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4)問道武當

紫羅??

<p class="ql-block">由于疫情,小表哥闊別五年才回國探親。旅行必須安排上,原本時值金秋十月計劃九寨溝,結果一查火車票,從成都到九寨的高鐵票一票難求,果斷放棄。幾經挑選后,第一場旅游決定去趟武漢&武當山。</p> 武漢 <p class="ql-block">2024/10/12 陰</p><p class="ql-block">9: 40高鐵出發,三小時不到,一行四人便站在漢口站出站口。</p> <p class="ql-block">選的住宿地市便捷酒店就在出站后右拐100米處,方便。</p> <p class="ql-block">收拾一下,打個牙祭先。</p><p class="ql-block">毛爺爺提過詞的"武昌魚"必須來一條,鳊魚的一種,魚肉新鮮,好吃??。排骨藕湯也是武漢特色菜,藕粉糯湯鮮香。其他幾個菜都很適合我們的口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開始武漢半city walk。(打車&徒步。大武漢忒大)</p><p class="ql-block">打車到第一站:晴川閣(白天免費,夜游60元)</p><p class="ql-block">晴川閣位于漢陽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p><p class="ql-block">晴川閣整個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筑組成,是一座集文物古建與園林風景于一體的名勝古跡。</p> <p class="ql-block">禹稷行宮并立于晴川閣西南側,原名禹王廟,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也曾數度毀壞。現存建筑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p> <p class="ql-block">晴川閣景區與武昌黃鶴樓夾江相望,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托,蔚為壯觀,有“三楚勝景”之稱。</p> <p class="ql-block">晴川閣最早為明嘉靖年間漢陽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原為禹王廟)時所增建,取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句意命名,有"楚四名樓"之譽。曾多次被毀,現閣系按清光緒年間式樣于198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立于晴川閣前,滾滾長江東逝水~~</p> <p class="ql-block">武漢漢陽鐵門關,始建于三國時期,據《明一統志》載:“鐵門關,左倚大別山,右控禹功磯,吳魏相爭,設關于此。”</p><p class="ql-block">漢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東漢時期,建闕月城和江夏城(廬山城),是武漢市區最早的軍事城堡。</p><p class="ql-block">闕月城為荊州將軍黃祖所建,為江夏縣縣城。是漢陽第一城堡。它作為軍事屏障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有1800年的歷史。明末鐵門關被毀,僅剩土基墻座。</p><p class="ql-block">1990年12月,鐵門關復建,1993年1月建成。</p><p class="ql-block">牌匾“巘斷廻瀾”內容出自明正德年進士、曾任國子司業的童承敘《登大別度鐵門》的“巘(yǎn)斷回瀾不可攀”之句。</p> <p class="ql-block">鐵門關城頭遠眺,一邊是連接武昌漢陽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另一邊紅色的橋梁是晴川橋,連接漢口漢陽,跨漢江。</p> <p class="ql-block">2006年時,帶老媽一同乘坐長江三峽游輪(南京一重慶)過武漢一日游時來過此處,曾在這座石碑前合影。唉????? 故人已乘黃鶴去 ~白云千載空悠悠~</p> <p class="ql-block">正巧園中有一群老法師在拍戲曲人物,穆桂英真是又美又颯,忍不住擠在法師后面拍了一張便給禮貌的請(哄)走了??</p>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金桂飄香,整個晴川閣都彌漫著淡淡的花香。</p> <p class="ql-block">打車到江漢關,江漢關大樓曾經是武漢海關大樓,曾與上海江海關、廣州粵海關、天津津海關并稱為近代中國四大海關。</p><p class="ql-block">這座融合了希臘古典式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的大樓,已在長江之濱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p> <p class="ql-block">本來計劃以江漢關為起點,徒步黎黃陂路,結果我們改為坐長江渡輪到對岸武昌。