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追尋父輩的足跡-江西紅色之旅

歐陽建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10月1日-G3066廣州東站去吉安西站</h3> 我一個75歲的古稀老人,身體還不錯,今天有機會前去我當年的出生地,江西吉安,拜訪當年父輩的戰斗足跡。 1929年12月,年僅14歲的父親,離別了奶奶和兩個年幼的姑姑(爺爺已于一年前去世),毅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色起義,踏上了為人民翻身解放的道路。1930年10月,在李立三錯誤路線命令下,父親隨紅七軍離開了右江蘇區,踏上了艱難曲折的征途,轉戰桂黔湘粵贛邊,拼殺七千里,于1931年4月到達湘贛邊革命根據地的永新縣。1931年夏,隨紅七軍主力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反圍剿作戰,然后東渡贛江,挺進中央蘇區編入紅三軍團,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而后隨紅三軍團五師十三團(當時任團副特派員、特派員職務),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成長為我軍優秀的高級指揮員。 紅七軍于1930年11月離開河池7000多人北上,到達江西時只剩下2400多人,5000英雄為革命而英勇獻身長眠征途上。經過二、三、四、五次反圍剿。,長征到達陜北后,僅剩500余人,建國初期能見到革命勝利的只有100多人了。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東路部隊第48軍在完成追殲贛西南敵軍任務后,遂確定以剿匪為中心,9月上旬,48軍奉命兼管贛西南軍區,其中142師兼吉安分區。作為142師師長的父親,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贛州軍分區首任司令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48軍142師領導班子左起前-師長歐致富,政委謝鏜忠,后副師長宋映,政治部主任李直,參謀長張榮森。</h3> 142師的部分部隊的前身,就是當年的《紅一團》即,誕生于秋收起義部隊,1927年9月29日三灣改編組成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井岡山斗爭時期改為紅4軍第31團,當年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是該團打的(現為74集團軍163合成旅)。所以我父親率領這支部隊解放井岡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當年我父親告知當地的老百姓說我們是毛委員的隊伍回來了,而后這消息傳向四面八方,傳播的速度比部隊進軍的速度還要快。1949年9月27日,活捉了井岡山地區最大的土匪頭子肖家壁。當年井岡山時期,毛主席還吃過他的虧,所以特別交代江西首任省委書記陳正人一定要活捉肖家壁。在我父親親自領導下,充分發動人民群眾布下天羅地網,不負使命,圓滿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光榮任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11月12日,遂川縣政府在該縣城水南河岸邊上的遂川中學大操場召開全縣群眾大會,公開審判殺人魔王肖家璧。經報上級法院批準,判處肖家璧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當即驗明正身,綁赴刑場,執行槍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48軍142師師長歐致富率部登上井岡山主峰,將紅旗插在主峰上,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當時的歷史照片)。并在1982年第一版的星火燎原第十集上發表了《紅軍回到井岡山》的回憶錄文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10月1日革命圣地井岡山主峰五指峰全景,海拔1597.6米。(當時的歷史照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親把紅旗插在了井岡山上,我在紅旗下誕生,1949.11.10我出生在江西吉安婦幼保健醫院。媽媽說,經歷長期的艱苦生活后,她當時已享受吃中灶待遇,吃得好了所以我生下來有8斤重,讓我的身體素質有先天優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初-江西吉安,跟上面右面那一張照片是同一時間地點照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安軍分區部分工作人員,前排中間只有我母親一個人是女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父親、母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5年-父親歐致富、母親蘇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3年小學畢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6.8.20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6年入伍二十周年紀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11.10光榮退休</h3> 吉安的朋友危曉來吉安高鐵站接我,我倆是在去年開國軍人后代貴州行活動中認識的。是他的熱情邀請和接待讓我有機會來到這里探訪我的出生地,和井岡山革命圣地。