看。這座三層的建筑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擁有多個圓頂結構,并裝飾著雕像和其他藝術作品。白宮不僅是美國總統的官邸,也是美國政治的象征。白宮正前是一塊非常空曠草地,就是有名的南草坪,總統的直升飛機可以在此起落。 <div>在白宮前,我們還看到了一棵巨大的<b>圣誕樹</b>,雖然不是圣誕節期間,但這棵樹依然給白宮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喜慶。周圍的環境顯得寧靜而美好,讓我們感受到了美國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br></div> 離開白宮,我們來到了<b>華盛頓紀念碑</b>,這座高聳入云的紀念碑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底部寬22.4米、高169.045米,碑內共有897級臺階盤旋直上頂端,碑身鑲嵌著鑄文石刻計190方,取自世界各地,其中一塊刻有中文的紀念石是清政府贈送的。 <div>離開華盛頓紀念碑,我們來到了<b>美國空軍紀念碑</b>。這是一個大型雕塑群落,三根高達百米的巨大銀色金屬柱直插云霄,象征著航空事業的偉大成就。<br></div> <div>在紀念碑不遠處,我們看到了<b>四個空軍戰士雕塑,</b>他們身穿軍裝,肩扛旗幟,手持武器,表情嚴肅莊重。背景是一個公園般的環境,樹木環繞,草坪整潔,整個場景給人一種肅穆而莊重的感覺。<br></div> <div>最后,我們來到了<b>美國國會大廈</b>。這座白色的大廈坐落在一片綠色草坪上,周圍有一片樹木作為裝飾,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莊嚴神圣,成為一個非常漂亮的景觀。國會大廈不僅是美國立法機構的所在地,也是美國民主制度的象征。</div> 離開國家廣場,我們參觀了<b>國立美術館</b>,它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豐富的美術館之一。館內主要收藏14-18世紀的意大利、荷蘭、法蘭德斯及英國繪畫作品,以及19世紀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畫作、雕塑和素描等4萬多件藏品。 所拍的展品照片實在太多,只能挑選部分有名氣的油畫和雕塑,做成小視頻,與大家分享。 接著,我們參觀了<b>國家航天航空博物館</b>,里面展出了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火箭、導彈、宇宙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宇航員用過的器物等,照片太多,只挑選一張權作代表。 然后,我們參觀了<b>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b>,這是全美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著無數的珍貴寶物,有各種各樣的礦物標本以及各種自然化合物實物,最令人振憾的是45.52克拉的鎮館之寶——<b>希望鉆石</b>。 展品實在太多,挑選部分照片包括希望藍鉆石做成小視頻,與大家分享。 最后,我們來到<b>中國城</b>,這里是華盛頓特區中富有中國傳統色彩的歷史街區,其中惹人注目的是這座木結構牌樓,官名“友誼牌樓”。在這里不僅有很多中餐館,還有很多家亞洲風味的餐廳,終日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我們又來到國家廣場,這座雄偉的國會大廈被燈光照亮,在藍調中顯得格外壯麗。四周的燈光柔和而溫暖,為這座莊嚴的建筑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它仿佛是一座燈塔,照亮并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和平與繁榮。我們沿著國家廣場漫步,一邊靜靜地凝視著這座建筑,一邊感受著夜晚的寧靜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8月15日(第十七天)</b>,我們來到費城的<b>國家歷史公園</b>參觀,這里可以看到綠樹環抱的廣場,高高聳立的乳白色鐘塔,還有站立在草坪上開國群英的銅像,整體氛圍使人感到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這是<b>獨立宮</b>,建于1732-1756年,兩層舊式紅磚樓房,白色門窗、白色尖塔,塔上鑲嵌著一座大鐘。塔頂就是當年懸掛自由鐘的地方。1776年7月2日,13個英屬美洲殖民地代表組成的大陸會議在此舉行,7月4日,伴隨著洪亮鐘聲,獨立宣言首次在此公諸于世。首頁寫下:人生平等。人人擁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力。</p> 這就是著名的<b>自由鐘</b>,重達900公斤,建于1751年,是費城市的象征,更是美國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美國人民的驕傲。該鐘原放置在獨立宮建筑的鐘樓上,后因鐘體開裂,現陳列于獨立宮前草坪上的紀念館中。 走近自由鐘可以明顯看到鐘體上的裂縫,鐘面上刻著《圣經》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們宣告自由”。<br> <div>這是獨立宮旁的一座雕像,建于1906年,以紀念美國海軍創始人<b>約翰·巴里</b>,他1745年出生在愛爾蘭,21歲開始在費城擔任商船船長,1775年12月被任命為海軍上校,取得無數次海戰勝利,享有極高的盛譽,美國海軍有4艘戰艦以約翰·巴里的名字命名。