黎黃陂路和江漢路步行街計劃全部擱淺,等下一次有機會再來武漢吧。</p><p class="ql-block">1.3元橫渡長江的快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點開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過江后,沿江堤挑高棧道"武昌里"往武漢大橋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武漢長江大橋在武漢人民心中的地位堪比南京長江大橋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與一武漢當地居民聊天時得知今年長江水位歷史最低。怪不得覺得這片長江不是那么寬闊。</p> <p class="ql-block">每個城市都有個誆外地人的美食商業街,武漢的戶部街也是榜上有名的,路過飄過……</p> <p class="ql-block">都說黃鶴樓景區是武漢旅游最大的坑,一個鋼筋水泥的高樓,門票日場70夜場燈光秀120。于是我們決定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p> <p class="ql-block">小紅書上的最佳打卡點:司門口地鐵站C出口。紅墻與黃鶴樓。人真不少,還有專業拍攝的,卡點擠進去咔嚓兩張。</p> <p class="ql-block">晚飯是當地人推薦的"藕湯印象"。中午的藕湯沒喝夠,晚上來個大份,藕塊肯給排骨金貴。兩個硬菜砂鍋雞和砂鍋魚頭都很不錯。(省下黃鶴樓門票錢加菜加菜??)</p> <p class="ql-block">2024/10/13 多云</p><p class="ql-block">早餐是自助餐,有武漢傳統過早的熱干面,老爸嘮叨過很多次,上次來武漢沒吃到,今天終于有口福了,結果感覺略油膩不是我的菜(也許是不夠正宗?)早上還是習慣稀飯+油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點50的高鐵去武當山。</p><p class="ql-block">做為武漢妞(第二次來籍貫所在地),必須在漢口站留個影。</p> 武當山 <p class="ql-block">二個多小時到達武當山西站,西站到武當山游客中心大約13公里。想打車時發現一溜綠色的taxi在等客,大表哥去問一嘴"到武當山游客中心多少錢"沒有正面回答,只含含糊糊地說打表的。還有個司機問別的游客你們以前打過多少錢?我們可以便宜點。覺得有貓膩,拿手機打了個網約車,等了好幾分鐘終于有人接單,還打電話指點我們去另一方向上車,竟也是個taxi,但是黃色的。司機說他是武當山本地車,綠色的點十堰丹江口的,他們占領了西站,黃車也是正巧送客上高鐵,順路偷偷接個單。到目的地車費29.8元,如果打表35元左右。但打綠車肯定40出頭。</p> <p class="ql-block">山腳下的匯和賓館,160一間。8分鐘走到游客中心。武當山門票(包括金頂和紫霄宮)164 + 100元景交車(三天有效),但第二天二進時要到游客中心加20元景交費。</p> <p class="ql-block">正逢2024年世界武當太級大會在此舉行(10/12-10/14),昨天雖有雨但是開幕式眾多央視主持各方道長云集,今天轉多云到晴。</p> <p class="ql-block">從游客中心上大巴20分鐘到太子坡,這里是轉小巴分界點,一條去30分鐘車程瓊臺,可纜車或爬到金頂。一條去南巖宮,途經逍遙谷/紫霄宮。</p><p class="ql-block">時間原因(磨磨蹭蹭的三點了),我們先把紫宵宮和道遙谷拿下。</p> <p class="ql-block">東西兩邊有兩座保存完好的赑屃馱御碑亭,重檐歇山式、旋子彩繪。亭內巨大鰲碑,高達10米,用完整的巨石雕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登上百級臺階便來到第二層崇臺的十方堂,十方堂明朝稱 “朝拜殿”。</p><p class="ql-block">殿內正中神龕上供奉元代銅鑄鎦金真武像,兩側分別供奉呂洞賓和張三豐像。</p><p class="ql-block">相傳,在明朝時,只有皇帝遣大臣到武當山祭祀時,才能到紫霄大殿,而一般的香客信士只能在這個朝拜殿朝拜真武。</p> <p class="ql-block">紫霄殿前有一座約2米高的鐵鑄香爐,爐身為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所鑄,爐頂為明正德十年(1515年)鑄造,爐上還刻有三個“卍”字。此字讀“萬”音,意為“吉祥云海相”,在佛教造像中也時有運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紫霄宮,明代宮觀建筑。坐落在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紫霄宮是武當山保存較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紫霄宮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創建,元代重建,名“紫霄元圣宮”。