這也是我多年來的愿望,我非常衷心的感謝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危曉的座駕,我們出行的交通工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4江西吉安南郊神崗山公園望閣,在吉安市南郊的山頂上,該制高點可觀吉安市全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北看吉安市景-左禾瀘水神崗山大橋,右贛江大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東看-左贛江大橋,右贛江永和連心大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南看-左贛江(永和連心大橋),右禾瀘水(神崗山大橋)。</h3> 吉安市位于井岡山北麓東側,贛江畔西側,現在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式城市。七十五年前,我在這里誕生,今天我又回來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4-這是位于路邊的吉安市婦幼保健醫院的門診大樓,位于吉安市吉州區吉福路30號附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門診大樓旁左邊的保健院大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門診大樓后邊的住院部大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住院部大樓的后面</h3> 49年我出生時,吉安市婦幼保健院應該不是這個樣子,這些建筑都應該是后面修的,但位置地方沒有變。該院已于2019年停止使用,荒廢了幾年,現在正在重新翻修改做他用。如果我再來晚一些時候,可能就見不到吉安市婦幼保健院那幾個字了。該地址和吉安軍分區地址是由吉安市黨史辦李主任提供的,兩地相鄰僅460米。位于吉安市中心。贛江西側1.5公里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現在的吉安軍分區大門</h3> 吉安軍分區也是原來的位置沒有變。里面現在的人也都不認識了,我只能靠自報家門,看看他們能否接待我。還算好軍分區政工部的領導接待了我。我找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些當年我父親的資料,另外想看看他們那里還有沒有我父親的資料。結果他們那里有關我父親的什么資料都沒有,看來他們的黨史辦工作做的實在是不讓人高興。他們見了我父親的資料,倒是很高興的全部收下了,我也算沒白跑一趟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5奔向井岡山。這是井岡山地標性建筑井岡紅旗雕塑,位于井岡山景區東北面,是從井岡山市到井岡山景區所遇到的第一個地標性建筑,是井岡山最主要的打卡地。這是下午返回時照的,因為上午去時是大霧天,什么也看不清。</h3> 我14號到吉安市時,當地天氣真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所以我就能拍攝到了吉安市的美麗風景。并順利的拜訪了我當年的出生地吉安市婦幼保健院,和當時我父母所在駐地吉安軍分區。晚上到了井岡山市時就開始下小雨了,天氣預報第二天有大霧。當時我就想,這下糟了,好不容易來一趟井岡山,就遇上了這樣的天氣,難道我這一趟是白來了嗎?沒辦法,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15號一大早,我們就奔向了井岡山。井岡山市當時的天氣霧不是很大,還說得過去,但是一路上越靠近山區,霧就越大。進山的路是G220國道,該路穿越整個井岡山區域。路面的質量非常好,路邊的燈桿都充滿了紅色的元素,讓人一看就感覺到是來到了革命老區。山路彎彎曲曲,因為大霧,也看不清周圍的景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軍萬歲雕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勝利的號角雕塑(網上下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岡山小哨兵雕塑(網上下載)</h3> 第二個打卡點是紅軍萬歲雕塑,因為這個地方位于一個山口,有點兒風,霧相對小一些,所以還看到了她。第三個打卡點是勝利的號角雕塑,這地方剛好被一團濃霧遮蓋,只看到一點點雕塑的基座。第四個打卡點是井岡山小哨兵雕塑,該雕塑正好在路邊,到是看到了,因為雕塑比較小,沒有引起我的觀注,事后才知道他也是一個打卡點。因為霧是貼著地表山溝里的,所以隨著高度的上升,逐漸淡薄了,但是下起了零星小雨。到了井岡山中心區茨坪時已經沒有霧了,但是天氣陰暗,有點兒小雨,但不影響拍照。老天也算是開眼了,照顧我們沒白跑一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茨坪井岡山革命博物館</h3> 1949年8月我父親率部進軍井岡山,茨坪獲得解放 。 茨坪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為集中的地方,1927年10月下旬,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到達茨坪,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茨坪就是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中心,也是整個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后方單位的所在地。湘贛邊界黨的前敵委員會、特委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防務委員會、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部、軍官教導隊、軍械處、新遂邊陲特區工農兵政府、公賣處都先后遷來這里,毛澤東同志就是在這里寫下《井岡山的斗爭》這篇著作。