</div>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們又去了費城的<b>華盛頓廣場公園</b>,它是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地標,也是知名的文藝活動場地。公園以一位無名的烈士墓為特色,其中包括一座華盛頓銅像、一個噴泉和一棵從種子中發芽的克隆樹。</p> <p class="ql-block">這是<b>羅伯特·莫里斯</b>塑像,是美國《獨立宣言》簽署者之一,他的傳奇一生中雖然曾擁有驚人的財富,但值得美國人民紀念的原因卻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最艱難的時期,他用自己的信譽擔保向法國銀行貸的款和自己的能力維持住了軍隊,使得華盛頓才無后顧之憂,安心地領導軍隊,最終取得了勝利。</p> <div>傍晚我們到達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入住<b>The Doubletree Fort Lee Hotel酒店</b>。晚飯后,我們乘電梯登上<b>洛克菲勒中心</b>的頂層觀景臺——<b>峭石之巔</b>。在這里可以把紐約天際一網打盡:<b>帝國大廈</b>、<b>中央公園</b>、<b>新世貿大樓</b>、<b>時代廣場</b>等曼哈頓地標一覽無遺。站在70層高的觀景臺,我們都興奮地陶醉在燈火通明的紐約夜景中。</div> 這是洛克菲勒中心的一處水晶吊燈,燈光與弧形裝飾構成了一幅曼妙的景觀,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 然后,我們來到紐約的地標——<b>時代廣場</b>,這里高樓聳立、店鋪云集,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場和劇院。特別是夜幕降臨后,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招牌和LED屏幕開啟,燈火璀璨,每個屏幕都播放著世界各地的廣告和宣傳片,隨處可見的街頭表演更是熱鬧非凡。 <div>霓虹絢爛,游人如織,世界各地的游客駐足于此,樂此不疲。這就是時代廣場的魅力,曼哈頓的魅力,紐約的魅力,美國的魅力,沒有一個地方能與它媲美。</div> 接著,大巴又帶我們來到紐約哈德遜河,低角度觀看河岸對面的紐約城市夜景。 <b><font color="#ed2308">8月16日(第十八天)</font></b>,我們乘渡輪前往哈德遜河口附近的自由島觀看聞名世界的<b>自由女神像</b>。渡船離開碼頭時,我們回望曼哈頓島,摩天大樓疊擁在海邊的景色十分壯觀,那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成績,也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迄今為止還沒有那個城市可以超越它。 渡船圍繞自由島緩慢航行,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到自由女神的風采。只見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自由女神雕像是美國的象征,代表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登上自由島,我們近距離觀看巨大的自由女神像,整個雕塑高46米,加上基座為93米,重約200多噸,金屬鑄造,是法國于187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贈而送給美國的禮物,1886年10月28日銅像落成。我們環女神基座走了一圈,仰望,贊美、拍照,留下這一難得的瞬間。 從渡輪下來,我們還參觀了<b>聯合國總部</b>,其土地為國際領土,由秘書處大樓、會議廳大樓、大會堂和哈馬舍爾德圖書館四棟建筑組成,看上去像一部巨大的書本,鑲嵌在礅厚的方形底座上。 大門口前的廣場上,破碎地球的雕塑寓意聯合國需要解決的問題。 還有打結的手槍雕塑,啟迪人類不要戰爭要和平。 在紐約的最后時間,我們還去華爾街走了一趟,這是美國各大金融機構的所在地,最著名的標志就是銅牛,凡是來旅游的人無不在此圍著銅牛拍照一番。遺憾的是這天街上設置了不少柵欄,不允許游客過去參觀,我們只好放棄。我們還去了世貿遺址,最后還不忘到第五大道商業區享受奢華購物的樂趣。 離開第五大道,我們結束了這次為期18天的穿越美國的旅程。從西部的舊金山到東部的紐約城,所看到的歷史遺跡,所領悟的人文美德,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美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偉大的民族精神。這段旅程不僅是一次身體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洗禮。我們不斷回味著并將永遠銘記這段美好的回憶,繼續前行在追求夢想的路上。<br><div>呈上我們穿越美國團所有成員在國會大廈前的一張全家福,作為本美篇的結尾。<br></div><div>以上照片均由本人拍攝,部分文字資料摘自網絡。<br>全篇結束,謝謝觀看!<br>2024.10.29<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乐山市|
裕民县|
华亭县|
彰化县|
兰考县|
古蔺县|
武陟县|
建瓯市|
老河口市|
诸城市|
本溪市|
哈巴河县|
大足县|
青神县|
大石桥市|
潼关县|
洛阳市|
宾阳县|
呼伦贝尔市|
揭西县|
漾濞|
应城市|
兴城市|
海宁市|
康马县|
哈尔滨市|
洱源县|
江源县|
河池市|
乌恰县|
长子县|
志丹县|
蚌埠市|
九龙县|
镇平县|
娱乐|
红河县|
太保市|
禹州市|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