明永樂十一年(1412年)擴建,賜額“太玄紫霄宮”。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再次增修擴建,達到鼎盛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大殿外有三塊牌匾:“協贊中天”、“云外清都”和“始判六天”,這些都是道教對真武大帝和紫霄大殿的崇高贊譽。</p><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神龕中的神位排列著玉皇大帝像、真武帝君不同時代的神像。真武得道后被玉皇大帝封為亞帝。</p> <p class="ql-block">坐車往逍遙谷(九渡澗),這是武當山景區內目前唯一的水上游覽和生態旅游區。</p> <p class="ql-block">逍遙谷內風景優美,小溪、奇石、峻山、獼猴等多個景點讓這里成為徒步享受自然的絕佳之地。</p><p class="ql-block">猴子一只也沒看見,聽說是幾天開大會,有關部門為了雙方的安全讓猴子不要出來了??沒有猴子的逍遙谷也沒了靈氣。隨便走走吧。</p><p class="ql-block">景區在施工,對面的小房子正在叮叮咚咚維修中,走不過去。</p> <p class="ql-block">在武術表演場每天有固定時間的武術表演,時間沒對上,沒看到表演。景區也不寫個表演時間公告。</p> <p class="ql-block">先森比劃個太極也有點樣子??</p> <p class="ql-block">武術表演場正對著的這座古橋橫跨劍河之上,叫“劍河橋”也叫“天津橋”。橫貫九渡澗,一端接上十八盤一端連下十八盤,是武當山古神道上重要通道。這座三孔石橋,始建于元代,方石砌筑,飾望柱石欄。明大修武當山時,在元代的基礎之上敕建而成,迄今為止已經600多年的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藏在山澗溪邊的老子騎青牛雕像。</p> <p class="ql-block">下山,進山處的大照壁。</p> <p class="ql-block">  5點半天漸暗了,回賓館休息,養精蓄銳,準備明天爬山。賓館自家的餐廳菜燒的很不錯??,煙火氣十足,咸淡正合適。</p> <p class="ql-block">2024/10/14 晴</p><p class="ql-block">早上餐廳有10元一位的自助早餐,8點不到去吃,由于太極大會昨日客滿,自助餐臺上稀飯鍋底朝天,炒飯一粒不剩,油條包子也沒了,小菜剩了個底,兩個表哥先一步下去吃說當時餐臺邊圍了兩圈人,跟打仗似的。問服務員說不會再燒了,讓下了一碗面,寡淡的很。實在沒東西吃多拿了兩個白煮蛋還給服務大媽嘮叨了好幾句。</p><p class="ql-block">9點出發 二進武當山</p> <p class="ql-block">依舊是大巴到夫子坡下,轉去往瓊臺的景交,30分鐘車程。可徒步登頂,爬不動哎,選擇纜車上下,150雙程票。</p><p class="ql-block">去索道站可路過瓊臺中觀。</p> <p class="ql-block">纜車時間不長,5-6分鐘,但垂直高度落差大。玻璃窗不干凈,拍岀來有點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點開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纜車上看到的這個小孤峰有點意思。</p> <p class="ql-block">下了纜車還要走上一段距離,登山臺階都很陡。到太和宮后越往上臺階越狹窄,至金殿處單行且能容一人,所以聽路過導游說旺季時來,上金頂得排隊4小時。</p><p class="ql-block">金頂是武當山的精華,金頂太和宮,明永樂十四年敕建,明朝皇家建筑法式,布局巧妙,美如天宮。</p> <p class="ql-block">太和宮位于天柱峰南側,整個建筑處于孤峰峻嶺之上,殿字樓堂依山傍巖,結構精巧,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無論是道士還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p> <p class="ql-block">進紅門,左邊轉運殿,右邊太和宮→靈官殿→金殿。</p> <p class="ql-block">轉運殿內置古銅殿,鑄造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為全國現存最早的銅殿,殿內供奉真武大帝,旁侍執旗,捧劍和關、趙、馬、溫四天君等神,傳說繞殿一周可消災賜福,轉身好運。繞殿的過道很窄,很暗,沒有燈光,黑漆漆一片,太胖或有幽閉恐懼癥的不建議去。</p><p class="ql-block">大表哥轉運出來紅光滿面的。</p> <p class="ql-block">轉運殿對面即是太和宮</p> <p class="ql-block">明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宮,建成后嘉封武當山為“大岳太和山”,封這座建在絕頂上的道宮為“大岳太和宮”。