這里的革命遺址都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茨坪鎮,海拔841米, 是一座美麗的公園式山城,高樓林立,古木參天,賓館、旅社、飯店等旅游設施齊全,旅游車可通往各大景點。茨坪中央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臺氣勢磅礴,北端為雕塑園,有全國著名的雕塑家用青銅、漢白玉、花崗石等雕塑成比真人略大的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栩栩如生。茨坪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斗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它位于井岡山主峰的北麓,是一座風姿獨秀的公園式山城,當然是游覽井岡山必到的地方。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游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所以我們的井岡山之旅都是以茨坪為中心,轉向各景點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井岡山博物館,編輯研究科科長李歸寧交流。</h3> 到了茨坪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我自報家門前來拜訪。博物館編輯研究科李歸寧科長熱情地接待了我。我也為她們提供了我父親當年解放井岡山時的一些歷史照片、文字材料和父親的回憶錄等等。她們非常高興,也送了我不少關于井岡山革命歷史斗爭的書籍和博物館的圖片資料,讓我也是收獲大大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編輯研究科資料員郭寶憶,親自帶著我參觀了博物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博物館的經典造型,意喻為武裝奪取政權,農民是最基本的革命力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井岡山地區的地形沙盤模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茨坪鎮的地形沙盤模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博物館正門口內大廳的打卡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5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編輯研究科,右科長李歸寧.左資料員郭寶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袁海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危曉,媒體主持人,館長袁海曉,本人,記者,演藝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岡山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岡山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前,軍委政治工作部獻立的塑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岡山茨坪烈士陵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岡山革命先烈紀念塔,位于烈士陵園后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茨坪南山公園山頂-薪火相傳雕塑(網上下載)本是茨坪著名的打卡點。因當時籠罩在云霧中,沒法拍照,遺憾離去。</h3> 下午我到井岡山游客服務中心旅游觀光車總站,換乘專門的旅游觀光大巴車前往黃洋界。從茨坪到黃洋界直線距離7公里,沿G220國道,彎彎曲曲的山路,大約行程20多公里,黃洋界的標高是1343米,當時的天氣情況是云霧籠罩著各個山頭。 隨著高度的上升,大巴車進入到云霧繚繞的環境中,什么都看不見。到了停車場,一開車門,只見外面下著中雨, 外面霧氣蒙蒙,什么都看不清楚,沒想到山上是這種狀況,我也沒有帶傘。正當我麻爪兒的時候,只見一個老鄉大嫂拿著雨衣和傘跑過來向我們兜售。這下子可解決了我的大問題,我立即買了一個簡易的雨衣穿上,跟隨著人流一路前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黃洋界展廳大堂里,一幅黃洋界保衛戰的巨幅油畫,導游說這是亞洲最大的油畫。由四個人分別從上下左右同時進行繪畫,右下角有4個繪畫者的親筆簽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繪畫者的親筆簽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當年黃洋界的哨口工事,因歲月流轉戰壕變淺了。</h3> 這是黃洋界最高山頂上的一碑一墻紀念園景點,碑墻相對守望,座西朝東相距約20來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紀念碑的正面,由毛澤東題寫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半個小時后,霧消雨停,天氣轉好又跑回來重照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背面是朱德題寫的《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毛主席詩詞《西江月,井岡山》紀念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面是朱德題寫的黃洋界三個大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黃洋界保衛戰時的炮陣地,為82迫擊炮。當時只有三發炮彈,前兩發都啞火了,第三發正中敵人指揮部和彈藥庫,產生了巨烈的爆炸,敵人倉皇撤退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洋界炮陣地,背面湖南茶陵地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洋界陣地是防御西面,湖南茶陵方向敵人進攻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敵人就是順著這個山溝兒進來的。</h3> 剛到黃洋界的時候,霧雨茫茫,能見度很差,外面的景觀都看不到,我以為這一趟算是白跑了。沒想到半個小時后,很快就云消霧散,美麗的山景就顯現出來了,真是老天眷顧我呀。本來我已完成了行程,準備離開,一看天氣好轉,又立即跑回去重新打卡照相,沒讓我白跑一趟。真是有福之人不用愁,好兆頭啊!幸虧我又回去了一趟,因為我發現我照相的三腳架不見了,也不知道落在哪兒了。回頭一找,原來落在了碑墻景點的那塊兒地方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游客中心廣場邊的井岡山標志打卡地。</h3> 這是我所在部隊當年執行過的一次任務,井岡山地區空投。1966年底正值文化大革命大串聯時期,全國各地幾萬名紅衛兵到革命圣地井岡山參觀學習。由于天氣突變,氣溫巨降,連續降雪造成大雪封山,紅衛兵在井岡山路斷糧盡,急需空中支援。1967年1月2日13:15,空軍司令部命令我師快速出動,執行井岡山空投任務,并傳達了周總理只能搞好,不能搞壞的指示。師黨委立即發出了《關于支援井岡山地區紅衛兵緊急空投任務的指示》,并向各團下達了緊急出動的命令。當時正值元旦放假期間,各團接到命令后,迅速收攏部隊。15:26,第一批5架飛機由38團團長鄂純泰率領飛至武漢。20:07,第二批26架飛機由師政委劉德瑞、副師長嚴滿棟、師副參謀長仇仰俊、副主任師洪瑞率領,分別進駐王家墩、白云、向塘、長沙、耒陽五個機場,并連夜做好空投準備。從1月3日至1月5日,在短短的3天時間內,全師共出動各型飛機31架,空投83架次。向下坪、茨坪兩地空投熟食172.9噸,毛主席著作、報刊雜志、慰問信件等43萬件。解救了被大雪圍困的青年學生和人民群眾。(空13師師史第100頁)。期間還發生過一起嚴重事故,兄弟單位的一架直升機旋翼,將一名農業大學的學生打死。事故發生在茨坪,現在的革命博物館對面的逸翠湖公園,那時候公園還沒有開挖成湖,還是一片良田。事故原因是因為該學生不聽從指揮,強行靠近飛機造成的,是那個年代造反造成的悲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離開了井岡山,我們連忙趕往紅都瑞金。晚上在高速路興國服務區,吃了碗江西特色小吃牛肉面,算是晚餐了。</h3> 剛靠近瑞金,紅色元素撲面而來。只見路兩邊的燈桿和建筑物上都是當年紅軍的標志,各種造型的紅旗,密密麻麻到處都是,再配上紅色的燈光,到處都是紅色的海洋。頗有像文化大革命時期搞紅化的景象,真不愧為紅色的紅都瑞金。當晚,我們就住在了沙洲壩。第二天是2024.10.16,一大早8點鐘,連早飯都沒吃就趕往景區,心想乘人少好照相打卡。結果到了沙洲壩紅井景區,人家還沒有開門,又等了10多分鐘才開門,我們連忙趕了進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洲壩紅井旁邊的稻田風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想當初我上小學時就學過這篇課文,今天終于喝到了紅井里的水,確實很甘甜。我們剛到井邊時,還有一個保安正在清理井里的雜物。我還問他井水能喝嗎?他說,你看呢!這里有專門的桶打井水,供游客們品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就是小學課本上的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井介紹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京軍區某集團軍《工農紅軍一連》是當年參加紅井挖掘工作的連隊,這是該部隊敬贈的毛主席帶領我們挖紅井雕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沙洲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里面有毛主席的舊居。</h3>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由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為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閉幕期間的最高政權機關。毛澤東任主席,項英、張國燾任副主席。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執行委員會機關和毛澤東、徐特立、何叔衡、梁伯臺、謝覺哉等在此辦公和居住。在此期間,毛澤東先后寫下了《必須注意經濟工作》,《怎樣分析農村階級》,《我們的經濟政策》,《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重要論著。舊址是楊氏私宅,建于1876年。1953年維修開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主席的舊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金紅井步行街是一條串聯紅井和蘇二大景區的步行街 最推薦的 紅井步行街長1000多米 構建 一街 一園 一廣場 空間格局 以紅色文化 傳統文化 民俗文化為線索 充分挖掘紅色主題。該圖后面為紅井街東門,右面就是紅井景區。