</p> <p class="ql-block">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靈官殿是道教廟宇,道教有眾多護法神,王靈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護法神,靈官殿內,供奉的就是王靈官。</p><p class="ql-block">靈官殿出口梁枋上刻有一塊篆書匾額“北極通樞”,題刻時間是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那一排是圣旨碑,文化水平太低,很多字不認識??</p> <p class="ql-block">靈官殿窗外風景,回首觀看轉運殿,太和宮。</p> <p class="ql-block">出靈官殿登166級臺階便可登頂金殿,路窄人多,臺階陡峭,時不時得拉下繩索借力。團隊都趕這個點,自由行可以下午來此。</p> <p class="ql-block">登頂海拔1613米天柱峰峰頂,極目遠眺,八百里武當山,群峰環峙,蒼翠如屏。</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金殿俗稱“金頂”,在武當山主峰天柱峰的頂端,始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金殿面闊、進深各三間,高5.54米,寬4.40米,深3.15米,是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筑,重檐疊脊,翼角飛翹,殿脊裝飾有仙人禽獸,造型生動逼真。</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金殿由20噸的精銅和300公斤的黃金鑄造而成。殿內長明燈600多年長明不熄,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金殿是分件鑄造,榫鉚拼焊,連接精密,渾然一體,毫無鑄鑿之痕,雖經歷六百余年風霜雪雨和雷電的侵襲,至今仍金碧輝煌,絢麗如初。</p> <p class="ql-block">殿下的山峰腰繞石城一周,名紫金城,長1.5公里,臨崖面險,懸空熊峙,四門石闕巍然屹立,極其險峻。</p><p class="ql-block">紫金城又名皇城、紅城,環繞天柱峰巔,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明成祖于永樂十七年(1419)敕建,是環繞天柱峰頂端修建的城墻,金殿被圍在其中,這是明成祖朱棣按照自己在北京修建的“紫禁城”,為真武大帝在人間修建的“玉京”。</p> <p class="ql-block">爬銅碑左邊的臺階上去,過三天門→二天門→一天門,經三四個小時的吾將上下而求索后即可到南巖景區。前一天大表哥還興致勃勃地說走就走,現在腿軟慫了。我們灰溜溜原路返索道下,景交回到太子坡,再轉車到南巖(中轉坐車也得一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復真觀又名太子坡。</p><p class="ql-block">走進復真觀的山門,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勢起伏建有71米長的紅色夾墻,<span style="font-size:18px;">利用獅子峰的特殊地形古代建筑大師們設計出猶如波浪的</span>九曲黃河墻。</p> <p class="ql-block">五云樓頂房檐有九只獸,僅次于故宮皇宮頂十只獸。</p> <p class="ql-block">進入二道山門,豁然顯出一寬闊院落,小院重疊、幽靜雅適,前有依巖而建的“五云樓”,中有“皇經堂”、“藏經閣”,后有高臺之上的“太子殿”。</p><p class="ql-block">太子坡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煉的故事精心設計的。相傳真武太子在武當山修煉一段時間后,吃不了苦,意欲下山還俗,走至磨針井,經“紫氣元君”化成的老媽媽借“鐵杵磨針”故事點化后,復回此處潛心修煉,因此取名“復真觀”。</p> <p class="ql-block">有依巖而建的“五云樓”,也叫五層樓,高15.8米,是現存武當山最高的木構建筑。</p><p class="ql-block">五云樓始建于明永樂十年(1412年),清康熙年間(1661-1722年)重修,是武當山古建筑中結構特殊的木構建筑。按照“其山本身,分毫不動”的旨意,不開挖山體、完全依山勢因地制宜,各層內部布局各有變化。</p><p class="ql-block">云樓最厲害之處是從二樓起的一根金柱,總高12.99米,這根金柱到達頂層五層時,通過十二根梁枋穿鑿交叉疊擱,使其載荷均勻分布,既節約了用材又增大了空間,從而形成“一柱十二梁”,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紋絲不動。</p> <p class="ql-block">在復真觀建筑群的最高處,聳立著明代建造的太子殿。太子殿是太子讀書處,殿內供奉有銅鑄太子讀書像,是武當山唯一的求學祈福之地。