因為我們來的比較早,加上又不是旅游旺季,所以景區內人很少,這下可方便了我們打卡照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該圖為紅井街西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該圖為紅井街西門內街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蘇二大景區-蘇維埃廣場,后右側為蘇維埃政府大禮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6-中央政府大禮堂前面的草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政府大禮堂正面朝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政府大禮堂內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政府大禮堂二蘇大時的主席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二樓往下看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禮堂的后面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禮堂的東側面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禮堂的前東側面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禮堂前面東側高大挺拔的馬尾松</h3>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大禮堂, 坐北朝南,是一個八角形的建筑。內分為兩層,布局形式,類似現在的人民大會堂的簡易縮小版。四周都有許多的大門,方便人們進出。 特別是后面,出門就是一個寬大的防空洞。 如遇空襲,眾多的大門可以讓人迅速的疏散撤離,進入防空洞。 這樣的設計在當時的形勢下是非常科學的,可見蘇區人們的智慧。 當時的蘇區有很多的革命者,也都是人中豪杰,不乏出國留學人員。 但不幸的是,來了個博古和李德。 09:30參觀完后,在紅井街吃了碗江西小吃牛肉粉,因為昨天晚上吃的是牛肉面,所以今天改吃牛肉粉了。從早上到現在才吃飯,為了參觀和趕路,今天就吃兩頓了,離開瑞金,前往于都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將近一個小時的路程,贛州市于都縣到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6-中午11:20,到達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紀念園位于于都縣貢江北岸,沿江而建,東西長約750米。該廣場雕塑為紀念園西頭起點端,因為是大中午到的,所以沒有什么人,正好可以打卡照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該圖為雕塑的正面方向朝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該圖為雕塑的背面。上有書寫當年紅軍長征出發地的歷史情況介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紀念碑廣場中間地面上刻有大幅的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見下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網上下載,因為當時這地方正在施工,沒法照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紀念碑廣場的東側,就是長征第一渡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長征第一渡口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楊成武書寫的長征渡口</h3> 在長征第一渡口的地方,正好遇到遼寧省軍區紅軍后代演出隊,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90周年,重走長征路,并演出和贈送毛主席像章活動。因為同是紅軍后代,所以就有了共同語言。我為他們選擇了最佳角度,給他們照了紀念像,讓他們非常高興,并和我合影留念。當時正好是中午,游人很少,他們也是選擇了這個時機進行現場文藝表演錄像活動。中間的高個子是她們的隊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在于都貢江上的《渡江大橋》上,向東照的全景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紀念園沿江景觀,渡口后面上方那個建筑是紀念館。</h3> 離開于都后,我們就連忙趕往贛州了,我要去看看我父親當年九死一生的戰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午兩點多就到贛州了,這是贛州東門的現狀,一座東河大橋從城門上越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贛州城墻東門段城墻上,是父親當年激烈戰斗的地方。據當地老百姓講,當年城墻沒有這么厚,只有這一半那么寬。</h3> 當年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中央蘇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幸的是,臨時中央流落到了中央蘇區,排擠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發布了關于《爭取革命在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1932年1月,發動了贛州戰役,我父親所在的紅七軍,就是負責攻打東門。2月13日,紅七軍部隊第一次爆破攻城,將贛州東門月城城門洞炸開一個缺口,隨即發起沖鋒,但遭到東門兩翼碉堡和城內鼓樓敵火力阻擊,未能攻入。