</p> <p class="ql-block">太子殿前是眺望金頂的絕佳方位,在高處感受“人從天上回”的意境,想來少年太子的發奮用功的同時,少不了要在這里憑欄遠眺,縱覽群山,千峰竟秀。</p> <p class="ql-block">摸"福"氣</p> <p class="ql-block">再坐景交車直達南巖景區</p><p class="ql-block">先爬上烏鴉嶺,經南天門,即達南巖勝境。南巖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是武當山36巖中最美的一處。</p> <p class="ql-block">從南天門一路下臺階(等會還得原路爬回來??)入小天門,穿過碑亭,便是俗稱腳蹬老虎巖的崇福巖。</p> <p class="ql-block">小天門</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p class="ql-block">也稱“永樂圣旨碑”或“下大岳太和山道士碑”。永樂十六年 (1418) 立石青石質地。</p> <p class="ql-block">山路上有一塊巖石懸空突兀,宛如一只石虎,齜牙咧嘴,威風凜凜,這里便是俗稱老虎巖的崇福巖。</p> <p class="ql-block">一顆掛滿紅綢的高大銀杏樹已有700多年的樹齡,從根部衍生出三棵銀杏樹,這一奇觀被稱為四世同堂,被人們當作神樹來許愿。</p> <p class="ql-block">南巖宮是明代敕建的九宮之一,南巖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賜名為“大天一萬壽真慶宮”。</span>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南巖宮位于獨陽巖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p> <p class="ql-block">穿過龍虎殿,是一個寬闊的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飾石欄的水井,井口有精雕石欄,名曰:“甘露井”,井水清涼甘冽,猶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當最好的泉水之一。據說,從古至今,無論是人馬云集,還是天遇大旱都從未干涸,被道教視為“金津玉液”,奉為“圣水”。</p> <p class="ql-block">甘露井后面,層層丹墀飾欄崇巖之上就是玄帝殿(也叫元君殿,又稱大圣南巖宮)遺址三十六座精雕石柱磴、石雕流云瓊花圖案的須彌座,殘垣斷碣,歷歷在目,仍可見當年宏偉規模。民國十五年(1926年)玄帝殿被焚毀,只余臺基、臺明、石欄保存完整。2004年7月1日,玄帝殿修復工程正式動工,歷時三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南巖石殿,額書“天乙真慶宮”。坐北面南,建于懸崖之上。兩儀殿,位于石殿右側,坐北朝南,面臨大壑。殿前為著名的龍首石,俗稱“龍頭香”。龍首石懸挑于絕壁外,前臨萬丈深淵。</p><p class="ql-block">(可惜綠布全圍擋,正在重修中)</p> <p class="ql-block">“維石巖巖”文出《詩經》,形容山巖危峭,此處表示修煉艱辛。</p> <p class="ql-block">發現一窩可愛的小奶貓在曬太陽,給它們喝點水,掰了個雞蛋。</p> <p class="ql-block">晚飯依舊在匯和吃的,爬一天山餓狠了,??扒了三碗,四個菜光盤。</p> <p class="ql-block">2024/10/15 武當山晴 武漢陰</p><p class="ql-block">一覺睡到自然醒,腰不酸腿不疼。這次十元的早餐有稀飯包子了。</p><p class="ql-block">武當山西站到南京南的高鐵每天只有一班,15: 21 一20: 46, 我們決定先回到漢口,吃個中飯,休息休息再坐回南京。否則硬座5個多小時老腰有可能吃不消??</p> <p class="ql-block">不想跑遠,還是楚蜀堂,離開漢口的告別宴。有始有終。又食武昌魚??,小魚小蝦炸藕絲香香酥酥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點開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漢口站竟然沒開空調,等車時又悶又熱汗出了幾身。上了高鐵才舒服多了。</p><p class="ql-block">平安歸來寧,期待第二場旅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措勤县| 龙陵县| 临湘市| 新泰市| 滦南县| 三台县| 五原县| 蒙自县| 宁南县| 安岳县| 集贤县| 布尔津县| 灵丘县| 施秉县| 武威市| 铜山县| 宜丰县| 莆田市| 嘉兴市| 潮州市| 竹北市| 观塘区| 伊川县| 开江县| 资中县| 常德市| 虹口区| 芜湖市| 会昌县| 陈巴尔虎旗| 渝中区| 黄大仙区| 桃园县| 紫云| 阿鲁科尔沁旗| 沙河市| 陵川县| 陈巴尔虎旗| 西贡区|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