2月17日,紅七軍第二次爆破攻城,爆破點選擇在贛州東門月城城門左側。為在爆破成功后迅速沖鋒入城,組織了約200人的突擊隊,預先埋伏在城墻腳下,爆破時城墻向外倒塌。突擊隊被壓,全部犧牲。當紅軍組織后續部隊攻城時,因敵火力復活而未果。3月4日,紅七軍以三個棺材炮炸開東門城樓和左右兩側城墻60多米,炸死敵營長李志林等官兵200多人。紅七軍第56團團長盧紹武、政治委員陳曼遠,指揮部隊向敵發起猛烈沖擊。歐致富連長(我父親)率第五連沖鋒隊沖在最前面,這次攻城因叛徒告密,守敵欲有準備,以新的防御工事為依托。構成強大密集的火力進行攔阻,紅七軍連續發起4次沖鋒,付出了較大傷亡,仍未能攻入城內。8日,紅軍撤出戰斗。(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史第179頁。)在我父親的回憶錄上說,當棺材炮炸開東門城墻他率部沖向敵人時。又發生了一次巨響,原來是另一個棺材炮爆炸(協同不好造成的),將他高高拋起,跌落在地,被城墻倒塌的磚給埋住暈了過去。后被戰友們發現挖了出來,這次他腿部受了重傷,差點兒叫醫生把他的腿給鋸了。要不是他拿著駁殼槍對著醫生說,你要鋸我的腿,老子就斃了你,這才保留下來了這條腿(這是我親自聽老爹說的,回憶錄里沒有提這事)。有括號里的內容都是本人注明的。 贛州是我國當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濱水城市,走進贛州古城如置身“宋城博物館”,故有“江南宋城”之譽。這里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有全國唯一的宋代銘文磚城墻,有沿用了近900年歷史、由100條木舟用鐵索連環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橋,有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統——古福壽溝,有中國八景文化的發祥地八境臺、南宋詞人辛棄疾留下千古絕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郁孤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贛州東門貢江東河大橋,大橋西端直接從東門古城墻上越過。這是當年父親攻打贛州市的主戰場位置(當然,當年并沒有這座橋,這座橋是60年代初建造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贛州東側貢江上的建春門浮橋。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成為今日贛州城特有的人文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浮橋上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浮橋上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浮橋碑志</h3> 八境臺建于北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位于贛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貢水合流處,是贛州古城的象征。今臺高三層,仿古建筑,全臺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br>臺依城墻而筑,原為木結構,幾次毀于火。1983年仿宋式重建。飛檐斗拱,畫梁朱柱,雄偉壯麗。<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境臺上往北看,左為章江(被樹林擋住),右為貢江,在此匯合向北去,章,貢二字合起來為贛字。名為贛江,是我國少有的流向向北的大江。以羅霄山脈為界,東有贛江,西有湘江,是流向北去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境臺上往東看景觀,遠處左為贛江大橋,右為貢江東河大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貢江上豪華的游輪真漂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八境臺上往下看月城景觀,右上角處就是章江與貢江交匯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八境臺上看公園和城墻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八境臺上看公園景觀</h3> 1967年我們在陸軍連隊鍛煉時因為當時贛州武斗太厲害,我們所在部隊為制止武斗,7月16日從廣東龍川趕到贛州。8月14日至26日我連進駐江西冶金學院師部所在地,擔任保衛師部工作。當年的江西冶金學院現在變成了江西理工大學,也就是當年我師部所在駐地。那時候這里是一片荒涼的地方,現在變成鬧市區了。 1967年10月16日,我連進駐贛州市南橋區省第二監獄看守勞改犯,地址為臘長村。這個地理位置已經變成了贛州市風水寶地,太極東極的中心點。在中心點樹立了這樣一個雕塑,贛州市的布局是按太極圖形設置,這里就是陽極的中心位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危曉的公司和家就在臘長村。這是我在酒店樓上照的。當年這里可是真正的農村,現在也變成了鬧市區了。</h3> 原來我想這次旅程做美篇一集就夠了,沒想到越寫越多。只好分兩集了,上集就到此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报价| 郎溪县| 呼和浩特市| 玉田县| 溆浦县| 江阴市| 沂南县| 汉源县| 临夏县| 嘉禾县| 禄丰县| 桦南县| 南通市| 杭锦旗| 永嘉县| 锡林浩特市| 香格里拉县| 双流县| 武陟县| 祁门县| 中阳县| 舟曲县| 赞皇县| 苍山县| 海城市| 商都县| 长寿区| 蚌埠市| 高邑县| 云南省| 南安市| 清涧县| 盘山县| 涿州市| 大方县| 郎溪县| 沾益县| 巢湖市| 丹凤县| 沭阳县|